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管理控制程序

突发事件管理控制程序
突发事件管理控制程序

突发事件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减少公司及顾客损失,维护公司信誉及顾客利益。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管理处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3.定义

打破正常的管理或服务秩序,意外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或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4.职责

责任部门/岗位工作职责时效

公司管理层/管理者代表组织对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并持

续跟进事件落实情况直至事

件关闭。

总经理办公室向集团或地产公司反馈质量事故信息。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

品质管理部判定突发事件是否属于质量事故,并根据判定结

果及时组织召集事件评审会。

提出突发事件处理和指导意见,并将信息传递给

总经理办公室。

现场验证质量事故及突发事件纠正预防措施的落

实情况。

统计分析。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

接到文字(含邮件)记录后11小时内

整改期限到达后1周内

半年

管理处经理突发事件现场协助处理。

若现场判定为质量事故通报公司管理层。

审批纠正预防措施并发送品质管理部。

监督并验证突发事件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

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

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

部门申请后持续,整改期限到

达后3天内

管理处部门负责人突发事件的现场协调处理、控制。

向管理处经理和品质管理部上报突发事件发生情

况。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报管理处经理审批。

落实纠正预防措施并申请管理处经理验证。及时

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

事发发生后8小时内按整改期限完成

现场员工及时上报部门负责人,现场处理、控制。及时

5.方法及过程控制

5.1突发事件的分类:

安全类:治安:报警(周界、居家)、抢劫、盗窃、斗殴等;

消防:易燃、易爆、危险品泄漏;居家火警、车辆着火等

交通:交通堵塞、车辆冲卡、凭证丢失、车辆损伤等。

设备类:房屋;设施、设备类;机电类;停电、停水、电梯困人等;

其他类:服务缺陷、公共传媒类突发事件等:

灾害类:酷热、严寒、暴风雨、沙尘、地震等;

伤病类:疫情、中毒、危病、受伤等;

事务类:媒体报道、群众集会、客户纠纷、扰乱办公等。

5.3一类质量事故:公共媒体负面报道,负有管理责任的火灾,员工盗窃客户财产,员工与客户打架,员工集体脱岗,负有管理责任的客户群诉,10000元以上的赔偿责任,经政府机构鉴定属人员重大伤残或非正常死亡的事故等。

5.4二类质量事故:小区发生的入室盗窃案(以户为单位),汽车被盗,5000元以上的赔偿责任,其他由公司确定的对公司声誉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等。

5.2方法和过程控制

5.2.1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原则

5.2.2及时性:事件发生部门应按规定时间将信息传递到指定对象,规定时间见“3.职责”。

5.2.3完整性:各管理处传递信息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处突现场人员岗位名称、事件发生起因、造成财产损失情况或人员伤亡情况、现场处理情况、从物业管理角度提出的原因分析以及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如现场判断为质量事故的,在初次上报信息时应优先保证及时性,同时通过后续信息上报保证其完整性。

5.2.4真实性:各管理处应根据事实制作信息,不得含糊其辞、隐瞒现场情况或加入主观臆测。

5.3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5.3.1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当事人或第一接报人应立即通知监控中心和部门负责人,对现场情况作要点性叙述和处理需求。

5.3.2事件当事人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事态控制处理及保护工作,以先自救后救人再救物为原则,尽量减少损失,同时注意规避公司风险。

5.3.3监控中心在得到突发事件的信息后,立即将信息传递至管理处前台及管理处

经理,并在《监控室值班记录表》上记录接报准确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件主题以及报送人员。

5.3.4事发部门负责人接到信息后,应根据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处理,并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3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告知品质管理部经理或对口业务督导,并叙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现场基本(损失)情况及当时采取的应急措施。

5.3.5管理处在处理完事件现场后,事发部门负责人应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分析事件发生主要原因,确定事件性质分类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填写《突发事件处理记录表》上报管理处经理或管理处授权负责人审批,管理处须在事发后12小时内将记录表发送品质管理部和总经理办公室。

