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法:

笔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应用

总分:100分

二、试题类型:

1 选择题?(占10%)

2 填空题(占10%)

3 判断正误题(占10%)

4 解释概念题(占10%)

? 5 简答题(占20%)

6论述题(占20%)

7 案例分析题(占20%)

三、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要求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具体内容与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

第二章化学科学素养

第三章中学化学课程及其设计

第四章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

第五章现代化学学习理论

第六章化学研究性学习

第七章现代化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第八章化学教学设计

第九章化学课堂教学

第十章化学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现代化学教师的素质

第十二章现代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

说明:

A、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B、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或理论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教学问题。

C、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某些化学教学问题。

总分100分

赣南师范学院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同等学历

加试《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掌握有机化学的实际情况。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或分析题,机理题,综合应用题

四、考试总分:100分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按章节规定考试内容范围、重点及相应知识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含义及特性

第一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的属性

第三节诱导效应

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按碳架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烷烃

第一节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烷烃的通式、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烷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第三节烷烃的结构

碳原子的杂化形式、sp3杂化、σ键的形成

第四节乙烷和丁烷的构象

锯架式、纽曼式

第四节烷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五节烷烃氯代反应历程

甲烷氯代反应历程、游离基的稳定性

第六节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章烯烃

第一节乙烯的结构

碳原子的SP2杂化、π键的形成

第二节烯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烯烃的通式、同分异构现象

第三节烯烃的命名

习惯命名、系统命名

第四节烯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五节烯烃的制备

醇脱水、卤代烷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脱卤素

第六节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Markovnikov)规则

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的解释、反马氏规则、自由基型的加成反应

第七节自然界的烯烃

第一节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乙炔的结构、SP杂化、炔烃的命名

第二节炔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三节炔烃的制备

第四节双烯烃

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二烯烃的反应、共轭效应、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异戊二烯和橡胶

第五章脂环烃

第一节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环烷烃的性质

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第三节环烷烃的结构

环的结构和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脂环烃的顺反异构、脂环烃的制法

第六章芳香烃

第一节苯的结构

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大π键

第二节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单取代芳烃、二取代芳烃、三取代芳烃

第三节单环芳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四节苯环取代定位规则、两类定位基

定位效应的解释、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应用

第五节多环芳烃芳香性与休克尔(Huckel)规则

联苯、萘、蒽和菲、休克尔规则和非苯系芳烃

第六节重要的芳烃及其来源

第七章旋光异构

第一节旋光性和对映异构现象

手性和对称性、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第二节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构型表示方法、构型的确定

D/L构型的确定、R/S构型的确定、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第四节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联苯型、丙二烯型、其它型

第五节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第八章卤代烃

第一节卤代烷

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性质

第三节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S N1反应、S N2反应、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

第四节卤代烃的制法

第五节重要的卤代烃

第九章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红外光谱(IR)

红外光谱图、红外特征吸收峰

第三节紫外光谱(UV)

第四节核磁共振氢谱(HNMR)

基本知识、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磁等同和磁不等同的质子

第五节质谱(MS)简介

第十章醇、酚、醚

第一节醇

醇的结构、分类与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饱和一元醇的性质、醇的制备、重要的醇

第二节酚

酚的结构、酚的性质、重要的酚

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醚的性质、醚的制备、环醚

第十一章醛、酮、醌

第一节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Cannizzaro Reaction)、a-H的酸性和性质

第四节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五节醛、酮的制法

第六节重要的醛酮

第七节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乙烯酮、ɑ,β-不饱羰基化合物、醌

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羧酸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羰基上OH的取代反应、脱羧反应、a-H卤代、还原

第四节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氧化法、羧化法、水解法

第五节重要的一元和二元羧酸

第七节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

第八节酰卤和酸酐

第九节羧酸酯

酯的物理性质、酯的化学性质

第十节酰胺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十一节碳酸的衍生物

第十三章取代酸

第一节羟基酸

醇酸、酚酸

第二节羰基酸及其酯

互变异构现象、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硝基化合物的制备、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第二节胺

胺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胺的立体化学、胺的化学性质、胺的制法和苯炔、烯胺、重要的胺

第三节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芳香族重氮化反应、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重氮甲烷、偶氮染料

第十五章周环反应

第一节周环反应的理论

周环反应、轨道和成键、前线轨道理论

第二节电环化反应

第三节环加成反应

第四节σ键移位反应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

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呋喃、噻吩、吡咯的制法,糠醛(a-呋喃甲醛),噻唑、咪唑、吲哚,雷族化合物

吡啶,嘧啶,喹啉,嘌呤

第四节生物碱

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

第一节单糖

单糖的构造式,单糖的构型,单糖的反应和构型的确定,单糖的环状结构,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第二节双糖

非还原性双糖,还原性双糖,重要的双糖

第三节多糖

纤维素及其应用,淀粉,糖原

第十八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第一节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分类,氨基酸的构型,氨基酸的性质,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第二节多肽

第三节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酶

第六节核酸

赣南师范学院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同等学历入学加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考试,了解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掌握无机化学的实际情况。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本章重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压定律

第一节气体

一、理想气体

二、气体的液化

第二节液体

一、液体的蒸发

二、液体的沸点

第三节固体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晶体的外形七大晶系

三、晶体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本章重点] 焓和焓变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以及它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盖斯定律的应用,利用热力学函数表计算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熵变;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及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可逆途径

第二节热化学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盖斯定律

三、生成热

四、燃烧热

五、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反应方向概念

二、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三、状态函数熵

四、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

[本章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节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一、碰撞理论

二、过渡状态理论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章化学平衡

[本章重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反应等温式与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平衡常数

一、经验平衡常数

二、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

三、标准平衡常数

四、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 G mθ的关系

一、化学反应等温式

二、△f G mθ、△r G mθ和△r G m的关系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第六章溶液

[本章重点]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一节溶液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二、溶解度原理

三、分配定律

第二节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蒸气压下降-拉乌尔(Raoult)定律

二、沸点升高

三、凝固点下降

四、渗透压

五、依数性的应用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本章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缓冲溶液等有关计算。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Ksp 的意义及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并进行有关计算。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离子氛和离子强度

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二、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三、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四、缓冲溶液

第三节盐的水解

一、各种盐的水解

二、影响水解的因素

第四节酸碱理论的发展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电子理论

第五节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和溶解度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第八章原子结构

[本章重点]理解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合理取值,能写出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构型,从而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三、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四、几率密度和电子云

五、波函数的空间图像

六、四个量子数

第二节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一、多电子原子能级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三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能

三、电子亲合能

四、元素的电负性

第九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本章重点]离子键的基本含义、离子的特征、晶格能的含义。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概念。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2sp3,sp3d2 )与分子构型的关系。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AB n型共价分子和原子团的空间构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