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2.带下:广义,泛指带脉以下之疾,狭义,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3.试胎:妊娠89月,腹中痛,痛病如产者。弄胎: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试产: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者,也称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月经后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者。

5.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衍期。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或错后7天以上者,先后不定。也叫经乱,月经衍期。

5.月经过多: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规律,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缩短至1-2天,血量也少甚至点滴即止。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8.闭经:原发性是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继发性闭紧是指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之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

9.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者。其突然大量出血叫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叫漏下。

10.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11.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和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12.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

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

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

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

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

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13.经断复来:绝经后又出现阴

道出血。

14.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

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

状者。

15.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

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

至食入即吐。

16.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小腹疼

痛,反复发作。又称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腔外着

床发育。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

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

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

者。

18.症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

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症

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

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

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之

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2.特殊的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

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

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

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

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

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为

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

3.治崩三法:塞流:即是止血,

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澄源:

即正本清源,亦是辩证求因,审

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

段。复旧:即固本善后,血止后

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

2.气虚: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

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

1.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长生。

是肾-天癸-冲任-子宫相互调节,

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

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

果。肾主藏经,为藏经之脏。肾

在月经产生过程之中起着主导

作用。天癸者,癸水也,具有促

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

用。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动力。在

天癸的作用下,冲脉广聚脏腑之

气血,任脉所司之精、血趋于旺

盛,并下注于子宫,使月经来潮。

脏腑之中,肝、脾、心、肺在月

经产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子宫逐渐发育,使月经开始来

潮,又在肝肾的调节下形成定期

藏泄的规律使月经一月一潮,依

期而至。综上所述,肾为主导,

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

物质与动力,通过冲任聚集脏腑

之音血,使血海满盈,并下达于

子宫,子宫藏泄有期,则月经按

时来潮。

4.为什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以

治肾虚为本?妇女在绝经前后,

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

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生殖

能力降低甚至消失,此是妇女正

常生理衰退变化,但由于个体差

异,肾衰天癸竭的过程加剧或加

深,与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如

外界刺激等影响,使阴阳失却平

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

系列肾气渐衰的证侯。本病以肾

虚为主,可因偏于阴虚或阳虚或

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证侯,并可

累积心、肝、脾。

7. 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或

不痛,以辩有无恶露阻滞;次审

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

衰;再审乳汁行不行和饮食多

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5.妊娠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妊娠

病的病因有素体虚弱,气血不足

或外感六淫或情志内伤,以及劳

役过度,房事不节,跌仆闪挫等。

其发病机理有三:一是孕后阴血

下注养胎,易致阴血偏虚,阳气

偏旺的生理状态。二是胎儿逐渐

长大,胎体上升,影响气机的升

降,形成气滞、气逆、痰郁的病

理变化。三是素体脾胃虚弱,生

化之源不足,胎失所养或因先天

肾气不足、胞失所系,以至胎元

不固。

6.妊娠肿胀的孕期检查:双下肢

对称性水肿,临床上以“+”表

示其严重程度。踝部及小腿有明

显凹陷性水肿,经休息后不消退

者,以“+”表示;水肿延至大

腿,以“++”表示;“+++”指

水肿延及至外阴和腹部;

“++++”指全身性水肿或伴腹

水者。

8.子宫脱垂程度的诊断:I度:

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

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为宫

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未超出该

缘,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见到宫

颈。II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

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

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III度:宫颈及全部脱出至阴道

口。

9.带下产生的机理:带下为津液

之一种,由肾精所化生,是肾精

下润之液。肾精充盛之后,在肾

气和天癸的推动下,由任脉所

司,达于胞中,经督脉的温化,

带脉的约束,适量溢于阴道和阴

户,以润泽阴窍,并有助于阴阳

和合,两精相搏。

1.虚热: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阿

胶麦冬

10.妊娠痫证与妊娠痉证症状的

鉴别:痫证症状:水肿、头晕、

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为先兆子

痫的表现,若出现抽搐或伴昏迷则为子痫;痉证症状:新产后或产褥期,产妇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面呈苦笑。或产后四肢抽搐。

1.子宫的功能: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

2.胞脉功能:受心所主并将阴血下注子宫,以维持子宫正常生理功能。

3.妊娠脉象: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

4.月经病治疗原则:治本调经。

5.痛经病机:不通则痛,不荣而痛。病位: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经行腹痛治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6.带下病机理: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本病的主因涉及脾肾肝三脏。治则以健顾任带为主。

