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H=90°-│α(+/-)β│

α是代表当地地理纬度

β是代表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是所求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是否在同一半球:如果在同一半球就是-;在南北两个半球就是+

如:我有一个多层房子,三楼。但是南面有高层建筑,现在看不遮光,夏天太阳入射角度高,冬天低,我怕到了冬天就开始遮光了,所以想请问各位青岛的太阳入射角度最低是在什么时候,是多少,

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的时间都是冬至日(12月22)

他的大小有个公式,即用90减你所在地方的纬度(青岛的纬度是北纬36度)和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即南回归线(南纬度)之间的纬度差(度),H=90°-(36+°。答案是度。

只要冬至这一天不遮,那就没有问题!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近几年上海、广东及江苏大综合卷都有所体现。该类试题取材于人类生产、生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能力,同时能进行科际的综合,代表高考命题方向——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难点磁场

图3—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2000年山西综合卷)

1.★★★★★该地纬度可能为()

°N~23°26′N之间

°S~23°26′S之间

°N或22°S

°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2002年大综合卷)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 tan 45°=1 tan 60°≈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3),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5.★★★★★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米米米米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

(90°-38°)(90°-38°°)(90°-38°)(90°-38°°)

●案例探究

[案例1]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地理

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趋向,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晨昏线的特点与节气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辐射强度等知识为依托。

错解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错误可能出现在晨昏线的特点与日期的判断错误,也可能是忽视了地球自转方向,也有可能不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具体指图中的哪一个角,再者也有可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的要求不熟悉,出现计算错误等。

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一道典型的知识综合应用题,首先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晨昏线特点,判断四个图所对应日期(A图为夏至日,B图为冬至日,C和D图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然后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可计算出H1=73°26′,H2=26°34′,H3=H4=50°。

最后根据支架的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应该互为余角时,搭配合理,推出只有D 项不合理。

答案:D

[案例2]如图3—5所示,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并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知识依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公式。

错解分析:本题是应用题,错误可能出在对题意分析不透,也可能是对公式中的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符号取正号还是取负号把握不准,还可能计算出问题。

解题方法与技巧:根据题意因疗养院位于北纬36°34′,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代入φ=36°34′,δ=-23°26′)即H=30°。根据三角函数关系,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 30°,x= m。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比原来变大,则此时北纬36°34′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H′=29°52′变小,但x=20cot 29°52′在(0°~90°)为减函数,故两楼间距应增大。做题过程画直角三角形来理解题意更直接。

答案:(1) m (2)间隔应增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和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取材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作为考试的切入点,考查学科内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体现高考命题方向,复习备考中老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

1.正午太阳高度的考查涉及以下几方面。

(1)规律:从直射点往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

达一年中最小值。

(3)公式:H=90°-|φ-δ|中φ与δ符号很关键,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

(4)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

(5)地方时: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

(6)楼间距离要抓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应从以下方面突破本难点:

(1)列为高考重点反复训练讲解。

(2)抓住规律,图形结合。

(3)研究高考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歼灭难点训练

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如图3—6,在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测角器测当地的地理纬度,此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a的地理位置坐标为()

°E,36°34′S °E,53°26′N

°E,53°26′S °E,36°34′N

洛阳(112°E,350°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3—7),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2~4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