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教案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试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援助!

初三化学试验教案1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珍贵的

自然资源以及保卫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试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试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试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试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试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试验应考虑到的综

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析:

(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

数以及精通探究空气成分的试验;

(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试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试验原理,不会设计试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特别了解,不会根据试验现象得出结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试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试验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2)、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3)、你能设计一套试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补充知识: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4)〔演示试验〕回答相关问题: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对于药品的选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③通过该试验,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④哪些因素导致试验中氧气体积小于1/5?

问题2: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设计意图:概念的初步形成。

师生活动:混合物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纯净物就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纯净水等。

问题3: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师生活动:分别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问题4:空气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污染?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更好的从自身做起,防止空气污染。

(1)、空气污染物有①烟尘、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2)、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问题5:空气污染带来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保卫环境。

师生活动:空气污染使全球气候变暖;产生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

问题6:防止空气污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好的了解防止空气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自己应该怎样做。

师生活动: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多植树造林。

五、课堂小结

本课题主要学习了空气的成分(重点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试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如何防止空气的污染。

六、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离开空气

C.把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去,剩下的只是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D.空气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

2用右图所示的试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此试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要使试验胜利要注意哪些问题?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某品牌纯净水

B.清新的空气

C.24K黄金

D.氦激光气

4、空气是一种珍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卫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5、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

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初三化学试验教案2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粗略了解自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试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珍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卫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2.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试验探究:

1.水的组成研究

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k.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特别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

(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水在人体内起这调整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状况:

(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试验:水的电解试验

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看见两管子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

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

解释:水在通电的状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氧气(O2)+氢气(H2)

气体体积比:1: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状况写成H2O

注意:

(1).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试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boilingpoint)为0℃,水的凝

固点(freezingpoint)为100℃

水蒸气(vapor)水(water)冰(ice)来源:学科网

(3)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4)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来源:Z--k.

3.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水(H2O)通电——→氧气(O2)+氢气(H2)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二氧化碳(CO2)→碳酸(H2CO3)来源:学§科§网

Z§-§-§K

水(H2O)+二氧化硫(SO2)→亚硫酸(H2SO3)

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磷酸(H3PO4)热水状况下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2O)+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俗称:熟石灰

(4)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钠(Na)→氢氧化钠(NaOH)+氢气(H2)

三、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1)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3)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4)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1)试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3)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4.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

练习: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试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P.S:鉴别氯化钠和纯净水的方法来源:学。科。网Z。-。-。K

(1)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

的是氯化钠溶液

(3)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4)溶沸点:测定溶液的溶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补充练习测试题

(1)有人说,自然水都是混合物,无色无味的液体都是纯净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为什么?

水电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蒸发食盐水得到水蒸气和食盐;过滤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3)某种硬水煮开后,在容器底部出现白色的锅垢。你认为锅垢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4)有人认为,如果能找到从水中获得氢气的简便方法,就可以从水得到氢气,氢气燃烧获得热能又生成水,从水再得到氢气,如此反复循环,就不会有能源危机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初三化学试验教案3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试验探究能力;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到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试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试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谈论、试验探究,重点精通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密。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反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务必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

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卫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卫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难点: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卫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准备:首先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收集资料。收集好资料以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研究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其中又可分为污染源小组、危害与防治小组。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有能力的小组还找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

待上课交流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正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但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卫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知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保卫生命之源――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极其有限。那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卫的现状如何呢?哪些同学收集

和整理了有关水污染与保卫方面的资料? 让我们请他们给

大家介绍好不好?

二、大气的污染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大气污染及防治的认识。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十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绿色能源是抱负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

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煤

D、氢能源

2、绝大多数人认为氢是未来时代最抱负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制约氢能推广使用的瓶颈问题有两个:一是氢的储存,二是氢的制取。下列各种制氢方法中,最有开发前景的制法是( )

A、原子能发电电解水:

B、锌与稀硫酸反应:H2SO4+Zn==H2↑+ZnSO4

C、利用自然气与水反应:CH4+2H2O==4H2+CO2

D、运用生物技术培养特殊菌类,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3、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有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

A、CH4

B、CO和N2

C、H2和CO

D、CO和CH4

4、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要消耗9.6g氧气,生成

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有机物中(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元素

C、含碳、氢、氧元素

D、可能含氧元素

5、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家庭烧型煤取暧

B、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C、在家用

电器中使用干电池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6、下列有关环境保卫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B、城市一般能见度较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

C、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

7、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8、我国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呈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低的使用;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你认为可以接受的是( )

A、①②③④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⑤⑥⑦D、全部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篇1】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 比较稳定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试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援助! 初三化学试验教案1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珍贵的 自然资源以及保卫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试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试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试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试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试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试验应考虑到的综

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析: (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 数以及精通探究空气成分的试验; (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试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试验原理,不会设计试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特别了解,不会根据试验现象得出结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试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试验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 【篇一: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美味糕点的“守护者”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操作 技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实验学习的主人。[教学流程] 猜测脱氧剂成分猜想气体成分 验证铁粉存在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验证探究活动妙芙蛋糕瑞士卷感悟生活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探究脱氧原理 拓展反思见证脱氧效果 【篇二:初三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部分 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 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发挥引导、指导 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 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 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 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 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 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 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 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 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 有什么特点? 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 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 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 察一下蜡烛燃烧后 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 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 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 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 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 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 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略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1 一.说教材 《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 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性质。”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首先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 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 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 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从 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认识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了个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目标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解决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气 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初三化学教案版7篇

