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的提取技术及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姜黄_郁金_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

m in,然后置冷水浴中冷却30m in[3],随行空白,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得回归方程为:C= 143185A-1113,r=019995。
21313 样品的制备:按表5,6的设计,精取相当于5g白术的水提液,在平行条件下浓缩至20mL,分别加5%ZnSO4约2mL与饱和B a(OH)2溶液约8 mL,以沉淀蛋白等杂质,振摇静置,上清液加几滴B a(OH)2溶液,直至沉淀产生,滤入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4]。
21314 结果:各正交实验组的白术多糖含量见表6。
其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离均差平方积(SS)自由度(Μ)方差(M S)F值PA 011943 2010971 785104<0101B0121182011059855184<0101C0100682010034271655<0101D0144012012201177811<0101误差01003327010001总变异018564 F0105(2,29)=3133,F0101(2,29)=5142结果表明:白术等6味药物的水提工艺优选A3B2C1D2。
3 讨论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中水提醇沉部分选择厚朴酚作为定量检测指标,是因为厚朴为方中君药,具有行气除满之功,适用于里实气滞之证,可以治疗胃动力低下等症,其有效成分之一厚朴酚已有测定其含量的大量报道,实验条件成熟,故选择其作为衡量制剂有效成分的控制指标之一。
水提部分选择白术多糖作为定量检测指标,是因为白术为方中臣药,具有健脾运脾之功效,而其水溶性成分白术多糖具有重要生理活性,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黄连有清胃热,健脾胃的作用,故选择盐酸小檗碱作为控制制剂有效成分的另一指标。
通过成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提高了该制剂有效成分的得率,保证了其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1] 寇俊萍,宣圆圆,严永清1影响厚朴三物汤厚朴含量因素的初步研究[J]1中成药,2001,23(6):41024031[2] 常增荣,周富荣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济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J]1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6051[3] 储秋萍1壳聚糖用于黄芪口服液澄清的工艺探讨[J]1中成药,1998,20(12):2231[4] 陈柳蓉,邵 青,陆 蕴1白术及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测定[J]1中成药,1997,28(4):21422151HPLC法测定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戚爱棣Ξ(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天津 300193)摘 要: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
新鲜姜黄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新鲜姜黄的基本成分及其性质。
2. 学习使用化学方法对新鲜姜黄进行定性分析。
3. 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新鲜姜黄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黄色根茎类植物,其主要成分为姜黄素(Curcumin)。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本实验通过化学方法对新鲜姜黄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检测其中的姜黄素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姜黄、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铁氰化钾、硫酸、苯酚、碳酸钠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研钵、烧杯、试管、移液管、滴定管、试管架、酒精灯、磁力搅拌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新鲜姜黄的制备(1)将新鲜姜黄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2)将姜黄块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研磨成匀浆。
(3)将匀浆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 姜黄素的提取(1)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
(2)加入适量的铁氰化钾溶液,搅拌均匀,室温下放置30分钟。
(3)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4.5。
(4)加入适量的硫酸,搅拌均匀,室温下放置30分钟。
(5)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
(6)将混合液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3. 姜黄素的定量分析(1)取适量的滤液,用移液管移入比色皿中。
(2)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在最大吸收波长(约425nm)处的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姜黄素的含量。
4.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标准溶液,用移液管移入比色皿中。
(2)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约425nm)处的吸光度。
(3)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新鲜姜黄的制备实验过程中,新鲜姜黄经过研磨、过滤等步骤,得到较纯净的滤液,为后续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2. 姜黄素的提取实验中,通过调节pH值、加入铁氰化钾、盐酸、硫酸和碳酸钠等试剂,成功提取了姜黄素。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摘要:本实验采用天然药物提取法,以姜黄素为目标化合物,通过溶剂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步骤,成功地从姜黄中提取出姜黄素。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姜黄素的提取和纯化。
引言:天然药物在中药领域有长久的历史,并且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利用化学方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目标化合物,以姜黄素为例进行研究。
姜黄素是姜黄根茎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鲜姜黄,无水乙醇,乙酸,氯仿,丙酮等。
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槽,高速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步骤:1.预处理姜黄样品:将鲜姜黄切碎并研磨成细粉,加入无水乙醇溶液中,将其置于40℃的恒温槽中提取一段时间。
2.溶剂提取:将提取液过滤,所得过滤液用氯仿萃取,重复该步骤两次,所得的有机相合并,并经旋转蒸发机蒸发浓缩。
3.分离纯化:将提取液溶解在正己烷中,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
首先用正己烷进行洗脱,之后用氯仿-甲醇(20:1)溶液进行洗脱。
4.结构鉴定: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姜黄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相对滴定法测定含量,并与标准品对照鉴定。
实验结果:1.提取纯化:通过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成功地从姜黄中提取出纯化的姜黄素。
提取纯化过程中,利用纸色谱法监测样品的纯化情况。
2.结构鉴定: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比对标准品和实验样品的吸收峰位置和峰高,确认了所提取的化合物为姜黄素。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天然药物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成功地从姜黄中提取纯化了姜黄素,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姜黄素的提取和纯化,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为天然药物的提取和纯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深入研究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姜黄素检测

迪信泰检测平台
姜黄素检测
姜黄素(Curcumin),又称姜黄色素、酸性黄,是从姜科植物姜黄、莪术、芥末、咖哩、郁金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使用Agilent或者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DAD检测器或ELSD检测器,可检测各类样品中姜黄素含量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色素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送样要求和检测周期。
