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惨案影评

合集下载

关于黄克功案件法律影评(3篇)

关于黄克功案件法律影评(3篇)

第1篇摘要:黄克功案件是中国法律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它涉及了革命英雄主义与法律原则的冲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从案件背景、法律分析、社会影响等方面对黄克功案件进行法律影评,旨在探讨法律与人情、正义与仁慈之间的平衡。

一、案件背景黄克功案件发生在1937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

黄克功是中共冀鲁豫边区的一名红军战士,因涉嫌强奸一名女学生而被逮捕。

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黄克功被许多人视为革命英雄,而强奸罪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被认为是对革命事业的背叛。

二、法律分析1. 刑法适用根据当时的《中华民国刑法》,强奸罪属于重罪,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在黄克功案件中,法院在判决时却面临着严峻的抉择。

一方面,黄克功作为革命英雄,他的行为可能被看作是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另一方面,强奸罪作为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其性质和后果不容忽视。

2. 量刑标准在黄克功案件中,法院在量刑时面临了诸多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黄克功作为红军战士,在战争环境下行为失控,应当给予一定的宽容;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黄克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人权,必须依法严惩。

3. 法律与人情黄克功案件引发了关于法律与人情之间关系的讨论。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黄克功是一位英勇的战士,对他抱有同情。

然而,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不能因为人情而背离法律原则。

三、社会影响1. 法律尊严黄克功案件对法律尊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件的处理结果表明,即使是在特殊时期,法律也不能被滥用,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 社会舆论黄克功案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人们为黄克功的英勇事迹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人们也对法院的判决表示质疑。

这表明,在法律与人情之间,社会舆论对法律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力。

3. 革命英雄主义与法律原则黄克功案件引发了关于革命英雄主义与法律原则之间关系的讨论。

一方面,革命英雄主义要求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另一方面,法律原则要求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法律规定。

【卡廷惨案真相是波兰报复吗】卡廷惨案资料简介死了多少人

【卡廷惨案真相是波兰报复吗】卡廷惨案资料简介死了多少人

【卡廷惨案真相是波兰报复吗】卡廷惨案资料简介死了多少人卡廷事件实际是一次卡廷惨案。

它在1941年被发现后,世界为之震惊。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德国于9月1日突袭波兰。

为了实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双方约定的瓜分波兰领土的计划,苏联也于9月17日派60万军队越过波苏边境线,进驻波兰东部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

波军由于遭到突然打击,有20万人被俘,大批波兰军人被关进苏联境内的俘虏营。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设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决定在苏联境内建立一支波兰军队,与苏军并肩作战,共同抗敌。

波兰安德尔斯将军负责组织工作,请求苏联将关入科泽利斯克、旧别利斯克和奥什塔什科夫3个战俘营的1.5万名波兰战俘交给他指挥。

但苏联通知他说,这些战俘大部分已经逃往中国东北。

苏联只交给他448名军官,其余失踪战俘的命运,便成了一个谜。

然而,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在斯摩棱斯克以西的卡廷森林发现一座万人冢,里面葬有4000具波兰军人的尸体。

后经验尸,确定是1940年4月前关押在科泽利斯克战俘营中的波兰军官的尸体。

德国宣称,这是苏军在撤退前干的。

卡廷事件使在西方的波兰人激起极大的愤慨。

波兰流亡政府立即要求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前去实地调查,并且要求苏联政府提出正式报告,说明尚无下落的波兰战俘的命运。

但斯大林致函丘吉尔和罗斯福,指责这是波兰流亡政府与法西斯德国沆瀣一气,对苏联进行大肆污蔑和挑衅。

1943年4月25日,苏联政府甚至以此为借口断绝了同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

此后,波兰流亡政府一直强烈要求美英帮助它解决此事,但由于美英不愿得罪苏联这个重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卡廷事件遂不了了之。

