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美术

2. 美术教育

3. 视觉文化

4. 现代工业设计

5. 建筑园林

6. 书法艺术

7. 智力

8. 创造力

9. 意象表现

10. 课程

11. 教材

12. 教学目标

13. 文化情境

14. 单元教学计划

15. 课时计划设计

16. 教师角色

17. 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18. 罗森塔尔实验

19. 课堂即兴智能

20. 理念识别系统(MI )

21. 视觉识别系统(VI )

22. 校园文化

23美术批评

(冲突时以下面为主)

24美术

25美术教育

26视觉文化

27创造力

28.课程

29.单元教学设计

30.课时计划设计

31.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32.课堂即兴智能

33.平行模式

34.视觉识别系统

35.校园文化

36.美术批评

1. “美术”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说它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美术既然是以视觉的感知方式与人交流的,那么造型性、视觉性就构成了其显著的特征。造型是美术的基本手段,也是其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美术作品往往通过艺术形象的外部特征,表现内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和意义等。可以说美术形象实际上是“形”与“神”、外在与内在有机结合的统一。正是由于美术造型性的特性,才能使人们直接观赏到人类历史不同阶段中遗留下来的视觉珍品,这也是美术的独特优势之一。

2 . 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对美术教育的正确理解正是建立在这种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

3 . 一般主要指针对视觉现象激增的今日,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起码的、对视觉现象的领悟能力,大致可以包括:①理解视觉艺术品的能力;②分析作品的形式构成和风格规律的能力;③评价作品的价值倾向和审美品质的能力;④直觉地把握作品完成、互动和协调的能力。

4 . 现代工业设计,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后期形成的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现代工业设计涵盖了当今现代工业产品的所有造型设计领域,涉及范围更为广泛,从手机、电脑到汽车、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无一不打上现代设计的烙印。它在现代工业和美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文化的、生理的、商业的、流行的、社

会的等多种因素,将造型艺术与工业

产品相结合,使工业产品艺术化是它

的共同特征。

5. 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其的

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

园林是以植物、石头、水等自然元素

为主体,经过设计的居住范围内的空

间。园林主要是利用自然因素通过创

意来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所营造的

一种场所,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完

美结合的一种创造物。

6 .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一般而

言,书法又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历

经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连绵不断,在诸

多的传承因素中唯有汉字的书写从

最初的实用上升为一种观赏的艺术

形式,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基于二

点,即汉字的形象性和书写工具(毛

笔、宣纸)所致。中国书法依汉字的

造型规律,运用点线构成各种形态以

表情达意。

7.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指人们认

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和适应环境能力。

8. 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知

识,对一切新的信息进行加工,产

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

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

新方法、新产品的能力。

9. 意象表现,这里主要指客观

物象经过儿童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10. 课程:在当代的课程理论

文献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大致可

归为三类:课程是学科;课程是目标

或计划;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或体

验。我国的教育学中课程采用的就是

第一种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中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

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

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

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

类活动。”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1985) 认为教材一般有两种解释,①

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

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

系。它一般用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

映。②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

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

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

辅助教材。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

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

12.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

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是对

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

一种价值观明确而具体的表述,也是

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是一切教学

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3. 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

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

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

14. 单元教学计划是指以一

系列完整而独立的课的教学内容为

单位制订的教学计划。缘起于1931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所倡导

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现已经运用

到不同的课程,形成多种不同的单元

教学法。这种教学计划从整体系统的

角度分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

具有连贯性逐渐递进式的教学活动,

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学得更系统连贯,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

15. 课时计划设计(Teaching

Period Plan )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教

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

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主要的要素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

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通常

用教案本或教案表呈现

16.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

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

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

期望的行为模式。

17. 是指美术教师和学生在教

育和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

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

的态度等,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

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是美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

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

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

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18. 罗森塔尔等人

(R.Rosenthal,1968 )的实验( 俗

称皮格马利翁实验。皮格马利翁源于

古希腊神话,由于国王对石雕少女倾

注了感情,石雕变成了活人,罗森塔

尔因此以之命名) 不仅证明了教师

态度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而且证明了

教师态度对师生关系的直接影响。

19. 所谓课堂即兴智能,就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偶发、随

机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极具个性化的

内隐能力,是经验、才识、智慧内化

的结晶,是制造“不曾预约的精彩课

堂的瞬间爆发力”。

20.“ 校园文化” 是一所学校

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学

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

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不断完善、

积累、丰富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的总和,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

