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成形术
鼓室成形术中几种不同术腔填塞物的比较

鼓室成形术中几种不同术腔填塞物的比较1王占龙赵瑞力葛俊恒胡俊兰周维安鼓室成形手术结束时的其中一个步骤是术腔填塞,其主要目的是止血及支撑压迫,常用的填塞物是碘仿纱条。
为减少病人随访次数,缩短干耳时间,避免并发症,我们尝试比较了几种不同的填塞物,并从干耳时间、术后肉芽发生率、新鼓膜成活率三个方面观察。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选择近5年来在我科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骨疡型、胆脂瘤型)手术治疗患者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7-75岁,23例作为对照病例,术腔填塞用碘仿纱条;20例术腔填塞明胶海绵,22例术腔填塞胶原蛋白海绵(由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提供)。
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为增加可比性,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
1.2. 手术治疗方法:为增加干耳率,所有手术均在乳突充分盆腔化的基础上,在开放的乳突腔中植入正常的带蒂外耳道皮肤及游离颞肌筋膜,医用胶粘合,术腔用填塞物填塞压迫。
于术后14天清理术腔填塞物,分别于1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喉科术后3周、5周、8周、12周、24周、复诊,嘱患者详细记录干耳时间,观察疗效。
每次复诊时均观察是否有肉芽及新鼓膜是否穿孔。
所有复诊均有术者一人完成。
1.3. 统计将三组的临床资料输入SPSS 10.0 for Windows,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
2. 结果2.1.干耳时间三种填塞物的干耳时间分别是:碘仿100.04±5.76天,明胶海绵84.20±4.61天,胶原蛋白69.09±5.76天。
三者相比,明胶海绵的干耳时间比碘仿短,胶原蛋白海绵的干耳时间比明胶海绵短,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2.2 术后术腔肉芽发生率三种填塞物的肉芽发生率分别是:碘仿10/23、明胶海绵6/20、胶原蛋白2/22,三者每两两相比,X2=6.72,p<0.05,它们的发生率不同,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鼓室成形术案例查房

病例汇报
姓名:覃先生 性别 :男 年龄:57岁 住院号:123456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主诉】反复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50余年。 【现病史】患者于5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无明显发热, 无头痛、呕吐,后经相关治疗症状缓解,但之后仍有反复左耳流脓症状,予相关治 疗后症状可缓解。左耳流脓症状反复,左耳听力逐渐下降,1月前因左耳流脓及头 晕症状来我院就诊,颞骨CT提示左侧慢性中耳炎,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门诊拟“左侧慢性中耳炎”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有鼻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病史,否认手术及 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诸系统回顾无特殊。 【专科检查】 耳:双侧外耳无畸形,双侧外耳道通畅,左侧鼓膜穿孔,鼓室湿润,鼓室内可见肉 芽样组织,音叉检查提示左耳混合性听力下降。 鼻:外鼻无畸形,鼻中隔无明显偏曲,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侧下鼻甲水肿,未见 异常分泌物,各副鼻窦区无压痛。 【施行手术】经耳显微镜左侧乳突病变切除术+鼓室成形术
外耳—鼓膜
紧张部:鼓膜周缘较厚, 下3/4固定于鼓膜环沟内, 坚实紧张,在活体上呈灰白色。
松弛部:锤骨前、后壁间鼓膜上 1/4的三角形区, 此部薄而松弛,活体呈淡红色。
鼓膜脐:鼓膜中心向内凹陷, 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
光 锥:紧张部的前下部一 三角形的反光区。 外来光线被鼓膜凹面集中反射,
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呈椭圆透明的薄膜, 鼓膜内陷时光锥变形或消失 高约9mm,宽约8mm,厚约0.1mm, 与外耳道底约成 45°~50°的倾斜角。
咽鼓管分部:前内侧分的软骨部 和后外侧分的骨部。
软骨部约占咽鼓管长度的2/3, 开口于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咽口;