卡廷惨案究竟是谁干的?这是历史之谜。

在这个问题上,德苏都互相推卸责任。

苏联政府解释说,波兰战俘1941年还在斯摩棱斯克以西的地区从事建设工作,他们是被1941年7月占领该地区的德军杀害的。

但纳粹德国说,他们在1941年7月进入斯摩棱斯克时就发现了这些波兰人已被杀害,由此看来,只能是苏军干的。

卡廷惨案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的关系介绍

卡廷惨案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的关系介绍

卡廷惨案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的关系介绍卡廷惨案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那么你了解卡廷惨案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卡廷惨案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的关系,希望能帮到你。

卡廷惨案指的是在1940年的时候苏联针对抓获的波兰战俘进行的大屠杀事件,在这次的事件之中波兰的两万多名战俘都被残酷的杀害,而在第二年德国占领卡廷地区之后发现了这些被杀者的残骸和墓地,可是苏联一直都不肯承认。

直到1990年才最终公布事情的真相。

根据这件事很多人都会想到在1920年的时候波兰在苏波战争中的胜利,于是很多人都十分疑惑卡廷惨案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有没有关系,当时也曾经传出波兰杀害战俘的事件,而这两次事件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那么卡廷惨案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有没有关系呢?卡廷惨案是否与苏波战争屠杀的苏军有关系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有着一些相关的记载,据说当时俘获了波兰二十五万士兵之后,苏联的内务部长将这些战俘全部关押起来,并且很快向斯大林提出建议,希望用屠杀的方式解决这些人员的问题,而斯大林也通过了这份报告。

而斯大林通过这次提案的目的有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希望打击和铲除波兰军队中反对苏联的力量,尤其是这次抓捕的人员中还有着一些领导人物,将他们杀死无疑是对反对苏联人士的重大打击。

另外一个方面则可以看出卡廷惨案和苏波战争中屠杀的苏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苏联人将这次的行为看成了一种报复,为的就是针对苏波战争中被波兰杀死的苏联人复仇,所以说之所以卡廷惨案如此多的战俘被杀死,苏联人也是想对之前波兰屠杀苏军的行为进行一次报复。

卡廷惨案的历史背景波兰和苏联之间曾经发生了一些战争,然而在1938年的时候苏联趁着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的机会,也开始从另一方向攻打波兰,并且很快就获得了胜利,不仅占领了许多波兰的领土,而且还抓获了大约二十五万人的战争俘虏。

但是苏联却认为这些俘虏是一个太大的负担,于是在卡廷地区将这些战俘进行了一次大屠杀,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卡廷惨案。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和卡廷惨案背景是有着重大关联的,那么卡廷惨案背景是怎样的呢?卡廷惨案的背景还要从1939年开始说起,当时苏联已经和希特勒签订了一部分条约,而德国和波兰的战争正在激烈的进行着,斯大林则趁着这个机会进攻了波兰地区,他的目的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一定要波兰彻底永远的失去独立的机会。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观后感影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观后感影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观后感影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部由张震、杨静怡和张国柱等主演的犯罪电影,影片首播于1991年,虽然至今年代已久,但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去看看吧!01电影长达四个小时,看的过程中也不嫌长,教育环境是如何误人子弟的,还有就是凸显出一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环境是多么的重要,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奖惩分明,严惩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事件、较为公正合理的环境,人性中的善良会在健康的环境中保存和良性发展,只有一直受到不公正对待,无处伸张公平正义,才会让人想到反抗,革命,毁灭不公正对待。