7.妊娠病治则:治病与安胎并举。

8.妇人三病:病痉,郁冒,大便难。

9.产后病病因病机: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10.三审:先审小腹痛或不痛,以辩有无恶露阻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行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11.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

12.三冲:冲心,冲肺,冲胃。

13.缺乳的病机:气血化源不足和肝气郁结,乳汁壅阻不行所致。

14.寿胎丸:固肾安胎、佐以益气。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2.胎漏、胎动不安:治疗以安胎为主。(1).肾虚:妊娠期阴道

少量出血,色淡黯质清稀,或小

腹下坠、隐痛、腰痛、膝软、头

晕耳鸣,神疲纳差,夜尿频繁,

或曾屡次坠胎,眼诓黯黑或有面

部黯斑,舌淡或淡黯,苔白,脉

沉细滑或尺脉弱。治法:固肾安

胎,佐以益气。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续断、阿胶。(2).气

血虚弱: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

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

隐痛腰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

神疲纳差,肢软乏力,大便不实,

舌淡胖,苔白,脉细滑。治法: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

元饮:人参,当归、杜仲、白芍、

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3.带下病:治疗以健固任带主要

原则。(1).脾虚湿困:主症: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

或如涕若唾,无臭,面色愰白或

萎黄,神疲乏力,纳少,腹胀便

溏,肢肿。治法:健脾益气,升

阳除湿。方药:完带汤:人参、

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

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

草。(2).湿热下注:带下量多,

色黄或成脓性,质粘稠,有臭秽

或带下色白,呈豆渣样,外阴瘙

痒,小便黄短,口苦口腻,胸闷

纳呆,小腹作痛。治法:清热利

湿止带。方药:止带方:猪苓、

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

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2.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

经。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

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煨姜

薄荷

15.缺乳气血亏虚用通乳丹;肝

郁气滞用下乳涌泉散。

16.产后身痛:此病多虚,宜滋

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

则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

可峻投风药

17.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

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

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

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

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

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

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

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

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不孕症:月经不调→闭经→不

孕症。(1).肾阳虚:主症:婚

久不孕,月经衍后,量少色淡或

闭经。面色晦暗,腰膝冷痛,性

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

治法:补肾暖宫,养血温中。方

药:温中汤去附子加熟地。紫石

英、补骨脂、肉桂、核桃仁、鹿

角胶、乌附子、当归、山药、小

茴香(2).肾阴虚:婚久不孕,

月经提前,经量少,色红无血块

或月经尙正常,但形体消瘦,腰

腿酸软,头昏眼花,耳聋耳鸣。

治法:滋肾益精,养肝调冲。方

药: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链

子等。熟地、山茱萸、当归、白

芍。(3).肝郁:主症:多年不

孕,经期先后不定,经行不畅,

量少色暗,经来小腹疼痛,经前

乳房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

怒。治法:疏肝解郁,养血理脾。

方药:开郁种玉汤加柴胡:香附、

当归、白芍、丹皮、白术、茯苓、

花粉。(3).痰湿:主症:婚后

久不受孕,形体肥胖,经行延后,

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质粘稠,

面色晄白,头晕心悸,胸闷泛恶。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冲。方

药:启宫丸加石菖蒲。制半夏、

苍术、香附、神曲、茯苓、陈皮、

川芎。

4.崩漏:(1).血热:经血非时

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色

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口渴烦热

或有发热,小便黄或大便干结。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

药: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

皮、地榆、阿胶、生藕节、陈棕

炭、炙龟板、牡蛎粉、甘草。(2).

脾虚: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

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

面色愰白或饮食不佳。治法:补

气健脾,摄血固冲。方药:固本

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

地、当归、黒姜。

5闭经:主要病机是冲任气血失

调,分为虚实两端,虚者由冲任

亏败源断其流,实者由邪气阻隔

冲任,经血不通。治则:虚者补

而通之,实者泄而通之。(1).