HPLC测定姜黄素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报告。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质谱参数(中英文)。
3. 质谱图片。
4. 原始数据。
5. 姜黄素含量信息。
迪信泰检测平台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物质测定方案,具体可免费咨询技术支持。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色素,可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测定姜黄素含量的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利用色谱柱对姜黄素进行分离,并使用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和定量。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姜黄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姜黄素的含量。
3. 薄层色谱法(TLC):该方法将样品点在薄层板上,然后在展开剂中展开,使姜黄素分离。
通过观察色斑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初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姜黄素的含量。
4. 荧光光谱法:姜黄素在特定激发波长下会发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定量分析姜黄素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需求、设备条件和样品特性等因素。
在进行姜黄素含量测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姜黄素的提取课件

对于复杂基质中姜黄素的检测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结果偏差。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 分离效果好 灵敏度高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原理
1
鉴定准确
2
对仪器要求高
3
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 准 标准应用
05
姜黄素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医药领域
抗肿瘤作用 抗炎作用 抗氧化作用
保健品领域
01Leabharlann 抗氧化保健品操作步骤
将植物材料粉碎后,通过超临界流体 萃取装置进行提取,得到含姜黄素的 萃取物。
03
姜黄素分离与纯化技术
沉淀法
沉淀法原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萃取法
萃取法原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膜分离技 术
膜分离技术原理
利用不同分子量物质在膜孔径中 的透过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姜黄 素的分离与纯化。
操作步骤
将姜黄粗提物通过膜过滤器,利 用膜的选择性作用,使姜黄素与 其他成分分离。
注意事项
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过 程,但膜的种类和性能对分离效 果有很大影响。
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原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04
姜黄素检测方法与标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理
利用姜黄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 测定吸光度来计算姜黄素的含量。
操作简便
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对仪器要求不高,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应用。
02
抗炎保健品
03
抗肿瘤保健品
食品添加剂领域
食品着色剂 食品调味剂 食品防腐剂
其他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化妆品领域
农业领域
未来发展前景
06
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研究

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研究姜黄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研究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对于激发其生物活性的应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合成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通过对姜黄素的亲核加成反应进行合成。
亲核加成反应是通过将一种亲核试剂(如苯甲醛)与一个电荷云密度较高的亲电试剂(如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π电子系统进行反应,从而合成目标分子(如姜黄素)。
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较为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姜黄素的合成中。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被用于合成姜黄素,如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等,这些方法都对实现姜黄素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姜黄素存在于姜黄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提取工艺研究对于大规模获取姜黄素具有重要意义。
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法提取等。
溶剂提取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提取方法,其步骤包括粉碎姜黄、用溶剂(如乙醇)浸泡姜黄,再将溶液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姜黄素。
超声波辅助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快速脉动作用,增加溶剂与姜黄素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微波辅助提取是利用微波加热作用,加快溶剂对姜黄素的渗透速度,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酶法提取是通过使用酶解剂对姜黄进行酶解,分解其细胞壁,提高姜黄素的提取率。
这些提取工艺相较于传统的溶剂提取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对环境的污染小等优点。
在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原料质量、温度、酶解剂浓度、反应时间等。
这些因素对于提高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效率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需控制好这些因素,从而获得较好的合成与提取效果。
综上所述,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姜黄素合成方面,亲核加成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但也存在其他合成方法。
对于姜黄素的提取,溶剂提取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也存在其他提取方法。
姜黄素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
院药学杂志, #+++ , #+ & , * : $$!’ - " . 易生富, 张 静 ’ 香丹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稳定性考察 - / . ’ 中国药 业, $))# , #) & $ * : $0 1 $+’ - , . 郭业青, 阮宏年 ’ 穿琥宁注射液与 ,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 / . ’ 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 $))# , $# & , * : %## 1 %#$’ - ( . 冯锁民, 杨金玉, 王 晔 ’ 鱼腥草注射液与 , 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 / . ’ 辽宁药物与临床, $))# , "&$*: !, 1 !(’ - ! . 方忠宏 ’ 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沉淀及其分析 - / . ’ 中国 新药与临床杂志, $))# , $) & " * : %)( 1 %)!’ - 0 . 廖建萍, 欧阳荣, 周绍兴 ’ 刺五加注射液与 "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 /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 $# & + * : ,(+’ -+. 陈 英, 姜平川, 卢 华 ’ 参附注射液与几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 收稿日期: #**- , )* , #$ /
中国药业 !"#$% &"%’(%)*+,#)%-.
