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戏剧作品选篇研究

合集下载

群文阅读论文: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戏剧单元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

群文阅读论文: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戏剧单元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戏剧单元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摘 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

该单元以“戏剧文学”和“悲悯情怀”为教学重点,体现了文体与主题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

基于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戏剧教学应增强专题阅读、群文阅读,结合地域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 戏剧教学 高中语文 戏剧单元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门类,集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于一身,给人带来视听的享受、审美的熏陶与道德的教育。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称“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唯一的戏剧单元。

该单元编选了《窦娥冤》等三部戏剧名作,并设置了若干个单元学习任务。

笔者以对“统编版”教材戏剧单元的编制理念与特色分析为切入点,结合2004年“人教版”教材的戏剧选文与教学内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戏剧文学的教学重点与实施策略。

一、文体与主题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戏剧单元选编了《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名著的精华片段,分别属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国现代话剧和西方戏剧。

该单元与“人教版”必修四戏剧单元既存在延续性,又作出了新的调整。

“统编版”戏剧单元系文体与主题兼顾的复合型单元,便于学生感受与把握戏剧的文体特征和思想主题。

与此相应,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熟悉戏剧文学体裁,理解作品人物、情节、语言,把握戏剧冲突;二是品味悲剧意蕴,理解人类的悲悯情怀和高尚品质。

为便于比较分析,笔者将两个版本教材的选文内容与单元导语列表如下(表1)。

由表1可见,“统编版”戏剧单元的选文较之“人教版”有两大调整:一是“人教版”收录《窦娥冤》楔子及前三折,“统编版”仅保留第三折(即“斩娥”)。

“人教版”较完整地展示了元杂剧的体裁结构与艺术特征;“统编版”则通过作品最脍炙人口的片段,集中展示其艺术成就与悲剧意蕴。

高中语文课中戏剧篇目的教学-精品文档

高中语文课中戏剧篇目的教学-精品文档

高中语文课中戏剧篇目的教学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选了《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三块钱国币》等戏剧篇目。

如何优化戏剧篇目教学,加深学生对戏剧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既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明确篇目定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播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同时也应当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及塑造健全的人格。

孔子曾言“入其国,其教可知”。

对于当今的中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了解经典名作,对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戏剧篇目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更典型的意义。

虽然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是戏剧剧本,但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作为其中的文学成分。

作为教师应明确这一点,更应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

我以为,在戏剧单元的教学中,由于课程主体在于对具体剧本的赏析,因此让学生掌握关于戏剧的基础性概念、理论就特别重要。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在单元导论中应对戏剧乃至剧本的类别属性与特征、相关基本概念做一个总体概述,讲授戏剧艺术的特点,并对戏剧语言、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冲突进行基础性理论的解析;2、讲授具体篇目时针对具体作品所属的流派、风格也应大致的介绍,比如《雷雨》和《茶馆》不同,悲剧与喜剧的基本特征也不一样。

从戏剧剧本的类别属性特征讲授入手,在对具体剧本的赏析之中结合这些基础理论进行实例剖析,就能使学生明确所学剧本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部分,而不仅仅将之作为文学作品来看待。

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戏剧艺术知识,通过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通过鉴赏这种带有创造性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戏剧的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互动教学在传统的戏剧单元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分析戏剧冲突及戏剧语言。

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学研究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学研究引言:戏剧是一门极具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戏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合作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和思维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阶段,因此,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学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该教材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材的优势1. 艺术精品:通过精选的戏剧作品,使学生接触到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文化传承:戏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3. 人文关怀:戏剧作品往往涉及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4. 语言表达与演技训练:通过表演过程中的对白和肢体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技水平。

5. 团队合作意识:戏剧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材的挑战1. 难度适应:由于高中戏剧选文的内容较深入且涉及的主题较广泛,学生在理解和演绎过程中可能面临困难。

2. 课程时间限制:戏剧教学往往需要大片的课程时间,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导致戏剧教学时间有限。

3. 培养观众素养:戏剧的观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和戏剧常识,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积累的不足,观众素养的培养成为一项挑战。

4. 评估方式:戏剧教学重在过程,但是高中教育普遍关注结果,如何合理评估学生的戏剧学习成果也是一个难题。

三、有效的统编版高中戏剧选文教学方法1. 分步式教学:针对选文的复杂性,以分步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戏剧选文教学,从理解文本到角色分析,再到表演演绎,循序渐进,并适当结合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手段。

2. 演绎式导学:借鉴戏剧导演的方法,通过演绎式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作品。

将品读融入舞台,体味良知与悲悯——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戏剧单元

将品读融入舞台,体味良知与悲悯——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戏剧单元

将品读融入舞台,体味良知与悲悯——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戏剧单元摘要: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戏剧单元,教学应尊重戏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特点,将阅读鉴赏与编排演出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动作性,感受悲剧魅力,体味良知与悲悯。

