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

朝服衣冠,窥镜

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爱惜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朝而往,暮而归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喜爱2朝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于是入朝见威王

安能谤讥于市朝

1.安适,安逸3朝见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用于反诘语气,作状语,相当于“怎么”。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动词,通“增”。

安求其能千里也。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能。

被2,竟然,简直,还

动词,通“披”。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将军身被坚执锐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同舍生皆被绮绣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本乘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1动词,驾车

此之谓失其本心。公与之乘。

请循其本。2,一车四马为一乘

2.副词,原本,本来。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鄙诚

1.鄙陋。1,的确,实在。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真诚,真心实意。

先帝不以臣卑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兵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

1.兵器,武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兵革非不坚利也,4,确实,实在

2,军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上使外将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士卒,兵士。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去除

察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1.审查,考察

旧都。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辞

2,明察,了解

1,言语,辞令。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未尝稍降辞色。

朝2,辞别,告辞。

1.早上

停数日,辞去。

3,推辞,谢绝。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蒙辞以军中多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复到舅家问焉

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有害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思而不学则殆2,恢复

道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3,回答

3.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敢出一言以复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用脊背背

得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得到,取得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盖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1.副词,表猜测,大概

2,通“德”,感恩。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盖大苏泛赤壁云。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是”2.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原来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盖追先帝之殊遇,

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推测,估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衡量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1,缘故,原因。

非楚王问其故

副词,不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既克,公问其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扶苏以数(数读作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马无故亡而入胡。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连词,所以,因此。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故天将降大任⑧于是人也⑨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故不为苟得也。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故患有所不辟也。

复彼竭我盈,故克之

1副词,又,再

故逐之。

而复问其妾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复行数十步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不复出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自号曰“醉翁”也。何

故人不独亲其亲,1,什么

3,故意,特意

夫子何命焉为?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宋何罪之有?

4,原来

此为何若人?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顾万钟于我何加焉!

1,拜访

何以战?

将军宜枉驾顾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何苦而不平?

2,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1,怨,不满

顾野有麦场,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固2,遗憾,抱憾

1,从来,素来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吾义固不杀人。胡

2,巩固1,作状语,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然胡不已乎?

3,本来,原来

胡不见我于王?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患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灾难,祸害

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归附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微斯人,吾谁与归?故患有所不避也。

2,聚集2,忧虑,担心

云归而岩穴暝,又患无研师、名人与游,

3,返回,回来

朝而往,暮而归,1有的人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过或置酒而招之。

1,犯错误

或以钱币乞之

人恒过,然后能改。2.有时,间或

2,经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及鲁肃过寻阳3,或者

3,过失,错误

而或长烟一空,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大概,或许

4,过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6,超过

或王命急宣,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疾

WOED格式

1,缺点,毛病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必为有窃疾矣。”3,暗中,悄悄地

2,病

又间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一定时间内

3,迅速,敏捷

难之间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一定的空间内

之间

及骈死于槽枥

1,比得上

其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

徐公何能及公也!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2,到,到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山间之朝暮也

及鲁肃过寻阳

6.离开,隔离

3,到┄时候

遂与外人间隔。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7.夹杂着

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1,会见

余幼时即嗜学。见公输盘。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2,使┄见

句,

即书诗四

胡不见我于王?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3,拜见

即公大兄无奕女子墨子见王

既庄子往见之。

1,已经

曹刿请见。

吾既已言之王矣。乃入见。

既克,公问其故。于是入朝见威王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召见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于是见公输盘

既出,得其船,

5,显露。

2,不久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既而渐近

6了解,见识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既而儿醒,大啼。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假解

1,借1,解开,脱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子墨子解带为城

WOED格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解衣欲睡

2,解释,解答

2,虚假,不真实

。先主解之曰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懂得

1,参与

好读书,不求甚解。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解冻

2,间或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WOED 格式

2,没有什么

1,举用,选拔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没有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举行,施行

4,不要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绝期

1,尽,完1,满一年

虽杀臣,不能绝也。期年之后 2,独一无二2,期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度已失期。 佛印绝类弥勒 3,期望

