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滴速的控制
输液速度大有学问-滴速的调整与计算

输液速度大有学问-滴速的调整与计算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多少量的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
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⒈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体(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
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
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
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
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
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
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
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h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
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
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
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h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
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
因为,倘若在2h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h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
抗菌药物注射用药的给药速度与注意事项

2 .根据药物的性质
在需要保持输入的药物浓度稳定时, 严 格控制输液速度尤为重要,例如:抗心律失 常、抗癌药、肝素、氯化钾、血管活性药 和缩宫素等, 当速度太慢时,患者不但不能 获得有效的药物浓度或液体的量,还可能 导致输液针管被血凝块堵塞。而速度过快 危险性更大。过快地输入低渗液体,可能 导致肺水肿或充血性心衰; 过快输入高渗等 液体又可能引起渗透性利尿造成脱水 。
抗菌药物注射用药的给药速度 与注意事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赵志刚 67098038,zzg8@
内容提要
一、 静脉滴注速度控制的必要性 二、影响输液速度的因素 三、如何确定输液的速度 四、如何掌握输液的速度
五、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速度的选择与注意事 项
一、 静脉滴注速度控制的必要性
3.静注药液的性质 药液的成份、浓度、比重及粘稠 度等物理特性的影响,使每毫升的滴数 也有差异,一般来讲浓度高、比重大与 每毫升滴数成正比,与静滴速度成反比。 有学者对以下数种药液在同样条件下, 用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测 试(表 1.)。
• 观察结果表明:临床上常用几种药液,每毫升 滴数无明显差异,但是,随着药液的浓度达到 一定程度或粘稠度比较大时,则每毫升滴数明 显增多。 • 如果选用一次性输液器计划输50 % GS100ml ,按每分钟20 滴的速度滴进,常规 应为100 分钟输完,实际上是130 分钟才输 完,也就是说比原计划输完的时间推迟了30 分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浓度的药 液,按实际每毫升的滴数计算输液速度 。
• 另外过快地输入高渗或有刺激性的药物, 如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氯化钾 等, 可能导致静脉炎; 异丙肾上肾素、氨 茶碱、多巴胺等过快输入, 一旦血浆浓度 达到中毒水平时, 可引起休克和心跳骤停; 氨茶碱输入速度通常不能超过每分钟25 滴;对于治疗指数窄的氨基糖苷类,静脉滴 速的控制更为重要。
静脉输液的名词解释

静脉输液的名词解释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方式输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达到治疗、补液、营养支持等目的的一种医疗操作。
下面是对静脉输液相关名词的解释。
1. 静脉:指血液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管,静脉系统主要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
2. 输液:指将药物或液体通过注射器和针头等器械注入血管或直接输送到人体组织器官中的医疗操作。
输液可以通过静脉、肌肉或皮下注射等途径进行。
3. 注射器:输液过程中用于将药液吸入或注射的器械,通常由注射筒、针头和活塞构成。
静脉输液中常用的注射器容量一般为10毫升、20毫升、50毫升、100毫升等。
4. 针头:注射器的一部分,用于刺入皮肤和静脉血管,将输液引入人体。
静脉输液时一般选用尺寸较小的针头,如22号或24号。
5. 静脉导管:一种可用于输液的管状物,通过放置在静脉内来输送药物或液体。
静脉导管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或需频繁输液的患者。
常见的静脉导管有外周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等。
6. 滴速:指输液液体从滴壶中滴下的速度。
滴速控制是静脉输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滴速可以控制给药速度,避免给药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7. 静脉渗漏:指输液液体通过静脉注射引起液体渗漏至周围组织的现象。
静脉渗漏通常是由于针头取出或静脉穿刺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静脉血管内压力增加,造成输液液体溢出。
8. 静脉炎症: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液体造成的静脉内炎症反应。
静脉炎症主要表现为静脉红肿、疼痛、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严重情况会出现血栓形成,甚至引发范围更广的血管炎症。
9. 补液:指静脉输液中通过输液液体来为患者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等物质的过程。
补液适用于体液丢失、脱水、失血、电解质紊乱等病情。
10. 营养支持:指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营养物质,为不能口服或肠胃道吸收不良的患者提供养分的支持。
常见的营养液有氨基酸、脂肪乳剂、多种维生素等。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关于输液速度