小翠和小明两个女学生,对小四儿说的话,‘你以为你是谁啊,还想改变世界改变我,凭什么啊,你这人太自私了‘追求者来者不拒,不想得罪任何人,跟他们都保持暧昧的关系。

想同时的得到许多爱恋者的关爱和提供的安全感,究竟是谁更自私?呵呵…(细细追究来,单亲妈妈多病佣人身份寄人篱下,漂泊无安全感那,无奈。

)换男友换的的比男人还易变,没有什么传统的忠诚,专一,感情随随便便(有些传统道德观了,单一的死板认识不够全面)。

还有小四儿说的‘真的假的都看不出来,你们还拍什么电影?‘讽刺的一笔。

‘。

富公子哥,有钱有武器,酒肉朋友称兄道弟,把妹不分谁,花花公子,观念根本不同。

家中老爹牛逼,地方警官都不放在眼里,哈哈。

‘人是会变的‘,滑头变好了,似乎小四儿变坏了,环境使然。

一部值得人好好看和思考的电影。

02那些少年是浑浊世界里晶莹的露珠啊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是蠢蠢欲动的欲望,是探寻世界真面目的flashlight,是坚守内心信念的倔强。

正是从这时开始,男孩女孩不再是相同的人设,他们的差异开始逐渐显现,同极相斥,于是开始异极相吸。

我个人觉得每个男生的成长历程都是一章绚丽的童话,从调皮鬼马的小朋友,到热血方刚的少年,到执着追梦的青年,到守护家庭的男人。

一想到这个心灵塑造的过程,我往往就会感动的想要落泪。

尤其是青春期的他们,总会有那样的男孩子,他们的心灵永远干净,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片净土。

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 为苏联领导人,苏联 和波兰组成自由历史 学家参加的联合委员 会,对涉及此次事件 的大量文件进行深入 细致的研究
1990年4月13日,在波兰
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 联之际,苏联正式承认对 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


卡廷事件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苏联政府认为 波兰战俘是一个大包袱(一方面,苏联在紧张 的备战中为其要消耗宝贵的人力和物力;另一 方面,波兰战俘可能随时反抗苏军的监禁), 遂决定先处理掉波兰战俘中的军官。 苏联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肉体上将他们消灭 掉。1940年3月5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内务 部长)贝利亚专门就对2万余名以波兰军官为 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上交斯 大林和联共(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赴俄 罗斯参加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在斯摩棱斯 克“北方”军用机场附近飞机失事身亡,共有88 人在事故中遇难,其中包括总统夫人以及很多波 兰高官。坠毁飞机系图-154。 波兰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哀悼活动。俄罗斯宣布4 月12日为全国哀悼日;各国政府首脑和民众对此 次事件给予关注,并为遇难者哀悼! 由俄罗斯总理普京带领的俄罗斯团队和波兰团队 共同对事件立即展开调查。据找到的黑匣子分析, 可以排除恐怖袭击和飞机本身原因,大雾天气及 飞行员的操作失误造成了这次惨剧。另外,波兰 也强调,俄罗斯人并没有私自打开过黑匣子。


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万 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 职人员在卡廷森林被苏军集体屠杀的事 件。 历史充满了偶然?总让人大吃一惊 !

1943年4月,攻入苏联境内的 德军宣布,在被占领的斯摩 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 区发现被苏联军方屠杀的波 兰军人万人坑。 苏联发表公报予以断然否认, 宣称这些波兰战俘在德军入 战后,纽伦堡国际军 侵苏联之后落入德军手中, 是被德军所杀害的。 事法庭在审讯纳粹德国 战犯时回避对卡廷事件 此后,苏联和德国均组织调 的明确表态,使之成为 查团进行实地调查,但都没 一桩未了的迷案。 有取得明确的结果。

揭秘卡廷惨案真相

揭秘卡廷惨案真相

揭秘卡廷惨案真相1939年9月1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随后驻守波兰东部地区的波兰军警及官员约25万人被俘。

1943年4月13日,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被苏联杀害的万具波兰军人尸体。

苏联对此矢口否认,指责德国嫁祸于人。

1943年9月,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组织反调查,一口咬定屠杀事件系德国侵略者所为。

二战结束后,在纽伦堡审判时,苏联要求法庭认可苏联的调查结论,但未获得法庭同意。

于是,卡廷事件成为历史上难解之谜,也成为波苏关系中的“历史空白点”。

1990年4月13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塔斯社承认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

