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课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课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课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课题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中学阶段、采用新课程标准后,数学学习成绩仍一直处于较差状况,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历次达标测试或调研测试成绩大约在学校(或区县统计成绩)后四分之一范围内,学习成绩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对数学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运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均较差,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当然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上必须认识以下几点: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残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弱智学生。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可以使个体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现实因素。三是主体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困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设置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新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这到底是因为教材问题,还是教学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每一个人的成功就有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舞台与机会。对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而言,表现性学习更为他们提供了成功的多元化衡量尺度和个性化表现机会,促进他们的转化与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困生同样也具有他(她)的独特性。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学困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从他们独特的视角认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有可能不符合教师预定的要求,但却是基于学困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理解、适度地认可学生的这种见解,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可能会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与没有进行新课改之前采用旧教材时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探究学困生的产生与是否采用新课程有没有关系?学困生的问题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它到底与采用什么课程有没有关系?它是不是在任何教育制度下都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新课程能否降低学困生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原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数学的意志和毅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已有的认知水平、数学思维能力等;

2、研究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外部原因,中小学阶段的基础原因、教材原因、应试教育原因、社会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

3、根据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阻断产生学困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4、对现已出现的学困生,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产生障碍的原因,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进行重点实验研究。

2、实施研究阶段:

(1)运用行动研究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这些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完成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定期进行全校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以及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消除障碍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县推广。

3、总结结题阶段: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结题。(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技术顾问。

扶余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指导组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石学于

副组长:李宏山

组员:周林陈维林宗守宝王学兵梁德平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究

桐乡八中朱雪芬(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因此使得学生之间差异进一步扩大,再加上以往的优秀生当“主角”,困难生当“配角”或“观众”的教育课堂更使得部分学生变成了困难生。

1、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每位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课题。作为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对症下药地转化数学学困生,由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数学组针对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和分析造成数学困难生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按产生原因将数学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基础薄弱型。这类学生小学时基础就不扎实,认知结构差,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也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②动力缺失型。这类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处于弱势和被动,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据我们课题组调查,这些学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水平远低于普通学生的平均发展水平,相差两个标准差,相当一部分甚至根本无意于学习活动。另外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有意注意稳定性的相关程度达到0.5以上。再以学习习惯为例,据我们调查,学习困难学生中有预习习惯的只占14.9%,有复习习惯的只占16.2%,有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只占11%。

③能力低下型。这类学生的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都不低,但学习能力有限,思维水平远低于一般学生,他们的学习技能低下,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尽管百般努力,然而收效甚微。

④暂时困难型。这类学生在能力和个性特征上并无偏差,主要问题在于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不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困难,一旦其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困难局面也将随之改观。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只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困难。

2、以上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学生可能身兼多种类型。对06级学生尝试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种种策略。该年级学生在今年中考中各项指标均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在学生中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都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方法,认为这样的教学不仅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使这种教学在全校数学教学中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07级学生中实施了尝试,收到更好的效果。于是我们数学组教师成员在研究这些学生的成因的基础上,为采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措施,拟进一步探讨对这些学生的转化策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关爱他们的幸福成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克服种种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积极向上、自信自律的健全人格,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也基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转变教师原有那种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个性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题海战”、埋怨多于辅导等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究》的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组。并在2008年5月——6月,具体计划该课题的实施和申报工作,期间还请了有关专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作了鉴定和指导,组织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9月该课题被桐乡市教科委立项,从而在原来初步尝试的基础上作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初中数学学困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也不是残疾学生,更不是弱智学生,

我们把它定义为:“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本课题组人员通过课题的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对症下药”,不断探讨转化这些学生的策略。以足够的耐心和有效的方法来辅助他们的学习,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拓宽他们的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这些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

三、课题的具体实施和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一)课堂教学方面。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

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使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教材的需要,自制教具,自做多媒体课件,通过资源共享,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

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

3、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完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例如

(1)“先辅后教法”——给基础薄弱型的数学学困生一个“笨鸟先飞”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自然迁移的目的。

(2)“效果回授法”——课上留足够时间完成一些小练习(选择题和填空题),在课堂练习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能力低下型的学困生,针对他们的问题予以再次的指导和帮助,直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止。以“阶段过关”为侧重点,教师给这些学生以多次过关的学习机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帮助过关。

(3)“作业超市法”——作业超市法是“分层教学”的体现,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动力缺失型的数学学困生在作业的选择上可采用超市购物的办法,让每一位的这类学困生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4)“出卷评测法”——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模仿的测试题的形式制作出两份同样的试卷,一份自留,并做出答案,另一份上交,并写出出卷人的姓名;抽签当作全班试卷进行考试;改卷,出卷人改错,再由做卷人纠正错误;审卷,再复评。

(5)“帮教网络化”——充分利用“帮教网络化”,让每一位学困生都有一位优秀生帮教,一个月内让这些学困生及帮教者都能谈心一次。帮教安排尽量做到就近原则(同桌或前后桌)。每半学期对每个帮教者(优秀生)进行评分,选出“最佳帮教者”,对学困生也要评出“进步最快者”,对两者进行一定的奖励。其中每半个学期对帮教者进行优胜者劣汰制。