肝肾虚损:月经初潮较迟,经量

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

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

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

脉弦细或细涩。治宜补益肝肾,

养血通经,方用归肾丸:熟地山

药枸杞山茱萸茯苓当归杜仲菟

丝子(2).气血亏虚:月经周期

逐渐延长,经行延迟,经血量少,

色淡,渐至闭经不行,面色萎黄,

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心悸气短,

毛发不泽或早白。治法:补中益

气,养血调经。方药:人参养荣

汤:白芍、当归、陈皮、黄芪、

桂心、人参、白术、炙甘草、熟

地、五味子、茯苓、远志。

月经先期证型:

1.阳盛实热,治法:清热养阴,

凉血调经。清经散:丹皮地骨皮

白芍大熟地青蒿白茯苓黄柏

中医妇科学考试复习重点

1、月经病的治则是重在治本调经。 治疗大法是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补肾为第一大法。 2、女性特殊生理现象: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分娩、产褥、哺乳)。 3、妊娠病的治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 治疗大法:补肾,目的在于固胎之本,用药以补肾益阴为主;健脾,目的在于益血之源,用药以健脾益血为主;疏肝,目的在于通调气机,用药以理气清热为主。若胎元异常,胎殁难留,或胎死难下者,则安之无益,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4、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制: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5、产后病的病理特点是: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 治则是: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治疗方法是: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具体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用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此外,对产后急危重症如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痉证、产后发热等,需及时明确诊断,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救治。 6、月经问诊内容:了解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行天数,末次月经日期,末次前月经日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经期前后的症状,现在或经断前后的情况。常用 14 表示初潮年龄、周期、经期。 7、产后病诊断应掌握哪些内容: 产后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注意“三审”,即先审小腹疼与不疼,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以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同时,参以脉证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新产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急重症“三冲”: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 急重症“三急”: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8、实证痛经的证型、治法方药 ①、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当归、赤芍药、桃仁、川芎、枳壳、红花、延胡索、五灵脂、牡丹皮、乌药、香附、甘草)②、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或周期后延,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药、肉桂、莪术、牡丹皮、甘草、牛膝)③、湿热蕴结型(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牡丹皮、黄连、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1、周朝《列女传》首见“胎教”的记载。 2、内经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虑茹丸。 3、五不女:螺、纹、鼓、角、脉。是对妇女生理缺陷的论述。 4、亟斋居士著达生篇,论述了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5、阴道:又称产道,意指胎儿分娩时所经之道路。 6、阴道的功能:阴道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又是娩出婴儿,排出恶露的通道,阴道可反映妇女脏腑、精气津液的盛衰。 7、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 8、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 9、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10、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称为绝经。年龄一般为45~55岁。 11、特殊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为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 12、月经的产生机制: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1、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2、天癸至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3、任通冲盛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制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中心环节4、血溢胞宫,月经来潮5、月经产生机制有关的因素:督脉调节,带脉约束;气血是化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脏腑为气血之源。 13、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癸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天癸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冲任、胞宫的作用方面。“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则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即在天癸“至”与“竭”的生命过程中,天癸始终存在,并对冲任、胞宫起作用。因此天癸通达于冲、任经脉,不仅促使胞宫生理功能出现,而且是维持胞宫行经、胎孕正常的物质。 14、“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 15、月经:胞宫周期性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又称月事、月水、月信。 16、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带下指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气,称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 17、妊娠:是从受孕至分娩的过程。“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是妊娠的开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妊娠的结束。 18、预产期: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加14)。 19、分娩的四期:第一产程,自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的一段时间。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的一段时间。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指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的一段时间,第四产程,胎盘娩出至产后4小时。

【医考速记】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719148567.html,/)网友分享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医师考试中分值占比较高的科目,小编特为考生整理了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中医妇科学沿革 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 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 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 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 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 二、女性生殖系 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 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中医妇科学重点