不过,苏方当时仍未公开全部历史真相。

直到1992年10月14日,苏方才把卡廷事件的绝密档案复印件转交给波方。

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臣服于波兰,而波兰在历史上也曾经三次被俄国或者有俄国参与瓜分而丧国。

由于波兰民族的独立意识很强,毕苏斯基带领波兰人复国后,对俄国充满了敌意。

苏联建立以后,波兰也多次出兵和策划分化瓦解苏联,这更加深苏波两国相互之间的敌意。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曾与德国达成瓜分波兰的协议。

由德国人占领波兰西部,苏联则把国境线推进到了波兰的布格河。

于是,也就有了苏军俘虏大批波兰军人的机会。

在当时非常实用主义的苏军看来,独立意识很强的波兰军官阶层不论怎样也不可能成为苏联人的朋友或者傀儡,他们的存在也会给苏联带来某些麻烦,于是才采用了最原始的屠杀方式,把两万多波兰军官集体屠杀掉。

1992年10月14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一包历史档案文件的复印件交给波兰政府,其中有一份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有关处理卡廷案件问题的决议,上面有以斯大林为首的全体政治局委员的签字。

历史杂谈:卡廷事件的来龙去脉

历史杂谈:卡廷事件的来龙去脉

历史杂谈:卡廷事件的来龙去脉谈起二战时期发生的卡廷事件,一定是波兰人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这是前苏联在二战中针对波兰社会精英的一场集中屠杀,约两万名战俘被秘密枪毙。

前苏联为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枪杀如此之多的波兰战俘,这一切都要从两国的历史根源说起。

波兰立陶宛大公国波苏两国的矛盾由来已久,波兰曾经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封建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走向衰落。

然而周边的沙俄、普鲁士与奥地利等国却在此时悄然崛起,夹在三国之间的波兰自然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掠夺对象。

在俄国的主导下,俄普奥三次瓜分,让波兰彻底从地图上消失。

尽管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波兰一度短暂复国,但不过是法国的一个附庸而已,随着拿破仑的失败,昙花一现的波兰政权再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三分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纷纷走向解体,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波兰民族政权实现了复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亡国史,波兰在成功复国后可谓是喜出望外,很快便在对外政策上出现了众多失误。

一战后的欧洲为了感谢协约国对自己的再生之恩,波兰果断出兵干涉俄国革命,企图“解放”乌克兰并与之结盟共同抵御苏俄对自己的威胁。

然而苏军在稳定局势之后随即展开反攻,战线一度推进到华沙城下。

由于波兰军民誓死抵抗,苏军最终兵败华沙,这场波苏战争最后以双方各守疆域的结局不了了之,双方都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自卫,均声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波苏双方都出现了屠杀战俘的不理智行为,两国的矛盾不断积累,为二战中的再次亡国留下了祸根。

1920年波苏战争东线与苏俄的矛盾日益加深,西线与德国的矛盾也没有半点缓和,一战后在英法的支持下,波兰从德国手中收回了波兰走廊与波兹南地区,虽然这些地区历史上曾经属于波兰,但毕竟也被德国控制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对德国民众的伤害也是客观存在,战后的波兰对德国也是咄咄逼人,在一系列遏制德国崛起的行动中相当卖力,为日后德国的报复也种下了祸根。

东西方向同时得罪了两个强国,波兰的外交策略可以说是全盘失败。

无耻混蛋 影评

无耻混蛋 影评

无耻混蛋影评
《无耻混蛋》是一部充满暴力、黑色幽默和荒诞情节的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其独特的风格再次震撼影坛。

影片以二战末期的法国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犹太美国士兵和一名法国女影星联手对付纳粹的故事。