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在教学中变幻教法,出奇制胜,就能发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为优化

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二)家长联系方面。

1、举办家长开放日。

定期向家长开课,让家长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我们数学组中的一项有力措施。做到每学年安排一次请家长来校进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我们还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中得到及时的改进与提高。

2、建立家长委员会。

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挑选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社会声望,教子有方,乐于奉献的各界人士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各班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开设家长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系统地给家长讲授现代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让家长参与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困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3、走访特殊家庭。

我们课题组老师给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欠佳的学生建立帮教档案和学校、家庭协同关怀网络,对这些家庭定期进行家访和回访,从走访中得知,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要求。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沉迷于打牌,在家里夫妻谈的较多的话题也是切磋牌技,让孩子深感父母玩之乐,自己学之苦,导致孩子没有上进心。通过对数学学困生家庭的走访,许多家长不仅认识了子女的数学学习情况,同时家长自己甚至对数学这门课有了更深的了解,给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常规研讨活动方面。

1、组织学习活动。

通过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或个人学习等途径,围绕初中数学学困生生转化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我们课题组教师人人上教学战线,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做好读书笔记,写学习体会。

2、加强案例研究。

以个案研究为抓手,每次教研会每位教师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在组内交流、研讨,得出共性问题或需解决的专题。从问题到课题,不是一种形式的改变,而是一种研究意识的形成。面对教育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唤醒、培养、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促使教育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3、进行教育反思。

教师在研讨过程中进行多次反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的亮点与不足,进而确定个性化的施教方案。教师去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行为,并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对比思考。在对行为的反思中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促进理念与行为之间的转化,使原本的名词术语转化为教师的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大通中学中学2009届、2010届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个案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数学学困生的跟踪分析,采取系列转化措施,观察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⑵行动研究法:参研教师在各自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总结经

验,不断完善转化策略,提高研究水平。

⑶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为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和经验。

⑷文献研究法: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逐步积累和学习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从立项开始实施,为期已满一年,在这一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树立了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转化和辅助学困生,使学困生真正得到尊重、关心和关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性。使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足够的学习热情,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使优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困生不再对数学望而却步。解决了课堂教学中“优、差两头难兼顾”这一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06级学生因从初一起就尝试学困生的转化教学,在三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很高,数学掉队者很少。07级学生实施学困生转化教学,大大缩小了原有的两极分化现状,如一位夏某学生,初一时只有四十几分,到了初二针对其智力将其放入学困生行列,做好其思想工作,成绩突飞猛进,现升入中等生行列。大考时07届学生的数学成绩各项考核指标由原来的全市二十几名提高到全市十几名。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优化教育策略,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学困生行列。同时,实施课题研究,向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和教法。在研究过程中全组教师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加强了合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也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分别写出了论文、案例及感想。如《引导学困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行知教育理论,建新型师生关系》、《从一个学生的变化想到的……》、《赋多媒体“灵”性,还课堂教学“活”性——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点滴思考》、《新浙教版数学教材下的教学体会与困惑》、《构建“快乐数学”教学模式,营造和谐数学教学氛围》、《突破数学“思维定势”,彰显创新思维个性》、《在“问题生成”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通过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3名教师还先后被评为桐乡市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2009年6月,还开了四中片“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模式”汇报展示课,受到片数学教师和数学专家的好评。

3、推动其他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进行。

通过课题研究,一套对数学学困生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转化策略初步形成,并且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同时,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种种策略,不局限于某种数学学困生类型,对其他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教学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教学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素教育的手段之一,同时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组人员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摸索,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实施方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有序、有效地进行,推动了学校素质教学的进程与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主体报告、课堂教学论文、学生成果、课件等。

二之四(三):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及转化的实验研究报告

广西柳城县实验中学课题组赖云龙梁卷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研究数学后进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大课题。

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六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后进生并没有减少。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来数学成绩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异质性给学困生的鉴别、诊断、干预带来很大的模糊性。为了对诺大的学困生异质群体进行准确诊断和干预,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我们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同时,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的,如父母离异,应试教育等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成员组成及任务分工

实验教师梁卷明是市数学学会会员,实验教师赖云龙是县数学中心组成员,其余两位实验教师都是自愿参加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这4位实验教师都有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学成功的良好愿望和积极态度。另外聘请柳城县数学教研员汤年赞主任作指导老师。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数学测验成绩经常处于落后地位的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确定被研究对象。

确定我校实验中学,乡镇农村中学冲脉中学,东泉二中三所学校共70名数学学困生、及其家长和部分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也包括小学的30位数学老师。

(四)理论学习与研究。

我们小组认真学习了布卢姆动态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既承认由于差异而出现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又相信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互相补偿性。充分认识学习困难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一样所具有的人格的独立性和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困。这些理论对实验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潜能起到了积极的用。另外,课题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下数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何小亚著),《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张丽丽主编),《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柳城县《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论文集》(1997年),以及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学困生的研究问题。通过学习和研究,实验教师对数学学困生可以转化的观点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研究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五)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的方法。