骨部约占咽鼓管长度的1/3,开 口于鼓室前壁的咽鼓管鼓室口。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是一种新型的耳部手术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鼓膜和中耳部的形态,改善听力功能,对于治疗耳聋等耳部疾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
一、技术原理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技术是一种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它主要通过耳道中的小型摄像头和手术器械进入到鼓膜下的中耳部区域,对鼓室进行精确的修复和重构。
具体操作包括:1、在鼓膜上部穿孔,并引入钩子,以稳定鼓膜,避免在操作中损伤鼓膜。
2、利用耳内镜引导器,将牵引器从鼓膜下穿孔并在它的中部定位,利用牵引器上的钩子将鼓室另一面的组织缩回到它的缩颈区域。
3、经由另一耳道或者鼻咽部入口开展过去相对较难通过的某些手术操作,如清理病变组织和骨性结构,预备鼓室的底部口。
最后可以通过激光修复鼓膜。
二、可行性评估通过比较传统手术方式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技术,可以发现该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速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1、对于手术创面的影响较小:该技术需要插入小型的手术器械到鼓膜下的中耳区域,能够减少手术的侵入性,对创伤的影响较小,不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
2、缩短手术时间:由于手术创面较小,麻醉操作容易控制和完成,因此手术时间更加短暂,术后患者手术加强方法也较为简易,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
3、显著改善手术后听力:从术后改善听力方面来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听力,对于耳聋的改善效果明显,很好地满足了患者对于耳部手术的期望。
三、疗效评估该手术技术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术后恢复状况及听力检查结果,可以发现该技术对于中耳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效果明显,具体表现在:1、改善听力: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有利于患者的语言沟通和工作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手术后恢复较快:由于手术创面较小,患者术后疼痛和不适感较轻,依据个人的基本生理指标可以快速完成手术,有利于术后恢复。
中耳手术——鼓室成形术[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十四)]
![中耳手术——鼓室成形术[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bb33a629af45b307e8719761.png)
病 灶遗 留 : 防这 一 点 的关 键 是 尽 量 将外 耳 道 后 壁 磨 预
薄( 从乳 突方 向磨 ) 以增 加 面 神 经垂 直段 骨 管 与 整 个
后 壁 ( 括 鼓 沟 ) 间 的宽 度 。 面 神 经 骨 管 也 要 尽 可 包 之
能 薄 。作 后鼓 室 开放 前 , 先 使 砧 镫 关节 脱 位 或 将 砧 应
室和外 耳道 等人 路 不 能完 全 去 净 面 神经 隐窝 、 鼓 室 下
除外耳 道后 壁 。改用 开放技 术 的鼓室 成形术 。
和咽鼓 管 口内的病灶 , 则宁 可放弃 这一 手术 入 路 , 即去 13 评 注 .
骨 , 明胶海绵压迫 固定。滴 以纤 维蛋 白黏合剂可增 用 加稳定性。耳道 口 填压一小段 四环素油膏纱条 。
壁 之 间加 以修 复 ( : 骨 可从 耳 后 切 口切 取 耳 甲软 注 软 骨 。切取 时 , 应小 心从 耳 甲腔 皮肤 和软 骨膜 下分 离 , 切 勿 造成 皮 肤 破 损 ) 。楔 人 深 度 以 勿 触 及 鼓 室 内壁 为 准, 否则 会 阻隔上 、 中鼓 室通 气 。如鼓 室 内已 留置硅 胶 鼓 室 模 , 防止 楔 人 软骨 的位 置过 深 , 持上 、 可 保 中鼓 室 通道( l 图 4~1 ) 5 。复 回外 耳 道 皮 瓣 , 盖 筋 膜 和 软 覆
离耳后切 口 1 m, 作一小切 口。由此切 口导入一 c 根内径 2m 外径 4m m、 m的塑料管( 聚氯乙烯 ) 作引流
( 收稿 日期 2 1 - —2 0 10 1 ) 7
乳突腔用。另用丝线绕住塑料管 , 与其旁皮肤缝合 , 可
杨 关琴 )
耳后皮肤切 口的缝合必须齐整 , 对缘 良好 , 最好作 褥式 缝合 , 防止皮肤 内卷 。 联合人路鼓室成形术 ( A ) C T 只有在病灶有充分把
手术讲解模板:鼓室成形修正术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手术步骤:
此时,来自咽鼓管的空气可经鼓膜张肌腱 的前后进入上鼓室和乳突腔;自镫骨下方 经后鼓室进乳突腔,乳突腔术后始终含气 则为乳突的“再气化”。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手术步骤: 7、重建听骨链 取自体或异体砧骨,磨成 双关节“新砧骨”,用以连接锤骨柄和镫 骨(图7)。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手术步骤:
复,但切不可和鼓室内壁相触,妨碍中下 鼓室通气。将外耳道皮瓣复位,盖在筋膜 和软骨上,压以明胶海绵。如滴以纤维蛋 白粘合剂,可增加稳定性。耳道内填以小 段四环素油膏纱条。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手术步骤:
缝合耳后切口,为使切缘对合良好,最好 作褥式缝合。在离切口后方1cm处,作一 小切口,由此切口导入一根内径为0.2cm、 外径为0.4cm的聚氯乙烯塑料管,作乳突 腔引流用,并用粗丝线将塑料管固定在皮 肤上,外露部分长0.5cm即可。此管在术 后2-3d拔除。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手术步骤:
8、耳甲腔成形 在外耳道口后上缘作横切 口,长约2-3mm,沿切口剪开肌骨膜瓣, 分离皮肤,暴露软骨,剪去部分软骨,使 耳甲腔软骨呈一半月形切迹,切口旁皮肤 翻转向内,用肠线分别固定在乳突颞线的 筋膜和乳突下端表面的胸乳肌肌腱上,另 加小段含抗生素的油纱条压迫固定在外耳 道口,此即耳甲腔成形术
术前准备: 1、乳突摄片,必要时摄ct片,以清晰的 了解病变范围。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术前准备: 2、听力检查 电测听检查,声导抗测听, 表音叉检查。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术前准备: 3、咽鼓管功能测定 同鼓膜修补术。
手术资料:鼓室成形修正术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能大致确定手术类型,但有时需 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更。
中耳手术——鼓室成形术[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十三)]
![中耳手术——鼓室成形术[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十三)]](https://img.taocdn.com/s3/m/5cfe4243cf84b9d528ea7aea.png)
测量尸体人耳的变压器比值 , 在低频时为 2 B 随频率 0d ,
升高逐渐上升 , 2k z 至 H 可达 2 B 6d 。中耳传声的实际 机制要复杂得多, 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外界空气低阻抗与 内耳高阻抗 间 的匹配 。 由于 中耳 肌反 射性 收缩 产 生 的
动力学性保护作用、 砧镫关节 的滑动传递及 内耳阻抗的 可变性 , 中耳成 为一 个 相 当复 杂 的机 械 网络 , 而对 使 从
膜穿孔的 自 行修复过程就终止源自前 , 留下永久性穿孔。 常见 于颞 骨和 颅 底 的胆 脂 瘤 , 形 成 机 制 可 分 先 按
天性 和后天性 两类 。先 天性 胆脂瘤 起 白胚胎 原 上皮 残
余 , 发生在 颅底 ; 多 后天 性胆脂 瘤 可 区分 为原 发性 和 继 发性 两种 , 发性 胆 脂 瘤 可 能 是 由于 鼓 膜 鳞状 上 皮 层 原 基 膜破 坏 , 皮 反 方 向“ 生 ” 成 。鼓 膜 原 无 穿 孔 , 上 倒 形
竞抵消 的功能 ( 鼓膜穿孔使蜗窗裸露 , 外界来 的声音
几 乎 以同相位 同时抵达 双 窗 , 进入 内耳 , 消 了耳 蜗 液 抵 柱 的运 动 , 即声 竞 抵 消 ) 此 。鼓 膜 穿 孔 小 , 骨 链 完 听 整, 中耳 声压 转换 比率 足够 大时 , 种抵 消效 应微 不 足 这 道 。直径 为 1 的鼓膜 穿孔 , mm 听力损 失在 4k Hz以下 为 1 4 B。声 音频 率愈低 , 2~ 8d 听力损 失愈大 。鼓 膜穿 孔过 大 , 压转换 比率变小 , 消效 应 明显 上 升 。鼓膜 声 抵
低声级声音进 行 有 效 匹配 , 而对 高声 级 声音 , 则通 过 失 配或耦合 不全来达到保 护 内耳 的 目的。 蜗 窗膜是 随镫 骨底 运 动 的 , 是 因为 前庭 窗处 的 这 高倍 声 压远远 超 过 经 密 闭鼓 室 施 于 蜗窗 表 面 的 压力 。 通 过阻 尼和相 位延 迟作 用 , 膜 有 “ 护 ” 窗脱 离声 鼓 保 蜗
鼓室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6h1次[2]。
滴速超过30m in,甘露醇易氧化成葡萄糖使药物失效。
在脱水过程中,应防止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的发生,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效果,如症状是否减轻及尿量变化。
