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使用蒙药的原理
游牧文化魂宝---蒙医蒙药

游牧文化魂宝 --- 蒙医蒙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017010蒙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蒙古族人民在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实践以及同其他民族医药的相互交流和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医疗和理论体系。
是蒙古族文化的瑰宝,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这就是蒙医蒙药,一门源远流长、承载着游牧文化魂韵的医学体系。
蒙医蒙药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健康守护神,更是一片大草原上草木皆兵的医学奇迹。
本文将介绍蒙医蒙药的理论体系、药物资源、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为您呈现这片草原上的医学明珠。
一、蒙医蒙药的理论体系蒙古族的医药体系形成了一个如同蓝天白云一般广袤而深邃的理论体系,其中五元学说、五行学说、三根、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等元素构成了其坚实的基石。
首先,五元学说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为土、水、火、气、空,三根为赫依、希拉、巴达干为基础,为蒙医蒙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深刻的哲学基础,这一理论解释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关系,揭示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为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其次,六味理论则以辛、甘、苦、酸、咸、淡六味为主线,深刻解析了药物的性味特点,这不仅是对药性的分类,更是对药物作用的细致分析。
通过这种理论,蒙古医学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每一味对应着不同的病症和体质,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使蒙医蒙药在实践中表现出卓越的效果,使其在不同病症的治疗中更具针对性和疗效。
与此同时,蒙医的诊断方法也为其独特之处贡献了重要力量,望、闻、问、切四诊法使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貌、听取患者的陈述、嗅闻疾病的气味、以及手触患者体表,医者可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这种综合的诊断方法使蒙医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法方面,蒙医蒙药展现了多样化的手段,超越了传统的药物疗法。
蒙药的组方及原则

蒙药的组方及原则蒙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一般都是在蒙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恰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
1、蒙药组方的方法:主要有性味组方、功能组方、“三化味”组方三种。
(1)性味组方:这是以药物的味、性、效为主要依据进行组方的一种方法。
即针对病情选择些具有与病情相适应的味或性、效的药物来组方。
(2)功能组方:这种方法则以药物的功能为依据。
即选择具有与病症相适应功能的一些药物进行组方。
(3)“三化味”组方:是以药物原有的味将在人体内消化转变的味为主要依据,选择相应药物进行组方。
2、蒙药组方原则:蒙药组方时,决不是把药物性味简单地堆砌或将药物功能单纯地垒加,而是有着一定原则的。
历来非常讲究“君、臣、佐、使”的蒙药组方原则。
君药:是一方中的主药,即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一般方中君药只有1—2种,用量比较大。
臣药:一方中的辅助药,就是辅助药治疗主病,主症,以加强君药疗效的药物。
佐药:是指对君药等的毒性或过于偏性的药性起制约作用的药物,以及协助君药治疗兼病或次要症状的药物。
使药:就是具有引导主药直达病处,并在方中起到调和作用的药物。
总之。
蒙药组方或用其性味,或用其功能,都要遵循上述“君、臣、佐、使”基本原则。
但是,在组方时不都要求“君、臣、佐、使”俱全,也不限定方中药物的味数,而是根据病症的性质来决定。
单味药经过合理配伍组合,不但能增强或改变它原有的功效,又能调和偏盛不足,解其毒性,消除或缓和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诸药的综合效能和整体作用,从而获得理想的临床医疗效果。
蒙药的基础理论

蒙药的基础理论蒙药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
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
土是植物的基础,是植物吸养之源,生命之根本。
水是植物所需养料的溶媒,也是植物体内运化因子,有滋润营养植物、促进其生长的作用。
火在植物内为能量、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植物生长成熟。
气在植物内为生化因子,气具有养育植物、促其生长的作用。
空在植物内为间隙因子,是物质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体所存在的空间。
六味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
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辛味,在五元中以火、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生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
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
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
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发烧、烦渴等症状。
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
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
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进一步的区别。
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
浅析对蒙医蒙药的进一步认识

浅析对蒙医蒙药的进一步认识摘要:世界上一切高水平的传统医学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察和积极调整。
同时注意天然药物的应用和心灵手巧的技艺,这是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
我们要在这基础上发扬光大。
关键词:浅析蒙医蒙药认识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
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
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
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
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
它从呻吟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
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
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
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浅谈蒙药体内过程