5.3.6品质管理部经理或对口业务督导根据传递信息或现场调查核实结果进行分析,按职责要求时间内在《突发事件处理记录表》回复处理指导意见,并同时抄送总经理办公室信息负责人。

5.3.7管理处判断或品质管理部判断为质量事故的突发事件,品质管理部应在获悉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到达事故发生现场,调查事故发生原因、经过、涉及方、涉及人员情况、初步估计损失、现场纠正措施、对我司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5.3.8总经理办公室按照职责规定时间向集团和地产公司上报质量事故信息,并根据事态的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后续信息及跟进落实集团或地产公司指导意见,品质管理部协助其跟进各管理处事态进展情况和监督、验证集团或地产公司指导意见。

5.3.9发生质量事故后,总经理办公室应在职责规定时间内召集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会议,参会人员至少包括总经理,分管事发管理处经理处理,事发管理处经理或负责人,事发部门负责人,事发当事人,品质管理部经理、对口业务督导,必要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法务人员也应参加。

5.3.10管理处经理按职责规定时效监督、验证突发事件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品质管理部跟据管理处措施验证反馈进行现场验证。

5.3.11品质管理部每半年对突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提交管理评审。

5.4预警信息上报流程

5.4.1当发现突发事件的预兆时,应及时通过邮件形式告知相关责任部门,信息内容至少包括目前了解到的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事件涉及方、相关人员的情况简介、管理处采取的预防措施等。

5.4.2相关部门在接到预警信息后,作出预防准备。

5.5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5.5.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见附件)中规定的相应流程,按各管理处制定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5.5.2各管理处应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各类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经管理处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处经理审批,在品质管理部备案后生效。

5.5.3各类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控制管理依《文件资料控制程序》执行,编码方法见《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导则》。

5.5.4各管理处将各类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培训列入《管理处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实际需求有计划的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实战演练,并对培训和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填写《演练情况记录表》上报品质管理部备案。

5.5.5各管理中心依据演练及突发事件实际处理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本管理处各类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突 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根据铁路总公司、广铁集团相关规定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分部向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报送突发事件信息,项目分部向建设单位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以及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 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处理。 第三条各分部应及时向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报送本管段突发事件信 息。 第四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后 续处置和应对措施等要素。 第五条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按照重大突发事故报送标准,经领导同意后,以《中铁三局怀邵衡项目分部突发 事件信息专报》(附件1)形式报送建设单位。报送地方政府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通过电传方式报送。 第六条上级领导对上报信息作出批示或者指示的,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要及时传达、落实,有关分部要及时跟踪续报有关情况并落实领导批示精神。第二章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种类和主要内容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 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紧急重要情况等。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台风、暴雨、冰雹、洪涝、雨雪冰

冻等气象灾害,破坏性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可能或已经影响施工生产、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火灾爆炸、高墩深水、隧道冒顶涌 水突泥、桥梁制运架、支架造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既有铁路公路运河交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重大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 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各类重大社会治安事件,涉外 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冲击公司机关,阻断铁路交通,非法集会和集体静坐、上访请愿、越级集体访等群体性事件。 (五)其他紧急重要情况。 1.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兆信息。 2.管段周边不稳定的因素可能影响施工生产的信息。 3.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诱发因素,以及职工队伍倾向性的思想反映。 第八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 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 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三章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制 第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地分部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地分部主要承担

(完整版)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本项目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组为专职管理部门,下设专职安全员;各施工队设安全生产小分组,由施工队队长任小分组组长,小分组下设专职安全员。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监督施工中安全生产,实施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职能。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二)人员配置 项目经理部机务安全科设安全组,编制2人,各施工队分别配置l名安全员。 (三)安全保证检查程序 施工中各施工队安全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及时解决。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施工队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帮助各施工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四)制定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技术保证,确保施工中人身、设备的安全。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1、组织保证体系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以及上级有关规章制度、指示和决议,并组织检查执行情况。 ②就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③负责制订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并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④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订包括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⑤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对安全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⑵制度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体系由岗位管理、措施管理、投入和物资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4个方面的制度组成。 ①岗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即组织保证体系的人员设置构成); b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d安全生产岗位认证制度; e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f特种作业人员和外协力量管理制度; g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②措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b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管理制度; c安全技术措施的总结和评价制度。 ③投入和物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设备、设施和措施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b劳动保护用品的购入(添置)、发放与管理制度; c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 ④日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b安全生产验收制度;

