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文学期末考试整理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B.《论语》C.《诗经》D.《逍遥游》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12题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歌谣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13题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B.盘古神话C.洪水神话D.射日神话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14题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15题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A.先时期B.两汉时期C.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23题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24题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B.树木C.空气D.血液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5题“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A.B.新疆C.D.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26题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间文学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哪些?A. 诗歌B. 故事C. 传说D. 所有选项2. 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什么?A. 书面记录B. 口头传播C. 电子媒介D. 印刷品3. 下列哪项不是民间文学的特点?A. 口头性B. 集体性C. 变异性D. 固定性4. 民间文学在哪个时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A. 古代B. 中世纪C. 近现代D. 当代5. 以下哪个不是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A. 《格萨尔王》B. 《一千零一夜》C. 《红楼梦》D. 《伊索寓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是_________。
7. 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主要是_________。
8. 民间文学的分类包括神话、传说、_________等。
9. 民间文学的功能有娱乐、教育、_________等。
10. 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承需要_________的参与。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民间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答: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
它的发展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记录、印刷传播等阶段。
民间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尤其是在民间口头传播时期,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民间文学还具有教育、娱乐、凝聚社区等多重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
答: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其次,教育部门应将民间文学纳入教育体系,让青少年从小接触和了解民间文学。
此外,媒体和文化机构也应发挥其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民间文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兴趣。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是()A. 书面性B. 口头性C. 官方性D. 个人性2. 下列哪项不是民间文学的分类?()A. 神话B. 传说C. 童话D. 小说3. 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是()A. 书面传播B. 电子传播C. 口头传播D. 视觉传播## 二、填空题4. 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主要依靠_________和_________。
5. 民间文学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三、简答题6. 简述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区别。
## 四、论述题7. 论述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答案:B. 口头性2. 答案:D. 小说3. 答案:C. 口头传播### 二、填空题4. 答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5. 答案:文化传承;民族认同### 三、简答题6.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创作主体和内容形式上。
民间文学以口头传播为主,创作主体多为不具名的群体,内容形式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歌谣等,而书面文学则以文字形式传播,创作主体明确,内容形式更加规范和系统化。
### 四、论述题7.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文化多样性: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它记录了不同民族、地区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
- 历史传承: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 教育功能:民间故事、寓言等往往包含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中的诗歌、歌谣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现代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社会认同:民间文学加深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北京语言大学22春“公共课”《民间文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北京语言大学22春“公共课”《民间文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以成套唱词为主,但也有大段无乐器伴奏的说白的说唱形式是()。
A.京韵大鼓B.苏州弹词C.四川清音参考答案:B2.下列属于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影响的是()。
A.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B.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C.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D.在语言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参考答案:ABCD3.“蝴蝶”这一自然物形象属于哪一个传说?()A.孟姜女传说B.牛郎织女传说C.梁祝传说参考答案:C4.根据谜底所指向的对象,可把谜语分为()。