浅谈蒙药体内过程发表时间:2012-07-26T14:19:55.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乌力吉[导读] 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剂型有密切的关系。
乌力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剂型有密切的关系。
剂型的不同药物在体内的转运速度与量亦不同,这里所说的剂型不仅是指药剂学的剂型概念,而是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药物的配位及相互作用。
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内容。
【关键词】剂型疗效药物体内过程药效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药品的质量与疗效有了新的认识。
长期以来认为只有药物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看法有了改变,认识到要在一定剂型中所产生的疗效应不低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而且还认识到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即化学等值并不一定生物等效。
深入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各种因素,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各种变化过程,才能为指导安全合理用药,制剂处方和工艺设计以及剂型改进等提供量化控制标准。
相同的蒙药方剂,由于配制剂型的不同,服后产生的药效、持续时间、作用特点都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
如果使用途径不同,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作用,药物的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也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若口服固体制剂及生物利用度,药物毒副作用也剂型类别,处方设计和生产工艺有关。
机体的生物因素或药物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血药农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剂型与疗效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正确选取蒙药制剂,以提高疗效。
现代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衡量制剂疗效的首要因素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对同一方剂而言,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顺序如下: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而口服剂型的吸收速度则依次为:溶液型>混悬剂>散剂>胶囊>片剂>丸剂>包衣片、包衣丸。
蒙药的概念

蒙药的概念蒙药是指蒙古族特有的药物系统,是蒙古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医学修养,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医疗经验。
蒙药是基于蒙古族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医药体系。
蒙古族传统医学起源于古代蒙古高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成。
在古代,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与汉族等农耕民族有很大区别。
蒙古族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他们的草原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他们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医疗经验。
蒙药的特点之一是以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
蒙古族传统医学认为,草药具有天然、温和、安全的特点,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
蒙古族的医药文化中,流传着大量草药的使用方法和处方,这些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
蒙药中的一些草药,如桑寄生、蒙草等,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所确认,并且广泛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
蒙药的特点之二是注重整体观念。
蒙古族传统医学认为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
因此,蒙药治疗强调以整体的方式来调理病情,而不仅仅是治疗症状。
蒙古族医生注重患者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疾病表现和生活环境等因素,设计出对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种整体观念的体现,使得蒙药能够比较全面地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也有独特的优势。
蒙药的特点之三是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
蒙古族传统医学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舒畅。
蒙古族医生通过草药的应用和针灸疗法,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的精气神流通,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平静的目的。
蒙药中的一些草药和药物组方,常常以自然的材料和方式制成,如以野生中草药制作的药酒、药膏,以及采用温热疗法等。
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蒙古族传统的生态医学理念。
蒙医药介绍

蒙医药介绍一、蒙医药的起源蒙医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呢。
它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和疾病作斗争慢慢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宝库。
那时候的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放牧、生活,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伤病,于是就开始寻找身边的草药、探索治疗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蒙医药独特的体系。
比如说,他们发现有些草原上的植物,吃了可以缓解肚子疼,还有些可以让伤口好得更快。
这就像在草原这个大宝藏里,一点点挖掘出了治病救人的宝贝。
二、蒙医药的药材蒙医药的药材那可太有特色啦。
有好多药材都是来自于草原呢。
像黄芪,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在蒙医药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
黄芪在草原上生长得可好了,它有补气的功效。
还有肉苁蓉,这东西长得很奇特,它寄生在梭梭树的根部,是一种非常滋补的药材。
而且呀,蒙医药里对药材的采集也是很有讲究的。
什么时候采,怎么采,都有严格的规定。
就好比是和大自然有个约定,在合适的时间取走大自然的馈赠,这样才能保证药材的质量最好。
三、蒙医药的治疗方法蒙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丰富了。
其中有传统的服药法,不过蒙医药的药可不是随便配的哦。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很多因素来开药。
除了吃药,还有蒙医的特色疗法,像放血疗法。
这可不是随便放血玩的哈,这是有很严格的操作规范的。
蒙医会准确地找到穴位,然后放出适量的血液,来达到调节身体气血的目的。
还有灸疗,用艾绒在穴位上进行艾灸,温热的感觉可以让身体里的经络更通畅呢。
四、蒙医药的理论体系蒙医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就像一个小宇宙一样。
比如说,蒙医认为人体有三根七素。
三根就是赫依、希拉、巴达干,这三根要是平衡了,人就健康。
要是哪一根出了问题,人就会生病。
七素呢,就像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这种理论就像是给蒙医药治病救人提供了一个指导地图,让医生可以准确地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五、蒙医药的现代发展现在呀,蒙医药也在不断发展呢。
它不再只是在草原上被蒙古族人民使用,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蒙药抗肿瘤机制研究概况

