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历届高考题分类正午太阳高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03年江苏、广东地理卷)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垂直竖起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1-4题。

1.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

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N

B、21.5°S

C、45°N

D、45°S

【答案】1.B 2.B 3.D 4.A

解析:本组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逐题计算求解。1小题,小组测量时当地地方时是12时,本地是东经110度,北京时间的经度是东经120度,可知北京时间比本地要早,每隔15度早1个小时,两地差10度,所以北京比本地早40分钟。2小题,3月21日全球昼夜等长,各地日出时间都是地方时6点钟,当本地12点时只要求出地方时是六点钟的经度就可以了,可知应为东经20度,B选项符合题意。3小题,由图中可知1点太阳直射本地,3点本地影子最长,2、4两地应为3月21日和9月23 日,4点影子在变短,应为3月21日。4题中由图中1点日影为0知本地应处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影子的方向主要向北,可知应处于北半球,答案应为A。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文综卷)读下图,回答5-8题。

5.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

A.① B.② A.③ D.④

6.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是( )

A.②③ B.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⑤

7.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

A.12月22 日北极点 B.6月22日北极圈

C.12月22日南极点 D.12月22日南极圈

8.图中P表示北京某日情况,则此季节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大风沙暴 B.午后暴雨 C.春旱 D.寒潮

【答案】5.B 6.B 7.C 8.B

(2007年江苏地理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位于( )

A.450N,1100E B.21034'N,1100E C.450N,1300E D.21034'N,1300E 10.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该地太阳在最高位置时为地方时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则该地在1200E以西,经度差100,应为1100E经线上某点。由树影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且树高与影长相等,则有450=900-(x+23026')(x为当地纬度),得x;21034'N(该地在我国)。故选B。第10题,这一天指12月22日前后,日地距离既非最大,亦非最小,A排除;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江苏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D两项不正确,故选C。

( 2007年宁夏文综地理)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图(图3)。回答11-12题:

1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D.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11.C 12.D 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方向分三种情况:(1)23026',D.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南方向;(2)230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向;(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有时在正北方向,有时在正南方向。分析图可知,①地为赤道,②地为23026'S,③地为23026'N D,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1)题选C。

第(2)题,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 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

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此时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13.(2005年广东卷)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右图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A.36°34′N,90°EB.60°N,150°E

C.30°N,90°ED.53°26′N,150°E

【答案】C

解析:北京时间14点整时,该地正午12点,二者相差2小时,应比120°E减少30度为90°E。又据图示,其北极星仰角为60°,则当地纬度为90°-60°=30°(N)。

(2008年重庆文综卷)甲、乙、丙、丁分别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途径的4个城市。读表1,回答14~15题。

表1

城市附近洋流代号位置火炬传递活动日期(当地时间)

及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甲①37°45′N122°27′W 4月9日α

乙②34°40′S58°30′W4月11日β

丙③23°37′N58°35′E4月14日γ

丁④35°17′S149°08′E4月24日δ

14.流经四城市附近海域的洋流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为寒流

D.④为暖流

15.地处广阔平源之中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火炬传递活动当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α<β

B. β>δ

C.γ<δ

D. δ>β

【答案】14.D 15.B 16.B

解析:14.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①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东岸(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寒流;②南半球中纬度大西洋西岸(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暖流;③北半球低纬度北印度洋(马斯喀特):季风洋流;④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西岸(堪培拉):东澳大利亚暖流。15.考点: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城市区位。甲丙丁均位于沿海狭窄平原,乙位于广阔的拉普拉塔平原。

16.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低于北半球,故A,C错,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B正确。

二、双项选择题

(2007年广东高考地理卷)200W和1600正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

16.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南半球B.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17.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0

C.各地夜长乙>丙>丁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18.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郑州市(约350N,1140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0N,130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尾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16.BD 解析:依照题意,请考生在图11用铅笔作图。一是在1600正经线左边标注东半球,而右边标注西半球的字样;甲、丙在晨线上,且为远日点的7月初,通过地心丙作一条垂直晨线甲乙的太阳光线。故太阳光直射点就在北半球、西半球。AC错,BD正确。

17.AC 解析:建议考生用铅笔在图11画出夜半球的阴影,就容易看得出昼长和夜长随纬度的渐变规律,即昼长从南极圈内向北极圈内增大,黑夜相反。故AC正确。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回归线,甲丁所在的纬线就不可能有太阳直射现象,也不能达到90'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此时甲所在的北半球昼长夜短,丙所在的赤道终年昼夜平分,乙所在的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三地日出先后的时刻顺序应是甲、丙、乙。

18.BC 解析:考虑地方时的计算,丙为赤道上的晨线,判断1600E的地方时为6时;郑州所在的经度为1140E,根据东加西减的计算规律,郑州应为3时左右,学生应在家休息。另外,太阳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南半球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房子的太阳光的入射面积较大。AD错,BC正确。

三、综合题

19.(2006年广东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日晷(guī)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

赤道日晷晷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

某科技馆(29°36′N,106°100′E)拟建造一座赤道日晷。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此科技馆位于。(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兰州市B.重庆市C.贵阳市D.武汉市(2)在安装日晷时,首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安放日晷底座。晷盘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3)当晷针影恰好在晷针在征下当时间为时。

(4)冬至日,当晷针影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时,此地的太阳高度角是。

【答案】答案:(1)B (2)60o24′(3)12时(4)36o58′

20.(2005年江苏卷)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上图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当地情况相符的图是(填代号)( )。

(3)北京时间下午3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填代号)( )。

【答案】(1)39°56′(约40°)N 105°E (2)B (3)a

解析:(1)影长最短,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利用和北京时间差可计算出经度,利用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计算出当地纬度。(2)由于是夏至日,该地应该是昼长夜短,且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是13时,B图正确。(3)本题考查实践能力,a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