!""# 年第 $% 卷第 & 期 选用 # $ " 树脂作吸附剂、 洗脱 " 种树脂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的吸附。 剂用 %&’ 乙醇的产品质量好。 使用 (% 次后其 # $ " 树脂非常稳定, 吸附率仅降低 )* +,’ 。 该工艺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 ! " # 微胶囊化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最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的新技术, 通过在微胶囊中包埋固体、 液体甚至气体而达到改变被包埋物质 的溶解性能、 增加其稳定性等功效。 高群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黄素的提取技术及含量测定宋雪梅0901 化学制药[摘要] 姜黄素是人们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它既可以预防和治疗人们的某些疾病,又可以作物一种生物着色剂。
目前,姜黄素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等方法。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对姜黄素进行提取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含量测定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加合理的生产方案。
[关键词] 姜黄素提取技术含量测定应用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curcumin content determinationSong XueMei0901 chemical medicinesAbstract : Curcumin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material in people life activities, it can prevent and treat people's certain diseases, and can crop a biological coloring.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urc- umin varie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and microwave extraction, enzymatic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xtraction curcumin,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determination to it, it can help us choose more reasona- ble produ- ction plan.Key words : curcumin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ntent determination application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尤以姜黄中含量最多,约占姜黄总量的3%~6%,是植物界很稀少的具有二酮的色素,为二酮类化合物。
各项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利胆以及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同时姜黄素在食品方面可作为罐头、酱卤类、肠类等食品的着色剂,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评定为安全性很高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
因此,现代人们逐渐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姜黄素进行各个方面的研究,在药学及医学方面更为突出[1]。
姜黄素是一种熔点为183℃(常压)的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不溶于水及乙醚,溶于乙醇、丙酮、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
其在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兴和酸性条件下呈黄色。
姜黄素对还原剂的稳定性较强,着色性强,一经着色后就不易褪色;在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下其稳定性较差[2];此外,姜黄素对光、热、铁离子等特别敏感,即耐光性、耐热性、耐铁离子性也较差[3]。
根据这些性质,目前姜黄素的提取技术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提取技术、微波提技术、酶提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丙酮提取技术等。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提取技术:取一定量的姜黄的根茎,用机械将其粉碎成20~40目的姜黄粉末,取x克于圆底烧瓶中,用乙酸乙酯溶解(适量),连接好球形冷凝管,并以水浴加热若干小时进行提取,将提取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在75℃左右的水浴下,用水泵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姜黄素浸膏,干燥处理后即得姜黄素。
将所得的姜黄素溶解在乙醇等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法进行提取。
具体做法是在40℃下称取适量姜黄素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将其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2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的提取操作时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物料比为1:6的条件下,用75℃的水浴加热2小时是本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
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1.82%,姜黄素含量可达28.78%。
二、微波提技术:称取经干燥磨粉过筛的姜黄粉末适量(初步处理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相似)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溶液,在不同微波功率下辐射、萃取,将提取液转移至砂芯漏斗中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使沉淀逐渐析出。
在滴加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随着PH值的降低,沉淀的量逐渐增加,当PH值为7时溶解度最低,即析出的沉淀最多,而后PH值继续降低,姜黄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沉淀逐渐溶解,这主要是由于姜黄素易溶于冰醋酸而形成的。
由此可见,在微波法中,沉淀析出的最佳PH值为7.0。
在本实验中,我们还将对姜黄素的分离效果进行检测:将规格为100*200薄层硅胶G板放在烘箱中在105~110℃下活化30min。
用毛细管吸取提取液A若干份,分别点在硅胶板及线上,直径不超过2mm,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10mm以上。
