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中学化学)

特岗教师招聘: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中学化学)
特岗教师招聘: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中学化学)

2009年黑龙江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测试

中学化学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K:39Ca:40Mn:55Fe:56Cu:64Zn:6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使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 g石墨烯中含6.02×1022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2.下列物质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A. 用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B. 用锌跟稀硝酸反应制氢气

C. 用乙烷跟氯气在见光条件下反应制一氯乙烷

D. 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制氧气

3.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 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 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4.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金属性逐渐()。

A. 增大增强

B. 增大减弱

C. 减小减弱

D. 减小增强

5.关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 熔融状态下,离子化合物可以导电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可能存在离子键

D. Na2O2分子中只存在极性键

6.可逆反应2A + B(s)3C达到平衡后,加压、升温,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7.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4+、NO3-、K+、SO42-

B. CO32-、NO3-、HCO3-、Na+

C. Na+、ClO-、AlO2-、NO3-

D. Ba2+、K+、Na+、SO42-

8.将一块严重腐蚀而部分变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的铜块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则灼烧前粉末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A. 52.8%

B. 50.0%

C. 47.2%

D. 46.3%

9.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静脉注射时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

B. 葡萄糖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单糖

D. 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

10. 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KNO3溶液由50 ℃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A.0 ℃-10℃

B.10℃-20℃

C.20℃-30℃

D.30℃-40℃

11. 将含有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烧碱溶液、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假定每步反应完全),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A. 氮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氢气

12. 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B. 液氨可用作深度冷冻剂

C.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

D. 历史上最早证明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道尔顿〖=2〗

13.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14. 下列气体收集方法完全相同的是()。

A. CH4、H2

B. H2、CO2

C. CO2、H2

D. O2、CO2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 Fe+CuSO4 Cu+FeSO4

B. 2NaNO3+MgCl2 Mg(NO3)2+2NaCl

C.2Ag+2HCl2 AgCl↓+H2↑

D. 2Fe+3H2SO4→ Fe2(SO4)3+3H2↑

16. 氢氧化钠固体是实验室常用化学药品,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滴加少量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经变质

B. 氢氧化钠变质后质量降低

C.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无化学变化

D. 用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配制溶液,配制的氢氧化钠浓度偏高

17.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A. 2

B. 3

C. 4

D. 5

18.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NO2CO2+NO,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CO、NO2 、CO2、NO四种物质的浓度相等

B. 反应一段时间后,这四种物质的含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C. CO、NO2 、CO2、NO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都为零

19. 某反应A+B C+2D中,若30克A和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C,则20克A和足量B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

A. 12克

B. 8克

C. 20克

D. 23.3克

20.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向煮沸的1 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酸

C. 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SnCl2溶液

D. 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

21. ()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A. 孟子

B. 维果斯基

C. 弗洛伊德

D. 洛克

22. 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23.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 课程设置

B. 课时分配

C. 学科顺序

D. 学周安排

24. 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 机能期

B. 关键期

C. 发展期

D. 差异期

25.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A. 民主平等

B. 互相尊敬

C. 朋友

D. 管理和被管理

二、填空题(15分)

1.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写出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Si和O元素的非金属活泼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iC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3)氧化物MO的电子总数和SiC的相等,则M为(填元素符号)。MO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和NaCl晶体相似。MO的熔点比CaO的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CO2中C和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和O原子间不形成上述π键。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O原子间能形成而Si、O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键?

2.情绪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以及认知因素。

3.瞬时记忆又叫。

4.1924年_______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德育包括____________、思想教育、_________________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合题(18分)

1.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工业发展。

(1)在常压下,-78 ℃时,二氧化碳气体凝结成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某学生买回一盒冰淇淋月饼,盒里有很多作为制冷剂的碎干冰。下列关于干冰处理的正确做法是()。

A. 将干冰放入冰箱

B. 让干冰在通风处自然升华

C. 直接将干冰倒入下水道

D. 用手取干冰扔入废物箱

(2)在采煤工业上,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能增强爆炸威力的原因是_________;