(1)本课题采取同伴合作式的行动研究。参与研究的主体是本校初中数学教师,他们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

①文献法: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献。课题组成员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工查阅国内外数学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有关文献,学习有关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著作。

②访谈法:抽取几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后进生谈话,收集信息。

③实物分析法:如抽查后进生各个阶段的数学试卷和作业进行分析。

④问卷调查。

⑤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

(六)对数学学困生的分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市教课所《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经验,对数学学困生这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以能力和个性特征两个维度表征个体的心理特点,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使每一类别最大限度地同质化,最低限度地异质化。

1、暂时性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但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由于个人得了疾病、家庭的变故(如父母闹离婚、生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影响(如网瘾),交友出现问题(早恋或哥们义气)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这部分学困生比较复杂,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或局部性的较多,还需教师作进一步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

2、能力型困难学生。

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力型困难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

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4、整体型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以上四种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类型内部的同质和类与类之间的异质只具有相对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性困难会变为稳定性困难,局部型困难会变成整体型困难,反之亦然,就整体型困难学生来说,追溯他们的学习历史不是一下子什么都差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起点和过程。

(七)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各类数学学困生进行鉴别和教育对策研究。

从表一,表二,表三统计数据分析:

1、在回答“某个章节知识没掌握衔接不上,后来索性放弃”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51%,学生是51%,家长是57%。肯定都超过一半的现象说明:(1)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如能根据他们的实际组织教学,教能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速度,就可以避免产生学习上的障碍。(2)、对若已产生某些认知障碍或情意障碍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排除这些障碍,则这种障碍就只是暂时

的和局部的。(3)、学生在先前学习中的障碍如不及时排除,必然为后继学习带来困难,使学习过程无法继续有效地进行,因而会使新的困难不断产生。(4)学生学习障碍和困难的积累,会使局部的、暂时的困难成为全面的、稳定的困难。学习上处于稳定困难状态的学生就是真正含义上的学困生。

2、回答“老师讲时就懂,自己做作业时就不会了”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75%,学生是72%,家长是60%。这些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也引起我们深深地反思:(1)能力型学困生占有很大比例。(2)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数学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议论,让学生练,让学生验证,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还是杜郎口中学校长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过手一遍”。

3、回答“学数学很少有成功感(如得到老师表扬等)”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52%,学生是54%,家长是57%。说明动力型困难学生和家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感。(1)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往死里夸”,虽然过份,但不无道理。不是“学困生”没有闪光点,而是教师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2)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让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如一位名师的成功经验之一是降低压轴题分数,小测验前悄悄辅导试题内容,这些做法减少了学困生考试的焦虑,让他们找到了成功感,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自信。(3)树立同类型成功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的故事就是老师帮助这些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跳出怪圈的天才般的应用。

4、回答“贪玩,学习上懒惰,自我约束力差”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75%,学生是64%,家长是66%。说明学生和家长都有把学业搞好的积极愿望,也有自我反思的辨证意识。但老师高达75%的肯定回答多少让人担忧,就是老师把学习差的原因都推到了学生的身上,而对自我批判的意识还不如学生和家长。

5、回答“小学时数学基础就不好”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77%,学生是43%,家长是45%。教师与学生的回答悬殊最大,很值得思考。除师生归因偏差外,确实有一个原因,上到初中后,学生没有得到学法指导,没法适应知识渐深,课程倍增的初中学习而形成学困生确实占一定比例。从而形成稳定的学困生尤为惋惜痛心。

6、回答“上初中后某个时期迷上游戏机或网吧或其它”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58%,学生是27%,家长是47%;回答“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不学数学都无所谓”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60%,学生是24%,家长是34%;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师生相差如此巨大。从德威克的归因理论来看,学生认为学业失败的原因不是玩游戏或上网,也不是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是其他的原因。而教师则把学困生学业失败的原因几乎全部推给学生,这两方面不同的归因倾向,深深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八)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转化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但从以上调查表综合分析,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与教师的教学直接有关,可见,要转化数学学困生,成功有效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我们课题小组仅.从教师教育方面提出转化数学学困生策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教师写的论文与反思十余篇。

(二)课题研究成果受到了区课改专家的关注,并由赖主任在区级A类骨干教师培训研讨会上发言。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获得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策略。

1、充分认识转化学困生的意义。

转化学困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关系到享受教育平等问题、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家庭和谐幸福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2、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的共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1)找到闪光点并夸张表扬,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往死里夸,虽然过分,但不无道理。不是“学困生”没有闪光点,而是教师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2)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让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我在处理测验试题或月考试题的时候,通常把最后两题压轴题改为每小题3分,这样学生考出的成绩相差不大,学困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感,与其它科目相比往往更喜欢考数学,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取得进步深信不疑,家长对学生也会有更良好的期待。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大情况我是了如指掌的。还有其他办法就是把总分提高到150分,或分A/B卷,或同一试题分层次检测或小测验前悄悄透露试题内容给学困生,这些做法减少了学困生考试的焦虑,让他们找到了成功感,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自信。(3)树立同类型成功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这故事就是老师帮助这些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跳出怪圈的天才般的应用。