《黄帝内经》记载了第1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方,四乌贼骨一蘆茹丸。 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胎产经》 《金匱要略方论》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开创外治法的先河。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首见癥瘕、子宫之名。 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是昝殷的《产宝》。 宋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分科。 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内容全面且系统。 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贵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张子和著《儒门事亲》钩取死胎成功的案例,开创了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河。 朱震亨《格致余论》第1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提出黄芩、白术为安胎妙药。 万全《广嗣纪要》对妇女生理缺陷的螺、纹、鼓、角、脉的5种不宜,即“五不女”做了论述。 阴户,又名“四边”,指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 玉门,又名“龙门”、“胞门”,相当于外生殖器的阴道口及处女膜的部位。 阴户、玉门是生育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也是防止外邪入侵的关口。 子门,又名子户,指子宫颈口部位。 阴道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是合阴阳,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子门是主持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 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关于女子胞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中医学的子宫形态除了包括子宫的实体之外,还包括两侧的附件。 胞宫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肾与胞宫:经络上的联系:“胞络者,系于肾”。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的联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肾精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肾主生殖。 肝与胞宫:经络上的联系:肝经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的联系: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主疏泄而司血海,对胞宫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脾与胞宫:经络上的联系:脾经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的联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是维护人体后天生命的根本。脾所生所统之血,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 受孕之初,按月行径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激经”、“盛胎”、“垢胎”。 月经的产生机制:1.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2.天癸至3.任通冲盛 带下:广义带下是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而言;狭义带下是专指妇女阴中流出一种黏腻液体而言。 健康女子,润泽于阴户、阴道内的无色无臭、黏而不稠的液体,称为生理性带下。 妊娠期间整个机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生理特点。 预产期计算方法:按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数加9(或减3)。日数加7.如按农历计算,月数算法同上,日数加14. 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 弄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 新产后6周内称产褥期,整个集体的生理特点是“阴血骤虚,阳气易浮” 妇科疾病的病理特点 病因淫邪因素。寒:寒为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热:热为阳邪,耗气伤津,每易动血,迫血妄行。 湿:湿为阴邪,重浊黏滞,阻塞气机。 情志因素:怒,气逆冲上。思,思则气结。恐,气下、气乱。 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闪挫,调摄失宜。 体质因素 病机妇科疾病病机必须是损伤冲任(督带):1.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2.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3.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1.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气虚:子宫脱垂、胎动不安、崩漏、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孕;肾阴虚:肾阴是肾气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闭经、不孕、崩漏;肾阳虚:命门之火。痛经,经闭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2.带下:广义,泛指带脉以下之疾,狭义,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3.试胎:妊娠89月,腹中痛,痛病如产者。弄胎: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试产: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者,也称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月经后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者。 5.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衍期。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或错后7天以上者,先后不定。也叫经乱,月经衍期。 5.月经过多: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规律,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缩短至1-2天,血量也少甚至点滴即止。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8.闭经:原发性是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继发性闭紧是指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之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 9.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者。其突然大量出血叫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叫漏下。 10.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11.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和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12.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 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 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 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 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 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13.经断复来:绝经后又出现阴 道出血。 14.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 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 状者。 15.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 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 至食入即吐。 16.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小腹疼 痛,反复发作。又称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腔外着 床发育。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 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 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 者。 18.症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 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症 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 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 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之 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2.特殊的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 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 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 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 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 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为 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 3.治崩三法:塞流:即是止血, 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澄源: 即正本清源,亦是辩证求因,审 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 段。复旧:即固本善后,血止后 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 2.气虚: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 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 1.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长生。 是肾-天癸-冲任-子宫相互调节, 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 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 果。肾主藏经,为藏经之脏。肾 在月经产生过程之中起着主导 作用。天癸者,癸水也,具有促 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 用。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动力。在 天癸的作用下,冲脉广聚脏腑之 气血,任脉所司之精、血趋于旺 盛,并下注于子宫,使月经来潮。 脏腑之中,肝、脾、心、肺在月 经产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子宫逐渐发育,使月经开始来 潮,又在肝肾的调节下形成定期 藏泄的规律使月经一月一潮,依 期而至。综上所述,肾为主导, 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 物质与动力,通过冲任聚集脏腑 之音血,使血海满盈,并下达于 子宫,子宫藏泄有期,则月经按 时来潮。 4.为什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以 治肾虚为本?妇女在绝经前后, 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 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生殖 能力降低甚至消失,此是妇女正 常生理衰退变化,但由于个体差 异,肾衰天癸竭的过程加剧或加 深,与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如 外界刺激等影响,使阴阳失却平 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 系列肾气渐衰的证侯。本病以肾 虚为主,可因偏于阴虚或阳虚或 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证侯,并可 累积心、肝、脾。 7. 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或 不痛,以辩有无恶露阻滞;次审 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 衰;再审乳汁行不行和饮食多 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5.妊娠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妊娠 病的病因有素体虚弱,气血不足 或外感六淫或情志内伤,以及劳 役过度,房事不节,跌仆闪挫等。 其发病机理有三:一是孕后阴血 下注养胎,易致阴血偏虚,阳气 偏旺的生理状态。二是胎儿逐渐 长大,胎体上升,影响气机的升 降,形成气滞、气逆、痰郁的病 理变化。三是素体脾胃虚弱,生 化之源不足,胎失所养或因先天 肾气不足、胞失所系,以至胎元 不固。 6.妊娠肿胀的孕期检查:双下肢 对称性水肿,临床上以“+”表 示其严重程度。踝部及小腿有明 显凹陷性水肿,经休息后不消退 者,以“+”表示;水肿延至大 腿,以“++”表示;“+++”指 水肿延及至外阴和腹部; “++++”指全身性水肿或伴腹 水者。 8.子宫脱垂程度的诊断:I度: 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 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为宫 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未超出该 缘,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见到宫 颈。II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 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 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III度:宫颈及全部脱出至阴道 口。 9.带下产生的机理:带下为津液 之一种,由肾精所化生,是肾精 下润之液。肾精充盛之后,在肾 气和天癸的推动下,由任脉所 司,达于胞中,经督脉的温化, 带脉的约束,适量溢于阴道和阴 户,以润泽阴窍,并有助于阴阳 和合,两精相搏。 1.虚热: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阿 胶麦冬 10.妊娠痫证与妊娠痉证症状的 鉴别:痫证症状:水肿、头晕、 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为先兆子