待液点风干,将薄层板放入已被蒸汽饱和的展开槽中展开。
当展开剂从基线上升到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风干,检测薄层板上斑点的个数及相应的位置,即可判断姜黄素的分离效果[4]。
三、酶提取技术:将姜黄原料粉碎至40目,加水升温至90℃,搅拌保温1h后将其降至室温,向其中加入准备好的复合酶制剂,进行酶解处理。
将酶解后的姜黄粉加碱水调节PH至9.2,在沸水中提取3次,3次的加水量分别为原重量的8倍、6倍和5倍,提取时间分别为60min、50mim和30min即可得姜黄素成品。
利用此方法提取姜黄素与传统方法相比,收率较高,可以成为以后生产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5]。
四、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称取粉碎过筛的姜黄粉末约200g,装入萃取器中,调整好萃取压力和温度,用泵将夹带剂与CO2流体同步泵入萃取器中,调整好CO2的流量,开始萃取至规定时间,萃取结束后,取出产品并用色谱法对所得产品进行含量测定。
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较,超临界C02萃取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毒,没有残留物等优点[6]。
五、丙酮提取技术:将姜黄药材粉碎后过40目筛,称取9份样品各2.0g,用丙酮于暗箱中萃取一段时间,得萃取液。
将萃取液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并用薄层色谱分离,采用甲醇-水混合溶液对姜黄素进行重结晶,与一般重结晶方法不同,热的姜黄素甲醇浓溶液冷却后并没有姜黄素结晶析出。
只有向热的姜黄甲醇溶液中滴加热蒸馏水至刚出现浑浊时,再滴加甲醇使浑浊液变清,溶液冷却后才逐渐有橙黄色的细小针状晶体出现,这种晶体晾干后变为橙黄色的晶体,此橙黄色的晶体就是精制的姜黄素[7]。
此外,姜黄素的提取还有荧光分光光度法、乙醇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水热提取法、外场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都是目前正在使用或研究的姜黄素提取技术,但是每一种方法的操作工艺以及反应条件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考虑到姜黄素不耐热、不耐光照、不溶于水的特性,利用渗漉法提取姜黄素的效果就很好,且渗漉法操作简便,原料价格低廉易得,但与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相比,其提取效率较低[8]。
因此我们应在在实践中进一步琢磨研究,从而寻找出更经济合理的提取技术。
虽然姜黄素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终选择何种工艺还需要根据其收率和具体的工艺条件来进行确定。
目前对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超声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用无水碳酸钠配制PH值为12的碱性水溶液,然后准确称取经40目筛粉碎的姜黄5.0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将其定容至刻线,用0.45μm的微孔过滤膜进行过滤,在进行超声提取。
将所得的光谱图绘制出来,算出其面积和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9]。
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将待测的姜黄素用四氢呋喃稀释,使其浓度约为200㎎/ml,在RF-5000荧光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扫描,并与标准试液进行对比,计算出姜黄素的含量即可[10]。
3、HPLC法测定样品中姜黄素的含量:准确称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置于25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作为母液。
分别精密量取相应体积的母液置于l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各吸取微量进样,得标准曲线:Y=(2.614e+04)X一48046.156,r=0.9995。
将各提取液减压回收至干,真空干燥至恒重,计算得膏率,然后用无水乙醇将干膏溶解,经多次洗涤后定容于100ml量瓶中,从中各吸取1ml置1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高速离心后吸取微量进样,并用回归方程计算姜黄素含量[11]。
现在,姜黄素几乎被人们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广泛,能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与步骤,抗肿瘤机制及产生的作用机理也是多方面的,同时毒性很低,美国科学家已经将其列为第三代防癌药来进行研究,因而姜黄素是一极有可能成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癌药物[12]。
除了上述作用外,近年来又发现了姜黄素还具有抗过敏及抗组胺等许多新的生理及药理作用。
因此姜黄素的提取含量测定成了姜黄素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还将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结合姜黄素的具体理化性质,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得它更有利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1]张洪英.中药姜黄的研究进展 [J].菏泽医专学报,2001,13(4):84—87.[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李强.姜黄素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 [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09.[4]乔秀强,刘教彦,董超,等.中药姜黄中的姜黄素提取工艺研究 [J].制剂技术,2008,17(12):56—57.[5]董海丽,纵伟.酶法提取姜黄素的研究 [J].纯碱工业,2000(6):55—60.[6]何媛媛,于得才,孔令辉,等. 姜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姜黄素含量测定 [J].中成药,2007,29(1):122—124.[7]王爱丽,袁冬梅.姜黄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的研究 [J].陕北化工,2000,29(2):18—19.[8]赵远.姜黄渗漉提取工艺研究 [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5,26(6):39—40.[9]胡忠泽,谭志静,杨久峰,等.超声法提取姜黄素最佳工艺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2):6—7.[10]严建伟,鲍慰文,郁曾谓.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制剂中的姜黄素 [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8,15(2):44—45.[11]宿树兰,王永芳.不同方法提取姜黄中姜黄素的工艺筛选 [J].中成药,2002,24(1):67—68.[12]李文杰,李国清,林丽英.姜黄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J].海峡药学,2007,19(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