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

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姓名:***班级:微机1102 日期:2013.11.20目录目录 (2)摘要 (3)一.工程简介 (3)二.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4)三.中线主体工程 (5)3.1 水源区工程 (6)3.2 输水工程 (6)3.3 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8)四.关键的工程技术 (8)4.1穿黄工程 (8)4.2 高原强震区高坝及隧洞设计与施工 (9)4.3 工程地质问题 (9)五.工程的重大意义 (10)5.1 社会意义 (10)5.2 经济意义 (11)5.3 生态意义 (11)六.工程的利与弊 (12)6.1 工程效益 (12)6.2 负面影响 (12)6.2.1 对环境的破坏 (12)6.2.2 不利生态因素 (13)摘要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

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一.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南水北调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通过调水将长江以南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

这项工程对调出区(即长江以南地区)有以下几个影响:
1.水资源供应改善:南水北调项目解决了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调水
后,这些地区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需求。

2.农业发展促进:南水北调为长江以北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更多的水
资源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民的生计。

3.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项目也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调水后,长江以南地区的
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了长期过度开采的现象,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生物资源。

4.经济发展推动:南水北调为长江以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充足的水资
源促进了工业和城市建设,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次演示已经对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 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本次演示主要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 其对策,而未涉及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评价。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展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加强工程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从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 程角度出发,系统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已有研究。 其次,开展实地调查,收集工程沿线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分 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在评价因子的选取上,本次演 示从水文、水质、水生态和陆生植物等方面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3、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同时,应加强工程建设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态保 护意识和技能。
4、优化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因 素,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运行管理阶段,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 施,确保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
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这些研究 主要集中在工程对水文、水质、水生态和陆生植物等方面的影响。尽管已有研 究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机制和生态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但在评价方法和 影响预测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次演示将从全新的视角对南水北 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2、深化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对受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因子的长期监测 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生态学过程。

南水北调利弊分析

南水北调利弊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南水北调仅对四川三大水电基地 损失装机容量 671万kw、电量335.5 亿kw?h。
大量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源投入,而工程费效 评价却得出否定结果,必定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 生不利影响。
社会影响
二、工程沿线大量移民工作
移民问题是南水北调这一大型系统工程成功 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住房问题只是其中的一 个方面,就目前的统计表明移民对现在住房不满 意比例略高于满意比例。尽管库区移民住房问题 没有预计的严重,但是住房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制 约移民的生活生产。
?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 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 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西线工程
社会影响
一、解决北方缺水 ,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 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
?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 ? 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 ? 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 ? 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 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
南水北调通过补充水资源缺口,使得缺水地 区预留出合理规划使用水资源的空间,从根本上 缓解缺水引发的恶性循环。
生态影响
二、改善北方部分地区饮水质量
北方部分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地下水 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例如我国华北 平原和关中盆地地下水含氟大量超标,我国北方 和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含碱过多,这些对当地饮 水造成强烈影响,长期饮用危害人体健康。
经济影响的弊端
由投入产出看南水北调
(以西线一期工程为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 中有如下安排:从雅砻江及大渡河支流建引水枢 纽5座,输水路线 260km(其中隧洞 244km),年输 水40亿m3,估计静态工程投资 469亿元(2000年1 季度价)年经济效益 248亿元,扣除长江中上游发 电损失8亿元,经效益 240亿元。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20110514756 李勘引言: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工程量最浩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1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 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一是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 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二是通天河引水线,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

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 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三是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1.2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 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 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3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 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上, 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 终点天津。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 水源充沛, 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南水北调是怎么进行的

中国古代的南水北调是怎么进行的
地震、滑坡等
5
南水北调的历史意 义
THEME TEMPLATE
推动水利工程技术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推 动了中国古代水 利工程技术的发 展
南水北调工程促 进了中国古代水 利工程技术的创 新
南水北调工程提 高了中国古代水 利工程技术的水 平
南水北调工程为 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技术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促进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
南水北调工程促进 了北方地区的经济 发展,吸引了更多 的人口向北方地区 迁移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 北方地区的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有利 于人口的健康和生 活质量
南水北调工程对北 方地区的城市规划 和建设产生了影响 ,促进了城市化进 程和人口分布的调 整
4
南水北调的局限性
THEME TEMPLATE
技术水平限制
农民收入提高:农 业的发展带动了农 民收入的提高,改 善了农民的生活水 平。
经济发展
促进了南北方经 济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了北方地区 的农业生产水平
促进了北方地区 的工业发展和城 市化进程
改善了北方地区 的生态环境,提 高了人民的生活 质量
人口分布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 得到补充,有利于 人口的增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了水资源的 利用效率。
南水北调工程带 动了沿线地区的 经济发展,促进 了地区间的经济 交流与合作。
南水北调工程为 北方地区提供了 充足的水资源, 促进了北方地区 的农业发展和工 业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还 促进了沿线地区 的旅游业发展, 带动了相关产业 的发展。
源分布不均
古代农业发展 需要大量水资 源,而北方水 资源不足制约
了农业发展
古代城市发展 也需要大量水 资源,而北方 水资源不足制 约了城市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讲义(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讲义(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1)位于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思考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吗?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答案不能。

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等。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1)路线:位于地势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

(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

(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

3.东线工程(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

(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

(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