3,停顿,间断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猿则百叫无绝

4,相约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人期行 4,与世隔绝 奇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奇妙

5,断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沿溯阻绝 2,奇才

6,消失,尽,完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哀转久绝。

3,表零数,余数,零头

群响毕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湖中人鸟声俱绝。 4,以┄为奇

邑人奇之,7,极点,非常 以为妙绝。迁 克 1,降职远调的人 1,战胜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既克,公问其故。请 故克之

1,请允许我

然操遂能克绍请献十金。 类

2,请求 1,依类相推的道理 吾请无攻宋矣。

不可谓知类。曹刿请见。

2,类型3,请教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俯身倾耳以请 佛印绝类弥勒穷

WOED格式

1,贫困,穷困

1,怜爱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

楚人怜之。

2穷尽

莫子子孙孙,无穷匮

1,不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莫能守欲穷其林。

时人莫之许也

3,深冬

WOED格式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去皆若空游无所依。

1,离开

若夫霪雨霏霏,

委而去之若听茶声然。

曾不吝情去留否,非若是也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人称代词,你

则有去国怀乡,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善

停数日,辞去。1,好

少时,一狼径去善哉!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相委而去。2,善行,优点

劝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好的

1,勉励

孙权劝学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如4,擅长

1,及,比得上

吴儿善泅者数百,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京中有善口技者。

又弗如远甚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如果,假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少数人

3,像,如同

义不杀少而杀众,

思贤如渴2,年轻

诚如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亲旧知其如此,3,不多

闻水声,如鸣佩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悉如外人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手指卷,如有所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4,缺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若5,稍微

1,及,比得上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胜

曾不若孀妻弱子。1,获胜,取胜

孰若孤?环而攻之而不胜。

未若柳絮因风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像,如2,尽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不可胜数。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3,经得起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臣不胜受恩感激。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4,优美的

猛浪若奔。予观夫巴陵胜状

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识

认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未尝识书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使书

1假使1,文书,公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让,叫2,写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即书诗四句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3,书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得鱼腹中书,

3,出使

答谢中书书

唐雎不辱使命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面的使是“让”的意思,后面的“使”1,表疑问,谁

是“出使”之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派遣,命令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属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1,类,种类

是忠之属也。

1,这,这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2,部属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召令徒属曰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嘱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4,类似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是亦不可以已乎?数

于是惠子恐1,几

于是鸱得腐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非若是也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复行数十步

由是先主遂诣亮,停数日,辞去。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又数刀毙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屡次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扶苏以数谏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是进亦忧,退亦忧。3,计算

是故谋闭而不兴珠可历历数也。

是谓大同。率

是日更定矣,1,率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表判断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WOED格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丢失

2,勉励

暮而果大亡其财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望

说1,远看,向远处看

1,解说

登轼而望之

请说之。2,名声,名望

2,高兴,愉悦

先达德隆望尊,

秦王不说。3,农历每月十五日

私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1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厌恶

素死亦我所恶

1,平素,向来

吴广素爱人1,轻

2,白色的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天下缟素2如果没有,表假设

汤微斯人,吾谁与归?

1,热水3稍微,略微

媵人持汤沃灌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涕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眼泪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全部,全都

徒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门徒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召令徒属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2,光着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1,道歉,谢罪

3,只,只是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徒以有先生也。信

4,步行

1,诚信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灭亡,亡国2,相信

国恒亡忌不自信

且秦灭韩亡魏,3,伸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欲信大义于天

2,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1兴盛,复兴

3,逃亡

WOED格式

大楚兴,陈胜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行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1,行走

马无故亡而入胡。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WOED格式

2,品行,德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走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再

修2,第二次

1,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邹忌修八尺有余子墨子起,再拜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两次

2,治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知

3,修建1,知道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许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答应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安陵君其许寡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时人莫之许也。2,了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表概数,左右,上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1,招纳,引来

高可二黍许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地方2得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要质

1,通“邀”邀请1询问,质询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宜治

1,应当,应该1,惩治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不效则治臣之罪

将军宜枉驾顾之。2,治理

诚宜开张圣听,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诸

遗1,相当于“之于”

