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诗歌创作-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课件PPT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课件PPT
10
诗人以“小河”流过森林,流过花丛,流入大 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我”对 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生死相依的情意,抒发 了一种美好爱情被毁灭的哀愁情绪。
情绪走向“由乐入哀”,正是现实生活中自由 恋爱受到旧礼教、旧势力摧折的艺术概括。抒 发出一种典型的时代情绪,对自由爱情的咏唱, 具有积极的反封建意义。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5
首节反复出现“无心”这个词儿,不仅“我” 从“你”的身边流过是“无心”的,“你” 把彩霞般的影儿投入河水的柔波也是“无心” 的。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 恬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 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觉得愈是“无 心”愈是有情。仿佛爱情的发生完全是天公 作合,顺其天然,难解难分。
13
如“软软”、“荡荡”、“粼粼”等,以及 “无心”、“彩霞”等词的重复出现,酿就了 一种缠绵的情味。
14
间用对偶(2、3节)与复沓(4、5节), 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 明丽,音律活泼,舒缓自如,别具一番浓烈 的韵味。
15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

主题二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文章中通过山村的消失, 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 考和反思。
主题三
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 对山村文化的描述,呼吁 人们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 。
写作手法
描写手法
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生 动地展现了山村的风景和 人物形象。
叙事方式
采用回忆的方式,使文章 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感 染力。
02
课文分析
文章结构
文章分段
文章分为三段,第一段 为开头,第二段为主体
,第三段为结尾。
开头
通过描述山村的消失, 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
心。
主体
详细描述了山村的历史 、文化和人物,展现了
山村的独特魅力。
结尾
总结全文,表达对消逝 山村的怀念和思考。
主题思想
01
02
03Leabharlann 主题一对消逝山村的怀念。通过 对山村的描述,表达了对 消逝文化的惋惜和怀念。
诗歌风格。
冯至的诗歌主题多关注自然、生 命、爱情等方面,语言优美,情
感真挚。
写作背景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创作于1942年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全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为民族 独立而奋斗。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的代表 作之一,它以山村的消失为象征,表 达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
选择题
• 选择题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作者是谁?
选择题
A. 冯至 B. 舒婷
C. 徐志摩
选择题
D. 戴望舒 选择题2: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爱情与人生
选择题
B. 自然与环保 C. 战争与和平 D. 时间与历史

冯至《蛇》ppt课件

冯至《蛇》ppt课件
这个单元五首诗歌均以爱情为主题。 把爱情的寂寞比做“蛇” 把爱情的期待比做“年轻的神” 以“窗”“你的字”“神女峰”具 体的物象 来表达心中的爱情追求和价 值观。 诗人采取不同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独 特的感受,以“我”的特定心境弥散
我是一条蛇
冯至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是中国现代著 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 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 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很多, 谐音双关是比较常见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表现了 在朦胧恋爱中的男女有趣而微妙 达到的心理。诗句借景言情,妙 手偶得,风格轻快流丽,妙语天 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双关妙用。
又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艺术手法
• 2.第二节中诗人用“蛇热烈的乡思” 表达自己深沉的相思之苦。诗人借助 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手法,使情感的表 达更为含蓄、深沉。
课堂拓展 • 徐玉诺《追随者》
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 笔下的蛇给人怎样的感受?
• 静静地没有言语,忠诚的侣伴,害着 热烈的乡思。
这一意象给人亲切、可爱、忠诚的感觉。
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
感受和渴望? 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 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 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这些古典诗歌中表达的寂寞意 象有什么共同点?
形态上残缺,内蕴上遗憾。
蛇在大家心中是一个什么形象?
• 可怕,无声,阴暗。
蛇是怎样和寂寞发生联系的?它们 的契合点是什么? 寂寞悄无声息,蛇的行动也悄无声息。 寂寞很幽长,蛇的形体也很细长。 • 寂寞让人恐惧,蛇也让人恐惧。 • 蛇阴暗诡谲,如同寂寞给人的感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课件

预习检测
本篇文章的结构内容是?
山村兴衰史: 旧路、名称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山村的余韵: 小溪、鼠麹草、雨季、有 加利树、树林、夜
山村的启迪:人与自然关联
自主思考
第2段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这句话有 什么含义?
1、前一条路是实实在在的道路,即文中“我们走的路,是二三十年来 经营山林的人们一步步踏出来的处处表露出新开辟的样子,眼前的浓 绿浅绿,没有一点历史的重担”。 2、后一条“引我走到过去”的道路是指冯至在山村残存的景象中,由 这条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引发的对历史的思索。 一方面这座如今“在人类以外”的山林,过去“实际上有过村落”,在 历史上也曾是充满活力的山村。另一方面,纵然如今村民和房屋都已 经消逝了,但山野风物犹存,依然传递着生命的信息,山村的过去和现在 组成了一个充满意味的世界。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2. 梳理文中景、物、情的关系,品味文中蕴含的哲思之 美。
3.陶冶性情,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 思想感情。
作家简介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 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 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 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 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 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 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 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 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 新明澈,别具一格。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蛇课件(15张)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蛇课件(15张)

