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学语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学语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学语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学语文的兴趣

张文勇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从开始会说话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就自己的教学所得你,作如下的交流。

一、借助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声有色,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就能使学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我国东北长白山区森林风光的描写,展示了小兴安岭“美丽、诱人”的景色。于是我采用了“想像感受”的方法诱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学生颇为新奇。而后我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音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大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描述的情境。学生随着我的朗读展现出文中所描绘的壮观景象,仿佛身临其境,一堂课下来,学生有一种在老师的带领下漫游长白山的感受,真是课已尽趣犹存。针对不同课文还可以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去读,带姿势动作去读。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练习,用不同的语调去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想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然后再让几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读。讲完后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的语调应低沉、缓慢、哪些地方应用平静的语气,哪些地方应用悲惨的语气,哪些地方节奏快一点儿。学生慢慢地注意了语调的抑仰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所描述的那种凄凉催人泪下的境界。这样就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顺心,课堂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地完成。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谈话若能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年龄,针对儿童的心理特

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去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思维。例如,教学《钓鱼》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村附近有池塘、小溪,平时你们也看到过有人在那里钓鱼,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用的钓竿、钓钩你们熟悉吗?引鱼上钩的鱼饵是什么做的?鱼儿为什么肯吃呢?今天,咱们要学的内容就是有关钓鱼的知识……本来,捉鱼弄虾是孩子们喜爱的乐事,这样一问,就会引起更为深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迅速回忆起“钓鱼”这个熟悉的情景,而且迫切想知道课文到底又怎样谈钓鱼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气氛中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因此,如果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思维也将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也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语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图画、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四年级的《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或幻灯片教学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们做人也要像花生,要做对社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达到了要学习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比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深入新世纪的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要接助教学用具,更大程度的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大的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手脑并用中增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使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国文博大的同时增加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

四、编讲故事,引发兴趣

学生从小对讲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既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从故事中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更好地学好课文。如在教《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我上课前娓娓动听地讲述:“我们伟大的革命师列宁八岁时到姑妈家做客,与表姐一同玩耍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姑妈过来时,列宁因怕姑妈的责备而没有承认,后来列宁在妈妈的教育下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姑妈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呢!那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列宁当时是怎么想的吧。……”这样一来,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引入新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与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像失去了兴趣还能这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攻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