中医妇科学试题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三 名词解释: 1.妊娠恶阻: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症状。 2.闭经:指女性月经周期延长或完全停止。 3.妊娠痫证:指妊娠后出现的癫痫发作。 4.脏躁:指情志不畅,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5.痛经:指经期或经前出现的下腹部疼痛。 填空: 1.初潮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调和气血,养生精神”。 3.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 为月经过多。 4.正常的带下对有润滑作用。

5.生长激素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7.妇科常用的内治法有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推拿、气功。 8.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9.痛经的机理主要是“气滞血瘀”、“肝肾不足”。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中西医结合与综合治疗并举。 11.子宫脱垂的主要机理是先天性发育不良、产伤等因素。 XXX: 1.月经的产生机理: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的,卵巢中的卵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当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破裂释放卵子,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继续增生,形成月经周期。当黄体退化时,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2.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什么?产 后病的诊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产后病的发生与妊娠、

分娩及产后护理等因素有关,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二是产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需要全面细致地检查;三是产后病的治疗需要注意保证母婴安全,避免药物对乳汁的影响。 病例分析: 诊断: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证。治法:补肝益肾,调和气血。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单选题: 1.《内经》中记载的第一首妇科方剂是:A.胶艾汤 2.健康女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一般是:D.14岁 3.产后第一周恶露应为:D.粉红色恶露 4.产后三冲:B.冲心、冲肺、冲肝 5.下列哪项不属于妊娠恶阻:D.妊娠早期、食入即吐,呕吐痰涎 天癸的至与竭,与哪脏关系密切:D.肾 产褥期是指:B.产后6周内 治疗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的代表方剂:C.清经散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中医妇科学知识点总结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中医妇科学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医学专业考试资料的具体内容: 中医妇科学绪论 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妇科学绪论的考查涉及很多知识比例占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也较高,重点主要包括:定义、范围和医学著作。中公医疗考试研究院专家为大家就中医妇科学绪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 2.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妇人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由此说明,妇女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有其特殊的方面,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讨论。 4.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据、带下、子嗣、临产、产后、乳疾、症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症,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这是对中医妇科疾病范围的高度概括和总 结。

5.同时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对妇科疾病的病理机转研究可以概括为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三个大方面。 6.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7.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8.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的。 9.妇女在脏器方面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必然在病理上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等特有的疾病。 【例题】不是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是() A.月经不调 B.崩漏 C.带下 D.子痈 【答案】D。解析: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据、带下、子嗣、临产、产后、乳疾、症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项。因此答案为D。 医疗考试研究院张楠童 中医妇科学-第一章绪论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重点名词解释 按字母分类版