脱水剂对血管损伤性大,应用时须注意保护血管,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
推注时宜用微量泵,因它是匀速推注,对婴儿血管刺激性小,不易损伤血管。
脱水剂药液漏出血管外引起皮下组织肿胀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忌用热敷,以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2.3.3 应用激素药物的护理:激素有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一般给予强的松1~2mg/(kg・d),最大量不超过40mg/d,地塞米松用量为强的松的1/5。
急性病例,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8~10mg/d,疗程1~2周,以后改口服给药。
激素应用4~6周开始减量,8~12周停药,必要时适当延长疗程。
应用激素时切忌突然停药,慎防反跳现象。
激素可致应激性溃疡,护士在鼻饲时应注意观察胃管回抽的胃液有无血性液体,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脉搏、心率、面色、大便颜色等的变化。
2.4 一般护理2.4.1 病室环境:将婴儿安置在单人房间内,室内光线柔和,保持安静,限制探视人员,减少声光刺激。
病室每天进行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地板及床头柜每天用消毒水擦拭,以防交叉感染。
2.4.2 体位护理:婴儿头颅位置要放适当,尤其是颈项强直的婴儿,避免过屈过伸,以免影响颅内静脉的回流,造成脑压的波动。
可在婴儿头部放置一个软枕,使头部抬高15℃,以减轻头部充血,降低颅内压。
婴儿上下牙齿及臼齿之间垫牙垫,避免抽搐时咬伤口唇及舌。
婴儿床旁加保护栏具,以防坠床。
2.4.3 皮肤护理:脱水剂致尿频,易引起婴儿发生红臀现象,需勤擦洗皮肤及更换尿布,皮肤皱褶处扑撒粉剂,同时给予定时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发生红臀后可予以外涂鱼石脂软膏或金霉素眼膏。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耳内镜技术是一种通过耳道插入微型摄像头和光源,将中耳结构清晰呈现在显示器上的技术。
相比传统手术,耳内镜技术能够提供更广阔的操作视野,使医生能够更精准地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鼓室成形是耳内镜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耳内镜下的可视化操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鼓室结构,准确定位手术位置,操作更加精准。
这种微创手术技术不仅能够保留耳道和耳后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患者疼痛感和恢复时间,还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1.2 研究意义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对于鼓室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
传统的开颅手术需要在外耳道或鼓室进行大范围的切开,容易导致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仅需在患者的外耳道内进行操作,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通过耳内镜的放大作用,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室的内部结构,并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避免误伤周围重要结构,如面神经和听神经等。
这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由于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所以可以更好地清除病灶,并保留耳部正常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更加便利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研究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和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耳内镜下鼓室成形在治疗特定耳部疾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耳内镜技术在治疗鼓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操作技巧,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术后效果的详细分析和总结,我们旨在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在改善患者听力和减轻耳部不适症状方面的疗效,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roach