能防止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使用传统催化剂,使用二氧化碳和某些有机物反应可以生成塑料,但反应时间长。目前诞生的纳米级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了___________。使用这种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因为它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实现100%的_____________。

2.毒品冰毒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90.6%。请按要求填空:

(1)冰毒的摩尔质量为,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冰毒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请写出同时符合下列三项要求的冰毒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三种)

①苯环上只含有两个相邻的取代基;②分子中含有氨基(-NH2);③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CH3)。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

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空瓷舟质量m0/g瓷舟和钙的质量m1/g瓷舟和产物的质量m2/g 14.80 15.08 15.15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_____________。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和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5分)

甲、乙、丙三个化肥厂生产尿素的原料不同,但生产流程相同:

原料→( CO、H2)→(CO2、NH3)→CO(NH2)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甲、乙、丙三个化肥厂合成尿素的原料气的生产过程。

①甲厂以焦炭、空气和水为原料;

②乙厂以天然气、空气和水为原料;

③丙厂以石脑油(主要成分为C5H12)、空气和水为原料。

(2)按照工业有关规定,利用基本原料所制得的原料气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若最接近合成尿素的原料气NH3(换算为H2的物质的量)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则原料的利用率最高,据此判断甲、乙、丙三个工厂哪个工厂对原料的利用率最高?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情绪情感的定义是什么?

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3.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学校规定九年级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我作为任课教师,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我便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还有一次,九年级(2)班的一位男同学老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时政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总是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说要点评的报纸没买,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敛。

请从有关师德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八、教学设计题(15分)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课题】: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询,获得草酸及草酸晶体的相关知识:

名称化学式颜色、状态溶解性熔点(℃)密度(g/cm3)草酸H2C2O4-易溶于水189.51.900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晶体-101.51.650备注:草酸晶体175 ℃以上开始分解。

【提出猜想】:请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对分解可能生成的产物进行猜想。

(1)。

(2)分解产物中的气体可能是CO、CO2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①为验证"猜想(1)",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设计装置图(发生和检验只用一个装置),并标明验证所需药品:

②该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继续进行"猜想(2)"的探究。A、C、F中盛澄清石灰水,B中盛浓NaOH溶液,D中装碱石灰(CaO、NaOH固体混合物),E中装CuO粉末。

Ⅰ.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

Ⅱ.若未连接G,要达到同样目的,可采取的措施:。

【交流讨论】:小李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草酸是二元弱酸,但比碳酸酸性强,受热分解时有少量升华,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因此对实验中CO2的检验提出质疑。试根据信息,指出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D[分析]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A选项错误;0.12 g石墨烯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所含碳原子个数为0.01NA,B选项错误;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C选项错误;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D选项正确。

2.D[分析] A项石灰石跟稀硫酸生成硫酸钙(微溶),附着在反应物表面,妨碍反应的进行,应选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B项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和活泼金属锌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水和硝酸锌;C项反应无法控制,会生成二氯乙烷等杂质;D项正确,MnO2作为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2H2O + O2↑。

3.B[分析]盐酸为强电解质,醋酸为弱电解质,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后,盐酸的pH改变较大,而醋酸的pH改变较小,从图像上看,Ⅰ对应的为盐酸,Ⅱ对应的为醋酸,A项错误;b点溶液的浓度比c点大,导电性强,B项正确;由于温度不变,Kw不变,C 项错误;开始时,盐酸和醋酸的pH相同,此时c(H+)相等,加水稀释后,b点时,盐酸已完全电离,而a点时的醋酸中,仍有一部分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故a点时酸的总浓度较大,D项错误。

4.C[分析]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虽然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正确答案为C。

5.B[分析] A选项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B选项正确,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阴、阳离子,在熔融状态下,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可以自由移动,故能

导电。C选项共价化合物内不可能存在离子键。D选项Na2O2 中O和O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6.C[分析]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由此可见正确答案为C。