首先,影片的暴力场面令人震惊,但却又不失为一种艺术表达。

昆汀·塔伦蒂诺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让观众在血腥和暴力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其次,影片的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导演巧妙地将暴力和笑料结合,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紧张和刺激,还不禁会对影片中的荒诞情节发出阵阵笑声。

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让影片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最后,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和演员表现也是无可挑剔的。

布拉德·皮特和梅拉尼·罗兰的精彩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对影片中的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总的来说,《无耻混蛋》是一部充满力量和冲击力的电影,它不
仅在暴力和黑色幽默上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同时也让人对战争、人性和生命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艺术之作。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电影赏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专业:10级机械电子工程姓名:高小利学号:201001040081日期:2012 05 28《卡廷惨案》——电影评摘要:卡廷事件(Katyn Massacre),又称卡廷惨案、卡廷森林大屠杀,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的事件;共有约22000波兰人被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波兰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关键词:惨案波兰苏联二战德国《卡廷惨案》这部电影以二战为背景,当时德国法西斯正大举向东进攻,苏联为了自保竟强行侵占波兰,建立起"东方防线",波兰人民因此而遭受巨大的苦难。

在苏联占领波兰的期间内,苏联对波兰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军人被俘,言论封闭,?????舆论欺骗,自由限制,此外,还有受战火影响的波兰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在德军占领波兰以后,纳粹分子要挟波兰的将军夫人公开发表声明说是苏联人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并号召波兰人民起来反抗。

一开始,将军夫人并没有答应,但是在看过视频,了解真相后,将军夫人还是照做了。

后来,德军战败,苏联人卷土重来,将军夫人仍旧坚持自己丈夫是被苏联人所杀,告诉别人苏联人在说谎。

而且,在遇见将军安于现状的旧部下杰西的时候,她告诉他“苏联人要靠谎言掩盖真相,而你不用!”整个片子没有太多关于德国纳粹分子的暴行画面,更多的是在记叙苏联人对波兰人所做的肮脏的一切。

影片的主要人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真相被扭曲,亲人被杀害,国家承受着重大灾难而自己却还悲哀的活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永远都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那个时候的波兰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感觉不到生的快乐,所以才会有军官杰西的自杀,塔奇奥的反抗这样的事情出现。

我们回顾历史时,往往出现一种两难境地,是根据今天我们的通行观点来解释并评价历史呢,还是切身处地地贴近当时实际,尽可能宽容大量地处之呢?同样道理,任何一个历史学家似乎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作出选择,历史学家,或不妨称之为历史记录者,到底应否渗入个人观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明了他是赞成narrator 进入历史镜头的,“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同样,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Jacob Christoph Burckhardt)也提出“历史就是批判”;另一方面,兰克学派则坚持历史的科学化、实证化,即去伪存真,不偏不倚,不渗入评价,“据事直书”。

过分批判古人诸多不是,往往陷入一种致命的自负,即以今世标准衡量古代,厚今薄古;过分纵容古人,则又带来一种价值的相对化,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今世的普世价值是否真的“普世”产生怀疑。

然而,两者之间总有宽敞的大道,供我们这些历史著作的消费者行走。

我们或许可以原谅帖木儿对波斯等地的征服,但却不可原谅他效法成吉思汗的屠城战略。

换句话说,总有一条底线,即使是宽宏大量的实证主义历史学家们,也必定会遵守的。

电影《卡廷惨案》的一开头就使我迅速进入了历史镜头:1939年9月17日,德军闪电战入侵波兰的第17天,大量波兰难民拥到一座吊桥上,很明显,他们要渡过这条桥,这条桥通向苏联,通向自由。

此时,他们却发现几十个本来走在前面的同胞跑回来,大家问其故,并急着说“德国人攻过来了!”,对曰,“苏联人已经打过来了!”导演安杰依·瓦依达(Andrzej Wajda)天纵英才,这个简单镜头就告诉我们,波兰,这个孕育了哥白尼、居里夫人的国度,今天的领土只剩下这一座桥了。