应急管理控制程序

027 应急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可能出现的HSF产品异常而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少因HSF问题而产生严重的后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出现HSF产品突发的污染事件而需实施的应急和回应情况。 3、职责: 质量人事部负责本公司 HSF产品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回应。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范围: 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下列岗位为应急准备和回应的重点: a. 仓库 b. 生产区域 c. 客户处 5.2 应急准备和回应的原则: 5.2.1 各有关部门应在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场所配备应急教材并做好标识,对负责处理 HSF 产品突发污染事件的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 5.2.2 一旦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时,必须把受污染的HSF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通报给客户为原则(若在客户处发生必要时直接请求客户支援)。 5.3 应急与回应的应对 5.3.1 发生突发 HSF产品污染事故时,应立即按《突发污染应急准备和回应流程图》汇报。 5.3.2 在公司生产区域HSF产品突发污染事故发生的所在工序应立即采取标识、隔离措施和对受污染产品进行处理,如是事故性质严重,难以处理,应立即向质量人事部主管报告。5.3.3 发生 HSF产品突发污染事故时,遇有批量或呈漫延污染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隔离。 5.3.3 HSF 产品突发污染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写《突发污染应急准备和回应报告》。 5.4 HSF产品突发污染事故处理完后,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5.5 检查和教育 5.5.1 各应急重点场所工作认真,在工作开始前和完成后,均应进行 A. 日常污染源 / 污染物检查 B. 各部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污染源检查。 5.5.2 教育 A. 对应急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 B. 出现突发污染事故时,应急处理措施教育培训。 C. 由人事部部组织相关人员每年一次进行应急突发污染事件回应培训练习,并以文字或照片记录本公司的练习,人事部部负责。 5.6 程序的修订。 5.6.1 在检查演习或事故发生后,发现应急程序有不完善的地方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修订。 5.6.2 修订后的内容应组织相应人员进行教育 . 6.0 引用文件: 6.1 《突发污染应急准备和回应流程图》 6.2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7.0 相关记录: 7.1 《突发污染应急准备和回应报告》 附件:突发污染应急准备和回应流程图

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1.目的 为突发事件发生后提供现场应急处理指引,减少事故损失或影响。 2.范围 适用公司各管理处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理。 3.定义 打破正常的管理或服务秩序,意外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或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4.职责: 部门/岗位工作职责 品质管理部负责协助、验证业务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提出预防措施,并保存相关质量记录。 管理处经理负责指挥事故的处理,落实补救措施,并报告公司领导。 部门负责人责处理业务范围内的突发事件,予以记录并报管理处经理。 5.方法及过程控制 5.1在社区范围内若发生突发事件至少应作到如下有效反应: 多层小区(7层以下)20层以下21-30 层 31-40 层 41层以 上 作出正确判断和指 挥 统一、及时、恰当 当班人员采取封锁行动人防2分钟内3分钟内技防即时 救援人员赶到事发地点 时间徒步2分钟内4分钟内6分钟9分钟12分钟以上数据是指管理面积10万m2以下,超过的每10万m2增加1 分钟 机动2分钟内 携带事发性质对应 工具 正确,有效 5.2安全类突发事件处理 5.2.1治安类突发事件处理 5.2.1.1打架斗殴及邻里纠纷的处理 A.任何员工发现或接报发生打架、斗殴及邻里纠纷时,应立即向监控中心汇报。