7.C[分析]溶液pH=13,呈碱性,说明存在大量OH-。A选项中NH4+和OH-不能共存,可以生成氨气。B选项中HCO3-和OH-不能共存,可以生成CO2-3和H2O。D选项中Ba2+和SO42-不能共存,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正确答案为C。

8.A[分析]由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 H)2CO3 △2CuO + H2O ↑+ CO2↑可以知道,灼烧时减少的是"H2O 和CO2"的质量,增加的是铜变成氧化铜时氧的质量,二者增减相同,1 mol碱式碳酸铜就减少1 mol H2CO3的质量,则增加的氧的量就是62 g,即3.875 mol 氧,也就是3.875 mol铜,所以铜原来有248 g。计算得原混合物质量为470 g,铜的质量分数是52.8%。

9.D[分析]葡萄糖是己醛糖,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单糖。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被氧化成葡萄糖酸。静脉注射时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应该是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D选项为果糖的结构简式,果糖和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

10. C[分析]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当作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过来求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度的数值为37.5克,对比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可知此数值在31.6克和45.8克之间,故答案选C。

11. C[分析]通过烧碱溶液后除去二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剩下的有氮气和二氧化碳,C选项正确。

12. D[分析]要求考生对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历史及其各组成成分的性质有所了解。最早证明空气由O2、N2组成的是拉瓦锡。其他都正确,答案为D。

13. C[分析]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促使大量树木被砍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土、空气、食物等的污染;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因水质富养化而造成大量藻类生物的繁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有利于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有效防止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故本题选C。

14. A[分析] CH4、H2均可以通过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15. A[分析] B、C选项的两种物质均不发生反应,D选项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的亚铁离子。

16. A[分析]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氢氧化钠变质后质量会增加,故配制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会偏低,故B、D错误。滴加少量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已变质。故A选项正确。

17. A[分析]采用差量法解题。由有关物质的反应量及其反应前后的相关差量结合方程式求解。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5) mol×87.5%=7 mol。

2R(g)+5Q(g)4X(g)+nY(g)Δn

5 mol(7-4-n) mol

5 mol(8-7) mol

所以n=2。

另外可以采用特殊解法(巧解)。因为反应完成后,压强变小,故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即:2+5>4+n,n<3,在选项中只有n=2满足不等式。

18. B[分析] D项错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时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其标志就是混合物的百分组成固定,B项正确。

19. D[分析] 30克A和10克B完全反应,生成5克C的同时生成35克的D;20克A 和足量B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约为23.3克。

20. B[分析]制备Fe(OH)3胶体是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加在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在煮沸的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沉淀,A错;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从而被除去,B正确;用100 mL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后,溶液体积不再是100 mL,C错;检验尿糖用的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错。

21. B[分析]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2. D[分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23. A[分析]课程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24. B[分析]发展关键期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发展最佳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错过了这一时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正确答案为B。

25. A[分析]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二、填空题

1.(1)1s22s22p63s23p2O>C>Si

(2)sp3共价键

(3)MgMg2+半径比Ca2+小,MgO晶格能大

(4)C的原子半径较小,C、O原子能充分接近,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大,形成较稳定的π键;Si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

[分析](1)Si的原子序数是14,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Si和O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O>C>Si。(2)SiC 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硅的相似,均为四面体向空间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可知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其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为共价键。(3)SiC的电子总数为20,据题意得氧化物MO的电子总数也为20,故MO为MgO,M的元素符号为Mg;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在钙元素的上一周期,故Mg2+半径比Ca2+小,MgO的晶格能大。(4)C、Si 虽为同一主族的元素,但由于后者原子半径比前者大,p-p电子云重叠密度小,不能形成稳定的π键。

2.刺激因素;生理因素

[分析]情绪三因素理论是情绪的认知学说之一,其认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要素: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其中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

3.感觉记忆

[分析]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保持时间不长于4秒。

4.廖世承

[分析]略

5.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分析]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合题

1.(1)B

(2)炸药爆炸时干冰立即气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膨胀,增强爆炸威力(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或"气体膨胀"或"产生大量气体"均可)