10月6号,波兰灭国。

波兰人知道德国人迟早会打来,只是不知道德国人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闪电战策略,还有一点波兰人当时应该也不知道的,就是在8月23日的莫斯科,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0月6号后,西面归德国,东面,则落在了苏联手上,当时大部分人认为,苏联人会比德国人更仁慈一点。

可是,苏联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

大批的波兰高级军官,另外还有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一些社会贤达,都落入苏联人手上,由于波兰战前法律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服兵役,成为后备军官——这等于将整整一代波兰精英都置于斯大林掌下。

1940年春,4421名波兰高级军官、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和资本家等“各类仇视苏维埃制度的死敌”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于斯摩棱斯克郊外的卡廷森林执行集体枪决。

苏联人在执行死刑后,用推土机将刑场掩埋,植上白桦林。

眼看历史真相就要被掩埋在白雪皑皑的冻土下了。

然而没有!3年后,德国人来到了这里。

撕碎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纳粹分子在这里找到了当年的刑场,挖出大量波兰人尸体,全都是后脑近距离中枪,显示这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集体屠杀。

他们马上想到这是离间波兰临时政府(苏联傀儡)和苏联的绝佳机会,于是,戈培尔的宣传机器再次高效运作起来。

可怜的希特勒,他一生撒谎无数,好不容易说了一次真话,居然没人相信,最起码,盟军那边不信,或者不愿意相信,因为盟军需要苏联。

战争胜利是最高天职,为了战争的胜利,人道主义可以不顾,日内瓦公约可以束之高阁——讽刺的是,这份公约本来是为了规范战时双方的虐待战俘行为,卡廷惨案,岂止“虐待”?苏联人不仅拒绝并反咬是纳粹所为,还尽显人道主义,收复斯摩棱斯克后,为卡廷惨案死难者致哀。

撒谎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之前的谎言能继续下去,这样为了圆谎,一个又一个谎言就必须出现。

三人成虎,何况自己硬的一手有刺刀,软的一手有宣传机器。

捏造历史,篡改历史,克里姆林宫志在必得,真相,重要吗?再一次,眼看历史真相就要被掩埋在白雪皑皑的冻土下了。

电影里面,苏占区一位饰演艺术学院女教授的女演员告诉那个坚持自己父亲被苏联人枪杀的学生说:“这个国家(指波兰)必须得到重建,如果你们都把自己往刑场送的话,谁来重建这个国家?”学生拂袖而去。

其同僚不理解女教授这种屈服的观点,问:“如果波兰自由呢?”女教授说:“波兰永远都不会有自由的一天,永远不会有。

”战争后的他们这一辈,确实没有自由;他们的后一辈,也还是没有自由。

然而,再后一辈,波兰终于自由了。

瓦文萨,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位团结工会的领袖,终于带领波兰人获得了自由。

那死死掐住波兰人长达40年的魔爪,终于松动了。

歌利亚终于倒下了,死在小小的大卫手上。

东欧变天,自由姗姗来迟,但总算来了。

正义紧跟着自由而至,1990年,波兰总统访问苏联,苏联人终于承认,卡廷惨案,是我们干的。

迟来的正义,有人说不是正义,因为人都死了;但我说,迟来的正义仍然是正义,因为人还活着。

活着的人创造历史,创造未来。

时间可以覆盖死人,人打不过时间,但人留下来的遗产可以打败时间,一个民族如何面对历史,决定这个民族如何面对自己的国民,如何面对未来。

往大的说,人类如何看待历史恩怨,是选择正视还是扭过头,是选择充满仇恨地正视还是强忍怒火地正视,抑或从血腥的恩仇记中清醒地找到历史自觉,达至放下屠刀,往往都影响了他们、他们的后代所选择的路。

波兰的不幸,就在于它处于苏德两个大国之间,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次次沦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电影一个镜头堪称经典,自诩“解放者”的苏军进入波兰后,将波兰红白国旗撕开两半,红色插在大楼上,寓意这是共产主义的阵地,白色则拿来擦鞋,寓意波兰被自己踩在脚下。

