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392全电子式单纱浆纱机技术资料
纱线上浆浆纱工艺浆料配方PPT课件

3.淀粉的化学性质
• 氧化,用次氯酸钠氧化成氧化淀粉,用于棉、棉/富,与PVA混合使用于T/C。 • 酸化,在无机酸的作用下生成酸化淀粉。 • 醚化,和环氧乙烷反应生成醚化淀粉。 • 酯化,和酯化剂反应生成酯化淀粉。 • 接枝淀粉,侧基上加长链结构,与丙烯酸类接枝共聚
第12页/共170页
旋转式粘度计viscosimeter恩式粘度计漏斗式粘度计?浸透性呈水分散性糊化成浆能浸透欠佳?成膜性聚合度高强度大耐摩好粗而硬弹性差?粘附性用于棉人棉富棉上浆合纤差?易退浆环境污染小?易腐败淀粉的缺点
本章内容安排
本章授课时数
本章的目的与 要求
20
授课次数 10
每次授 课时数
2
1、熟悉各种主浆纱的上浆性能和应用。 2、掌握经纱上浆原理和浆纱质量控制。
第3页/共170页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1.耐磨性改善:abrasion resistance • 2.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breaking tenacity) • 3.良好的弹性(elasticity)、可弯性(flexibility)及断裂伸长 • 4.纱线毛羽贴服,表面光滑 • 5.具有合适的湿度(humidity) • 6.获得增重效果 • 7.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效果
第21页/共170页
接枝淀粉(grafted starch)
• 变性原理:将合成低聚物接枝到淀粉大分子上,根据经纱上浆的要求进行接枝改性设计,可以使接枝淀粉 兼有两者之长。表现出优良的综合上浆性能。
• 上浆性能:是最新一代、最有前途的一种变性淀粉,用于疏水性纤维上浆,可以全部或部分代替合成浆料。
第22页/共170页
第2页/共170页
浆纱(warping sizing)的目的
郑纺机GA313型宽幅高效浆纱机

GA313型宽幅高效浆纱机是郑纺机研制的新一代高端宽幅浆纱机。
该机车身工作幅宽2400mm,车头最大工作幅宽4000cm,适用于各种短纤纤维上浆工艺,特别是高支高密宽幅家纺,满足各类宽幅单织轴、双织轴喷气织机、高速剑杆织机等,先进的工艺流程,有效的降低纱线的覆盖系数,减少经轴数量,效率大幅提高,解决了多头份,大张力工艺方面的问题。
GA313型宽幅高效浆纱机具有多项技术创新:高支、高密、宽幅织物的高效上浆技术,解决了双织轴织造过程中纱线张力差异大,布幅不平整,产品优等率不高的问题,大幅提高浆纱机生产效率和织造质量;宽幅高压均匀轧辊的成对设计和制造技术,满足宽幅高压上浆工艺需求,为宽幅单轴上浆代替双轴分别上浆提供技术保障,并减轻烘燥负担,有效提高车速,增产、节能效果显著;宽幅、大卷装、大张力卷绕车头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满足超宽幅经纱大张力均匀卷绕需求,实现恒张力、变张力等方式卷绕,满足不同的卷绕工艺要求,提高浆纱机织轴卷绕质量;浆纱机干、湿区张力控制技术,解决了浆纱过程中高、低速状态,总经根数不同,品种不同,张力变化大的控制问题,提高浆纱机的控制精度。
郑纺机GA313型宽幅高效浆纱机Zhe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GA313 wide high-efficient sizing machine GA313 wide high-efficient sizing machine is a new generation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by Zhe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The working breadth of the machine is 2,400mm and the biggest working breadth of the head is 4,000 cm. It is suitable for the sizing technologies of various short fibers, especially the home textiles in high count and high density. It can satisfy various wide width single driving shaft, double driving shaft air jet loom, high-speed rapier loom and so on. Its advanced technological process can reduce the covering coefficient of the yarns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quantity of the beam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dramatically, solv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blems of multi-thread division and big tension GA313 wide high-efficient sizing machine has seve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e high-efficient sizing technology on the high-count, high-density and wide-breadth textiles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great