B.监控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即调集人员赶赴事发地点控制事态,同时通知部门安全负责人到 场,必要时通知部门经理。 C.现场处理人将冲突双方隔离带到安全位置进行调解,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围观的人员,必 要时用警戒带警戒。 D.监控中心要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及时通知部门经理和在休安全员到 场协助处理,必要时在征得部门经理或授权人同意后,寻求警方进行处理,并予以协助配合。 E.冲突中如有人受伤,在可救护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护,若判定无法救护,则立 即报120急救,并派人保护现场。 F.为防止冲突双方召集帮手,各值班岗位安全员应加强出入口的控制,防止不明身份的人员 及车辆进入小区,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G.负责调解人员应耐心倾听事情经过,但须保持中立,采取劝解和协调的方式,寻求双方认 同的观点和方法以缓和矛盾、化解争议。 H.如果是服务区内业主之间的冲突或邻里纠纷,在事件平息后,仍需加强对事后的关注,必 要时进行沟通,以免其他报复行为发生和进一步恶化邻里关系。 I.控制现场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 5.2.1.2偷盗、抢劫、绑架的处理 A.发现或接报后应首先报告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初步了解事件的过程后第一时间请示部门 负责人是否报警。管理处或指挥中心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派有关人员到现场,同时向各岗位发出相关警示。 B.到达现场的安全员对现场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并将现场情况及时反馈管理处监控中心,监 控中心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向相关领导汇报经同意后报110,并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a.作案嫌疑人在作案现场时,迅速召集、调动不当值安全员,设法制止作案嫌疑人、控制现场, 并封锁各出入口、禁止任何可疑的人员和车辆进入或离开控制区域。 b.作案嫌疑人已逃离现场,经初步判断未逃离管理服务区域时,监控中心关闭所有通道的门禁 系统,封锁小区各出入口,安全员分组进行地毯式搜索。 d.在搜索过程中,监控中心要充分利用监控录像系统,密切关注一切可疑动态,并与搜索人员 保持及时联系,必要时加派人员。 C.如判断犯案嫌疑人已逃离管理服务区域,派人用警戒带保护现场,疏散围观人群,现场有人 受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急救过程中应加强对伤者的保

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是项目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必须从技术上、组织上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创造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能促进安全生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一节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一、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的需要,按照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系统理论管理与安全有关的相关事务,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目的。 二、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下的,由安全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科、技术部、质检部、财务部、办公室等负责人组成的施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施工作业队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保证全面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施工负直接领导责任。在项目形成纵横图网络管理体制。见附图二。 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 (二)新进工人须进行岗前培训。工人变换工种,须进行新工种的安

全技术教育。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建立“职工劳动保护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 (三)分部单元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四)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五)安全检查。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六)班组“三上岗、一讲评”活动。 (七)遵章守纪、佩戴标记。 (八)工伤事故处理。建立事故档案,按调查分析规则、规定进行处理报告,认真做好“三不放过”工作。 (九)“五牌一图”与安全标牌 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批示和决定。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对所管工程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负间接领导责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工程生产中的安全生产负责任。专职安全员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施工员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所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班组长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工作,对本班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施工工人认真学习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水平,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施工措施,不违章作业。 第二节安全生产目标 一、安全生产目标 (一)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安全作为永恒的主题,坚决执行“安全

应急管理内涵与发展

PPT模板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moban/ 行业PPT模板: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hangye/ 节日PPT模板: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jieri/ PPT素材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sucai/ PPT背景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beijing/ PPT图表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tubiao/ 优秀PPT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xiazai/ PPT教程: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powerpoint/ Word教程: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word/ Excel教程: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excel/ 资料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ziliao/ PPT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kejian/ 范文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fanwen/ 试卷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shiti/ 教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jiaoan/ PPT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b78812956.html, 应急管理 内涵与发展