参.天(cān)
照澈.(chè)
B.悚.惧(cù)
杳.鹤(yǎo)
寂.寞(jì)
钻.石(zuàn) 痴.恋(chī)
C.麋.鹿(mí)
眺.望(tiào)
浓郁.(yù)
不凋.(diāo) 空寥.(liào)
D.颤.抖(chàn) 煽.动(s hān) 捂.住(wǔ)
苔.径(tái)
交缠.(chán)
解 析:A 项,缤 bīn;B 项,悚 sǒng;C 项,寥 liá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梀惧 麋鹿 手帕 五彩缤纷 B.苔径 菲红 痴恋 结草衔环[来源:学科网] C.被褥 温馨 蟒蛇 窃窃私语 D.颤抖 凋谢 紫滕 翻涌不息 解析:A 项,梀—悚;B 项,菲—绯;D 项,滕—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 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 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 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 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 4G 时代,抢占市场 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 做足了文章。
整体感知
《蛇》是冯至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创作的抒情诗。古往今来,抒 发寂寞之 感是诗歌的恒久主题。正如何其芳在《诗歌欣赏》所论: “《蛇》所表现的也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然而却写得那样不落俗套, 那样有色彩。不应该把这首诗的长处仅仅归结为构思的巧妙,而是由 于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个奇异的 比喻: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像一条蛇。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想 象展开的。”

冯至与其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ppt课件

冯至与其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ppt课件
作为存在者,人在天地之间本质性的生存状态 怎样?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还是 连自身都无法掌控的普通存在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疏离还是相互敞开, 通过对话沟通建立内在关联?
这样能否使人超越自身的有限性?
基本主题(二)
孤独与关联 有限与超越
——冯至对个人存在的孤独性、有限性的自觉 和对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拷问 如第15首《看这一队队的驮马 》《我们听着 狂风里的暴雨》等。
——深情歌咏着在世的存在者相互关情、相互 敞开,以至于共在并生、生死相关的境界, 如第5首《威尼斯》。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人们不应该永远对着虚无,要越过虚无,去 寻找生存的 本质、人的地位和价值”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探究讨论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十四行集》基本主题(一)
生与死主题—— 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 主动安排自己走向死亡 ? 在主动安排中获得另一种生?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冯至的诗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冯至的诗
冯至的诗
一、诗人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 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 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 半月刊和《沉钟丛刊》。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 (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 (1942)、《冯至诗选》(1980)等。其他作品有散文 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1952)、译作 集《海涅诗选》(1956)、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 《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译海 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闻一多:“一首理想的SONNET,应该是个360度的圆形, 最忌的是一条直线”
“大概起、承容易办,转、合最难,一篇之精神在 一转一合”
冯至十四行诗的艺术特点:
1、带有智性的色彩,对人的生存困境、生命的存 在意义等终极命题进行哲学沉思;
2、智性的思考出之于日常生活的经验;
3、将情感、情绪等抽象的东西客观化,用冯至的 话说就是“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 晶的。”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1927年出版诗集《昨日之”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冲下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我是一条小河》 《风夜》
二、冯至的叙事诗
《吹箫人的故事》 《蚕马》 《帷幔》 《寺门之前》 浓郁的抒情性,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具象化的
神秘色彩和象征意味,回环复沓的章句结构,秀 丽清雅的诗歌语言,为草创期的中国现代叙事诗 贡献出耳目一新的艺术境界。
三、冯至的《十四行集》