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隔绝空气,阻止煤或煤层中可燃性气体的燃烧(答"二氧化碳气体隔绝空气"也可)

(3)反应速度降解或分解

2.(1)149 g/molC10H15N

(2)NH2CHCH2CH3CH3NH2CH2CHCH3CH3CH2CH3CHCH3N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四、实验探究题

(1)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瑞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便于观察N2的流速

(3)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

(4)①2.80 ②O2和N2分别和等量的Ca反应,生成CaO的质量高于Ca3N2。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会导致计算出的n(N)偏大,所以n(Ca)/n(N)<3/2,即x<3

[分析](1)气密性检查的关键是要形成密闭体系,为此可先将活塞K关闭,将末端导气管插入水中。(2)钙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反应体系中要防止氧气的混入,产生干扰,另外可通过试管A的气泡观察N2的通入速率。(3)有气体参加的实验,一般都要先停止加热,在原气体气氛下冷却至室温。(4)本题计算用差量法确定Ca和氮化物的质量,即可求出x的数值,因氧的价态低、相对分子质量大,故氧气混入必然使x偏小。

五、计算题

(1)甲厂:C+H2O(g)△CO+H2

CO+H2O(g)催化剂△CO2+H2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乙厂:CH4+H2O(g)△CO+3H2

CO+H2O(g)催化剂△CO2+H2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丙厂:C5H12+5H2O(g)△5CO+11H2

CO+H2O(g)催化剂△CO2+H2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甲厂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存在如下关系式:C+2H2O(g)△CO2+2H2,n(CO2)∶n (H2)=1∶2;乙厂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存在如下关系式:CH4+2H2O(g)CO2+4H2,n (CO2)∶n(H2)=1∶4;丙厂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存在如下关系式:C5H12+10H2O(g)5CO2+16H2,n(CO2)∶n(H2)=5∶16=1∶3.2。

由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2NH3+CO2高温、高压催化剂CO(NH2)2+H2O知,n(CO2)∶n (NH3)=1∶2,则n(CO2)∶n(H2)=1∶3,在化学反应中,若按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投料,原料利用率最高。对照三个工厂原料气中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只有丙厂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3,所以丙厂的原料利用率最高,符合经济学原理。

六、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答案要点: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答案要点: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本案主要反映了"我"和学校有关领导以罚代教的教育方法,这明显违反了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中关于"对待学生"的相应规定(即规则层面,如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因学生违反纪律而加罚和违反纪律无关的任务等)。

这位教师的做法在我们的身边也常有出现。面对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们无计可施。只得用"罚站"、"威胁"来对付他们,取得的结果看似有效,其实学生并非真正地接受,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育来对待那些顽皮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地找那些学生谈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付出一点爱,多花时间在他们身上。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时,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努力做得更好。

八、教学设计题

【提出猜想】分解产物中可能有水【设计方案】①可用CuSO4检验,如CuSO4变蓝,即可证明有水生成。(装置图略)②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E中固体由黑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Ⅱ:在导管末端放一燃着的酒精灯【交流讨论】草酸蒸气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存在,故应在A前添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草酸蒸气

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部分试题

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部分试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8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 案【部分试题】 导读:本文 2018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部分试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学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10分,每小题1分) 未收集到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多选或选错不给分,少选得1 未收集到 三、填空题(共7分,每小题1分) 1、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问答法背后人称为“产婆术。 2、标志我国学制形成完备体系是壬寅学制及癸卯学制。 3、因材施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4、德育模式包括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 5、组织教育教学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计划。 6、题海战术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对学生人生自由的权利的侵害。 7、教育三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四、简答题(共8分,每小题4分) 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思达教材教育学第二章第一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思达教材教育学第四章第一节教师) 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种知识时教师应当具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为此,要求教师: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凡是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 自己必须先掌握。 (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这是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深的层面上来把握所教内容的一个基本要求。 (3)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不过时f、能够适 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新成果。 五、辨析题(共7分,每题7分) 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你认为这 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思达教材教育学第六章第二节教学过程) 我认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 时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2014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2(小学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真题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株洲市荷塘区)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黑龙江省)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3.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南昌市)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江苏省)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河南新乡)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6.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株洲市荷塘区)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7.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贵州省)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安徽省) A.维果斯基 B.裴斯泰洛齐 C.皮亚杰 D.斯金纳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广州市番禺区)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吉林省)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文化 C.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十套)