蒙药抗肿瘤机制研究概况通过查阅近年来蒙医药抗肿瘤机制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探讨蒙药抗肿瘤机制。
蒙药主要从多层次、多靶点、多机制协同发挥作用,表现为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等四个方面。
蒙药具有低毒、结构多样、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优点,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标签:蒙药;抗肿瘤;作用机制Abstract:Keywords: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的某一个或多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肿块[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治疗肿瘤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三大手段,疗效较好,但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地损伤或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彻底攻克肿瘤是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2]。
蒙药疗效缓和且持久,近期有效率低,瘤体的缩小或改变不明显,但自觉症状改善明显,生命质量较高,总的生存期延长,远期稳定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及耐药性。
临床实践表明,蒙药的多层次、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在延缓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3]。
蒙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药材具有天然、低毒、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查阅近年来蒙药抗肿瘤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1蒙医对肿瘤的认识蒙医認为肿瘤属于痞块症范畴。
痞块症系人体某部位,由恶血、黄水等聚积凝结而形成之痞块的总称。
痞块多属于继发各种病患的郁结性痼疾,可发生于人体各器官。
概括而言,发于腹腔、皮肉之间称为表痞;发于脏腑外表称为间痞;发于脏腑内部或内壁者称里痞。
因痞块是发生于健康器官实质外的病变,故在临床上疗效差[4]。
其病因为过食硬食物、变质食品或肥脂厚味、酒类、带毛带皮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大的饮食;或久居潮湿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长期滞留于胃肠,由糟粕粘液包绕其表,借赫衣之作用更加凝结逐渐形成痞块[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 >%*( <<( $%&%' O5L)2. <<( >%0<3T
%'2'd#7 .
C)D)E !P 97-[-4 J)>)& ' /)0-1 23*-4 51
Od %( <<01%1)( @):( c%ST /);)1, /<:# <<)# 42=2)QA 4<*)( OG9;<( 3 @)0%?, 7)<<0)2ST =0)h)*)HX @Y0G( 0)+<-)( *, >)2)1%( OG9;<( 3 @)0%?, 7)<<0)2ST *, "' O0:2)P;3 OG9;<( *, G' <<)# 42. :Q <)0. G<<*)D I=J >)Z+%0;, >%0)?+)( OG9;<( 3 RL)1)?, *, "0)d <<)# 42. :8,A /<#T <<( OG9;<( *, /<:# "-, $Y+%( /<:# <<)# 42. :8,A G91)( 42=2)QA /<:#A @%+,A "0)d <<)# 42=2)Q <)0. B2)( <Y<' G<<*)DX =3 <<( OG9;<( *, "-, "+%J @%+)2)?, "*)6 -%dX ON( *, @)M <<)# 42=2)QA jY2, G# 42=2)QA /z G#
$%&%' O5L)2. <<( $%&%' Od =0)h)Q -%+%( "' E%%2*)1, OG9;<*)( , OG9;<( ,
&'<=)'9. &&: >?@ $%&%' Od\ Od =0)h)Q -%+%( =0)h)Q -%+, F 42. OdA 7)5)03 Od =0)h)Q -%+, <)0. =*%( @)'T O;( Od =0)h)Q -%+, <3 !N2)FX "*)*, R0ST -%dX @%6 !N2)' *, ])D 3 @%:0)1%28, Od =0)h)Q -%+,A Od 3 O=28<2)N28, =0)h)Q -%+,A Od >)Z+%0%1%28, $Y(X OL( 73 Od 7)<<0)2ST <<( ]<L)# ]<*)' 3 $)*)P+)( /)1%0<( @)=#T OG9;<*)( *, Od <<)( =0:( R5<*%2<D <<)# =0)h)Q
O5;<2)=( *, $%&%' Od 3 =0)h)Q *, -)0, *)=( O*%# @, >%-)# "-, >%-)# O;( @)=P+3 @)5*)h)8)3 X " @Y23 F /YL3 @Y23 O*%# @%5*( /YL3 @%5*( RL, /<#T <<( ])D =5)( $)*)*%=3 =5)( G9=( G91)( =. !# ])<<?, /<#T B0%3 /<#T I0%3 RL, =3 <<( ])DA O*%# R)u)WT 7))u)WT <<( <%:-)?+)( B0%+<G3 =5)Q <%:-)' *, !02%. !*)+3 `L,