tension variations of the yarns, uneven cloth width, low efficiency of good quality products and so on in the double driving shaft weaving process, thus improving the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and weaving quality dra -matically. The pair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even roller in wide breadth and high pressure can satisfy the technological demand of sizing in wide breadth and high pressure, so as to provide technological guarantee to use the single shaft sizing in wide breadth to replace the separated sizing of two shafts, relieve the drying burden, accelerate the speed effectively, have significant production increasing and energy con -servation effect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winding head in wide breadth, large package and high tension can satisfy the even winding demand of the warp in super wide breadth in high tension, realize the winding in constant and change-able tensions, reach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winding technologies, improve the shaft winding quality of the sizing machine. The technology of controlling the tensions in dry and wet areas of the sizing machine can solve the control problems of great tension variation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speeds, different warp quantities and different varieties in the sizing process, thus improving the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sizing machine.织造设备Weaving equipment E1A40最佳织造设备供应商Highlights 64 China Textile。
上浆浓度对碳纤维缝线拉伸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上浆浓度对碳纤维缝线拉伸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李嘉禄;申宏旋;毛丽贺【摘要】为改善碳纤维缝线在缝合过程中起毛、断丝的情况,通过上浆对碳纤维缝线进行表面改性,提高其拉伸和耐磨性能.通过测试不同浆液浓度的碳纤维缝线的拉伸强度、钩拉强度和耐磨性,观察经耐磨测试后碳纤维的表面毛丝量,分析浆液浓度与缝线拉伸强度以及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浆能够明显改善碳纤维缝线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上浆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比未上浆的增加了47.7%,模拟钩拉强度比未上浆的增加了29.3%.浆液质量分数为3%、上浆率为0.32%时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最好,作为缝线用性能最佳.%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ress of easy to fluff and broken of carbon fiber suture in the suture process,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suture was used by sizing to improve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The tensil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arbon fiber sutur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The surface hairiness of carbon fiber after abrasion test was observed,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lurry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arbon fiber suture can be enhanced by the sizing.