3、学会喜欢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说句实话,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教育方面确实在开了一个不大不小大玩笑。教育心理学中有个叫互悦机制,就是若老师不喜欢学生,学生也不喜欢你,而他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而是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老师的看法或老师对他的态度。卡耐基的继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时候卡耐基是远近闻名的坏男孩,9岁时继母进门,父亲就说他是全县最坏的男孩,也许你明天会被她用石头砸死。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走到他面前对卡耐基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热泪盈眶,从此和继母建立了友谊,从此卡耐基发奋努力,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个时期,有时候会影响一辈子。优秀学生都会离我们而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或给我们送终的就是这帮学困生。对他们好些吧!

4、对学困生的良性转化应充满期待。

在教育心理效应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的真诚打动,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是的。爱总能创造奇迹,尤其在孩子们身上。罗森塔尔有个著名的试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乱点18名学生,把他们列入“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应的老师并叮嘱保密,8个月后奇迹就出现了:凡是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开朗、自信心强。更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些人是随意挑选的。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对每一个学困生都抱有信心,相信学困生,对学困生寄予厚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5、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我国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利用分层递进教学脱困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另外,洋思中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两案合一和杜郎口中学讲课不超过10分钟的做法,都很值得各位老师借鉴。

6、充分利用差异资源进行课外辅导是脱困的有效途径之一。

布卢姆认为,“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群体教学的补充”,教师除了有针对性对学生个别辅导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咨询辅导站的方式辅导学生。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班上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数学辅导员,把他们的彩照挂在墙上,期末设置优秀辅导员奖项。利用他们对学困生在课堂上或在数学学习咨询辅导站内进行数学咨询辅导,这种多对多的辅导方式,减轻老师负担,辅导面积大,培养了互助精神和交际活动能力,有70%的同学对辅导员感到满意,甚至有15%的同学认为辅导效果比老师辅导要好。

7、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便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是改变学困生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我的做法是对新增的科目必须上一节学法指导课。已故教育家孙维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法辅导,北京22中是很普通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入学时就孙老师就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听课、做题、复习,怎样定计划,并对计划严格监控,学生初中毕业时就学完高二的数学教学内容,一个上午就把三角公式118个记住,第三次实验班毕业时有55%的同学考上北大清华,而学生很少有教辅资料,极少做家庭作业,学生保证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这说明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业有成的关键。

8、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在学困生的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对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取得学业成功,而且也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心理辅导对学困生尤为重要与迫切,特别是暂时性困难类型学生,因为他们比一般学生存在更多的学习困扰与人格问题,期待通过心理辅导加以解决。我看到一个用禁果效应来转化学困生的成功案例。某教师想转化一个学困生,多次扬言小手册中记有张某学困生的劣迹,准备在家长会上抖出来,张某就一直想知道老师记下的内容。某天,老师故意把手册丢在教室。张某按捺不住好奇去偷看了手册,结果发现记下的全是优点和做过的好事。张某大为感动,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可见,转化学困生时注重心理分析,注重方式方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9、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警惕归因偏差。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在认识学困生学业失败的原因上,不少教师对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归之于学生。而归因于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几乎为零。这种归因倾向表明有些教师没有从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寻找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而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生。另一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生和学困生的归因不一样。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走进误区。归因偏差危害极大,所以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归因偏差的原因,在进行归因时要慎重了再慎重。我的一位法官朋友的女儿平时政治成绩都是中等水平,有一次考法律知识得到妈妈的辅导,成绩异常突出,但政治老师不屑的说了一句:你不可能考得这么好的!可能是作弊的吧。从此,该女生对政治科彻底放弃。这就是教师典型的归因偏差造成大危害。

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

(四)实验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8年中考取得了好的成绩。

(五)赖云龙主任的论文在区级获奖。

(六)梁卷明老师组织05-3班学困生参加广西2008年科技博客比赛共有12名学生获奖,并且该团体被授予“最具潜力团体奖”。

四.几点体会

1、对学困生研究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教师就要研究学困生问题。

2、从和初三数学学困生的谈话及调查表反馈来看,他们大多是由初一、初二阶段暂时困难变为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性困难学生。他们对当初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老师的帮助感到惋惜,对自己当初没有毅力跳过那道坎而深深自责,对现在由于数学的严重影响而被迫作出无奈的抉择,此时,我们感到我们的教育无小事,直接关系的到学生的人生前途。

3、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自己理论水平的肤浅,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做心理辅导工作更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今后,我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利用课题,把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