1,遗留,留下

投诸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2,各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郡县苦秦吏者

2Wèi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宗族

贻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1,赠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1,士兵

易爱士卒

1,交换

卒买鱼烹食,

2,副词,终于2,逃跑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卒之为众人,坐

1,坐着

1,跑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录毕,走送之,

2,通“座”

夸父与日逐走满坐宾客无不伸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

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

无异乎?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览物之情,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

逸者

也。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菊,花之隐

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

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③怅恨久之。

二、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④又数刀毙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②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

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④寡助之至。

四、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忧其民。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①马之千里

者。②居庙堂之高则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

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4.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

5.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

6.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7.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

“因为”。如:

4.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5.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7.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

1.皆以美于徐公。2.或以为死??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论语)十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核

舟记》)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

而还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表示两个动作有先后的顺序。如:①扁鹊望桓候

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3.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

一、代词

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

要”“怎么”

“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例如: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②皆以美于徐公。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三、助词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个伟大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

的世人皆知的人。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

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汇在句中的含义 第一册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 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 ..。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13、唯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 (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 燕南界。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 也。 1 / 27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 计不知所出耳!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6、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 ..之耻除矣。 27、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 二,杀人,人不敢忤.视。 2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9、请辞.决矣! 3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31、终已不顾.。 3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3、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 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3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 35、唯.大王命.之。 36、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37、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进。 38、群臣怪.之。 39、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 2 / 27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doc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为您整理“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欢迎阅读 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 ②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 枝合,奇已!) ③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 84。骑:①jì,骑兵(骑千余)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 ②上前(狼不敢前)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②有余(赏赐百千强)③勉强(不可强以仕)④力行(慕义强仁)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②请求(曹刿请见)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④深(穷冬烈风)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②神色(视端容寂)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 ②奶头(儿含乳啼) 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还(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②稍微(意少舒③不多(饮少辄醉)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④shě,施舍(舍与你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35.坐贻聋瞽瞽:瞎子 36.远罹构害罹:遭受 37.项掣金锁掣:拴 38.不遑辞候遑: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 2.之二虫又何知! 3.彼且奚适也? 4.其自视也。 5.彼且恶乎待哉? 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7.是何可否之谓乎? 8.洞庭君安在哉?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汝安.知鱼乐(哪里) 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本:臣本.布衣(本来)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本) 6.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浅陋) 7.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比.至陈(bì,等到) 8.毕:毕.力平险(尽,用 尽) 群响毕.绝(全部) 录毕.,走送之(完毕) 9.别:士别.三日(分别) 与世无别.(区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驱之别.院(另外) 10.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器) 上使外将兵.(士兵) 11.病:未果,寻病.终(得 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贫困) 12.薄:薄.暮冥冥(迫近, 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13.策: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14.长: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cháng,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木兰无长.兄(zhǎng,排行 最大) 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幼有所长.(成长) 以君为长.者(敦厚) 宋无长.木(多余的) 15.尝:未尝.识书具(曾经) 16.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 17.称:称.之曰能(chēng, 称赞)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相 当,配合) 18.诚: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 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果真,如果) 19.惩:惩.山北之塞也(苦 于)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 (按音序排列)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 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马说》(所以)

高中语文之文言文翻译——实词全面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实词全面整理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责备)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陷入困境)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归附)(遗憾)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精品】高中课内文言文最全重点字词归纳(学生版)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必修1—必修5)最全重点字词归纳 第一册【选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6、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 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 )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 )之有? 12、既东封( )郑,又欲肆西封。 13、唯( )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破:)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也。(亲:)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谒:)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邑: ) 2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愿:更:)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深:) 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念:顾:)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 2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耻除矣。(然则:见:被陵:) 28、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忤:) 2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 30、请辞.决矣!(请:辞:) 3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 32、终已不顾.。(顾:) 3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34、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拒:比: 如:) 3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使: 使:) 36、唯.大王命.之。(唯:命:) 37、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设:) 38、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 39、群臣怪.之。(怪:) 40、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顾:谢:鄙:少:假借:

