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

入院标准: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

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

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虚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兼症:肢体麻木,疲劳;舌质暗脉弦。

(三)严重程度评估

入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根据症状、疼痛评分、年龄、基础病等进行严重程度评估,根据中医辨证严重程度选择治疗。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检查项目

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OB。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关检查:

(1)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2)出凝血筛查、传染病筛查。

(3)胸部正侧位片或CT、心电图、颈椎正侧位和(或)双斜位和(或)张口位片、颈椎CT或MRI。

(4)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E、体液免疫、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全腹彩超。

3.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检查: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糖化血红蛋白、C 肽测定、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等。

(七)治疗方法

1.中医非药物治疗

(1)烫熨治疗

(2)普通针刺(微针针刺)

(3)腕踝针

(4)圆利针

(5)电针

(6)密集型银质针

(7)穴位贴敷

(8)中药热奄包

(9)穴位注射

(10)穴位埋线

(11)小针刀治疗

(12)放散式冲击波治疗

(13)干扰电治疗

2.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可选葛根桂枝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可选身痛逐瘀汤加减。

(3)痰湿阻络证:以化痰祛湿通络为主,可选二陈汤加减。

(4)肝肾不足证:以补益肝肾为主,可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5)气虚血瘀证: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可选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3、中成药:可选用跌打七厘片、颈舒颗粒、祛风止痛胶囊等。

4、西医疗法

(1)非甾体类抗炎药:根据病情服用,可酌情配合口服胃黏膜保护药物。

(2)营养神经:维生素B1、甲钴胺片或甲钴胺注射液。

(3)外用药:高乌甲素贴片、氟吡洛芬巴布膏、扶他林乳胶剂。

(4)抑酸护胃药:雷贝拉唑、奥美拉唑、铝碳酸镁。

(5)神经阻滞药:倍他米松、利多卡因。

(6)影像引导下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颈痛及上肢疼痛较入院前缓解50%以上。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感染等急性并发症者,住

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退出本路径。

(十)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十一)标准费用:9000-10000元。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TCD·2019版:A03.06.04.05)和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M47.2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入院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最新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3.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2.推拿疗法 3.颈椎牵引疗法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 入院标准: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

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 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虚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兼症:肢体麻木,疲劳;舌质暗脉弦。 (三)严重程度评估 入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根据症状、疼痛评分、年龄、基础病等进行严重程度评估,根据中医辨证严重程度选择治疗。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检查项目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ICD-10 编码: M47.221+G55.2*〕 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 M47.221+G55.2*〕的患者。 第 一 诊 断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科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根据第一诊断为颈椎病,分型为:(神经根型M47.201)、等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各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神经根型

M47.201)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电解质、颈椎动力位片、颈椎左右斜位片、胸片、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拔罐、敷贴、熏蒸、涂擦、中药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本路径各中药方剂选自:《名医方论》《金匮要略》《血府逐瘀汤》《景岳全书.大补元煎》《类证治裁》《太平患民和剂局方》。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TCD-10编码: M47.201)/(交感型)(TCD-10编码: M47.202) (二)诊断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1)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 (ICD-10 编码: M47.221+G55.2*) 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 T 或M 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 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血瘀气滞 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项痹临床路径的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诊疗方案”。项痹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正侧位X 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生化全套、肌电图、颈椎CT 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八)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 2.牵引疗法 3.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 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6.运动疗法 7. 其他疗法 8.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合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照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有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 病)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定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好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时期无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可以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归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 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病症的一种疾病。现代 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 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病症为 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 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 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 意义。 2.西医诊断 ;.

'.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病症,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病症加重 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 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 MRI对颈椎 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 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缺乏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得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风寒痹阻证: 2、痰湿阻络证: 3.血瘀气滞证: 4。气虚血瘀证: 5.气血亏虚证: 6.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221+G55、2*)得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她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DR片;颈椎CT或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项痹病(肝肾亏虚-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途径 途径说明:本途径适宜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途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根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2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 风寒痹阻证: 2. 痰湿阻络证: 3.血瘀气滞证: 4. 气虚血瘀证: 5.气血亏虚证: 6.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宜并承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途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途径流程施行时,可以进入本途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途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承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搜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工程 1.必需的检查工程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DR片;颈椎CT或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工程: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病名概念 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 中医诊断:项痹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依据 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湿痹型 主症: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 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 麻黄5 葛根15 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 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 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 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 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 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