初三化学教案版7篇 初三化学教案最新版(精选篇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2.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验探究: 1.水的组成研究 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

(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 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况: (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7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7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化学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1.溶质+溶剂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体)水 碘酒碘(固体)酒精 稀硫酸硫酸(液体)水 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 5.师生活动4: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4.教师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师生活动2:对比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媒体)。 溶质溶剂溶解情况 碘水碘难溶于水 碘汽油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汽油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初中化学实验培训教案

实验一、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P119)实验目的:学习用比色法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的方法。 实验原理:化学上,用不同的指示剂混合液浸泡试纸,晒干后制成pH试纸,它可以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根据试纸的变色情况,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测定出溶液的pH。 实验用品: 仪器:玻璃片、玻璃棒、滤纸、洗瓶等。 药品:pH试纸、各种待测溶液(自来水、稀盐酸、稀NaOH溶液、食盐水、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醮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等测溶液的pH。选择一些物质测定其pH,并把测定结果列在下表中。 说明: ⑴pH=7为中性;pH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⑵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虽然比较简单,但精度不高。要测定溶液精确的pH 值,必须用pH计测定。 注意:⑴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 ⑵滴加待测溶液后,应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⑶用于醮取待测液的玻璃棒,每测过一次溶液的pH值后,都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⑷若玻璃棒醮取溶液不方便,也可改为滴管滴加待测溶液,但只能滴一滴待测溶液。 ⑸在标准比色卡中,相邻pH色调差异很小。因此比色时要认真对照。

实验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P94)实验目的: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 + 硫酸铜→氢氧化铜 + 硫酸钠 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 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 实验用品: 仪器:托盘天平、小试管(4)、锥形瓶(带塞)(2)、细线、矿泉水瓶、烧杯、砂纸、镊子、洗瓶。 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铁钉。 实验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分组试验教案 5 篇 九年级化学分组试验教案 1 《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为水和氢气,其次部分为原子构造学问的扩展。对于第一局部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贵重的自然资源为题,争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严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峻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当对水作进一步生疏,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到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重视了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根底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稳固和加深了这些学问。通过试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学问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使学生生疏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力气目标:a、培育学生的观看探究力气;b、培育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力气。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关于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加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试验和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学问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供给丰富、生动、直观的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初三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身边的化学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分类,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变化。 2、化学基本操作:包括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取用固体、液体药品,加热试管等。 3、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4、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环节。 三、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化学知识,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教学视频等材料,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试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试验目的:1、培育观看和描述的力量。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试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 2 个、澄清石灰水 试验步骤: 1、点燃前,观看蜡烛的颜色、状态、外形和硬度;观看把蜡 烛投入水中的状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局部温度的 凹凸,用烧杯推想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燃烧。试 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 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局部被烧焦得最厉害,枯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 CO 生成。 2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试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试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试验器材:水槽、集气瓶 4 个、玻璃片 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试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 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枯燥的玻璃片呼气。 试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布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马上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枯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 2 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 2 含量较高,呼 出气中 H 2 O 含量较高。

试验名称 3:给物质加热 试验目的:把握给物质的加热的方法和步骤 试验器材: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水 试验步骤: 1、点燃一盏酒精灯后,观看火焰的分层状况; 2、其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快速平放入火焰中,大约 1-3s 后取出,观看火柴梗碳化状况。 3、取三只试管分别参加等量的水〔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分别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外焰、焰心三处加热,记录水沸腾时所用时间。 4、用 10mL 量筒量取 2mL 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看其现象 5、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看其现象 试验现象: 1、、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 2、外焰最先碳化、焰心无碳化现象。 3、水沸腾用时、外焰最少。 4、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生成氧化铜。

初三化学实验活动5教案

初三化学实验活动5教案 一年的教育任务就要结束了,作为一名初三化学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三化学实验活动5教案吗?它能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你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211138初三化学实验活动5教案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前面学习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经验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02? 学生活动: 列出很多反应 除大家列出的反应外,还有许多反应可以得到CO2。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02。如煅烧石灰石在实验室中很难实现。碳燃烧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等等。 提问:以上反应中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和实验排除反应1、2、3、4、6、7、8。明确反应5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板书]: 实验药品: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03+2HCl二二CaCl2+C02+H20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画出草图,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建议:此处应提供可制备CO2的各种仪器及组装好的装置图。是动态的。)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足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控制开关或固液分离机关设计)提出问题: 根据大家的设计,总结满足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装置。 1.制取少量的气体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气体 3.随时开始随时停止的实验装置。 【结束】 提问:根据CO2的制取装置的讨论,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建议:此处应设计动画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待制取气体的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体加热装置。例如制氧气。 2.固液不加热装置。例如制氢气、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 家庭小实验: 取一只小烧杯(或耐热玻璃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点燃蜡烛。再加入一些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沿烧杯壁往烧杯中倒入一些白醋(含有一定量的醋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