名词解释 A 暗经:终身不潮却能受孕者 B 避年:一年一行者. 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交替出现,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概称崩漏。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不孕证: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称不孕症,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古称“全不产”;后者为继发性不孕,古称“断绪”。 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改称 C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病,又称产后发痉、产后痉风。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生理性产后发热:如产后1-2日内,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见轻微发热,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因淤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产后小便不通:新产后产妇发生感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又称产后癃闭。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产后三急:产后诸病唯呕吐、盗汗、泄泻为急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状态约6-8周 D 堕胎、小产: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落为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落者为小产,半产. 带下(白带):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色白或无色透明,性粘而不稠,量适中,无特殊臭气,津津常润,正常生理现象. 带下病: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为带下过少。 E 恶露: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约持续3-4天干净,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约7-10天干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约2-3周干净.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 儿枕痛:产妇产褥期间因瘀血引起的发生与分娩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 F 妇人脏躁:妇人无故悲伤欲哭,不能自控,精神恍惚,忧郁不宁,呵欠频作,甚

中医妇科学考试整理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到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约6周。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新产后:产后7天以内。 不孕症: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配偶生殖功能正常,而未受孕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连续3个周期以上)。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行先期”、“经早”。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到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经血量亦少,甚或点滴即净者。 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 天葵: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七天以上,甚或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者。经间期出血:在月经间期(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或月经稀发者,按其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 经绝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目浮肢肿,情志不宁等。 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重点整理

第 一 页 共 五 页 1. 女性生殖器官: “并月”--定期 2 月一次;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 肝经血热不难治,方用丹栀逍遥散。气虚: 脾气虚 ---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肾气虚 --- 固阴煎或归肾丸 血热:阳盛 --- 清经散 阴虚 --- 两地汤 肝郁 --- 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月经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5 个月一行(闭经是推迟 6 个月不来)治法必有调经 “居经”、“季经”--3 月一次; “避年”--1 年一次; “暗经”--终生不来; “激经”“盛胎”“垢胎”--受孕初 期能来月经且不损胎儿。 弄胎:足月腹痛 腰不痛 试胎:不足月腹痛 腰不痛 (没到 试一试,到了弄一弄) 3. 月经与肝脾肾相关,其中与肾关系 最为密切。 4. 月经与冲任督带关系密切,脏腑、 经络、气血、天癸的协调作用, 5. 妊娠生理现象:①停经 ②滑脉 ③ 妊娠反应 ④子宫增大 ⑤乳房变化 ⑥下腹膨隆 6. 预产期公式:月数+9 或-3,日期 +7 7. 产褥期:生完孩子之后 6-8 周 特 点:多虚多瘀 3-4 天排暗红恶露; 7-10 天排淡红恶露; 3 周排白恶露 (管它三七二十一) 8. 顺产后尽早开乳,哺乳期 8 月左右。 9. 妇科疾病病因:寒热湿 怒思恐肾 -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胜天任官) 月经先期:月经提前 7 天以上,连续 2 个周期。治法必有调经 先期连续早七天,气虚血热两因连。脾 虚归脾补中益,肾虚归肾固阴煎。阳盛 血热用清经,阴虚两地凉血痊。 后期推后多七日,不通不荣两因迟。 当归地黄应肾虚,血虚补元煎来治。实寒良方虚金匮,乌药专治是气滞。辨证清楚用方明,芎归二陈去痰湿。肾气虚 当归地黄饮 血虚 --- 大补元煎 血寒:虚寒 ---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金匮要略》(虚惊一场) 实寒 ---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 方》(老实人) 气滞 --- 乌药汤 痰湿 --- 芎归二陈汤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后 7 天,连续 3 个周期以上。治法必有调经 先后不定期,责之脾肾肝。肝郁逍遥散,肾虚固阴煎。肝郁 逍遥散 肾虚 --- 固阴煎 月经过多:经期多正常,量多>80ml 月经过多辨分明,脾虚举元或安冲。血热通用保阴煎,失笑一下血瘀通。气虚 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 --- 保阴煎+地榆、茜草 保阴煎 --- 月经过多、血热 血瘀 --- 失笑散+益母草、三七、茜 草 月经过少:经期多正常,量少<20ml 治法必有调经 过少不通与不荣,血虚滋血或小营。当归地黄补肾虚,血瘀通瘀或桃红。痰湿苍附导痰妙,二陈芎归亦有功。肾虚 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总结,拿下50分!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占50分 第一章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人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8、天葵: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9、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 1)月经期即行经期,此期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通过阳气的疏泄,胞脉通达,推陈出新,使经血从子宫下泄,故气血以下为顺; 2)经后期即阴长期,血室已闭,子宫藏而不泄,通过神奇的封藏,蓄养阴精,使经血长,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

