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最新整理)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探讨]学生看教材P16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
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导入新课学生: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离,精子的形成过程1、什么叫减数分裂?学生阅读教材P16回答。
(强调指出:细胞分裂了几次?染色体复制了几次?分裂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课件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按照下列图解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结合问题教师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2、精原细胞是一个什么样的细胞?其自身的增殖通过什么样的分裂方式进行?3、什么叫同源染色体?4、什么叫联会?5、什么叫四分体?(指出交叉互换现象)6、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何时?7、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9、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如何?(用曲线图表示)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主要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出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优秀教案(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3课时)

第3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某家庭的亲子照片(如某知名人物或本校教师等)。
2.进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建构所需的材料。
3.实物投影仪、白纸(或投影机和透明胶片)。
[情境创设]教师用投影显示萨达姆与其长子乌代(左)和次子库赛(右)合影的资料照片。
如图2-1-25。
图2-1-25教师:照片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啊?学生:萨达姆与其长子乌代(左)和次子库赛(右)。
教师:乌代与库赛均为萨达姆与其妻子所生,但为什么他们三个人会长得不一样?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还需学习“受精作用”的内容。
[师生互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那么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学生:受精卵。
教师:很好。
我们已经知道,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但为什么会出现萨达姆与其儿子乌代和库赛的情况?学生:是不是参加受精作用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不一样的呢?教师:这猜想有道理。
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来寻找答案。
教师:在我们进行模型建构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主要行为变化。
教师投影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师生共同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主要行为变化。
教师:下面让我们进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模型建构。
教师组织学生按下表的“活动准备”“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顺序进行模型建构,教师则巡视检查学生在模型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在动手建构的过程中思考相应的问题。
“表达与交流”一项采用两组学生分别演示,一方面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模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活动项目由两人合作完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效率,所以教师可建议学生在活动准备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2、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3、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猜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质疑精神,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模型建构法等。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其他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材料、大白纸【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复习回顾: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引入:人的个体生命的起始点是?精子和卵细胞会不会是通过有丝分裂而来回顾旧知思考、回答的?请推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同学们的推测与科学家是否一样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斯曼的理论上的预测。
预见需要证实,在19世纪80年代被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16页的相关信息,一、减数分裂的概念:绘图介绍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讨论: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是不是任意减半的呢?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到底哪种情况是符合事实的呢?教师讲述: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叫联会。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变短,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韦新连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情感目标:(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目标(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四、学习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自主互助、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总结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学习过程1、由课本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学案纠错,并对学案完成优秀的同学提出表扬。
3、进入学案合作探究环节:探究一:你知道什么样的生物会发生减数分裂吗?减数分裂的结果如何呢?●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探究二、会游泳的精子究竟是如何形的?小组内部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后对过程进行讲解。
1.场所: 睾丸2.过程:1、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精子(染色体数:n)探究三、富含营养物质的卵细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大胆的设想一下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形成几个卵细胞呢1.场所: 卵巢2.过程: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人教版教学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人教版教学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章:减数分裂的概念与过程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3. 能够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减数分裂的概念。
2. 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三、教学重点:1. 减数分裂的概念。
2. 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 减数分裂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减数分裂的图解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生物学现象,让学生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分裂方式。
2. 讲解: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3. 展示:展示减数分裂的图解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4.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生物学现象,让学生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进行解释。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 绘制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
2. 列举几个应用减数分裂知识的生物学现象。
第二章:受精作用的概念与过程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3. 能够运用受精作用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受精作用的概念。
2. 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1. 受精作用的概念。
2. 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 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受精作用的图解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生物学现象,让学生运用受精作用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受精作用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3. 展示:展示受精作用的图解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二、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2、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
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2个染单体组成(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1)地理与环境科学系08-3班米合热阿依·穆合塔尔(20080303034)30号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情分析】这一节课是,高中二年级必修二第一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
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2.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命规律的探索品质。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自制挂图,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2min)【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以前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你们还记得哪三种么?学生:回答教师: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等三种;教师:首先看这幅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教师: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教师: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回答教师: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课堂目标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二.课程内容(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物细胞精子形成为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1)图像:时期:前期(四分体时期)判断理由: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2)图像:时期:中期判断理由: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图像:时期:后期判断理由: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减数第二次分裂(1)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分裂图:(2)写出上述两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①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2.卵细胞形成过程3.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差异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产生部位睾丸卵巢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细胞质分裂方式两次均等分裂第一次不均等分裂,第二次次级卵细胞分裂不均等,极体均等分裂。
产生生殖细胞数目1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1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4.相关知识(1)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及DNA的变化(二)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