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7章种内和种间关系

合集下载

泊头市七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3.1.2 种子萌发的

泊头市七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3.1.2 种子萌发的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体验一个科学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况的能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事物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学会尊重科学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一、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二、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三、种子的休眠四、发芽率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知识点一生态因素及其分类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

知识点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没有水就没有生物: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举例: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缩、生长受阻;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4.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有些植物则需要阴暗的环境。

(3)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生物的繁殖活动。

如有些植物需要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

5.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举例: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针叶林(合理即可) 往往分布在温度较低的地方。

知识点三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6.生物之间存在着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

7.种内关系: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既有种内互助(如蚂蚁的群体生活等),也有种内斗争(如两只雄鸟争夺配偶等)。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1.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
2.元素与集合有哪几种关系?
属于、不属于
3.对于集合这个新的研究对象,接下来该如何研究呢?
类比法
问题
• 实数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
大小
关系
相等
关系
5<7
5>3
5=5
集 合间的 基本 关系
图示法(Venn图)
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例如 ,
A B
B
A
人教A版( 2019) 数学必 修第一 册1.1. 2集合 间的基 本关系 课件( 共16张P PT)
概念理解

通过类比实数关系中的性质 “若a b且b a, 则a b"
你能发现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性质?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 ; 反身性
(2)对于集合,,,如果 ⊆ ,且 ⊆ ,那么 ⊆ .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在具体情
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掌握列举有限集的所有子集的方法.
3.能用符号和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2、教学难点
子集、真子集的关系.
图1-1表示任意一个集合A
图1-2表示集合 {1,2,3,4,5}
A
图1-1
1,2,3,4,5
图1-2
优点: 直观,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作为同学
们学习集合这一章的辅助手段。
问题 类比实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大小关系,集合与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解析】如图所示,因为AB,所以a≤1.
五、学以致用 巩固提升
C
五、学以致用 巩固提升
3.设A={x|x2-8x+15=0},B={x|x-a=0}.若B⊆A,则实数a 的值为___3_或__5__.
【解析】A={3,5},B={a}.因为B⊆A,所以a=3或a=5.
六、归纳小结 提高认识
知识方面
A⊆B (或B⊇A) 读作:A包含 于B(或B包 含A)
图形语言 (Venn图)
二、探究本质 理解概念
注意: (1)AB有两种可能: ①A是B的一部分;②A与B是同一集合. (2)若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则记作A⊈B(或B⊉A). 例如:A={2,4},B={3,5,7},则A⊈B.
四、举例应用 深化概念
例1 写出{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它 们各自有多少个? 解:依定义知:{a,b}的所有子集是、{a}、{b}、{a,b}, 共4个.其中真子集有、{a}、{b},共3个.
【总结】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非空子集数为2n-1; 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数为2n-2.
四、举例应用 深化概念
例2 判断下列各题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并说明理由. (1)A={1,2,3} B={x|x是8的约数}; (2)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解:(1)因为3不是8的约数,所以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 (2)因为若x是长方形,则x一定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 边形,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你收获到 了什么?
体验和感悟
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方面
七、布置作业 检测目标
1.对应的分层作业; 2.课本第复习巩固与综合应用.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PPT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PPT3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素养目标】 •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并会用符号和Venn图表示.(直观想
象) • 2.会识别给定集合的真子集,会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并会用符号
和Venn图表示.(直观想象) •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空集的含义.(数学抽象)
• 【学法解读】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 教A版( 2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一册 课件( 共48张P PT)
•知识点4 Venn图 • 在 Ve数nn学图中,,这经种常表用示平集面合上的_方__法__叫_封_做_闭_图_曲_示_线的法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 • 注意:1.用Venn图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集合之间的关系.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 教A版( 2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一册 课件( 共48张P PT)
• [归纳提升] 判断集合间关系的常用方法 • (1)列举观察法 • 当集合中元素较少时,可列出集合中的全部元素,通过定义得出集合之
间的关系. • (2)集合元素特征法 • 首先确定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
合 A 与集合 B 相等,记作 A=B.
符号语言
A⊆B 且 B⊆A⇔A=B
图形语言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 教A版( 2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一册 课件( 共48张P PT)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 教A版( 2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一册 课件( 共48张P PT)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 教A版( 2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一册 课件( 共48张P PT)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教材】人 教A版( 2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一册 课件( 共48张P PT)

第三四节 种群关系

第三四节 种群关系

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
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形成了群落环境
特定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才能形成,且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 形成群落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 共存,不是一些种的任意组合。主要表现在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 1.群落的形成过程经过生物对环境适应过程; 2.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
集群产生的原因