真题1 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D;2、A;3、C;4、C;5、D。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2、√。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历年真题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历年真题

基础练习题 1、【育萃专家解析】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这是一道简答题,只要对相应要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2、【育萃专家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育萃专家解析】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育萃专家解析】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 5、【育萃专家解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利用材料提出假设;学生检验自己的假设;根据实验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6、【育萃专家解析】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邻近控制。提高学习兴趣,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并给予鼓励。使用幽默。安排余暇。移除诱因。提出要求。其它培养品德与心理教育的方法也可以。 四、论述题 1、答:(1)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在理论上的分歧在皮亚杰看来,7、8岁以前的幼年儿童,其道德判断之所以是他律的,是因为尊重权威的强烈情绪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法判断是非,只能依从成人的制裁和命令;幼儿对行为赏罚的判断,也只是由于他们感到成人对行为赏罚具有一种权威的缘故。柯尔伯格则认为,幼儿除了知道父母比自己更有力量外,就不知道什么叫尊重权威,他们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关于规则的概念。至于幼儿认为违犯规则要受罚,不过是反映一种趋乐避苦的实在主义的和快乐主义的愿望,远不是什么对成人的观点的高度尊重。皮亚杰认为,如果儿童能够进行纪律判断,他的道德品质就达到了成熟水平。但在柯尔伯格看来,到达成熟的标志是能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而这种道德推理能力经过青年期直到成年早期一直是在发展变化、日趋完备的,因而10---12岁儿童的道德品质,远不是充分自律的和成熟的。(2)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分歧的原因第一,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二级水平并不能全部包括青少年以至成人的道德发展水平。第二,与第一条原因相对应,皮亚杰的对偶故事也不是用来限定青少年和成人道德推理概念的适宜方法。第三,皮亚杰划分道德阶段所依据的两个范畴和六个维度都不足以反映青少年和成人的复杂的道德经验。 2、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五、案例分析题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编(含答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答案:B 2.“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答案:C 3.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答案:B 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D 5.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答案:B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哪个社会?(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答案:A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答案:C 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答案:A 10.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2. 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3.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6.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7.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8. 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9. 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工具性课程 10.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的关系 D.搞好家校联系工作 11.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12. 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13. 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4. 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15.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D 【解析】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D 【解析】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D 【解析】略。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D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二)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职业教育 2.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政治制度 3.被称为“科学教育的奠基人”,也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马克思 D.柏拉图 4.因材施教的思想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是()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5.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物质前提 B.主导因素 C.关键因素 D.无关因素 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尊重个人价值 B.实现共产主义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综合技术教育 7.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 B.教书育人 C.科研 D.解惑 9.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育活动的()

A.主体 B.主导者 C.外因 D.参与者 10.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基础教育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特色课程 D.学校课程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性知识 D.感性知识 13.古代一般采用的教学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集体教学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纬烧饭勰畹牡掠椒ㄊ牵ā。?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5.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16.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17.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师

