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论探究

生命教育理论探究
生命教育理论探究

生命教育理论探究

实验河北中学王亚兰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他杀等忽视生命尊严与权利的各种现象接连发生,这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生命价值导向,而且会破坏他们的生命状态,形成残忍、麻木、冷漠等人格特质。生命教育旨在引导与整合人内部的精神力量,形成完整和谐、能应付生命危机的人格结构。因此,面对当代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种种现象,生命教育就成为解决当代青少年生命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命教育无论在英文还是在中文中,都是新的词汇。其最早源于 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生命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现代化的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虽然现在在很多国家以及很多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始了生命教育,但对于生命教育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共识。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界定与表述,也缺乏深度的理论求证,对其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呈“多样与模糊”状态。对于生命教育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层面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理解对生命教育实践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的价值追求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实现。此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济良、金生鈜、程红艳等。刘济良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至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金生鈜表示生命教育不仅是一项专门的教育项目,还应该是渗透在整个教育中的一种理念。生命教育应该以弘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精神品质、陶冶生命情感、养育生命态度为自己的内涵。程红艳指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成为个人向“人类”世界和自我不断开放的过程,从而改变教育的工具

化和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现象。”王云峰等认为,“生命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孩子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之中,从观察与分享生老病死的感受过程中,通过‘知、情、意、行’的整合体会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最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香港学者周惠贤这样定义生命教育:“培养学生(1)在个人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发展。(2)与自己、他人和环境建立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最后达至成熟和快乐的人生为目标。”

2.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存在形态

持此观点的代表性人物有刘铁芳、刘慧、王晓红等。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湖南师范大学的刘铁芳从“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出发,提出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显的活生生的生命展露,关注其内隐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化育。”刘慧博士表示,“生命教育是包括生与死的教育以及人生过程的教育。”学者王晓红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主要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使之学会过现代人文明的生活。”华特士也持有此种观点,他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活动。”李汝林指出“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3.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实践领域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的一个实践领域。

如学者冯建军指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许世平提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李靖茂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生命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它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并以积极的

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教会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王学风认为,“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讲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4.生命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全人教育的培养,也是一种生活教育的实践,更是一种人之生命的价值追求。如我国著名的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专家郑晓江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具有几个特点,第一、这是一种不分专业、不论受教育者的文化层次、毋须区分教育门类、全民性的、终身的教育过程;第二、重点在于开掘心灵,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是公民教育;第三、本质是从生命层面入手,使全体公民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意义,学会关爱他人,从一个“自然人”过渡为全面的社会人。台北护理学院吴庶深教授对台湾十年来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指出,生命教育不仅是全人类教育的理念,也是具体的教育方案或课程,目的为促进人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及灵性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建立自己与他人、环境以及宇宙之间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的关系,协助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期达到健康和正面的人生。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虽然都有不同的侧重,但总结起来其主要倡导的就是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尊重与珍爱生命,热爱与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成健康美好的生命,成为恬然自发、天然情真的自我实现之人。基于前辈学者的经验以及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本研究将生命教育定义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其对象是所有的人群;其议题涵盖生、死,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各种关系;其目的是让人学会以爱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扩展到其所生存的环境,达到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其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