A.物谜B.事谜C.字谜D.灯谜参考答案:ABC5.世界四大史诗是()。
A.《伊利亚特》B.《奥德赛》C.《罗摩衍那》D.《摩珂婆罗多》参考答案:ABCD6.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的传说有关?()A.扁鹊B.华佗C.张仲景参考答案:C7.民间说唱根据表达形式是说还是唱,可以分为()。
A.说故事类B.唱故事类C.演故事类D.韵诵类参考答案:ABD8.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A.《民俗》B.《民歌》C.《民风》D.《歌谣》参考答案:D9.山西北部汉族人唱的《走西口》是属于山歌中的哪一类型?()A.爬山歌B.信天游C.打歌参考答案:A10.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A.岔断型幽默B.情感释放型幽默C.干涉型幽默D.含蓄型幽默参考答案:C11.民间文学的显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A.口头性B.群体性C.变异性D.传承性参考答案:ABCD12.《三国》、《杨家将》、《岳飞传》属于评书的哪一类型?()A.袍打书B.短打书C.神魔书参考答案:A13.神话,按文体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韵散兼行体神话。
中国现存神话中,哪类神话最丰富?()A.韵文体神话B.散文体神话C.韵散兼行体神话参考答案:A14.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又叫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2、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
3、(选择)民俗学之“民”的内涵是“民众”。
4、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本质区别的重要内容。
5、民俗:即民间风俗,一个国家的民众集团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与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
6、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如有些民族唱情歌是婚恋的一种重要手段。
(2)被民众用以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有些时政民谣表达了民众对政府、官员或社会的尖锐抨击。
(3)娱乐和放松。
如劳动歌可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4)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有效工具。
如一些童谣能够起到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作用。
(5)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如司马迁在记述五帝的历史时就主要依据神话传说资料。
这说明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对历史学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7、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
民俗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2)历时追溯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演化状况,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3)共时比较法。
将研究对象与别的地方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在不同地域发生的传承规律和变异情况。
8、(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头流传并代代传承的文学作品,它是人们普遍参与和创造的文化形式。
民间文学的研究对于理解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间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提供一些常见的民间文学作品作为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诗歌、谜语、童谣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和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具有普遍性、代际性和民众参与性的特点。
首先,民间文学具有普遍性。
它是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与社会地位和学历无关,因此能够广泛地反映民间文化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其次,民间文学具有代际性。
它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在传承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时代的背景和需求对文学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演绎,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再次,民间文学具有民众参与性。
它不仅仅是某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个人所创作,而是广大群众参与的集体创作和传播活动。
因此,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群众气息和民间特色。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民间文学可以根据形式和内容进行分类。
根据形式的不同,它可以分为故事类、诗歌类、谜语和童谣类等。
故事类是民间文学中最为丰富的一类作品。
它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等,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和想象。
例如《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诗歌类包括民歌、民谣等。
民歌是民众在特定场合下创作的短诗,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
它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动态和民众的心声。
民谣则常常以叙事方式表达,通过歌唱的形式传唱。
例如《茉莉花》、《扬州慢》等都是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
谜语是以谜题的形式提出问题,通过隐晦的文字和诗律进行解答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民间智慧和幽默的体现,常常在民间传统节日和聚会活动中出现。
例如,有名的谜语包括“红红火火”、“三千头”等。
童谣是供儿童玩耍、学习和娱乐的歌谣,常常伴随着一些动作和表演。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第一章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德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德国,《国际民俗学科目》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 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西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