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izing carbon fiber was increased by 47.7%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on-sizing, the flexural strength was increased by about 29.3%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treated.When the size concentration was 3% and the sizing rate was 0.32%,the mechanical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arbon fiber were the best, then the carbon fiber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suture.【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上浆;碳纤维;缝线;拉伸性能;耐磨性能【作者】李嘉禄;申宏旋;毛丽贺【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43;TS105.213;TS101.931.4缝合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层间断裂韧性、冲击损伤容限和较低的制作成本而在航空和工业领域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缝合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复合材料成型的自动化[1-2].缝合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缝合线原料种类、缝合密度、缝合方向等[3-5],其中缝合线的参数是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到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缝合线的选择具有一定要求[6]:①与树脂良好的兼容性,并且不会与树脂发生反应;②与所缝合的预制件或预浸料的纤维种类尽量相同,保持整体材料的性能一致;③良好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损性.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在复合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7-10],为了确保材料的整体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缝线也常选择碳纤维.但是碳纤维在缝合过程中反复受到缝针和预制件的作用,产生拉伸、弯曲、扭转等变形,并且随着缝线与预制体之间、缝线与缝针之间摩擦次数的增多,缝合线表面纤维断裂,不仅影响了缝合工艺的顺利进行,也使得缝合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对碳纤维缝线进行改进,提高缝线的力学性能.目前关于复合材料用缝线的文献还比较少.对碳纤维缝线进行改进的方法有加捻、二维管状编织结构以及包芯纱等.刘千等[11]对不同捻度缝线的浸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缝合线捻度的增加,树脂浸润缝合线的效果变差,缝合纤维丝束与树脂结合情况变差.王东宁等[12]针对碳纤维丝束和捻线在纺织预制件或预浸料的缝合过程中易发生起毛、断丝的情况,设计了二维管状编织结构的碳纤维缝合线,并与纤维束型、捻线型缝合线作比较,结果表明:二维管状编织结构碳纤维缝线的耐磨损性比丝束和捻线有大幅提高.王荣荣等[13]研究出了高性能包芯纱,以高性能纤维为芯纱,热融纤维为包缠纱,通过二维编织工艺加工而成.外层编织纱对高性能芯纱起到保护作用,使得织造性能得到改善.加捻虽然能够提高纱线的性能,但加捻过程中纤维受到一定的损伤并且会导致浸润性变差;二维管状编织结构和包芯纱结构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都不是改进缝线的最佳方法,本文考虑对缝线进行上浆处理.合适的上浆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对纤维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缝合过程中由于摩擦引起的纤维断裂,可提高碳纤维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本文采用耐磨性较好的聚氨酯浆料作为上浆剂,并添加一定量的有机硅整理剂来改善碳纤维的柔软性.通过不同浓度浆料的配比,得出适合缝合线的最佳上浆工艺,提高碳纤维缝线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材料:MT300C-3K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产品;PU-202A型水性聚氨酯树脂,冠志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ZJ-G10型亲水性有机硅整理剂,广州庄杰化工产品;蒸馏水,市售.