中考必背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9)

中考必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重点字词 整理 1、发:起,指被任用。 2、于:从。 3、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水沟。 4、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筑,捣土用的杵。 6、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7、市:集市。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乏:绝。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6、行:做,所行。 17、拂乱:使……颠倒错乱。 18、拂:违背。乱:扰乱。 19、所以:用来。 20、动:使……惊动。 21、忍:使……坚强。 22、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3、恒:常常。

24、过:过失。这里指犯错误的意思。 25、然后:这样以后。 26、衡:通“横”,梗塞,不顺。 2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8、征:表现、表露。 29、发:抒发。喻:了解。 30、入:在国内。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32、拂(bì):同“弼”,辅佐。 33、出:在国外。 3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5、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6、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中考必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重点字词: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整理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实词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实词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 七上: 1、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2)房屋。——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2)开玩笑—— 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 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 (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 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 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 (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 (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 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 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 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 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 20、并:一起。——并怡然自乐 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 (3)势力、地位相当。译为: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意思、心意。——鸣之不能通其意。(4)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3、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七下: 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 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 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 (3)错误、过错。作动词时译成犯过错。——面刺寡人之过/人恒过,然后能改4、兵:(1)士兵、军队;(2)兵器、武器

人教版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爱 1.爱惜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安 1.安适,安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反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被 动词,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舍生皆被绮绣 本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请循其本。 2.副词,原本,本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鄙 1.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 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 2,军队 上使外将兵。 3,士卒,兵士。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察 1.审查,考察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朝而往,暮而归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 3朝见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曾 1动词,通“增”。 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能。 2,竟然,简直,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乘 1动词,驾车 公与之乘。 2,一车四马为一乘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诚 2,真诚,真心实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除 去除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辞 1,言语,辞令。 未尝稍降辞色。 2,辞别,告辞。 停数日,辞去。 3,推辞,谢绝。 蒙辞以军中多务。 道 1.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得 1,得到,取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最新整理高中语文:100个最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汇总.docx

最新整理高中语文:100个最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汇 总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精品

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 爱 1.爱惜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喜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安 1.安适,安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用于反诘语气,作状语,相当于“怎么”。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被 动词,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舍生皆被绮绣 本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请循其本。 2.副词,原本,本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鄙 1.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 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 2,军队 上使外将兵。 3,士卒,兵士。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察 1.审查,考察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朝1.早上 朝服衣冠,窥镜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而往,暮而归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3朝见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曾 1动词,通“增”。 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 能。 2,竟然,简直,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乘 1动词,驾车 公与之乘。 2,一车四马为一乘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诚 1,的确,实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真诚,真心实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朔南。 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确实,实在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除 去除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辞 1,言语,辞令。 未尝稍降辞色。 2,辞别,告辞。 停数日,辞去。 3,推辞,谢绝。 蒙辞以军中多务。 殆 1.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 道 1.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得 1,得到,取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 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度 1,推测,估计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衡量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 非 副词,不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 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复 1副词,又,再 而复问其妾曰

中考文言文实词归纳

2011年中考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归纳 1.书( shū) (1)书.本。 余幼好书.。(《黄生借书说》) (2)书信。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3)公文。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文字,字条。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5)书写,题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中(zhōng) (1)半,一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2)中间,里面。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3)射中,投中(读zhòng)。 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 (4)考中,录取(读zhòng)。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哈蟆想吃天鹅肉”来!(《范进中举》) 3.去(qù) (1)除去。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2)离开。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3)过去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 (4)距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5)去世,死亡。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6)表示行为的方向。到……去,问……去。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次(cì)

(1)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表示次数。 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按次序。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亡(wáng) (1)死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赤壁之战》) (2)灭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失去,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4)走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5)逃亡,逃跑。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6)同“无”(读wú)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6.比( bǐ) (1)比较。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2)比拟。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3)挨着,紧靠。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4)近。古代以五家为比,五比为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7.及(jí) (1)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子鱼论战》) (2)等到。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到,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