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外生殖器 要点: 1.阴户旳位置 2.阴户旳功能 细目二:内生殖器 要点: 1.阴道旳位置及功能 2.子门旳位置及功能 3.子宫旳位置形态及功能和特性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生理 细目一:月经旳生理 要点: 1.月经旳生理现象 2.月经产生旳机理 3.月经旳周期变化 4.绝经机理

细目二:带下生理 要点: 1.带下旳生理现象及作用 2.带下产生旳机理 细目三:妊娠生理 要点: 1.受孕机理 2.妊娠旳生理现象 3.预产期旳计算措施 细目四:产褥生理 要点: 1.临产先兆 2.正产现象 3.产褥期生理 细目五:哺乳生理 第三单元妇科疾病旳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 要点:

1.寒热湿邪 2.情志原因 3.生活原因 4.体质原因 细目二:病机 要点: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冲任督带损伤 4.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5.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第四单元妇科疾病旳治疗细目一:常用内治法 要点: 1.调补脏腑 2.调理气血 3.温经散寒 4.利湿祛痰

5.调理冲任督带 6.调治胞宫 7.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细目二:常用外治法 要点: 1.坐浴 2.外阴、阴道冲洗 3.阴道纳药 4.贴敷法 5.宫腔注入 6.直肠导入 第五单元月经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月经病旳定义 2.月经病旳病因病机 3.月经病旳治疗原则 4.治疗中应注意旳问题

细目二:月经先期 要点: 1.月经先期旳定义 2.病因病机 3.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旳鉴别 4.辨证论治 细目三:月经后期 要点: 1.月经后期旳定义 2.病因病机 3.月经后期与早孕旳鉴别 4.辨证沦治 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 要点: 1.月经先后无定期旳定义 2.病因病机 3.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考试必备

中医妇科考试必备 中医妇科学 总论 1.《素问腹中论》中已有了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一虑茹丸”,用以治疗妇女 血枯经闭。 2.秦,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载有最早的妇科产科病案记录。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产科专篇的医著。 3.晋,王叔和《脉经》,第九卷中,首先提出“月经”之名,还有“离经脉”、“居经”、“避 年”、“激经”、“五崩”。 4.唐大中七年,昝殷《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专科专著,内有妊娠病 12论、难产4论、产后病25论?? 5.宋,公元1237年,陈自明,编成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 本”的学术观点,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标志着中医妇产科学已基本形成。 6.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7.女性内生殖器官,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阴道、胞宫。 外生殖器官,指生殖器官外露部分,包括毛际、阴户、玉门。 8.阴道:又称产道,意指胎儿分娩时所经之道路,位于子宫与阴户之间。 作用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 又是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路径,还可反映妇女脏腑、精气津液的盛衰。 9.胞宫:即子宫,又称女子胞,奇恒之腑,位于女性小腹中,定