仪器:GA392型单纱浆纱机,江阴市通源纺机有限公司产品;FA22048型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AGS-J 1KN型拉伸试验机,日本岛津公司产品;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产品;2000-C型光学显微镜,德国ZEISS产品;纱线耐磨仪,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自制.以聚氨酯为上浆剂主浆料,有机硅整理剂为助剂来配制上浆剂.其中主浆料的质量分数控制在95%,助剂的质量分数控制在5%.在浆料的配制过程中,浆液的浓度根据聚氨酯浆料的含量进行调整.配制好的水性聚氨酯上浆剂,采用单纱上浆机进行上浆.上浆速率为5 m/min,碳纤维丝束张力适中,烘燥温度为100℃,上浆率控制在1%以下.(1)上浆率.碳纤维上浆后纤维表面主浆料的质量与上浆前的纤维重量的比值,即为碳纤维的上浆率.(2)缝合线拉伸强度的测试.根据GB/T19975-2005《高强化纤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采用AGSJ1KN岛津材料试验机进行束纤维拉伸强度测试,试验加载速度设定为2 mm/min.每个样品测量10次.(3)模拟缝合线钩拉强度的测试.同样按照上述标准测试,将纱线对折,纱线两个头端并在一起,用502胶水以及硬纸片将纱线两端固定好,置入拉伸夹头.弯折处由钩针(为了操作方便这里将缝针变换成钩针)钩住,拉伸仪另一夹头夹住织针尾端.每组测试10个试样取均值.(4)模拟上机缝合时纱线摩擦性能的测试.为了模拟缝合线在缝合过程中既受到拉力又受到摩擦的情况,根据ZBW0404005-89《纱线耐磨试验方法往复式磨辊法》标准,在自制耐磨仪上进行纤维耐磨性能的测试.砝码为50 g,偏心转轮转速为120 r/min,用600目砂纸包覆,进行相对往复摩擦运动,纤维断裂时的运动次数即为耐磨次数.(5)碳纤维缝线摩擦后表面毛羽.采用自制简易耐磨装置将国产碳纤维摩擦200次,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毛羽量.表1所示为浆料浓度对上浆率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上浆率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浆液的质量分数为5%时,上浆率达到0.56%.过高的上浆率在碳纤维表面易形成较厚的涂层,影响了碳纤维的开纤性能,因此与树脂复合时,将对基体树脂润湿碳纤维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在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容易产生孔隙,从而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14].过低的上浆率会影响纤维的集束性,导致碳纤维的后续加工过程中的耐磨性、工艺性等变差,对纤维强度的发挥和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保证集束性和耐磨性的前提下,上浆率应尽可能低.缝线作为缝合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起到增强作用,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若缝线的拉伸强度较大,受到剪切破坏时缝线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也较多,因此拉伸性能是影响碳纤维缝线的重要因素.图1所示为未上浆和上浆浆液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和5%时碳纤维缝线的直拉性能曲线,图2为经不同浆液浓度上浆的碳纤维SEM照片.由图1可以看出,上浆可以使碳纤维的直拉性能显著提高,并且随着上浆浓度的增加拉伸强度也逐渐增加.上浆浆液质量分数在3%以下时,碳纤维缝线的拉伸强度随着上浆浓度的增加快速增加,当上浆浆液质量分数大于3%时,碳纤维缝线的拉伸强度增加缓慢,趋于平稳.这是因为随着上浆浓度的增加,碳纤维的表面缺陷被浆料弥补,使纤维表面变得平滑.由图2可以看出,拉伸时裂纹不容易发起;并且上浆使得纤维的集束性变好,整体抱合力增强,拉伸时单丝的断裂有所减少,使得纤维整体的拉伸强度增加;随着上浆浓度增加,纤维的集束性改善的愈加明显,所以缝线的拉伸强度增加较为迅速.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浆料在碳纤维表面已经呈饱和状态,出现浆料在纤维表面和纤维缝隙间富集的情况,富集浆料的区域成为拉伸时裂纹扩展的源头,从而增加了纤维的脆性,因此碳纤维缝线的拉伸性能增加趋于平缓.图3所示分别为不同浓度上浆后碳纤维的拉伸形貌.从图3中可以看出:未上浆的碳纤维断裂后呈蓬松状,表面有大量断裂的纤维单丝;随着上浆浓度的增加,拉伸断裂后的纤维集束性越来越好,表面断裂的纤维单丝减少.这是因为,未上浆的碳纤维单丝强度不匀,且集束性较差,承受拉伸载荷时,强度小的单丝先断裂,强度大的纤维后断裂,呈现出如图所示的蓬松状;上浆之后纤维的集束性得到改善,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粘结性增加,碳纤维单丝抱合在一起共同承担载荷,因此表面的单丝断裂减少.缝合是缝合线反复穿过材料垂直方向的过程,所以缝线在缝合的过程中不仅有拉伸的过程,还有钩拉的过程.衡量缝合线缝合力学性能的好坏除了拉伸强度外,钩拉性能也很重要.表2所示为不同浓度上浆后碳纤维缝线的钩拉强度.