真的被踩在脚下吗?卡廷惨案,使得波兰一夜之间丧失几乎所有精英,白手起家的波兰民族,却成为20世纪末东欧风起云涌的易帜运动的先锋——自由在这个国家最早失去,却在这个国家最早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个国家首先打响,但同样是这个国家,率先终结了冷战——一个时代从这里开启,也从这里落幕。

我们有时不由得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那些号称万世不灭颠扑不破的真理,被那些魔头掌握,却成了杀人利器。

卢梭主义在法国大革命时已经失控过一次,结果100年后在西方德意志再失控一次,而且更加猛烈;马克思主义在创造时有多少人想过其破坏力居然可以这么巨大?苏联不仅针对波兰发动了卡廷惨案,在其国内更是以大清洗为名屠杀了300万人——一个连自己同胞生命都视若草芥的政权、主义,能期待它是人类的明天?世上所有的乌托邦,往往都竭尽全力勾画一个既遥远又美好的馅饼,天天开足马力宣传这种主义如何如何优越,并竭尽全力诋毁另一种制度。

今天,这种宣传变成一种默认,一种制度上的惰性,它闭上了侮辱彼制度的金口,却听任那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继续蒙蔽自己的百姓。

他们羞于提起这种制度,因为这种制度被他们修改得面目全非,以至不伦不类。

为了保住头上的皇冠,他们踏破铁鞋,终于挑选了一股力量,让这股力量和自己联姻,许诺种种好处,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推翻自己。

当这股力量在波兰变得势不可挡的时候,这些选民问自己:除了金钱荣誉这些政府写在宪法上赐予的种种好处外,难道我们就没别的追求吗?我们天生就是寡廉鲜耻的动物吗?我们天生就这么容易被收买吗?1989年,当他们被这些问题追问到悬崖边上时,他们拿出了最后一搏的勇气,作出了回答。

极权主义的弊端,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参透了。

自伯克写就《法国大革命论》开始,人们一直自以为自己有在认真反思当年为何跟随了罗伯斯庇尔;自1945年的密苏里号后,德国人就开始了艰苦的自省。

诋毁别人何其容易,我们方方便便写下一百条理由,嘲笑魏玛宪法的无能,却从没有人勇敢地承认自己就是极权主义的拥趸——我怎么可能会支持极权呢?极权不一定以政变、密探、暗杀和管制的面目出现,它甚至可以乔装成另一种面目,面包,亩产两万斤的粮食,GDP的高歌猛进,这些甚至可以都是真的,真的有亩产两万斤,真的遍地面包,真的吃饭不用钱,真的,都是真的。

极权不一定带来饥饿贫穷,它可以真的改善生活水准,希特勒上台后解决了德国失业问题住房问题;它可以真的带来经济腾飞,苏联长期以来各项经济指标都名列前茅——但它带不来体面的生活,带不来独立自由。

毫无疑问,波兰人只要忘记卡廷惨案,只要做莫斯科的顺民,它就可以分享到其主子的残羹,这些残羹比战前自己挣来的还要好。

但不要忘了,一身浓妆淡抹、腰缠万贯的狗,它终究只是一条狗,狗可以仗人势横行一时,岂可霸道一世?我相信有普遍的真理,但我不相信真理需要不自愿的鲜血才能换来,不相信真理需要强加灌输到每一个公民脑袋中才成其为真理,也不相信有颠扑不破的真理,更不相信真理需要坦克子弹才能维护。

简单将卡廷惨案和共产主义信仰划清界线不能解决问题,谁都看得清楚,马克思主义没有对失控的权力作出有效的规管,承认这一点丝毫不减马克思的光彩,承认一种主义的不足往往就正如对一位众口一词健康的病人正言相告一样,是百利而无一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