高三语文别离(PPT)5-1

高三语文别离(PPT)5-1
走近作者
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 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 《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 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 思考,是“由27首诗组成的”,是中 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 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 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 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保膘】∥动保持牲畜肥壮。 【保镖】①动会技击的人佩带武器,为别人护送财物或保护人身安全。也泛指做护卫工作。②名指做这种工作的人。 【保不 定】?副保不住?。 【保不齐】?〈方〉副保不住?。 【保不住】?①副难免;可能:这个天儿很难说,~会下雨。②动不能保持:以前要是遇到这样的大旱, 这块地的收成就~了。 【保藏】动;尼日利亚物流 尼日利亚物流;把东西收存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手稿|把选好的种子好好~起来。 【保持】动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水土~|~冷静|~物价稳定|跟群众~密切联系。 【保存】动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 损失或不发生变化:~古迹|~实力|~自己,消灭敌人。 【保单】名①为保证他人的行为或财力而写的字据。②表示在一定期限和规定的范围内对所售或 所修物品负责的单据,如修理钟表的保单。③指保险单,投保人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 【保底】∥动①保本。②指保证不少于最低限额:奖金上不封顶, 下不~。 【保额】’名保险金额的简称。 【保费】名保险费。 【保固】动承包工程的人保证工程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损坏,损坏时由承包人负责修理。 【保
精读《别离》,试对本诗进行鉴赏。
抓住诗歌的意象进行赏析,分析这 首诗的语言,体会诗歌中句子的含义, 品味诗歌中关键词语动保藏和管理:图书~工作|这个仓库的粮食~得很好。②名在仓库中做保藏和管理工作的人:老~|这个粮库有两个~。③动完全有把握;担保: 只要肯努力,~你能学会。 【保户】名在保险公司投保的单位或个人。 【保护】动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眼睛|~妇女儿童的权益。 【保护关税】为 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对进出口商品征收重税或实行减税、免税的政策。 【保护国】名因被迫订立不平等条约将部分主权(如外交主权)交给别国而受其 “保护”的国家。是殖民地的一种形式。 【保护价】名国家为保护生产和保障人民生活,对某些产品实行的限制价格,如工业品销售最高限价和农副产品收 购最低限价等。 【保护伞】名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核~|拉关系,找~|官僚主义往往是贪污分子的~。 【保护色】名某些动物身上的颜色跟周围环境的颜色类似,这种颜色叫做保护色。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让别的动物发觉。 【保皇】动维护帝制或皇权,比 喻效忠当权者:~党|~派。 【保甲】名旧时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保价】动 一种加收费用的邮递业务,用于寄递较贵重物品、有价证券、包裹等,如有遗失,邮电部门按保价金额负责赔偿:~信|~包裹。 【保驾】∥动旧指保卫皇 帝,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息薰薰地,吹入了窗阁;

一个牧童,吹着嘹亮的笛声,

赶着羊儿,由她的楼下走过。

怜她本也是贵族的闺女,

笛声越远,越觉得幽扬,

教她静静地修养,在庵后的小楼。 •
两朵红云轻抹在,她苍白的面庞

她恹恹地,不知病了几多时,

嫩绿的林中,又听见了鹧鸪。
──

她取出一张绯红的帷幔,

仔细地看了许久,又放在身旁。

人世间不知又起了,多少纷纭,

活泼的妹子悄悄地,在她身边说,

尼庵总是静静地没有新鲜,没有陈旧。 •
句句声声,都成了她的竹针万棘!

只有那暮鼓晨钟,经声佛号,

不知是将人唤醒,还是引人入梦?

她的心儿随着形骸消瘦,

可是没有泪的眼前,更觉朦胧。

“美丽的少姑啊,我告诉你!

聪明的你,你说他冤不冤?
• 后期受里尔克和存在哲学影响,转向静默 地体验和思考人生、承担生活的磨洗,凝 神观察自然和人性,经过十年的工作和等 待,写出了《十四行集》,成为中国新诗 迄今少有的几座高峰之一。
二、创作特色:古典与现代交融
• 1、20年代的诗歌,古典中映现着现代 • “堪称独步”的叙事诗:冯至的叙事诗的
开 拓之处在于这些诗作使得中国的叙事诗摆 脱了古典的束缚走上了现代诗歌的成熟之 路。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展现了中国古典 叙事诗的现代诗形的变革。 代表作:《蚕马》、《帷幔》

一滴滴,一字字,湿遍了衣襟。

老尼说,“你削去烦恼丝,

泪珠儿也要随着恼消尽!”
• 正午的阳光,初春般的温暖,

熙熙的白鸽儿,在空际飞翔;

翩翩地,来了青年的兄妹,

说是奉了母命,来拜佛进香。

恼人的春风,才吹绿了山腰,

她看着那俊秀青年的眉端,

凄凉的秋雨,又淋病了檐前的弱柳;

蕴着难言的深情一缕──

在他们深潭古井般的心中,

出向少尼在十七岁的时节,

却像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

就跪在菩萨龛前,将乌丝剃去。

是西方的,太行的余脉,

她的父母,是朱门旧户,

有两座无名的高山,遥遥峙立;

她并不是,为了饥寒;

一个是佛院,一个是尼庵,

她虽然多病,但是也不曾

两座山腰里,抱着这两个庙宇。

在佛前,许下了什么夙愿。

说将来同我共运命的那个人,

是一个又丑陋,又愚蠢的男子。”

“无奈婚约,早被父母写定,

婚筵也正由亲友筹划;

他们嘻嘻笑笑,忘了我的时候,

我只好背了他们,来到这座山中。”

“我的师,这都是真实的话,

我相信你,同信菩萨一样;

我情愿消灭了,一切热念,

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
• “泪珠儿随着清脆的语声,
帷幔

谁曾经,望着那葱茏的山腰,

葱茏里掩映着,一带红墙,

不曾享受过,幽闲的圣味──

氤氲地,漾起来一丝遐想?