6T &#C
, >)2)1%( OG9;<( *, 7)0GP*)P+)( G<<G' >)2)1%( , 4;, <3 -). =58<3T G# @)0%?, <<( @%6 !P;, R*)23 "+, !)*%+%( OG9;<( 3 `21)( /)21)8, O=28<2)( <)+)?,A E)?;( R1%+:( @)0%?, E)0L)D >$!A B0%3 73 ])1)( /%*)' %( =5*%' 3 O0)N28<N2Q <);YM >$& <3 @%6 73 <<0%=( =3 <3 @)0%8,A >)9?%2)ST <3 @)0%?, /%0%?u<( >$$A !*( *, 4<*)( /<#T <3 /%*)' %( OG9;<( <)0. =*%( <Y<' %( !)*%+%( OG9;<( >%0)?+)( G<<G' @)N( *, !02%. O=28<2)( =0)h)*)H -%dX <<p<-)2)G' 7<. OG9;<*)( *, <<0%=( , =3A 4<*)( /<#TA ])1)( @Y0%' %( Od 3 O*%# @, =*%( B*)ST O=28<2)N28, =0)h)Q <)0. R*)23 "+, <%0<2ST G# Od 3 IN3 =*%( <Y<' %( 7)<<0)2ST <3 O*%# @, =*%( B*)ST O=28<2)N28, !PQA O+)N'T 7<. ]<L)# ]<*)' 3 /)<<( G*)0)1%28, !9*)# @Y0=( R0<21)?, <<( @Y2%. R*)2<?)( ]<L)# ]<*)' =*%( B*)ST >%e-)( O=28<2)( !PQA 7<. @Y0%' %( !)*%+%( OG9;<( "2%?+)( ], Od %( OG9;<( , 4;%( ]<*)' 73 R*)23 G<<ST !3T *, R*)23 "+, ]<L)# ]<*)' IN3 Od 3 O*%# @, >%0)?+)( OG9;<( 3 <)+)?, *, Od 3 O=28<2)( =0)h)Q R0ST <3 B2)( =0)h)*)HX ON( *,
42. Od "' E%%' Od %( 7)<<0)2ST <<)( @)0%1%28, B%1%?, *, =0)h)Q Od %( /Y5%+,
I)* 6T 3 ?,'e'V E#57
R5%# > ) @)3 >)Z+%0%1%2%( =0)h)Q <)0.X 7)<<0)2ST "21)( =0)h)QA B2%1)3 <<( =3 OG9;<( 3 <)+)?, *, B2%1)3 <<( RL)# > $& <3 7)<<0)2ST "21)( =0)h)QA R2*)( R0%#T > ( "2%( R5%# > ) @)3 >)Z+%0%1%2%( /K0+3 =5)Q =d 3 >)5*, *%L3 R0<21)?, *, E)0L)D >$! "2%( R5%# > ) <3 >)Z+%0%1%2%( E)0+3 =5)Q /)-3 >)Z+%0%1%2%( =0)h)Q Od <<)( @%?*)1)*)DX <<p<-)2)G' ^ 4<*)( /<#TA O+( /<U=P+)( 7)<<0)2ST <<( ]<L)# ]<*)' 3 !)*%+%2)8, OG9;<( , $Y( ]<L)# 3 @%?*)1)?+)( /)1%0<( @)=#T R0ST <3 Od >)Z+%0%1%2%( =0)h)Q R0ST =WTX Od >)Z+%0%1%2%( =0)h)Q *)=( O0=Z+3 Od "-, >%-)# O;( @)=P+3 >%1%0%)*, G( !2, >)0+<?, ]<L)# @)3 Od 3 >)0<2;)( 7)<<2)N28, =0)h)Q G# E%%' "21)8,A "+%J 3 73 O-)2*)N28, 7)<<0)1%2?, =0)P*)3 X ' Od 7)<<0)2ST *, >%-)# 7)<<0)1%2*%1)3 =8, Od 7)<<0)1%2?, *)1)( 4' Od %( R5*(A ]<*)'A /<U==2*( 73 R23 7<.)=#T ]YM > ( <3 " > & !0<' 7)5)8, =0)h)Q =Q $)*,X >)2)1%( , 4;, <3 G1%0)1%28, 7<-)( 3 7<*%2?, <<( @Y2%. O0:d ># ynV > # <<( @Y2%. ]<+, <%?+%1)?, 40Nd > # <<( @)=#T G1)G1)3 <<( /Y+, <3 7)5)03 @)2e8, =0)h)QA <<( /%-%ST <3 7)5)03 @)2e8, =0)h)QA ]<+, <%?+%1)?, !<2)*%' 3 /)<<( G*)0)1%2?, <<( <<p<-)2)G' ^ ]<+%( >)9?%2)ST <3 @)0%?, <<( @Y2%. ])1)( @)M %( @)=#T 4N'A "M t G<<1%2%?*)?+)( 7)<<*)d =0)h)8, G<<?, /<2<*)H Od =0)h)Q -%+%( , 7<. <Y<' -%dX 73 $Y( ], $%&%' O5L)2. <<( !)*%+%( OG9;<( 3 73 `21)8, O5;<2)Q B);)2<D @)=#T @)1)2*%8, G<<ST 4;%( GST @)3 OG9;<( 3 >)5*, *%L3 @)0%?, <<( @Y2%. =0)h)Q I=J OL( 3 B2)d G*)0)1%28, /)<<( !<2)*%' E)01)?, <<( @Y2%. =0)h)Q I=J E%%' OG9;<( 3 7)5)0<2)8, =0)h)*)H "*)6 $Y( X ) 7)5)03 Od =0)h)Q R0ST 73 E%%2*)1, E%%' Od %( 4;%( @)3 7<. "-, >%-)# O5*, "*)6 3 /%&%(A @%?)<<*, Od 7)<<0)2ST @)=#T <%:?, =58<3T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