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大学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民间故事?A. 《白蛇传》B. 《红楼梦》C. 《牛郎织女》D. 《孟姜女哭长城》答案:B2. 民间文学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什么?A. 书面B. 口头C. 电子D. 报纸答案:B3. 民间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爱情B. 战争C. 神话D. 科技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民间文学的特点?A. 口头传播B. 集体创作C. 个人创作D. 世代相传答案:C5. 民间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娱乐B. 教育C. 记录历史D. 促进科技发展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民间文学是_________的文学,它反映了_________的生活和思想。
答案:口头传承,广大民众2. 民间故事通常包含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元素。
答案:人物,情节,主题3. 民间文学的创作过程往往是_________的,它体现了_________的智慧和创造力。
答案:集体,人民群众4. 民间文学的传播不依赖于_________,而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式。
答案:文字,口头讲述,表演5. 民间文学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之间具有_________,它有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普遍性,文化交流,文化认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主要区别。
答案: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传播方式、创作主体和内容特点。
民间文学主要通过口头传播,由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内容贴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而书面文学则通过文字记录,通常由个人创作,内容更加系统和规范。
2. 举例说明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教育娱乐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例如,民间故事和传说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民间歌谣和舞蹈则可以作为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民间文学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有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整理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辨析;材料;论述名词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主要类型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医药、民俗等。
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从创作和传承层次看,民间文学是是人们共同表达和共同传承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形式;从内容层次看,它是人们关于科学、生活、宗教及其它知识的总结;从审美层次看,它是是人们的艺术观念、生活情趣及其审美信仰的文学形态。
神话: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是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是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民族性和神圣性。
史诗:Epic---以高雅文体来讲述传说中的或历史上的英雄及其业绩的长篇叙事歌。
19世纪末传入中国,也指演唱民族起源与迁徙历史的长篇叙事歌。
它一般由专门化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特定技法、长久传统)。
它的叙事内容是关于范例的宏大叙事(宏大规模、重大题材);在长度、表现力、内容重要性等优于其他叙事;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是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
民间故事:是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角色泛化、结构模式典型且直接呈现生活现实与民众理想的民间文学体裁。
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和笑话。
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传奇性、解释性和乡土性。
其类型包括人物传说、史事传说、风物传说和习俗传说。
民间诗歌:是广大民众世代创作、传承、吟唱的有一定旋律的表达日常生活的语言艺术。
往往是对日常的歌颂,情理并重,有的合乐合曲,也有的无乐曲,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劳动过程、节日聚会、人生仪式、法术实践、日常娱乐、儿童游戏之中……它以日常生活事件和历史传说、故事为主要题材,是天籁之音的心灵表达,格调向上,情感浓郁,说理性强,篇制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诗体形式灵活。
民间语言: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民众以凝炼的、相对定型的通俗言语,以富于智慧、审美的朴素思想,形象化地表达丰富复杂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的口头语言艺术。
分为谚语;谜语;歇后语;行话;土话。
它富经验性与哲理性、知识性与实用性、凝炼性与诗意性、民族性与地域性。
田野调查方法:是起源于欧洲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以欧洲文明中心论为前提,英法等国学者在其殖民地调查获得的原始部族资料建立起新的学科人类学,并把这种深入实地的调查方法作为学科的基本方法,后来成为社会科学普遍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抽样法、谱系法等。
民间文学的特征从创作—传承层面看,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集体创作、集体传承、集体享用)、口头性(口头传播、口头性、口语性)、变异性(民族变异、历史变异、空间变异)和稳定性(核心情节稳定、基本结构稳定)的特征。
从内蕴-形式层面看,民间文学富有民族性(民族自我历史和生活的反映)、历史性(文化起源的重述与想象)、政治性(对社会制度与理想的表达)、地域性(空间存在的差异性)、模式化(结构性的控制与故事类型的影响)和类型化(世界性交流与故事类型的互动)的特征。
母题分类法的意义母体分类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这种宏观与微观、传承与变异、形态与意义等多层面相融合的形态分类体系,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神话研究者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形态分类理论。
母题方法从两个层面上解决了分类难题:将数量巨大、资料繁杂的人类神话遗产整理得井井有条;相对科学地解读神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方法。