在二百年前,尼庵里一个少尼,

绣下了一张珍奇的帷幔;

每当乡中进香的春节,

却在对面的僧院里展览,

在那里起居的,或男或女,

这又错综,又神秘的原由,

都说是脱去了,许多索累;

出自乡人们单纯的话里──
• 她只是在一个,梅蕊初放的月夜里,

暗暗地离掉了,她的家园,除了她
隐隐深潜的,痛苦,聪明,

便是莺鸟儿,替人间诉说忧怨。

她不知入了,多少迷路,

走得月儿圆圆地,落在西方;

云雀的声中,把她引到这座庵前,

庵前一潭泓水,微微荡漾。

终不像在人间,能享清福──

在水认识了,她的娟丽,

她毅然地走入尼庵中

情愿把青春的花叶,化作枯枝。

老尼含笑意向她说,

“你既然发愿,我也不能阻你,

从此把一切的妄念,都要除掉,

这不能比作寻常的儿戏!
• “虽说你觉得,苦海无边,

到底是谁,将你这年轻的人儿提醒

就使你在我的面前不肯说,

在佛前忏悔时,也要说明!”

“我的师,并没有人将我提醒;

我只是无意中,听见了一句──

渺渺茫茫地,只剩下黄昏;

热泪溶解了,潭里的寒冰,

暮钟频频敲击,她仿佛无闻。
• 只望一天天地憔悴了,

将来独葬在,三尺的孤坟──

啊,只要是世上所有的,

她都没有了,一些儿福份!

老尼的心肠,虽是冷若冰霜,

也不由得怜她的年纪轻轻──

这样儿年纪轻轻地,

便有这样的,乖奇的运命。

炉烟缕缕地,催人睡眠,

山巅的积雪,被暖风融化,

金甲的虫儿,在春光里飞翔;

她的头儿总是低低地,

漫说升天成佛,早都无望。

第二日的阳光笛声里,

更掺杂着陶陶欲碎的歌唱──

她的心儿里,涌出来一朵白莲,

她就把它,绣在帷幔的中央。
• 此后日日Biblioteka 笛声中,•总甜甜地,有一种新鲜的曲调──

她也就把彩色的线,按着心意,

水里绣了比目鱼,天上是相思鸟!

为了遗弃了她的,一个未婚妻,

我的哥哥便许下了,不婚的愿!”

过了一天,恰便似过了一年,

她昏昏地,独坐在门前,

眼看就是一年了,回头又好像一天;

落日也沉沉地,北风凄冷,

水面上早已结了寒冰,

她睁睁地,目送着一双兄妹下了山;

荒凉与寂寞,也来自远远的山巅。

一直地看得,没有一些儿踪影!
• 寒鸦呀呀地,栖在枯枝,
• “这是我半年来,绣成的帷幔,

多谢你的笛声,给我许多灵感!

我是个十八岁的少尼,

我的身世,只有泪珠泛澜!

她时时刻刻地,没有停息,

“可是我们永久隔阂着;

把帷幔绣成了,极乐的世界──

在两个世界里──”

树叶相遮,溪声相应,

她把这包帷幔掷下去,

只空剩下了,左方的一角。

匆匆地,又将窗儿关闭。

本还想把她的悲哀,

也绣在那空角的上面──

无奈白露又变成严霜,

深夜里又来,嗷嗷的孤雁!

次日的天空,布满了彤云,

宇宙都病了三分,更七分愁苦:

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

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梧桐的叶儿,依依地落,

现在已经二百多年了,

枫树的叶儿,凄凄地红,

帷幔还珍重地,被藏在僧院里─
冯至诗歌创作
一、诗人简介
• 冯至(1905——1993),现代诗人、散文 家、小说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曾参与组织“沉钟社”。有诗集《昨日之 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 《冯至诗选》等。
• 其创作分为前后期:
• 早年(20年代)诗歌受到德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影响,注重抒发青春的哀愁、爱情的 惆怅,成就不大,但是叙事诗技巧娴熟, 独树一帜。

风翕翕,雨疏疏,她开了窗儿,

只是那左方的一角呀,

等候着,等着吹笛的牧童。

至今没有一个人儿,能够补起!
• 冯至不仅仅是确立中国现代叙事诗的成熟 形式,而且在这些成熟完美的形式中还融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