tympanoplasty(Canal
wall-
uptechniqueor Closed technique) 解
剖
第 四 步 : 开 放 式 鼓 室 成 形 手 术 Open
technique tympanoplasty(Canal wall-down technique) 解剖
1921年Nylen首先应用手术显微镜(单 目)进行耳科手术,开创了耳科显微手 术的新纪元
1949年Dunlap等用三氯醋酸腐蚀穿孔边缘, 继用尿素饱和液滴耳,以刺激上皮生长,促 其自然愈合
1954年Wüllstein和House改用耳后厚皮片 引起医学界广泛兴趣,此后,鼓膜成形术的 文献大量涌现
D:乳突根治术后重建外耳道,并做鼓室成 形术。
1972年,Wüllstein又对其原提出的标 准进行了修改。
以前的Wüllstein手术分类目前已不够 用。
新的手术分类应能反映下列特点:各型 的适应对象,清除病灶的进路,听骨重 建的方式,赝复物性质,新鼓室的特征 和是否分期。
除鼓膜成形术外,鼓室成形术可归成五
5. 手术类型
●乳突开放 ●乳突完壁 ●鼓室完壁
6. 微处理
●裸露面神经 ●镫骨 ●迷路瘘管
7. 特殊试验
●圆窗膜光反射试验(反相闪光) ●咽鼓管逆向探通试验 ●上鼓室固定试验
8. 手术步骤与注意要点
⑴耳后切口:沿耳后沟作一弧形切口, 最宽点距耳后沟1-1.2CM
⑵完成肌骨膜瓣:肌骨膜瓣上达颞线, 下达乳突,后至皮肤切口,略呈倒梯形, 达外耳道骨段开口、暴露道上三角区、 放置乳突牵开器
⑶外耳道切开完成鼓耳道皮瓣:作外耳 道后壁内外双切口
⑷完成乳突上鼓室切除与轮廓化形成一 碟形乳突腔
①手术步骤:
暴露颞线、乳突、外耳道后壁、道上 三角,沿颞线、外耳道后壁,乳突尖和 乙状窦完成乳突骨皮质切除,形成乙状 窦、脑板、窦脑膜角、面神经垂直段、 二腹肌嵴轮廓化(骨骼化)的喋形乳突 腔,沿窦脑膜角向前必达鼓窦。
3) 中耳病变程度的评估:仔细检查 鼓膜穿孔大小、部位、鼓室粘膜情况, 必要时用手术显微镜或中耳窥镜进行观 察。注意鼓室粘膜是否有鳞状上皮化生、 增厚、纤维化等,观察锤骨柄和砧镫关 节暴露情况,是否有鳞状上皮长入。
4) 中耳病变程度的影像学评估:平 片(Runstrom ,Mayer,Stenver,Town 位);CT(冠状位,水平位;耳蜗、 前庭、乳突三个代表层面);内耳和内 听道MRI(听神经瘤)
5) 术前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家属和 病人不切实际的较高期望值、对手术恐 惧感,对手术过程、结果等的模糊认识。
6) 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估:了解患者 全身情况。
3. 条件
●手术显微镜 ●单双极电凝 ●电钻(切割、金刚石) ●冲洗吸引 ●面神经监控
4. 关键点
●全身麻醉 ●耳后切口 ●骨骼化
7. 应用较小压力或不用压力,尤其在 接近重要结构时要注意控制用力;
8. 在接近重要精细结构时,钻头转向 宜调离重要结构;
9. 精细操作时,即在接近危险组织时, 宜用小指作支点,以稳定控制钻头位置。
㈢吸引器使用要点
1. 电钻切除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冲洗,清 除骨粉避免阻碍视野和钻头刀刃,冷却 组织避免重要组织热伤;
Ⅳ型:
病变:耳部病变如Ⅲ型,但镫骨头部及其 前后脚均已腐烂,底板尚能活动且圆窗 功能正常者。
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如上,使镫骨底暴露, 于鼓室下部植入组织片,形成一“小鼓 室”,内藏蜗窗及咽鼓管开口,如此前 庭窗与蜗窗之间已具有声压差,有利于 音波之传播。但移植物常与中耳内壁粘 连,因此,不能得到满意听力效果,目 前很少采用。
1910年Bondy则主张凿除鼓隐窝处外 侧壁,凿低骨桥及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嵴 至鼓膜附丽处为止,亦不扰及听骨,故 此种手术又有称为“Bondy氏手术”
现代耳显微外科
中耳重建手术发展史上的二条脉络:美 国学者Lempert,Rosen,Shea为主的耳 硬化症手术和以德国Zollner,wüllstein 为主的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
Ⅴ型:
病变:同上述,但镫骨底板固定,已失去 传音功能。
手术:形成“小鼓室”后,作外半规管开 窗术。目前少用。
1965年AAOO分类,
鼓膜成形术 (myringoplasty):手术仅限 于修补鼓膜穿孔;
不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 without mastoidectomy):手术清除病灶只 限于鼓室,修复听力装置,不做乳突手术;
(金刚钻头一般用于止血和接近面N、 脑膜、乙状窦等重要结构时用);
4. 直柄较角型手柄易于控制,一般在 深部操作视野受影响时用角型手柄;
5. 握钻柄方式为握笔式,钻头方向应 与切除结构有一定角度,即用钻头的侧 边而非用钻头的尖顶部磨削,这样危险;