2010年山东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山东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A.美育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A.目的B.内容 C.方法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练习法 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B.独立性 C.灵活性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实践活动影响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特训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 数学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小学数学)部分试题(bd)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由命题p:π是无理数,q:π是实数,构成的复合命题“p且q”,“非p”分别为() A.真命题,真命题 B.真命题,假命题 C.假命题,真命题 D.假命题,假命题 2.若集合M={正方形},N={矩形},则下列图形中正确地表示这两个集合关系的是() 3.设集合M={x|x2-x<0},N={x||x|<2},则() ∪N=∪N=R ∩N=Φ∩N=M 4.函数y=x-14的定义域是() A.(-∞,0) B.(0,+∞) C.[0,+∞) D.(-∞,0] 5.已知a>b>0,m>0,则ab,ba,a+mb+m的关系是() +mb+m>ab>>a+mb+m>ba +mb+m>ba>>a+mb+m>a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7.已知曲线y=x24-3lnx的一条切线的斜率为12,则切点的横坐标为() 直线x-2y+1=0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2y-1=+y-1=0 +y-3=+2y-3=0 9.连抛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和n,记平面向量=(m,n)与=(1,-1)的夹角为θ,则θ∈0,π2的概率为() (x)在x0处连续是f(x)在x0处极限存在的()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B.分母是10n(n为正整数)的分数,叫做十进分数 C.如果一个数m能被互质的两个数a、b整除,那么m也能被a、b的积整除 D.把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通分 12.能被3和5整除的最小四位偶数是()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一树干被台风吹断折成与地面成30°角,树干基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米,则树干原来的高度为。 14.用1997除以两位数,余数为5,这个两位数是。 →∞2n+1-3n3n+1+2n=。 16.由曲线y=x3,y=0,x=-1,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17.定义在R上的运算:a b=2a+log2[(a-b)2+3],则12=。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容 2.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是()() A.职业理想 B.职业责任 C.职业态度 D.职业技能 3.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5.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 D.学校人际关系 6.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8.主“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9.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0.我国中小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物是()() A.市长 B.县长 C.镇长 D.校长 11.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12.()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独立。()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特 D.詹姆斯 13.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 是() 3、△+□+□=44 △+△+△+□+□=64 那么□=(),△=()。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 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 )

A、合数 B、质数 C、偶数 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 B、1/16 C、1/15 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3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 B、4 C、6 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 根。 A、208 B、221 C、416 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 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线y=xf(x)d 在点(x, 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 A. y=x3-2 B. y=2x3-5 C. y=x2-2 D. y=2x2-5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不是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是()。(湘潭市) A.故事引趣 B.观察演示 C.组织活动 D.引导联想 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株洲市荷塘区)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 班主任工作是从()开始的。(江苏省)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4.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株洲市荷塘区)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5.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广州市番禺区) A.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教育史上两大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山西省)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7.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广州市)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8.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浙江省)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广东省)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武汉市)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11.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哈尔滨市)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12. 理想和空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都属于()。(西安市) A.世界观 B.形象思维 C.想象 D.表象 13.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河南新乡)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4.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株洲市荷塘区)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5. 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杭州市)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贵州省) 2. 1993年颁布的教育法规是_______。(海南省)

中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特岗教师招聘测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特岗教师招聘测试试题及答案.doc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3)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 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D.注入式 3.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症 C.恐慌障碍 D.创伤后应激症 4.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属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社会水平 5.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 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游戏疗法 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心理差异 7.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调节 D.自我临近 8.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案例分析题(一)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案例分析题 (一) 案例分析题 1.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起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答案要点】 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同学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是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某镇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并把最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2014-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各地真题试卷练习

2011年佛山禅城区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选择题(1.5*20=30) 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学校事故处理办法等,有部分教育时事题 1.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劳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 5、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在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素质教育、新课改 8、十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9、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七大提出的) 1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12、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型教师特征的是()。案例分析题,挺简单的 13、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恰当地概括为()。不肯定 14、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素质是()。案例分析,不肯定 A 爱玩电子游戏 B考试老是看错题 C不爱和同学交往 D总是写错别字 15、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不良行为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群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行为,这一现象的恰当解释是()。案例分析,好像是从众 16、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是()。做过的,先有行为,后有强化。以前外公都是这样激励我考试考第一的,看来外公也是一个激励高手 17、下面哪个报告具有学习评价意义?不肯定 18、表扬的使用原则?我是选择一有进步就表扬,不知道对不 19、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应该是()不肯定,但觉得应该会对的 二、判断题(一题一分)15分 15道。都是客观题判断,比较国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等等,不难 三、简答题(5分*4题=20分) 1、谈谈你对当前强调“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理解 2、怎样衡量教学是否有效?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