第二 章应急管理内涵与发展第一节 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概念 二、突发事件分类 三、突发事件分级 四、突发事件特征 第二节 应急管理 一、应急管理概念 二、应急管理特点 (一)统一领导,各负其职 (二)社会与个人的作用不尽相同 (三)行政的强制性约束性 (四)目标针对性和明确性 (五)管理的局限性 (一)突发性 (二)复杂性 (三)破坏性 (四)关联性 (五)处置紧急性 (六)影响滞后性

第二章应急管理内涵与发展第三节 应急管理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 二、形成期 三、完善期 第四节 应急管理发展趋势 一、应急管理专业化 二、应急与应战一体化 三、应急管理国际化 (一)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化 (二)应急管理模式一体化 (三)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 (四)应急管理行为规范化 (五)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专门化、体系化 (一)政府合作 (二)企业合作 (三)非政府组织合作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交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害,保护参建各方的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等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四个等级。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项目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标段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群体性阻工、集体械斗等社会治安类事件、火灾、高墩、隧道内作业、箱梁制运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施工安全事故灾难。 第六条突发事件的响应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各类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分级标准按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中交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

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doc

1. 概述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指导项目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及风险管控过程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绿色施工,做好环境保护,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的总体要求,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财产安全,实现工程安全目标,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2.1主席令1996年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2.2主席令2002年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3主席令2008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修订) 1.2.4主席令2008年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1.2.5主席令2011年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正版) 1.2.6主席令2011年第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正版) 1.2.7国务院令2003年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8国务院令2007年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2.9国务院令2011年第599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1.2.10建设部令第128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1.2.11发改办能源〔2007〕1808号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1.2.11GB∕ T 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1.2.12GB/T 50640-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1.2.13GB 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1.2.14GB 13955一200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1.2.15GB 2893一2008 安全色 1.2.16GB 2894一2008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1.2.17JGJ 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1.2.18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2.19JGJ 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2.20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2.21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1.2.22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2.23Q/GDW248-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规程 1.2.24Q/GDW250-2009 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1.2.25Q/GDW274-2009 变电站工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规范 1.2.26Q/GDW 665—201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

操作规程管理程序

操作规程管理程序 编号:SYSH-XX-XXX 版本:A 版次:1 编制:技术发展部 审定:程序分委会 批准:安全委员会 XXXX年X月X日批准 XXXX年X月X日实施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应用标准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职责 (1) 6 管理要求 (2) 7 内容及要求 (3) 8 复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4)

1 目的 为了规范操作规程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确保安全地完成各项作业活动,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众诚连锁-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 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承包商。 3 应用标准 《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程序》、《文件制度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4.1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通过明确操作步骤和操作参数,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完整和清晰的生产作业活动指南,规范现场操作行为,确保安全地完成生产作业活动的作业文件。 4.2偏离 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中某些或某一操作无法遵照或满足本程序要求时,实际运作与管理要求产生的差异。 5 职责 5.1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本程序的编制、管理和维护,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5.2 公司基层生产单位依照本程序编制,实施,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规程管理程序提出改进建议。 5.3 公司员工参与操作规程编写,接受操作规程培训,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5.4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工艺相关内容。 5.5 公司设备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关于设备操作及日常维护相关内容。 5.6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关于安全提示、事故处理、人员防护等相关安全内容。 5.7公司生产运行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关于装置开、停车相关内容。

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程序-IATF16949

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增强期望的影响,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实现 持续改进而编制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中的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付、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 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为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 格能胜任的人员,并主导该项管理活动。 3.2 副总经理与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措施、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 的实施。 3.3 各和部门:负责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措施、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实 施及应对措施的验证。 4.工作程序: 4.1 风险和机会识别 4.1.1组织应在风险分析中至少包含从产品召回、产品审核、使用现场退货和修理、投诉、报废及 返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4.1.2风险和机会识别需考虑以下内容: a) 结合公司的目前情况及公司所处于的内外部环境,识别风险和机会; b) 充分理解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风险和机会; c) 从体系所需的过程策划中,识别风险和机会; d) 在设计开发的输入时,识别有关产品的失效风险;

e) 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时,识别风险和机会; f) 环境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和机会; g) 合规性符合性情况的风险和机会; h) 其他适当机会时发现有风险和机会(如检查、审核、外部交流); 4.1.3风险和机会识别应在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展开,包括但不限以下过程: 注:由总经理主导负责,副总经理及相关部门协助每年进行一次风险和机会识的别及相关方要求的确定,填写《项目风险识别和控制表》。 4.2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 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为综合评价法,包括严重性及可能性两个指标。