6. 钻头应从最危险区域(结构)开始 走向危险性较小区域,并与重要结构平 行;
类:鼓膜成形听骨重建术、联合进路鼓 室成形术(闭式技术)、鼓室成形Ⅲ伴 改良乳突根治术(开放技术)、分期鼓 室成形术和内耳开窗术。
相关概念
㈠单纯乳突凿开术 目的是清除乳突腔的化脓性病灶、建立 乳突鼓窦及中耳的良好引流,促使中耳 及乳突的炎症消退。1873年Schwartze 和Eysel创建。
Ⅱ型:
病变:鼓膜紧张部穿孔,锤骨柄坏死,但 两窗结构正常。
手术:植入组织片,修补鼓膜穿孔,并使 其覆于活动的砧骨或锤骨头上。目的是 为保持鼓室近乎正常宽广度。
Ⅲ型:
病变:鼓室及乳突病变较广泛,锤 骨、砧骨均已腐烂,但镫骨尚完 整且能正常活动者。
手术:进行根治或改良乳突凿开术,彻底
清除鼓隐窝,鼓房及乳突小房病变组织,
伴 乳 突 根 治 的 鼓 室 成 形 术 (tympanoplasty with mastoidectomy):伴中耳和乳突根治 术。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Portmann分类:
单纯鼓室成形术:手术主要包括鼓膜修 补和听骨链重建。适用于无感染及炎症 病变已停止发展的患者。手术经骨性外 耳道进行,不需打开鼓窦与乳突气房。
前一条线以局麻和耳后切口为主,相反 后一条线,以德国为主的欧洲鼓室成形 术在原理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发展,全身 麻醉和耳后切口为主要术式,中耳炎症 得到彻底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相当成功 地完成了鼓室和听骨链的重建
除了中耳重建手术外,耳显微外科还包 括面神经手术和眩晕手术。
四、现代耳显微外科医师 的必由之路
㈡乳突根治术
是将中耳、上鼓室、鼓窦和乳突的内容物 全部清除,包括下鼓室和咽鼓管口的病 变组织。中耳粘膜完全切除后封闭咽鼓 管,断绝感染源,使乳突腔与外耳道完 全通畅,成一上皮化的空腔,以达到干 耳和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术后听力一般在60dB左右,不可能 有 所 改 善 。 1890 年 Zaufel 和 1891 年 Stacke创建。
⒈必要性 ●扩大适应症:湿耳、胆脂瘤 ●永久性效果
2.围术期处理
1) 围术期的概念:中耳疾病诊断确 立之后,准备进行中耳显微手术时起, 至此次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 一段时期。
2) 术前听力学评估:包括音叉、电 测听、言语识别率测试、贴补试验或蜗 窗堵塞试验及声阻抗检查。
1953年Wüllstein和Zollner在荷兰阿姆 斯特丹召开的第五届耳鼻咽喉科医师国 际会议上发表了鼓室成形的经典分类。
鼓室成形术 Wüllstein分型:
Ⅰ型(即鼓膜修补术) 病变:鼓膜紧张部中央部穿孔,但听鼓链
尚完整,两窗结构正常。 手术:植入组织片,修补鼓膜,使鼓室恢
复正常状况。
鼓室成形术
(Tympanoplasty)
邱海鸥 同济医院耳鼻喉科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同济医院医务处处长
历史
最早1640年Marcus Banzer用猪膀胱 膜覆于小象牙管上以作人工鼓膜。此后 采用蜡纸、橡皮膜、鸡蛋膜、火棉胶、 金箔、棉片、塑料片等贴补穿孔
1873年Schwartze 和Eysell创建乳突 开放术
1879年Burthold用植皮法进行鼓膜穿 孔修补,并定名为鼓膜成形术 (myringoplasty),使用裂厚皮片,一 直沿用到1953年。
1880年Ely用替耳什氏皮片修补鼓膜穿 孔9例,未获成功;数年后, Tangeman 用 手 术 修 补 鼓 膜 穿 孔 1 例 成 功
1890年Zaufel和1891年Stacke创建了 乳突根治术
1958年Juers用小刮匙由内向外刮脱穿 孔边缘表皮,用小棉块压迫鼓膜,耳内 滴用2%硼酸及5%尿素混合液,以修补 鼓 膜 。 同 年 , Hermann 创 用 了 颞 肌 筋 膜修补鼓膜
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 系 Wüllstein1952年创用之后,Shea (1960)改用静脉移植,继之用颞肌 筋膜修复。
植入组织片使成鼓室,并与镫骨头接触, 此 即 Zollner 所 谓 之 “ 柱 状 骨 作 用 ” 或 “ 类 鸟 听 骨 作 用 ” ( columellaeffect), Juers则称此种手术为“鼓膜
镫骨固定术” ( myringostapediopexy ) 。 此 型 术
后由于中耳腔狭小,移植物常与上鼓室 内壁粘连。
8.回到临床做活体鼓室成形,若达 500例,则可臻“艺术境界”
颞骨显微手术解剖训练
㈠条件: 手术显微镜(双目); 电钻(齿科电钻也可)与钻头(金刚与
切割); 吸引器; 尸头(湿,越新鲜越好)
㈡电钻使用要点:
1. 尽可能使用大钻头(小的钻头危 险);
2. 钻大部分骨质切除
混合性鼓室成形术:手术主要包括清理 鼓室、乳突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适用于中耳乳突有不同类型的炎症病灶 或胆脂瘤。因其病变程度各异,手术方 法差异较大,概括起来分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