史诗类型以传承方式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口头文本或口传文本,如中国的三大史诗;源于口头的文本,如纳西族《创世纪》《黑白史诗》;以传统为向导的文本,如埃利亚斯·伦洛特《卡勒瓦拉》(1835)。
以内容特点为标准分类,可分为英雄史诗、创世史诗(神话史诗)、迁徙史诗。
史诗常用的三种结构程式“程式”(formula):指“一组在相同的韵律条件下被经常使用以表达一个特定的基本观念的片语”:英雄的姓名或地名(“飞毛腿阿喀琉斯”,或者是“荒漠般的派琉斯”),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是,这种片语作为一个单元要反复出现,并且对于在口头演唱中叙事的诗人来讲具有助益作用。
“主题或典型场景”(theme or typical scene):指“成组的观念群,往往被用来以传统诗歌的程式风格讲述一个故事”:荷马史诗依赖宴饮主题去表达若干彼此不同的宴饮场景:第一部里有忒勒玛科斯化了妆款待雅典娜,第十部里是喀耳刻招待奥德修斯,如此等等。
“故事型式”(story-pattern)或故事类型(tale-type):这是个依照既存的可预知的一系列动作的顺序,从始至终支撑着全部叙事的结构形式。
以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为例,“复归”的故事型式,这个故事类型从古至今,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英国,直至当代的俄罗斯。
它的情节是:一位英雄将恰巧在其婚礼之夜或新婚之际被召唤赴远方作战--往往装扮成乞丐或者囚徒返回自己国度---英雄发现他的未婚妻或是妻子正被求婚者们缠绕着---驱逐或杀死了这些对手,恢复了家庭的原有秩序---英雄与其妻子的再度欢聚。
“互文性”理论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
具有两个层次的涵义:I: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II: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譬如,先时文化文本和周围文化文本,任何文本都是对过去引文的重新组织。
1 意义:作为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已经大大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批评术语的范围,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注重将外在的影响和力量文本化,一切语境无论是政治的、历史的,或社会的、心理的都变成了互文本,这样文本性代替了文学,互文性取代了传统,自主、自足的文学观念也随之被打破。
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熟悉就行)A 历史-地理研究方法(芬兰学派)19世纪由芬兰学者科隆父子(Julius.Krohn,Kaarle.Krohn)及其学生阿尔奈(A.Aarne)根据故事异文的历史源流与地理传播来探求故事原型及其生活史的一种方法,后来形成重要学派。
以此为基础,对民间故事进行了总体分类,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 Thomphson)进一步完善了这种分类法,因此又称之为“AT分类法”。
研究步骤:1 尽可能地搜集故事异文:文献类按编年顺序排列,口头类按地理分布排列;2 异文的分解性细节比较:比较异文的分解性细节,寻找出故事类型的主干;3 构拟故事原型及传播史:以异文细节的典型性,构拟故事原型及其传播史。
核心观点: 1 说法最多的异文细节,常常是故事类型的主干情节2 故事以产生地为中心向外传播,其中心区通常较好保存故事形态3 故事的空间传播越远,变化越大;时间传播越长,异文越多4 故事最古老的情节,也可能出现在最远地区的异文中局限性:1 片面强调故事起源的一元论,忽视了共同心理共同处境的共性来源2 片面强调故事的自足性,忽视了讲述人与听众的作用3 片面强调故事的原型与传播史,忽视了故事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B 结构主义方法俄国学者普洛普根据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中100个俄罗斯故事进行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
普洛普的故事理论与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影响产生了以列维_斯特劳斯理论为代表的推动文学研究深刻变革的叙事学思潮和形式主义研究。
核心观点: 1 故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各部分互相依存和制约,并在结构中显示其价值;2 故事又是一个具有一定转换规律的稳定结构。
一方面,故事各要素以及它们的形式连接具有一定之规,其基本语义原型也代代相袭;另一方面,故事又表现出在其固定模式基础上的多种变异(增删、缺位、变形等)。
故事正是通过这种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加强其稳定性,并由此构成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基本性质;3 故事独立于它所运用的媒介和技巧,也就是说它可以从一种媒介移到另一种媒介,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局限性:1 片面强调故事结构的封闭自足功能:忽视了故事产生、形成、变化的外部因素;2 片面追求故事的形式主义研究:忽视了故事的文化内涵。
C 田野调查方法内涵:起源于欧洲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以欧洲文明中心论为前提,英法等国学者在其殖民地调查获得的原始部族资料建立起新的学科人类学,并把这种深入实地的调查方法作为学科的基本方法,后来成为社会科学普遍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直接观察、参与观察、系统观察2 访谈法: 个体访谈(提纲、互动、记录)、座谈会访谈阶段:漫谈或自由联想深度访谈半结构访谈结构性访谈3 抽样法4 谱系法5 个人历史法6 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核心观点:1 强调忠实记录第一手资料:研究历史延续的、活态性质的对象,必须深入特定族群和地区,忠实记录调查对象的生活与历史,掌握真实的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2 强调长期深入的参与观察:准确、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生活对象,不仅需要长期的坚持,而且还需要深入地参与到调查对象的生活之中,从了解其生活现象到理解其文化心理,实质性地融入调查的文化传统。
局限性:1 忽视历史及其文献:常常导致简单化的理解第一手资料;2 忽视宏观世界的参照:深入而全面的调查某个对象或区域,常常忽视宏观世界的参照,因而步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D 表演理论表演理论是以表演为中心(performance-centered),关注民间文学文本在特定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其形式的实际应用。
其理论核心就是把民间叙事当作一个特定语境中的表演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实际的交流的过程。
和传统的理论相比,表演理论更侧重于把民间叙事作为交流的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更关注于“作为事件的民俗”而不是“作为事象的民俗”,以表演为中心而不是以文本为中心,更注重考察民间叙事的即时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它的传播与传承,更注重于个人性而不是集体性,更注重民族志背景下的实践而不是追求普遍性的分类体系或寻求功能的途径。
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戴尔•海姆斯(Dell Hymes),罗杰•亚伯拉罕(Roger Abrahams), 丹•本—阿莫斯(Dan Ben-Amos)等,其中以鲍曼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