施工组织设计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安全方面) 为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要求和公司下发的应急救援方案,项目部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一)、施工现场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 1、现场发生火灾火险时,首先断开电源,项目负责人先立刻组织义务消防人员扑灭火种,排除险情。 2、若现场人员不能扑灭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拨打119,以争取消防队外援,同时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或有关人员。 3、对在楼层上面正在作业的人员,要有组织有序的进行疏散,以减少更多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4、对烧伤人员,立即送医院抢救。 5、项目部救援领导小组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救援组长或副组长报告,救援组长或副组长应立即赶赴着火地点,组织灭火抢救工作。 6、在公司求援组长或副组长等有关领导到场后项目部救援组长或副组长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本次事故的具体情况,同时服从公司救援领导的组织抢救工作。 (二)、施工现场发生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伤亡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人员触电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组织抢救,否则会造成更多人连续触电伤亡。 2、根据触电者情况立即将患者平卧,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方法进行抢救,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不要轻易放弃人工呼吸。 3、项目负责人在最短时间内拨打120,将伤员急救至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4、发生人员高空坠落和受到物体打击时,项目负责人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抢救伤员。对明显外伤和肢体骨析部位要特别注意救护方式,搬运伤员时尽可能避免受伤部位的震动,更要注意是否有内伤,尤其是头部受伤,应予高度重视,对重危伤员要及时送附近医院进行急救。 5、封闭和保护好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做出标志并做好记录,有必须的拍照保存。 6、项目负责人在最短时间内向公司救援领导小组或有关人员报告。 (三)、施工现场发生外架倒塌、深基坑开挖坍塌、承重架坍塌、大型机械设备倒塌致事故的应急措施 1、事故发生后,现场项目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工会应急救小组成员和各施工班组人员抢救伤员,对重危伤员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2、项目负责人应在最短时间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报告。 3、封闭和保护好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资、设备时,做出标记并做好书面记录和拍照工具,并妥善保存有关物品。 4、在抢救伤员时要组织有关人员切除危险源(如派专业电工切除电源等)同时采取必要的临时加固措施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5、工地任何人员发现事故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人员汇报,若组员发现或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向应急救援组长或副组长汇报。组长或副组长应立刻赶赴事故地点根据事故的具体对象,立即制定应急对策,下达救护命令。 6、公司应急救援组长或副组长及有关人员赶到工地事故现场后,项目部负责人(救援组长)或副组长应立即向公司有关领导汇报事故具体情况,同时服从公司领导同意安排部署。 7、事故发生后工地兼职卫生员应在最短时间内,携带必备的器材工具奔赴事故地点,根据具体情况作简易治疗,组织抢险人员正确救护事故人员。 8、抢险人员和机具设备要听从现场救援指挥的命令的分配。直至排除险情为止。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为分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保证体系,监督和指导各职能部室的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设置专管安全的项目副经理,领导各级生产指挥人员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证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由安全副经理、安全员负责。在安全副经理、安全员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杜绝盲目指挥冒险作业。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图: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人员和各部门职责: 项目经理: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对本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2).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注意改善劳动条件,关心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3).检查并考核项目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项目副经理(安全副经理):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本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协助项目经理组织贯彻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 (3).贯彻安全生产“五同时”的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同样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领导编制和组织实现安技措施计划,监督劳动保护费用的使用,不断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 (5).对各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6).组织安全大检查,定期召开安全专会。 (7).组织均衡生产,注意工人的劳逸结合,对因加班加点致使工人过度疲劳造成事故负领导责任;对经理责成解决的安全工作或已决定急需解决的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而酿成的事故负直接责任;对虽采取措施,但由于下属人员执行不力造成的事故负领导责任。 项目总工程师: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本工程安全技术工作负责。 (2).审批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管安全技术教育工作。 (3).在审批技术文件和处理技术问题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安全标准。 (4).在审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革新项目时,符合安全技术规定。 (5).对已提出的技术方面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而酿成的事