期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 官。 10.毛际:主要指前阴隆起的脂肪垫,即阴阜。 11.阴户:又称四边,即前起阴蒂,后至阴唇系带,左右大、小阴唇之间,阴道外口的前后 左右。 12.玉门:古称廷孔,即阴道口,在尿道口之端,西医解剖学中的阴道口处女膜的部位。 13.《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 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 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4.女性一生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体格发育、生殖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月经来潮、具有生育能力) 15.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 并月: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 “居经”或“季经”:三个月一潮者。 “避年”:一年一行者。 “暗经”: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 “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又称为“盛胎”或“垢胎”。 16.脏腑与月经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六腑的功能是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绪论 夏商周 《周易》“妇三岁不孕”。 《列女传》记载了最早的“胎教”。 春秋战国‘ 中医妇科学形成的奠基时期。 华佗是最早用针和药下死胎的医家。 《内经》首先提出了女子生长发育生殖规律。我国现存最早对女子生理病理有系统论述。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妇科史上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胎产书》最早的产科专著。 晋 王叔和《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居经”“避年” 汉代 《金匮要略》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对妇科外治法记载最早。 唐 《千金要方》把妇人卷列于他卷之首的医著。 宋代 妇产科独立分科。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以血为基本。” 金元 刘完素的观点:妇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 明代 《广嗣纪要》“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肾主生殖的理论研究得以深化。 good processing performance, with sufficient rigidity. Template selected template surface should be flat and smooth, plywood coated high strength, good wear resistance, water resistance, durabili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able and smooth surface, no pollution, no damage, clean. Template straight keel, specifications, and panels close, firmly attached, have sufficient rigidity. Templates may not play the ink, paint and write number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of concrete surfaces. Template design set of bolt holes through walls, but not free to play holes, openings, portrayal, nailing. Release agent used on concrete surface quality and color does not affect the release agent. Pull bolt specifications and varieties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lateral pressure, wall waterproofing, air defence requirements and template Panel selection, bolts used should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to pull the bolt casing and plug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iameter of the bolt, the choice of plastics, rubber, nylon and other materials. Topstitching cross-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the request can tear down, should adopt the trapezoid, square, rounded square; can be made for hardwood, nylon, plastic, aluminum, stainless steel and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笔试中医妇科学知识点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一、外生殖器 阴户:防御外邪入侵第一道门户;排月经、泌带下、排恶露之出口;合阴阳之入口;娩出胎儿、胎盘门户。二、内生殖器 阴道:防御外邪入侵关口;排除月经、分泌带下通道;阴阳交合器官;娩出胎儿路径(产道)。 子门:排除月经和娩出胎儿关口。 子宫:产生、排除月经;孕育、分娩胎儿;排除余血浊液、分泌生理性带下。 子宫生理特点具备显著周期性、节律性。为“奇恒之腑”。 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 一、女性一生各期生理特点 1.胎儿期:从受精后及受精卵在子宫内种植、生长、发育、成熟时期。需10个妊娠月,即280天。 2.新生儿期:婴儿出生后4周内。 3.儿童期: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左右阶段。7岁-10岁,是肾气始盛时期,齿更发茂,但生殖器官仍为幼稚型。10岁始,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4.青春期:WHO定10-19岁,中医上面约为“二七”至“三七”之年(14-21岁)。女性特征体形;第二性征发育;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5.性成熟期:通常自18岁左右开始。即中医从“三七”至“七七”之年(21-49岁),历时30年。女性乳房发育成熟。 6.围绝经期:“七七”之年,生殖器官及乳房逐步萎缩,中医称“经断前后”或“绝经前后”。 7.老年期:通常指60岁以后妇女。生殖器官萎缩,全身功效处于衰退期。 二、月经生理现象 1.月经生理现象: ①月经初潮:即“二七”之年

②月经周期:出血第1天为月经周期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通常28-30天。 ③经期:月经连续时间,正常经期为3-7天。 ④月经量、色、质:通常月经量约50-80ml为适中。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⑤月经期表现:经行前,可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波动,通常经来自消。 ⑥绝经:妇女一生中最终1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称为绝经。通常为45-55岁,平均49.5岁。绝经表明行将步入老年期。 ⑦月经特殊生理现象:两月一次,并月;三月一次,居经/季经;1年一行,避年;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暗经;受孕早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许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激经/盛胎/垢胎。 2.月经产生机理 脏腑与月经:与肾、肝、脾关系尤为亲密。 ⑴肾,为主导。 肾藏精,主生殖;肾为天癸之源;肾为冲任之本;肾为气血之根;肾与胞宫相系;肾与脑髓想通;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⑵肝:肝藏血,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时蓄溢,参加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调整。(肝与肾,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 肝主疏泄,经过冲、任、督与胞宫相通,而使子宫行使其藏泻有序功效。(肝与肾,一开一合共同调整子宫藏泻有序) ⑶脾(胃):脾主统血,固摄子宫之权;冲脉隶于阳明,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 ⑷肺:朝百脉而输精微,下达精微于胞宫。 其余还有天癸、气血、经络、胞宫。 3.月经周期改变与调整 ⑴月经周期节律: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改变表现 ①行经期:行经第1-4天。子宫泻而不藏,排除经血,展现“重阳转阴”。 ②经后期:月经洁净后至经间期前,约为周期第5-13天。子宫藏而不泻,展现阴长至重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