4、学校领导对“学困生”的研究与转化的态度、决心与决策是促进教师关注“学困生”教育的关键一环,它对整个学校“学困生”的教育最具导向性。

5、各级教育研究部门,特别是县、市教研部门对基层学校“学困生”的研究与转化的指导具有保障性与催化的重要作用,包括教育研究的其它方面,很多教师都有成为名师的渴望,从不缺乏热情和信念,能得到上级教研部门经常指导,是广大第一线教师最迫切的心声。

6、希望教师好好反省自己。我发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足之处避而不谈,而对学生的不足洋洋洒洒几百字。这种把责任推给学生的作法,使教学工作走入误区。教师影响学困生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长期不同的认可就会产生极大的差异。(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课堂上盲目地教、盲目地布置大量作业,高负担、低效益的做法,不仅学困生毫无长进,而且更加厌学。(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左右学生学习兴趣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中学生对教师所取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有更大的正向关系。(4)教师队伍稳定问题。在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社会,住房、福利、工资、地区差异太让教师敏感了。部分教师不安心教师岗位,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不认真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对学困生不积极辅导,影响教学质量。

7、我们认为教材编排对学困生的形成是微不足道的。窦桂梅、于永正、李镇西、孙维刚这些大师都没有责怪教材,而是超越教材。他们也会遇到学困生,但他们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豪迈勇气,有点石成金的教学艺术和为教育献身的无限激情。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研究由于时间短,因此对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肤浅,特别是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尚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下面是赠送的两篇散文欣赏,可以仔细阅读,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脚下的时光

不知走过多少地方,不知看过多少风景,不知听说过多少轶事;

不知经历过多少岁月,不知邂逅过多少良人,不知变换过多少心情;

不知理想的未知是否在前路等待······

题记:蒲公英

悠悠岁月,时间苍苍!( 文章阅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716291207.html, )

在这繁花似锦的青葱岁月里,我们不断的接受新鲜的美好事物,不断的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我们总是随大流的,去跟风一些前卫潮流的思想;然而,很少有人去整理那些过往的断壁残垣!

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是同样的,我也有更多的地方没去过!

我渴望走遍地球上每一寸土地,我期许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善良!

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人应该是自由的;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风景,爱自己喜欢的人;一切都那么单纯,完美!

然而,现实的世界告诉我;理想的丰满一定要遇到拥有相同理想的另一半!

我喜欢珠海,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我喜欢那里的天气,没有北方的寒冷;四季如春的温度感觉非常惬意,不用担心换季带来的差异!走在市区的街道上,绿化的花草树木被园丁修剪的井然有序;形态各异的花卉搭配得格外美观!尤其是除过草之后的绿地,泥土的芬芳与绿草的清新扑鼻而来,有一种身处大草原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我时常一个人发呆,散步;看着过往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时常去繁华的街巷,拥挤的商业中心;感觉这才是生活,正因为世界有了这么多事物的陪伴,才使我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喜悦!

珠海的夜,很美;到处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的祥和;每当夜幕降临,才是广东因有的生活的开始!溜冰场,酒吧,迪厅,大排档等等等等;我很庆幸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也帮助了我很多;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我们时常出去聚会,嗨皮;但等到散场后,又回到了应有的孤寂!白天,可以去渔女,公园,九州城,免税店等等都是不错的地方!

人常说,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我在这个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也时常会想起曾经相识的人,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有时候,听着当时的流行歌曲,也会感伤;也会自嘲一笑;还有那公车到站的粤语提醒,还有那想见却永远没见的人;一篇篇,一幕幕久久回荡在脑海;早晨的肠粉,中午的餐饭,下午的炒粉,晚上的烧烤;好像味道还回味在口中一样!人,只有在对自己真诚的人的眼里,才会感觉到亲切;而我,也着实喜欢这座城市带给我家一样的温暖感觉!

在这短暂而悠长的时光里,我成长了很多,也磨砺了很多;正是因为思想的成熟,阅历的增长,我选择了离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天地,新的开始,新的征程!

其实,无论走过多少地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从中得到什么!知识!阅历!思想!······

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困苦,也难免会因为一些因素而错失机缘!

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艰难险阻而放弃将要来临的幸福!

也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过失而自暴自弃颓废一生!

人,应该用豁达的心态来迎接下一秒的新鲜时光;而不是沉溺在上一秒的懊恼当中!

每个人的路,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自己醒悟才能把未来的路走好,反之只会让错误延续到未来,从而影响以后的健康生活!

即便曾经的时光再美好,那也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插曲;没必要去纠结当时的愕然,愚昧!就像我,从来不对上一秒的事情产生情绪一样!

一切都是恬淡的样子,顺其自然比什么都好!

对于未来,只要真诚的去善待身边的所有;我相信,未来的时光,也该是你想象的模样!