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上浆浓度的增加,碳纤维的直拉强度逐渐增大,上浆浆液质量分数为5%时,其拉伸强度比未上浆的增加了47.7%;钩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浆液质量分数为3%时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碳纤维虽然直径很细,但是表面存在很多沟槽、并丝以及空洞等缺陷,上浆后浆膜将碳纤维表面的缺陷弥补,使碳纤维在弯拉时表面缺陷减少,从而使其拉伸强度增加;但上浆浓度较大时,浆膜在碳纤维表面形成一个包裹的壳体,限制了碳纤维石墨层面的分子链段的运动,所以其钩拉强度下降.结果表明:要保证碳纤维既要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同时也要有较高的钩拉强度,碳纤维上浆浆液质量分数不要超过3%.缝合过程中缝线反复穿透织物,与织物之间反复摩擦,造成纤维丝束断裂,使得缝合织物表面毛糙;同时由于缝合线断裂造成多次更换缝合线而使得织物表面接头过多,影响工作效率且增加成本.良好的耐磨性能够减少缝合过程中纤维的断裂,提高缝合效率,并且使缝线的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有利于缝合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提高.图4所示为未上浆与不同上浆浓度的碳纤维的耐磨次数.从图4中可以看出,上浆可以改善碳纤维缝线的耐磨性能,在浓度为3%时耐磨次数达到最大值,浓度再增加,碳纤维缝线的耐磨次数呈下降的趋势.在相同时间内,未上浆的碳纤维耐磨次数为240次,浆液质量分数为3%时耐磨次数为936次,是未上浆碳纤维耐磨次数的3.9倍.这是因为浆料在碳纤维表面产生了良好的包覆作用,提高了纤维的集束性;但是当碳纤维表面的沟槽及孔洞被浆料填满后,随着碳纤维表面浆料的进一步增加,多余的浆料会在碳纤维表面富集,一方面增加了碳纤维的硬度,另一方面富集的浆料中的颗粒脱落,脱落处变成新的缺陷,使纤维脆性增加,耐磨性降低.缝合过程中受到往复摩擦后,表面毛丝量增多,一方面表面纤维单丝的断裂使碳纤维的拉伸强度降低,缝线对复合材料厚度方向上的增强作用减弱;另一方面表面随着表面毛丝量的增多,在往复缝合的过程中表面毛丝逐渐团聚,团聚后的毛丝附在缝合预制体的表面,树脂基体不能充分润湿碳纤维,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容易产生孔隙,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图5所示为纤维经耐磨测试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的表面毛丝情况.由图5可以看出,在摩擦次数相同的情况下,上浆后的纤维表面毛丝量减少,并且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毛丝量越来越少.浆液质量分数为4%和5%时,纤维表面几乎没有毛丝,但是纤维束发生了脆断.这是因为随着上浆浓度的增加,纤维表面的浆膜越来越厚,形成了较好的包覆壳体,提高了纤维的耐磨性,同时也提高了纤维的集束性;但是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浆料中小颗粒富集的越来越多,在碳纤维表面形成新的缺陷,增加了纤维的脆性,反而不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因此浆液浓度不能过大,控制在3%时最好.(1)对碳纤维缝线进行上浆明显提高了其拉伸强度和钩拉强度,上浆后的碳纤维缝线的拉伸强度比未上浆的提高了47.7%;钩拉强度比未上浆的提高了29.3%. (2)上浆后的碳纤维缝线的耐磨性明显提高,浆液质量分数为3%时,碳纤维缝线的耐磨性最好,耐磨次数达到936次,是未上浆碳纤维耐磨次数的3.9倍. (3)碳纤维缝线上浆是改善纤维表面毛丝量,减少其表面缺陷,提高缝线力学和耐磨性能的有效方法,但是浆液的质量分数不能大于3%,否则浆料过多的在纤维表面富集,增加纤维脆断的机率,降低其力学和耐磨性能.【相关文献】[1]WEIMER C.Preform-engineering:Applied sewing technologies to incorporate part and process functions into dry textile reinforcement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63):2089-2098.[2]WEIMER C,MITSCHANG P.Aspects of the stitch for mation process on the quality of sewn multi-textile preforms[J].Composites:Part A,2001,32:1477-1484.[3]TAN K T,WATANABE N,IWAHORI Y.Effect of stitch density and stitch thread thickness on low-velocity impact damage of stitched composites[J].Composites:Part A,2010,41:1857-1868.[4]MEI Hui,YU Changkui,XU Hongrui,et al.The effects of stitched density on low-velocity impact damage of cross-woven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s[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6(42):1762-1768.[5]YUDHANTOArief,WATANABENaoyuki,IWAHORIYutaka.The effects of stitch orientation on the tensile and open hole tension properties of carbon/epoxy plain weave laminates[J].Materials and Design,2012(35):563-571.