特种设备及作业管理程序

特种设备及作业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确保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危险作业的安全实施,规范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和特殊作业的管理,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建立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外来工程施工所涉及的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报备、使用及维护,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特殊作业的审批、实施和监督。 3 定义 3.1 特种设备定义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修订版)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2 特种作业定义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年7月1日实施)的定义,特种作业是指: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3.3 特种作业人员定义 3.3.1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修订版)第38条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3.3.2 凡从事本程序3.2中特种作业的人员均为特种作业人员。 3.4 公司涉及的特种设备及作业 公司内部涉及的特种设备有以下几种:

医疗设备的应急管理程序与规范

医疗设备的应急管理程序与规范 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适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大型医疗设备故障停机或紧急启用时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设备故障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非战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 4、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应急医疗保障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 二、工作体系:

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设备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工作机制: 各科室要建立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医院要会同有关料室,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设备事件能力。各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设备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做好对各类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重点设备的预测预警系统。 四、处理过程: 1、信息报告和通报,建立突发设备事件的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大型设备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2、先期处置,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设备应急的先期处置工作。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设备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 3、应急响应,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然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急事件管理委员

安全管理流程及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安全管理流程及控制措施-制度大全 安全管理流程及控制措施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安全管理既包括安全控制和安全保证,也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策划、安全改进等内容。安全控制和安全保证的某些活动相互关联。1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流程??2.材料的安全保管控制安全设施包括所需材... 安全管理既包括安全控制和安全保证,也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策划、安全改进等内容。安全控制和安全保证的某些活动相互关联。1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2.材料的安全保管控制安全设施包括所需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的采购,原则上同1.3.4.2材料采购质量工作流程图,所不同是还需记录安全用品的验收台帐。? 3.专业分包的安全控制(1)根据进度计划和资源使用计划编制分包计划。其中安全控制作为主要的内容之一。(2)指定分包应配备专人分管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完善并健全安全、消防管理各种台帐,强化安全、消防管理软件资料工作。对分包工程落实相关的安全、消防技术措施。(3)分包所有作业人员,进场前及施工过程中都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尤其是指定分包商范围内的安全、消防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督促所属员工遵守现场的安全生产及消防各项规定。(4)指定分包有义务保护现场各项安全、消防设施的完好,如施工脚手架、临边护栏及消防器材等,不得擅自变更及增加施工荷载。(5)各分包必须接近总承包安全监控,参与工地的各项安全、消防检查工作,并落实有关整改事宜。分包的整改工作若不能达到有关安全、消防管理标准(或不能及时达到管理要求的),总承包可以协助分包予以整改,其发生的人工、机械、材料等一切费用将由分包承担。(6)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复印件汇总后报总承包。(7)重大伤亡事故应及时向总承包报告,立即组织抢救及保护现场。(8)分包商的所属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各类违章作业,总承包方将依据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具体情况或有关规定予以劝阻警告,作罚款处理,情节严重者,责令停工整顿直至退场。4.施工现场的安全过程控制 4.1.施工人员进场安全交底。 4.2.工种操作交底。 4.3.分部、分项安全交底。 4.4.安全监控培训、交底、监控。4.5.安全设施交接、验收管理记录。4.6.特殊工种人员名册管理。 5.安全的检查、检验控制检查和检验应有时间、有要求、明确工作重点和危险岗位。检查应及时开整改单,对查出的隐患应限期整改并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同时对检查要有记录整理入册,对设施、设备的验收也要有记录,包括各类脚手、塔吊,对施工升降机还要附检测机构的检测记录。 6.安全事故隐患的控制事故隐患的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违章记录、事故档案。 7.动火作业管理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动用明火前要预先申请,经批准后才可进行,并抄送监理单位备案。操作时要带好特殊工操作证、动用明火审批许可证和灭火器,并落实动火监护人和监护措施。8.教育和培训新进场人员的教育、交换工种安全教育、节前节后的教育、各工种安全规程的学习、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的记录。9.安全资料的记录9.1.工程概况及安全生产须知。9.2.管理职责:管理目标、体系结构图、职能、职责要素分解。9.3.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各类管理制度:责任制、各种管理制度、体系文件、保证计划审核记录。 9.4.采购:(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供应商资格评定、业绩评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安全用品验收台帐、各类安全用品的合格证、质保书、不合格品评审的记录通知书。 9.5.分包方管理:劳务、专业分包的资格评审、分包方业绩评定、合格分包方名录、现场分包队伍名录、安全协议书及其它附件。9.6.现场安全控制:安保计划、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劳保、技术措施、特种作业人员名册、对分包方进场安全总交底。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