蒲公英

2015.12.13

家乡的茶籽林

坐落在戴云山脉西麓的高才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区丘陵满地尽是红壤土,非常适宜茶籽树的生长。高才坂种植小果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茶籽油之乡。

家乡高才坂,一年四季茶籽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村头的亭后坑、银珠垄、赤土岭、牛脊崎,村尾的庵墘头、虎坪林、下淂,村庄对岸的牌匾山、坑里、墘头、下坋、坑柄里等等,山坡上,山坳里,道路边,田边地头,屋后山边,漫山遍野到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茶籽林。那里是我儿时与伙伴们捉迷藏、摘茶苞、采茶菇、捡茶籽的地方。

每当春风拂来,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茶籽树林。老茶树开始发出新枝,抽出嫩芽,嫩芽吐露出嫩红嫩红的叶片,转眼间,嫩红的叶片又变成稚嫩的绿叶。整片茶籽林绿浪涛涛,层层叠叠,在家乡群山环抱的山腰上,形成一道翠绿的屏障。清明节后,儿时的我常与伙伴们在嬉戏玩耍的同时,十分注意寻找茶籽树梢上的“茶苞”,这是一种生长在茶籽树上的果实,果熟时表面会脱去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皮,淡绿色的形似胖胖的寿桃,中空,果瓤可以食用,果肉脆而汁多,清甜爽口。“茶苞”是儿时伙伴们最喜欢的果实,从茶籽树上摘下,在袖口上来回擦几下,脱去表层酥松的外皮,馋猫似地往嘴里塞,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大自然恩赐的美食,这是我与伙伴们喜欢到茶籽林玩耍的原因之一。

秋季来临,茶籽树上挂满了青色中夹杂着褐色的茶籽果,茶树枝被压弯下垂,这是村民一年的希望。全村的村民这时节荷锄上山为茶籽林锄草,将林地里各种杂草锄掉,并填埋在茶籽树头下作为有机肥,锄后的茶籽林寸草不留。这是家乡当地的传统习惯,很少采撷树上的油茶果,而是在锄得干干净净的林地上捡茶籽。村民在锄草中,时常发现茶籽林里长的一种真菌——茶树菇,菇伞灰色如碗口大,菇腿灰白色很长,采摘回家煮汤或煮米粉汤味道极其甜美。

清爽的秋风送来百花仙子的柔情蜜意,吹开了丹桂的花骨朵,让神州大地香气四溢的同时,茶籽树也毫不犹豫地绽放自己的花朵,展示自己最妖艳的容貌,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茶籽林中雪白的油茶花盛开了,白色花朵中间吐露出金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茶籽林变成一片白色的花海。成群的蜜蜂“嗡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落在金黄色的花蕊中不知疲倦地采蜜,也为油茶花义务传授花粉,为明年茶籽树挂果立下汗马功劳。儿时,我和伙伴们像一群快乐的小蜜蜂,一头扎

进茶籽林里,一边观赏着洁白娇艳的油茶花,一边折一根抽去内心的赤蕨杆当吸管,插入金黄色的花蕊中,轻轻一吸,芬芳甜美、味道香醇的花蜜便进入口中。我们小心翼翼地攀下茶树枝,如痴如醉地在一朵又一朵的油茶花中滋滋有声吮吸着花蜜,比供销社卖的硬糖粒还要甜美十倍。

到了秋高气爽的秋末,山区空气相对干燥,白天依然烈日炎炎,可夜晚却出现霜冻,昼夜温差很大。这时,茶籽树上的茶籽果由原来的青色转瞬间全部变成深褐色,已经熟透的茶籽果一颗颗裂开大嘴,露出大嘴里油光发亮的油茶籽。阵阵秋风送爽,茶籽树梢随风摇曳,催促油茶籽快快离开树梢,洒脱地坠落在村民锄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几天时间,茶树林的地面上便铺上一层深褐色的油茶籽。此时的茶籽林沸腾了,满怀丰收喜悦的村民,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一起上山捡收油茶籽,大家一边欢快地捡着,一边大声地说笑着,这边有母亲唤儿声,那边有青年男女对歌声,茶籽林里飘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这笑声就像嘹亮的集合号角,将满地的油茶籽在愉快的气氛中快速聚结起来,坚定果断地跟随村民进入农家大院。(

油茶籽从开花、授粉、结果到成熟落地,经历了秋、冬、春、夏、秋五个季节的阳光雨露,尽吸天然养分,天地精华,营养极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村民视油茶籽为农家之宝,及时晒干,装筐储藏,等待冬闲之时送到榨油坊加工成金黄色的茶籽油。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1--6年级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3、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学困生的分类 (1)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2)单一型与综合型(3)暂时型与持续型(4)兴奋型与安静型(5)过失型、攻击型和压抑型(6)基础薄弱型(7)能力低下型(8)动力缺失型(9)纪律松散型(10)品德缺陷型(11)意志薄弱型(12)自我概念消极型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型系统地实施研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奉贤区塘外中学陈春美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旨在通过研究