[6]FRIEDRICH Klaus,FAKIROV Stoyko,ZHANG Zhong.Polymer Composites:From Nano-to Macro-Scale[M].Berlin:Springer,2005:217-218.[7]GREEN K J,DEAN D R,VAIDYA U K,et al.Multiscal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based on a carbon nanofiber/epoxy nanophased polymer matrix:synthesis,mechanical,and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r[J].Compo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9,40(9):1470-1475.[8]YOKOZEKI T,IWAHORI Y,ISHIWATA S,et 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FRP laminates manufactured fromunidirectional prepregs using CSCNT-dispersed epoxy[J].Compo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7,38(10):2121-2130.[9]TIBBETTS G G,LAKE M L,STRONG K L,et al.A review of the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vapor-grown carbon nanofiber/polymer com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67(7/8):1709-1718.[10]ISHIKAWA T.Overview of trends in advanced composit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Japan[J].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2006,15(1):3-37.[11]刘千,肇研,段跃新.捻度对缝合线浸润特性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38(9):1267-1270.LIU Q,ZHAO Y,DUAN Y X.Effect of twist on permeability of the sewing thread[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2,38(9):1267-1270(in Chinese).[12]王东宁,焦亚男.二维编织碳纤维缝合线耐磨损性能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27(6):11-14.WANG D N,JIAO Y N.Abrasion properties of 2D braided carbon fiber sewing thread[J].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08,27(6):11-14(in Chinese).[13]王荣荣,马崇启,黄故.丙纶/玻璃纤维包芯纱的研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3):41-44.WANGRR,MACQ,HUANGG.Thedevelopmentofpolypropylene/glass fiber core-spun yarn[J].Journal of FRP/Composite Materials,2007(3):41-44(in Chinese).[14]张如良,黄玉东,刘丽.上浆剂使用浓度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43(11):75-79.ZHANG R L,HUANG Y D,LIU L.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izing agent on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re[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1,43(11):75-79(in Chinese).。
单纱(纱线)强力机不容忽视的几个检定项目

单纱(纱线)强力机不容忽视的几个检定项目
胡希铭
【期刊名称】《福建技术监督》
【年(卷),期】2000(000)001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胡希铭
【作者单位】福建省纺织计量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1.922
【相关文献】
1.电子单纱强力仪的计量检定 [J], 柯昌进;张绍东
2.单纱强力仪测试速度对纱线强力指标的影响 [J], 郭鹏辉;冯晓锋
3.复合纱线结构对单纱强力利用率的影响与分析 [J], 黄伟;汪军
4.对采用93棉本色纱线标准后电子单纱强力仪的性能建议 [J], 端木应法
5.全自动单纱强力仪纱线张力信号的检测 [J], 唐莉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九章浆纱

• 预热浆箱:作用是预煮浆液和循环 使用浆液,以稳定浆液性质和液面 高度。