突发事件管理措施

象州县人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 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 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

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CX-05.01 章节号 6.4 发放部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1目的 针对生产作业环境对产品生产、防护过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的要求和控制办法,同时规定了产品清洁的控制办法,为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提供保证。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厂区、洁净车间、检验室、实验室、仓库等部位生产作业环境要求的内容和控制要求,以及产品清洁的控制要求,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防护过程中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与维护,以及产品清洁的控制与维护。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并负责设备生产车间、洁净车间、设备仓库和试剂仓库生产作业环境的保持与监督检查。 3.2质量管理部负责: A、洁净车间、检验室工作间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B、检验室、实验室工作间环境的保持。 C、会同相关人员制订不合格事项的纠正、预防措施并验证其结果。 4程序 4.1生产作业环境所涉及的内容 本程序所指的生产作业环境内容包括:设备生产车间、生产用洁净车间、设备仓库和试剂仓库等部位的卫生环境。 4.2生产作业环境的要求 4.2.1生产场地应达到: A、厂区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B、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开,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生产、研发、检验等区域应当相互分开。

C、厂址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质等污染源的区域。 D、生产区应当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器具、物料,并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明确划分各操作区域。 4.2.2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均应在十万级洁净区内进行(包装除外),十万级洁净车间要求执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 4.2.3诊断试剂产品的采购物资和产品、半成品的储存应在有一定卫生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其卫生环境要求见《仓库管理制度》。 4.2.4产品的检(化)验工作应在局部万级的洁净间内进行,其要求执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 4.2.5试剂的生产和检验环境应各自独立,防止PCR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 4.3控制生产作业环境的职责和要求: 4.3.1生产部负责设备生产车间、生产用洁净车间、设备仓库和试剂仓库等部位的卫生环境的保持与控制;质量管理部负责检验室工作间卫生环境的保持与控制,应达到: A、制订并实施《洁净车间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守则》,对在洁净车间工作的人员执行守则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始终保持其符合规定要求。 B、按照公司《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要求,对洁净车间工作人员实施进厂时健康检查,保持人员健康状况与所生产的产品要求相适应。 C、制定并实施《洁净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等文件,对洁净车间地面、墙壁、顶棚、灯具、工作台面、设备工装台面的清洁工作,规定实施要求与监督检查办法。对工人“手”消毒,工作器具清洗消毒,规定操作方法实施要求与监督检查办法及记录要求。 D、制定并实施《洁净工作服管理规程》对其规定式样、材料、穿戴、清洗消毒要求与监督检查办法及记录要求。 E、制定并实施《清场管理规程》对各生产工段工作结束后的清场做出规定,防止混料、差错及交叉污染,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F、制定并实施《工艺用水管理规程》等文件,对工艺用水的管理作出要求,内容包括监视测量参数、频次,储罐、管道清洗消毒方法等,确保工艺用水符合工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