校本研修学困生转化

校本研修学困生转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困生转化》研修报告 1.研修课题: 学困生转化 2.活动时间:— 研修背景: 隆尧县第二实验小学是全县中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较好的龙头学校,所以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期望很高,但所招收的生源素质不一、整体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队伍较庞大。所以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必须对学困生学困成因、特点及现行的教学进行研究。 研修目的 1、本课题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我校区物理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研修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我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呵护,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出现学困,针对这一实际,探索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3、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4、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研修过程: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积极参与东良校区其它学科学困生研究课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11年11月,准备启动阶段、制订方案、挑选对象、个案调查,总结原因;学习有关的理论与专着、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6月,情景活动实验,寻找对策;不定期实施检测,检验试验效果;与个案学生交流,进一步修正、总结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发表时间:2012-04-28T13:30:39.6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黎学庚 [导读] 教师千万不可把后进生当成工作上袍袱来对待。 上江西省临川连城中学黎学庚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现代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地的普通中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因而使得一些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学习上的后进生。这与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大面积提初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农村普通初中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客观上素质较差,能力也较低。多数学生虽有学好的愿望,但因“底气”不足,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几年来,笔者结合我校2008级初一学生的实际,对教学中后进生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及如何转化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实践。结果所带班级在今年的中考取得优导的成绩。下面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几点体会。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经过几年的观察、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智力方面的,亦有教师教育教学上的不足.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教育教学角度看,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有: 1.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平均主义”、“一刀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智能、基础、性格各异的学生。按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但往往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有些教师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要求上没有考虑到初、中、低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致使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吃不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导致了差生的出现. 2.教学要求上攀初求难.有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时,目标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攀初求难,一味地追求那些初档题,注重“特技”与“巧法”,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应用。这样就使得原本基础不好的同学很难跟上要求,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的距离就越拉越大。 3.教学进度过快。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学期结束前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复习,因而平时教学时,加大容量,进度安排过快,从而导致了中等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由于基础没打好,最后复习时势必是“炒夹生饭”。实际上,教学进度过快对学生的稳步提初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促使后进生提前产生。 4.教学方法上陷入误区。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还是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致使中等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点而逐渐分化为后进生。 5.教师偏爱优等生,冷落中等生。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效益”是靠优等生来体现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处处关心优等生,而对中等生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中等生便会对老师产生一种“生疏”感,感到自卑、自暴、自弃,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进取心,并逐渐沦为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变后进生的对策 根据本人的实践,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转变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后进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教学要求上,变“平均主义”、“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求宜立足于中等生。新授阶段,争取在课堂内使大多数同学达到会考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向初考要求靠拢。在处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侧重培养各种能力,对后进生应着力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点学习方法。力求促使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强化。 2.在教学内容上,变“攀初求难”为“夯实基础,加强穿插,滚动提初”。根据大纲、考纲的基本要求,适当降低起点,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另外,针对后进生遗忘率初的特点,对前后的知识适当加以穿插,提初复现率。事实上,“夯实基础”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滚动提初”是转化后进生的努力目标。 3.在教学进度上,变追求过快为合理安排。根据大纲的要求,保证新课的讲授时间。根据我校后进生面积较大的实际,平时适当减少课堂容量,增加新课讲授时间,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理解与掌握一步到位,从而避免因基础知识不牢而造成差距,逐步缩短后进生与优生间的距离。 4.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中等生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训练为主线,尽量做到概念规律习题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采取多鼓励、多提问、多板演、多检查等手段,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的意识。课后对后进生加强个别辅导,同时加大检查的力度,鼓励他们多想、多问、多练,不断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5.重视调动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平时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他们的特点,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针对各自的特点,做过细的工作,采取多种方法,譬如,个别谈心、与其他老师,家长,社会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要注意进行感情“投资”,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师生感情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千万不可把后进生当成工作上袍袱来对待。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一切从后进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分析研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必然会“至诚则金石为开”。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题方案 黄泥河林业局二小学校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林业企业小学。由于受思想认识、经济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虽说我校在“学困生”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一部分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以加班加点为代价,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

至走向对立。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切”与“学困”的矛盾,使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2、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 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实验内容: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孩子的教育无疑是重中之重。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平稳。小学是人一生的起点,更是基础之年,因此根据以人为本,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小学的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是孩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所以小学阶段存在的“学困生”的改变及提高,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上课,学习,学好基础的课程,进而爱上学习,并由学困生成为合格生及优等生,从而健康成长。 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学生来源复杂,外来打工子女、留守学生多,现有123名学生,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占22%。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三)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导致了孩子不爱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因为进城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亲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虽然“学困生”在每个班级里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因此,抓好“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头中学宋雪琴 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映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农村中学甚至更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或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恶感、恐惧感,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学。 本课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课堂内有效的分层教学和课外的恰当的“因材施教”的辅导等,努力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转变学困生。 (4)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 2.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采取跟踪调查法、量化分析法等通过制定计划、方案实施、反思总结等阶段完成。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对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 1、根据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统计情况确定及格线以下的学生作为摸派对象 2、深入具体班级进行调查摸底 具体形式:(1)观察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2)查看学生作业情况 (3)走访学困生的家长 (4)与有典型代表性的部分学困生座谈 (二)汇总、反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主要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总结学困生形成的:①智力因素②非智力因素 (三)研读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边学习、边思考,做读书笔记,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学困生已经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 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 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学习兴趣;成功体验;转化对策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 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 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 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此,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初 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 生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 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困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 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 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 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 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中生, 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 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导致数学科的成绩下降 3.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 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学生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 极和被动,从从而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4.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幅沉重的负担,长 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 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基础不扎实。这些数学学困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就很差,在数学运算