• 浸浆长度:经纱自浸入浆液至压浆 辊挤压点之间的距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压浆辊的压力及其调节
• (一)压浆辊压力的组成: • 由压浆辊的重量和加压装置产生的附加压力组成。
经轴上浆、织轴上浆、整浆联合、染浆联合、 单纱上浆、绞纱上浆
• (三)浆纱工序的组成
• 1.调浆:选择浆料以一定比例配合调料成一定浓 度的浆液
• 2.上浆: • (1)绞经上浆:将绞经浸渍浆液,挤压、烘干。 • (2)经轴上浆:若干经轴并合、上浆、烘干、卷
绕成浆轴。
(四)、浆纱工序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GA391型单纱浆纱机
1)技术参数:
品种适应性: 棉、麻、丝、毛、合成长丝 及不锈钢纱。
纱支范围: 5~500Tex 锭度: 6锭
速度: 20-400m/min 变频调速及电子计长 筒子容量: 1kg 主电机: 1.5kw 吹风机: 0.03kw
烘房加热形式: 电加热 上浆: 单浸双压、压力可调。 占地面积: 3250 * 1550 *1550(mm)
• 4、与降低成本关系很大,节约浆料、用汽、回丝 等。
(五)、浆纱工程的要求: 1、上浆量符合工艺设计要求,避免过大或过小。 2、上浆均匀。 3、浆液对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即被覆和浸透的比例应符合工 艺要求。 4、上浆后纱线毛羽贴伏,浆膜平滑,柔软而又坚韧。 5、上浆后纱线的弹性伸长损失小。 6、上浆后纱线的顺潮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浆膜具有一下吸 湿性。 7、浆料来源充足,价格便宜,调浆操作简便而安全。 8、织物在后处理时,浆料容易退净废液而净化,不污染环境。 9、织轴卷绕质量良好。 10、在保证浆纱质量前提下,不断提高浆纱生产率,并逐步提高 浆纱操作的自动化程度。 11、节约能源消耗,不断降低浆纱成本,提高浆纱经济效益。
浆纱设备及其技术特征

浆纱设备及其技术特征一、典型浆纱设备介绍经纱上浆通常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的。
浆纱机首先把整经轴合并起来,获得织物的总经根数,然后在上浆装置中使经纱吸取浆液,再经过烘燥、分纱、打印和卷绕制成织轴。
随着纺织原料结构的多样化和浆纱技术的不断进步,浆纱机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发展,型号很多,各有特点。
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轴架、上浆装置、烘燥机构、前车(车头)部分、传动部分、伸长和张力控制以及控制浆纱过程的自控装置等。
比较常用的浆纱机有德国的祖克、瑞士的贝宁格、美国的西点、日本的津田驹、中国台湾的大雅、国产GA 系统浆纱机等。
典型浆纱机外观如图1。
1图1 浆纱机二、浆纱机主要组成机构1、轴架经轴架简称轴架,位于浆纱机后部。
它用来放置整经轴,并将各经轴上的经纱退绕并合,以满足织物总经根数的需要。
经轴架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框架式三类。
单列式轴架的经轴成单排排列,如图2(a)、(b)、(c)所示,这种形式占地面积大,但操作比较方便;双列式轴架是将经轴排列成上、下两列,如图2(d)、(e)所示,它们可以节约占地面积,但上轴操作不方便;框架式经轴架则如图2(f)所示,它通常是四只经轴为一组,两组之间留有通道,这种形式占地面积更小,而且操作控制方便。
2图2 经轴架形式及经纱退绕方式(a)单列互退绕式(b)单列下退绕式(c)单列上退绕式(d)双列互退绕式(e)双列下退绕式(f)双列上退绕式2、上浆装置上浆装置的作用是让经纱按规定的浸浆路线通过浆槽,使浆液浸透纱线并粘附于其上,再经过压浆辊挤压出多余的浆液,使被覆量与浸透量达到所需的比例,获得一定的上浆率。
图3 所示是一种双浸双压上浆装置的示意图。
经纱从经轴架引出后,经导纱辊和引纱辊1 进入浆槽,第一浸没辊4 把纱线浸入浆液中吸浆,然后经第一对上浆辊6 和压浆辊7 压浆,将纱线中空气压出,部分浆液压入纱线内部,并挤掉多余浆液。
此后,又经第二浸没辊4ˊ和第二对上浆辊6ˊ、压浆辊7/作再次浸浆与压浆。
掌握浆纱机的上机工艺参数提高织轴的实物质量

掌握浆纱机的上机工艺参数 提高织轴的实物质量Mastering the Practical Process P arameter of Sizing Machinefor Improving the Objective Q uality of the Weaver’s B eam孙 静Sun Jing 李玫林Li Meilin(哈尔滨亚麻集团生产技术部)(Harbin Linen G roup C o.,Ltd.Prodution&T echnology Department)摘 要:概述了浆纱机各上机工艺参数间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织造及后加工的影响。
关键词:浓度 粘度 上浆回潮 浸透 温度Abstract: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summarization of the relation with each process parameter and the in flunce on weaving to later process.K ey w ords:concentration; viscosity; sizing m oisture; permeation; tem perature0 前 言企业要想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战胜对手,靠的就是能生产出高质量且适销对路、有竞争能力并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从半成品抓起,各道工序都应该严格把住质量关,生产出合格的半成品供下一道工序使用。