环境和文化氛围。

21. 视觉识别系统(VI )是

学校的视觉形象工程,是传递学校整

体信息最直接、最形象的部分, 它对

应的是校园物态文化。它以标准的造

型和色彩的计划为核心, 运用清晰

而简洁的视觉传达沟通技术以科学

化、系统化、统一化手法, 将学校的

办学理念、文化特质和行为规范等抽

象语言转化为具体符号, 以此刻画

学校的个性、体现学校的精神, 突出

学校的特质, 目的是对外产生一致

认同感, 对内增强师生的自信心、自

豪感、归宿感。主要包括基础性视觉

要素( 校名、校标、标准字、标准色、

辅助色等) 及其在学校各工作系统

中的应用。

22. 理念识别系统(MI )是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

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作用在

于引导、规范、激励师生的价值追求,

深化、规范、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

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铸就学校

的文化品牌。

内容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

学目标、学校方针、策略、校训等。

23. 由批评家、哲学美学家、艺术理

论家及美术家等, 运用一定的批评

方法与原则, 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

言、风格、题材、内容进行品析、评

判, 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

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

评价, 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美术发展

趋势, 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

叫美术评论。

24美术;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

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叫作美术。在艺术

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

术、空间艺术、静态艺术。它是指艺

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

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

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

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因此,美

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

术”。

25美术教育;通过美术的实践活动和

美术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美术素养、

美术能力和审美意识的过程。

26视觉文化;后现代主义即视觉文

化。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

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正如通

常所说,视觉文化研究的是现代文化

和后现代文化为何如此强调视觉形

式表现经验,而并非短视地只强调视

觉而排除其他一切感觉。

27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

目的和任务,运用创造性思维产生新

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与

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

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

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

的思维方式。

28.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

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

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

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

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

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9.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是指以一系列

完整而独立的课的教学内容为单位

制定的教学计划。缘起于1931年内

锅芝加哥大学莫里逊倡导的“莫里逊

单元教学法”,现在已经运用到不同

的课程中,形成多种不同的单元教学

法。这种教学计划从整体系统的角度

分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具有

连贯性、逐渐递进式的教学活动,有

助于学生将知识学得更加连贯,也有

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

30.课时计划设计

课时计划设计就是我们所称

的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

教学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主要的

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

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

通常用教案本或者教案表呈现。

31.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答: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美术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结

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低

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学

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一种特

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美术教

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

特的身份和低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

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

关系体系。

32.课堂即兴智能

答: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

些偶发、随机事件时变现出来的极具

个性化的内隐能力,是经验、才识、

智慧内化的结晶,是制造“不曾预约

的精彩课堂的瞬间爆发力”。

33.平行模式

平行模式是通过在现行的主流

文化课程中增加非主流文化的知识,

吧有关少数族群文化内容的课程与

主流文化课程并行开设,例行公事般

地向学生介绍其他文化族群的一些

知识,使学生有一些印象,缺乏对其

他文化族群文化底蕴的深层次的理

解,属于较为低级的层次。

34.视觉识别系统

答:是学校的视觉形象工程,

是传递学校整体信息最直接、最形象

的部分,它对应的是校园物态文化。

它以标准的造型和色彩的计划为核

心,运用清晰而简洁的视觉传达沟通

技术,以科学化、系统化、统一化手

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和

行为规范等抽象语言转化为具体符号,以此刻画学校的个性,体现学校的精神,突出学校的性质,目的是对外产生一致认同感,对内增强师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宿感,主要包括基础性视觉要素(校名、小标、标准字、标准色、辅助色等)及其在学校各工作系统中的应用。

35.校园文化

答:是一所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学生为主题,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不断完善、积累、丰富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具有的特定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36.美术批评

由批评家、哲学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及美术家等,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美术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美术评论。

5l.教师专业发展

52.教学目标

53.重复与节奏

54.绘画

55.民间美术

56.中国画

57.校园文化

58. 教学过程

59.美术教学方法

60.个案研究法

51.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专业知识的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

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52.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

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价值观明确而具体的表述,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是一

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53.视觉元素的重复能赋予作品一种统一、连贯和流畅,并且强调重点。可以是形态

的重复,也可以是手段的重复。

节奏是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元素的相关变化而创造的。节奏是周期性、规律性的运

动形式。

54.绘画是美术的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指使用笔、刀、墨色、颜料等工具材

料,在纸、布、木板等平面上,通过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表现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二维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55.民间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的,集实

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为一体的美术类型。

51.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古时称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宣纸上并加以

装裱的卷轴画。

52.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53.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学目标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厂分),

即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教授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获

得身心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54.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美术学科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

过程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活动方式的总称

55.这种方法是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