浅析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19-07-31T16:13:38.8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唐波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业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很多学校后进生都呈上升趋势,对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影响很大,因此,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唐波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业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很多学校后进生都呈上升趋势,对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影响很大,因此,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58-01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有智力型后进生,也有非智力型后进生。如何转化非智力型后进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导致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整理,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好高骛远。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却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陷入题海。到真正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思路受阻。 3.缺乏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等等。还有的内容是初高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反思并查缺补漏,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教师方面。 1.讲不得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据调查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昏脑涨,结果只是老师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督不到位。 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老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转化数学后进生群体学习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法指导。 1.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高中数学学习任务重,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要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合理地安排时间。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课做好准备。 2.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学问要边学边问,可能有些问题别人感到很简单,但对后进生来说却不容易。要多问老师、问同学,久而久之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善于问。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一分收获,也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会为自己学习数学种下“兴趣”的种子。 (二)加强教法研究。 1.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要善于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2.指导学生找到学好数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蜜蜂一样进行“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通过多种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同时不断地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教会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学不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而且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

高集小学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集小学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集小学课题组 2011/3/1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困生可谓校校都有、班班可见,学困生转化也是教师很棘手问题,其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简单粗暴,效果不佳。就本校现状学困生屡增不减,这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当堂“达标率”达不到理想水平。学困生转化问题亟待研究与探索。 “学困生群”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主观上看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学方法陈旧,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低下。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借“宁津现象”的东风,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实施“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小课题研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走出思想误区,使学困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能自觉学习,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能力问题。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使他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厌学”为“乐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3)行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一批“学困生”,使其表现达到令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及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及对策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个人认为除智力因素外,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非智力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缺乏自控能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生具有保持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薄弱的特点。因此,一些学生上课时总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兴趣易迁移,这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久而久而之形成习惯,使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特别是由于数学知识前后逻辑性较强,长此以往在数学学习上形成了障碍。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偏重于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甚至题解的记忆,造成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对于所学习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结构松散零乱,再加上理解不深影响后继数学知识的掌握。 三、缺乏恒心。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学习。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或是计算步骤稍繁琐,或是一次尝试失败,或是一看题目较长,甚至是听老师或同学说是一道难题,就产生畏惧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恒心。 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数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常常遭到部分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冷落、歧视,甚至家长的打骂,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加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

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些学困生在未接触到某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所学知识产生畏惧心理,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这些知识,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最终放弃数学学习。 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一、树立自信心,使学困生“能学”。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目标、理想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便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因此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是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要建立学困生的自信,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不训斥、不冷落,多注意观察、了解、分析他们,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比较并不弱,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要善于观察,力求在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在学困生有失误时,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再尝试。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来制定学习目标,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感,学困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心理,继而树立信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困生“想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现代教育实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却越来越多,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对策转化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所谓的后进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对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本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1.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⑴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⑵缺乏自信心;⑶缺乏责任感;⑷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⑸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⑹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2.客观 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表现在:⑴家庭方面;⑵教师方面;⑶社会方面。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⑴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⑵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⑶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细】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 阜宁县郭墅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主导思想: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二、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习。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对象、我校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方法: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四、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的准备,我们确定了李佳彪、王新民等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篇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我们称之为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困难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学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学生底数不清,课堂上忽视了数学学困生的存在。 2、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对学困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学困生适应不了。 3、教师对学困生缺乏情感交流,有时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和尊严,甚至于冷落学困生。 4、部分学生智力因素偏弱,观察力不敏锐,记忆力不强,思维力薄弱。 5、部分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完备,表现在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自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6、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转化措施 1、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任课教师首先要抓好和谐课堂建设,建好学困生转化档案,安排好帮扶对象,对学困生实施全程跟踪。 2、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都很强的抽象性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给一些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卡片、自制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将数学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布置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学困生起初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视做基础题的情况而适当提高要求,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3、学困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教师要给学困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的最近发展要求,课堂板演也让学困生一显身手,课堂巡视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教师要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有成绩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唤起他们沉睡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学困生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智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程度的决定作用。数学教师应在平时上课中,有意强化学困生对数学的敏锐感,多引导他们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多做一些带有图形、图象的直观性题目,针对思维力薄弱的学生可采取以情境促思维的方式,通过有趣的喜

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教

通过分析原因,我们知道,没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数学学困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1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有很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总是习惯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单一的认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聪明,贪玩,不愿意学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责怪,抱怨和惩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 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使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合格的教师,时时刻刻都要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 (2) 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

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的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3) 拥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差异很大,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往往根深蒂固。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时,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要做好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很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4)教师要有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这种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懂的如何做科研,教师进行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5)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