浆纱工序是织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想织好布,就必须浆出高质量的织轴,它能改善工艺性能,提高可织性,以及改善织物的风格和手感,提高实物的质量。
我厂引进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西德祖克TZG W N型浆纱机,能够改进和提高浆纱上浆回潮,节约原料的浪费,给织造工序创造了良好的操作条件。
如何掌握浆纱的上机参数,提高浆纱机织轴的实物质量,这里谈几点个人见解。
1 浆液的浸透和被覆控制1.1 浆液的浸透由纱线表面渗向内部,增加了纤维之间的胶着和抱和作用,减少了滑移,从而使纱线的强度增加,但是断裂伸长相应减少。
GA392全电子式单纱浆纱机技术资料

GA392全电子式单纱上浆机配置一.技术数据1.锭数:2, 4, 8 , 12锭2.车速:20-300 m /min 无级可调3.纱支范围:5-500 tex棉毛丝麻,化纤等4.烘房加热方式:蒸气或电加热式(可选),热风循环,自动排湿。
5.浆槽加热方式:电加热5.计长计速方式:电子式6.控制方式:单锭控制7.功率:总功率(采用蒸汽加热)16.58kw,其中:依12锭算0.18 kw×12转笼调速电机、0.75 kw×12 槽筒伺服电机1.1kw×2浆泵电机、热风循环电机0.2 kw×1 排湿电机3kw×1 浆槽加热总功率(采用电加热)38.18kw,其中:0.18 kw×12转笼调速电机、0.75 kw×12 槽筒伺服电机1.1kw×2浆泵电机、热风循环电机0.2 kw×1 排湿电机3kw×1 浆槽加热1.8kw×12 烘房加热二.技术性能1.全新设计自动检测纱线张力系统,用伺服电机无级跟踪纱线张力。
张力精度可达1‰,适应于高支、无弹力麻纱及各种特殊纱支,品种适应范围广。
2.采用专利技术的贮纱转笼,在贮纱移动链条表面采用特氟龙处理,保证纱线在烘干过程中,纱线和链条之间无滑移,有效地保护纱线的浆膜。
同时不粘浆皮,便于清洁。
3.根据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机器的外形结构,对浆槽的高度,烘房、摇架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构合理;操作者工作不疲劳,操作更方便。
4.不锈钢的叶片泵,适应高浓度的浆液,耐酸碱,不堵浆,不易损坏。
5.优化设计了烘房的烘干系统,采用"底吸上吹"的热风循环系统,烘房无死角,热循环效率高,能耗低。
6.采用单锭控制纱线张力,很方便地调节纱线的张力。
7.在浆料接触表面均采用特氟龙处理,便于清洁保养。
三.设备配置(按12锭算)1.贮纱机构(专利技术)12套2.热风循环系统1套3.浆泵循环系统1套4.摇架12套5.东元伺服电机12套6.成型机构12套7.测长、测速控制盒12 套8.单锭控制纱线张力控制器″12只9.自停装置12只四.备件1.刮浆海绵80片2.工具(内六角、外六角板)各一套3.固态继电器(60A)1只4.导纱滚轮2只5.浆泵电机皮带1根6.浆槽电加热管(3 KW )1根7.烘房电加热管(1.8 KW)(烘房电加热方式)1根7.计长控制盒1只8.光电检测器1只9.浆泵叶片2片10. 单锭控制纱线张力控制盒″1只报价:每一锭为2.5万四锭价为9.8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392全电子式单纱上浆机配置
一.技术数据
1.锭数:2, 4, 8 , 12锭
2.车速:20-300 m /min 无级可调
3.纱支范围:5-500 tex棉毛丝麻,化纤等
4.烘房加热方式:蒸气或电加热式(可选),热风循环,自动排湿。
5.浆槽加热方式:电加热
5.计长计速方式:电子式
6.控制方式:单锭控制
7.功率:总功率(采用蒸汽加热)16.58kw,其中:依12锭算
0.18 kw×12转笼调速电机、
0.75 kw×12 槽筒伺服电机
1.1kw×2浆泵电机、热风循环电机
0.2 kw×1 排湿电机
3kw×1 浆槽加热
总功率(采用电加热)38.18kw,其中:
0.18 kw×12转笼调速电机、
0.75 kw×12 槽筒伺服电机
1.1kw×2浆泵电机、热风循环电机
0.2 kw×1 排湿电机
3kw×1 浆槽加热
1.8kw×12 烘房加热
二.技术性能
1.全新设计自动检测纱线张力系统,用伺服电机无级跟踪纱线张力。
张力精度可达1‰,适应于高支、无弹力麻纱及各种特殊纱支,品种适应范围广。
2.采用专利技术的贮纱转笼,在贮纱移动链条表面采用特氟龙处理,保证纱线在烘干过程中,纱线和链条之间无滑移,有效地保护纱线的浆膜。
同时不粘浆皮,便于清洁。
3.根据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机器的外形结构,对浆槽的高度,烘房、摇架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构合理;操作者工作不疲劳,操作更方便。
4.不锈钢的叶片泵,适应高浓度的浆液,耐酸碱,不堵浆,不易损坏。
5.优化设计了烘房的烘干系统,采用"底吸上吹"的热风循环系统,烘房无死角,热循环效率
高,能耗低。
6.采用单锭控制纱线张力,很方便地调节纱线的张力。
7.在浆料接触表面均采用特氟龙处理,便于清洁保养。
三.设备配置(按12锭算)
1.贮纱机构(专利技术)12套2.热风循环系统1套
3.浆泵循环系统1套
4.摇架12套5.东元伺服电机12套6.成型机构12套7.测长、测速控制盒12 套8.单锭控制纱线张力控制器″12只9.自停装置12只四.备件
1.刮浆海绵80片2.工具(内六角、外六角板)各一套3.固态继电器(60A)1只4.导纱滚轮2只5.浆泵电机皮带1根6.浆槽电加热管(3 KW )1根7.烘房电加热管(1.8 KW)(烘房电加热方式)1根7.计长控制盒1只8.光电检测器1只9.浆泵叶片2片10. 单锭控制纱线张力控制盒″1只
报价:每一锭为2.5万
四锭价为9.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