关键词:戏剧单元阅读鉴赏编排演出体味良知与悲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单元人文主题是“良知和悲悯”。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作品选文汇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格特点,有着深厚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堪称悲剧的经典作品。

新课标提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1]由于戏剧的舞台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动作性等特点,因此要将阅读鉴赏与编排演出相结合,互相促进,避免把戏剧教学当成小说教学。

基于对课本中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及《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和评价要求的表述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中关于学科核心能力和问题情境设计的表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等方面的要求,本单元的单元教学设计本着由浅入深的阅读探究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别具心裁为单元教学设计的三课段对应创设了选剧本、学表演,品剧本、定角色,演剧本、谈体会三阶段。

一位新演员从选剧本到完成角色、感悟体会的完整过程跃然呈现,这不仅使整个单元教学设计逻辑完整、直观新意,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第一课段—充分准备,紧抓冲突,赏析品悟(选剧本)准备阶段通过一个任务群三个小任务,完成课前准备:1.观看微课把握故事梗概。

2.小组合作完成戏剧知识卡片。

3.研读剧本,了解人物关系,绘制思维导图。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2]“无戏剧不冲突”,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戏剧的“骨架”,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近年来,随着戏剧教育的受到重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逐渐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进行教学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戏剧教学。

一、戏剧教学的重要性戏剧是一门融合艺术形式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戏剧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戏剧剧情,提高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戏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戏剧单元的教学理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主要涉及古代文学名著中的戏剧元素,如《汉宫秋》、《茶馆》等。

在进行戏剧教学时,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三、戏剧单元的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戏剧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派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内涵。

2. 制作剧本法在戏剧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剧本的编写和制作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编写戏剧剧本。

通过制作剧本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文本的结构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观摩交流法观摩交流是戏剧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戏剧演出,观摩优秀的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交流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分享观剧体验,拓宽学生的戏剧视野。

四、戏剧单元的评价方法在戏剧教学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观摩评价、鉴赏评价等。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探究作者:李根喜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4年第11期【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戏剧文学作品的选编数量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来说都是很少的。

在教学方面,学生和教师对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体验-探究式教学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179 戏剧是一种古老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积淀和凝聚着人们对生命及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理解。

自诞生以来,戏剧便以其独特的形式强烈的激荡着人类的情感,净化和陶冶着人类的心灵。

剧本作为戏剧的文学文本形式,自1949年以来一直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存于高中语文教材之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语文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戏剧文学的概念最早的关于戏剧文学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古希腊悲剧的叙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从广义上说,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文本的创作或编写,有时也包括戏剧理论与批评。

从狭义方面讲,戏剧文学指按照戏剧的要求供演出和阅读而创作的文学剧本,它是戏剧艺术中文学成分的外在表现。

二、戏剧文学的构成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悲剧的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戏剧文学的主要构成元素包括:情节、人物、思想、语言等。

三、当下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现状(一)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学习兴趣低笔者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运用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对辽宁省鞍山市的两所高中的语文课堂中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于戏剧文学作品的态度;一是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与期望。

粉墨登场以演代教——高中语文戏剧作品表演式教学运用研究

粉墨登场以演代教——高中语文戏剧作品表演式教学运用研究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将表演式教学运用到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教学中,对教学的实施和评价进行了操作层面的研究,旨在为戏剧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一、戏剧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体现新课标中人文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并没有全盘否定语文的“工具性”,并没有否定字、词、句等基础训练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

但是也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即语文教学不能全部采用机械的题海战术,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文字、语言的教学,更是对学生思想、意识、人格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历史是分不开的。

戏剧作为记录我国历史、文化的经典艺术,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想、情感、意识等,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健全学生的思想与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体现审美教学戏剧的审美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文化审美和生活审美。

文化审美指的是戏剧有别于一般的影像情景再现,它是通过会呼吸、说话的演员来构造人物情景的。

学生作为演员与他人进行直接交流产生审美效果,能在对话、演绎中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进而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生活审美指的是戏剧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故事情节,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戏剧教学的现状(一)戏剧的教学水平落后戏剧的教学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育多以诗歌、散文等文字教学为主,戏剧课文的篇幅较少,在整个高中语文课本中占比不超过5%。

新课标指出要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戏剧的表现手法,具备一定鉴赏能力。

以现有教材有限的戏剧教学内容是很难实现的。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多数戏剧教学以朗读为主,有的戏剧文章甚至一带而过,让学生自学完成。

高中语文现当代戏剧单元研究

高中语文现当代戏剧单元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