对栖息地的食物、光照、温度、水等生态因子的 共同需要:蜗牛成群。 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迁徙、冬眠。 繁殖的结果:亲代对某环境的共同反应,后代形成 群体。 被动运送的结果:强风、急流把蚊子、植物种子、 小鱼运送到某一地点,形成群体。 由于个体之间社会吸引力相互吸引的结果。
最简单的模型是Levins的单个种群模型,假设一个玛 他种群是由许多斑块所组成,p代表局部种群占领 的斑块比例,e表示一个斑块中种群的灭绝率,m 表示未被局部种群占领斑块的重建率。 如果m ≧e,玛他种群可以稳定的生存,如果m<e,玛 他种群逐步灭绝。
单一物种模型
模拟组成玛他种群的局部种群动态。


3、寄生与共生 (1)寄生

一个物种寄居在另一个物种的体内或体表,从 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体外寄生与体内寄生

寄生对寄主生长有抑制,可加速寄生物种的生 长作用。
(2)共生
1)偏利共生:共生中对一方有利 2)互利共生:共生中对两物种都有利
三、玛他种群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生物资源尤其是生物 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许多生物在灭绝过程中栖息地首先被破坏, 连续分布得种群裂成斑块状种群,逐个斑块 种群灭绝。 斑块也存在由于外来个体得迁入,使之恢复 得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玛他种群。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A B
记作A B(或B A). 如 : {1,2} {1,2,3,4} 符号语言: 若A B, 且存在x B但x A,则A B. 图形语言: 若A B,且A B,则A B.
A B
新知探究:空集
问题4 方程x2+1=0的实数根组成集合是什么?它的元素有哪些? 我们知道,方程x2+1=0是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2+1=0的实数根
集合
元素个数 子集个数
真子集 非空子集
个数
个数
结论:
0
1
{a}
1
2
集合A有n(n≥0)个元素,则 A的子集有2n个,
{a,b}
2
4
A的真子集或非空子集有2n-1个, {a,b,c}
3
8
A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n≥1). {a,b,c,…} n
2n
0 1 3 7
2n 1
典例解析 例2 判断下列各题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并说明理由: (1)A={1, 2, 3},B={x|x是8的约数}; (2)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解:(1) 因为3不是8的约数,所以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 (2) 因为若x是长方形,则x一定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如:{x||x|=1}={x|x2=1}
符号语言: 若A⊆B且B⊇A,则A=B.
图形语言:
A(B)
A B BA
集合相等是集合包含关系中的特殊情况。
集.
(1) A={1,3,5},B={1,2,3,4,5}; (√)
(2) A={1,3,5},B={1,3,6,9}; (×)
变式 已知集合A满足{1,2}⫋A⊆{1,2,3, 4},写出满足条件的集合A.

相关性ppt课件

相关性ppt课件
§7 相关性
1
1. 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 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 经历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 过程.
2
1、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数量形 式.对于两个变量,如果当一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另 一个变量的取值被唯一确定,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y与正方形的边长x之间的关系y = x2 是确定性关系
5
探究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思考1:考查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
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6
思考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水平越高, 学生的水平就越高,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 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你能举出类似的描述生 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成语吗? 不是函数关系.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描述这种相关关系的成语, 如:“虎父无犬子”,“瑞雪兆丰年”等.
3
2、在中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数学成 绩好,那么你学习物理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 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 系,我们把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看成是两个变量,那么这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4
3、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就准确地断定其 物理成绩能达到多少,学习兴趣、学习时间、教学水平等, 也是影响物理成绩的一些因素,但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 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类似于这样的两个 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些探讨,如果能通过 数学成绩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 实意义.

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探究任务一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教材情境】
图中显示的是 4 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
1.分别写出上述 9 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提示:①和②的分子式为 C4H10,③④⑤⑧⑨的分子式为 C4H8,⑥和⑦的分子式为 C4H6。
2.上述有机化合物中,哪些是链状结构?哪些是环状结构? 提示:链状结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环状结构有⑧和⑨。
例如,①CH4、CH3CH3、CH3CH2CH3 的结构式只有 1 种。
②C4H10 有 2 种:C—C—C—C 和
(只写碳骨架,下同)
③C5H12 有 3 种:C—C—C—C—C、


④C6H14 有 5 种:C—C—C—C—C—C、




【典例】有下列结构的物质:
① CH3(CH2)3CH3
【拓展提升】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一般采用“减链法”,即主链逐步缩短,支链上碳原子的数目、支
链的数目和位置有序变化(1 号碳原子上不可能连支链),可概括为“四步骤、五要点”。
四步骤 五要点(口诀)
具体方法
步骤一: ①主链由 ①最长的链为主链,再逐步减少主链
定主链
长到短 的 C 数,余下的 C 作为支链
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 结构(立体形状)
①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 ②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结合顺序
【典例】下列关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成键方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 B.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不饱和键 C.碳原子可以形成 4 个共价键 D.五个碳原子最多只能形成 4 个碳碳单键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碳原子结构决定其成键特点,碳原子之间存在单键、双键或三键。 (2)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