关于输液速度转棒棒冰: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多少量的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
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⒈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体(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
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
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
因为血清钾达7.5mmol/L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
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mmol)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mmol/L,显然是极危险的。
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
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
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
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
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mmol/L,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mmol/L),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
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 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h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
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
因为,倘若在2h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h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
康复科常用药物输液速度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注意事项
• (2)极量:静脉注射1小时内最大负荷量 4.5mg/kg体重(或300mg)。最大维持量为 每分钟4mg
• 例:500mg利多卡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每分钟1〜4mg速度静滴维持
• 滴速:20-80滴/分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注意事项
•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査血压、监测心电图, 并备有急救设备;心电图P-R间期延长或 QRS波增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 失常加重者应立即停药。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注意事项
4、如静滴已达每分钟10μg/Kg,经10分钟而 降压仍不满意,应考虑停用本品,改用或加 用其他降压药。 5、左心衰竭时应用本品可恢复心脏旳泵血功 能,但伴有低血压时,须同步加用心肌正性 肌力药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注意事项
• 九.硝酸甘油注射液 • 适应症为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旳治疗及预防,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注意事项
• 例:10%氯化钾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注 射液500ml,钾浓度3g/L,补钾速度不超出 0.75g/小时,滴速<42滴/分。
请多批评指正
谢谢!
每分钟滴数=液体旳总量(ml)×滴系数 (滴/毫升)/输液所用时间(min)
例:100ml液体要求50min输完,求每分钟滴 数? 100 ×20/50=40滴/分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注意事项
(2)已知输入液体旳总量和每分钟滴数,求 输完液体所用旳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旳总量(ml)× 滴系数/每分钟滴数
常用药物旳输液速度及பைடு நூலகம்意事项
• 十二.氯化钾注射液 • 治疗多种原因引起旳低钾血症 • 一般使用方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
简述静脉输液的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简述静脉输液的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计算输液速度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药物或液体按照预定的剂量和时间被输注。
静脉输液速度的计算方法通常使用滴速计算法或时间计算法。
1. 滴速计算法:
滴速计算法是基于滴速计数的方法,通常使用滴数/分钟来表
示输液速度。
计算方法如下:
滴速(滴/分钟)= 输液总量(毫升) / 输液时间(分钟)
例如,如果需要输注1000毫升的液体,以每分钟滴数为20滴为例,计算输液速度如下:
滴速(滴/分钟)= 1000 / 20 = 50滴/分钟
2. 时间计算法:
时间计算法是基于输液时间的方法,通常使用小时或分钟作为单位。
计算方法如下:
输液时间(小时)= 输液总量(毫升) / 输液速度(毫升/小时)
例如,如果需要输注1000毫升的液体,以每小时输液速度为500毫升/小时为例,计算输液时间如下:
输液时间(小时)= 1000 / 500 = 2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输液速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或液体能够按照医嘱正确输注。
此外,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体重等)和医嘱来确定适当的
输液速度和时间。
最后,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输液是否顺利进行,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时间。
调节滴速的原则

调节滴速的原则调节滴速的原则调节滴速是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输液时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正确的调节滴速可以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得到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下面将从滴速的定义、影响因素、调节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滴速的定义滴速是指每分钟输液瓶中液体通过管道流出口流入静脉内的液体容量,通常用“滴/分”表示。
例如,1ml/h对应着1滴/分(20滴/ml)。
二、影响因素1. 输液管径:输液管径越大,单位时间内输送液体量就越大,相应地,每分钟所需的滴数也就越少。
2. 输注高度:输注高度越高,重力作用下推动液体通过管道流出口进入静脉内的压力就越大,相应地,每分钟所需的滴数也就越多。
3. 液体黏度:黏度越大,通过管道流动时阻力就越大,相应地每分钟所需的滴数也就越多。
4. 输注部位:输注部位不同,对应的阻力也不同。
例如,肘静脉输液阻力比桡动脉输液大,所以肘静脉输液每分钟所需的滴数相对较少。
5. 患者情况:患者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的需要量,从而影响到每分钟所需的滴数。
三、调节原则1. 根据医嘱设置滴速:医嘱是制定滴速的主要依据。
根据医嘱中规定的输液剂量和时间,计算出每分钟所需的滴数,并按照医嘱指示设置滴速。
2. 根据输液管径调节滴速:一般来说,成人使用20号管或22号管,每分钟需要15-20滴/分;小儿使用24号管或26号管,每分钟需要40-60滴/分。
若是使用细长管道,则可以适当加快滴速;若是使用粗短管道,则应减慢滴速。
3. 根据输注高度调节滴速:一般来说,输注高度为1m时,每分钟需要15-20滴/分;输注高度为1.5m时,每分钟需要25-30滴/分;输注高度为2m时,每分钟需要35-40滴/分。
若是输注高度较低,则可以适当减慢滴速;若是输注高度较高,则应适当加快滴速。
4. 根据液体黏度调节滴速:一般来说,液体黏度越大,则每分钟所需的滴数也就越多。
若是输液液体黏稠,则应适当加快滴速;若是输液液体流畅,则可以适当减慢滴速。
常用药物的滴速

常用药物的滴速常用药物的滴速、用法、配伍禁忌一、输液速度的调节在临床工作中,成人的静脉输液速度通常控制在40〜60滴/min,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必须根据所用药物、病情、年龄等因素加以调整。
对于某些药物的剂量、浓度,如果滴速过快,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
脱水药必须适当快速地输入静脉,休克患者静滴升压药,则必须根据病情、血压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教科书上表明:成人输注一般药物的滴速是40-60滴/分,年老、小儿、有心脏疾患的病人一般要求20-40滴/分。
参照书上的要求再回头结合我们临床工作来看,以250毫升的液体为例,以最快的60滴/分计算:250 (毫升)*20 (输液器滴系数)/60 (滴/分)=83(分钟)。
就是说参照这个标准,250毫升的液体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滴完。
但是以我现在所在的急诊科来看,成人一般的药物比如说能量我们一般是在50-60分钟左右滴完,换算成滴速应该是80-100滴/分,远远高于教科书上的标准。
而且工作中我们觉得这样的速度很正常,病人也没有出现过不良反应。
概念:半衰期(t1/2 )又称半寿期,是指药物入血后,在血浆中的浓度达最高值,经排泄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由此可决定给药时间或次数。
医生用药时一般都会参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来。
—、青霉素类半衰期在1h左右,头抱菌素(第三代的个别品种和第四代除外)的半衰期多在1 —2h左右.青霉素和头抱类是属于半衰期相对较短的药物,为了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这类药物要求在1h内滴完(250ml),快速杀菌,避免药效降低,速度过慢不能达到药物在血内的浓度。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1)林可霉素:250ml 1-2小时,不能低于1小时快速静注可引起低血压、心电图变化甚至心跳呼吸停止2)克林霉素:250ml 30-60分钟三、喹诺酮类抗生素1)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100ml瓶装不少于60分钟2)帕珠沙星:100ml 30-60分钟3)依诺沙星、加替沙星:不少于60分钟此类抗生素一般是要求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滴速过快易出现静脉刺激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症状)和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四、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l,滴速控制在40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