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场所精神的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保护——以宽窄巷子为例

基于场所精神的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保护——以宽窄巷子为例

CASE案 例区域治理基于场所精神的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保护——以宽窄巷子为例成都理工大学 王珞丁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突飞猛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全国范围内都在大规模的更新与建设,第三轮历史街区复兴的浪潮兴起。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记忆,不仅包括建筑空间形态,而且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的场所精神,可以很好的展现城市的风貌。

而今我们国家的部分历史街区俨然演变成了“经营”性质的场所,其商业化气息超过了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

二、场所精神与历史文化街区成都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名城,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无疑是成都的名片,而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则需要通过“场所精神”来表达。

场所精神源自古罗马,他们认为,凡是世上存在的都具有其精神。

著名的挪威城市与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于1970年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场所精神”这一概念,场所是由人工和自然环境组成的完整的个体,能给人们带来归属感的建筑空间就可以称之为场所,人们的行为、思想、情感与建筑空间产生的某种紧密联系以及建筑场所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意义就是场所精神。

一个场所和另一个场所的区别就在于“场所精神”的不同,因此,场所精神正是用来指导人们如何营造一个能够反映出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精神的特定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载体,不仅包括建筑空间形态,而且蕴含了特具文化内涵的场所精神。

国内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许多学者基于不同学术侧重点也对历史文化街区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笔者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得出: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其外在的整体风貌和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文物、古树名木、历史遗迹等,还要保护其空间布局和文化传统等要素,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所精神对于优良的传统文化延续的积极作用。

独特的组成与布局方式,结合特定的年代背景和居住人群,形成了其独有的社区文化和市井文化,是活态的文化遗产。

两种更新模式下的历史街区对比研究——以武汉吉庆街与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两种更新模式下的历史街区对比研究——以武汉吉庆街与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两种更新模式下的历史街区对比研究——以武汉吉庆街与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万 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在存量规划时代,历史街区的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的更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类型为视角,以武汉吉庆街与成都市宽窄巷子两种不同更新模式下的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比研究两种类型在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提出我国未来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提出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更新模式;吉庆街;宽窄巷子[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5.22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 District under Two Renewal Modes—— Cases of Jiqing Street of Wuhan and Kuanzhai Alley of ChengduWan Ge(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Abstract: In the era of stock planning, the renewal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renewal, and the refined renewal mod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view of the types of historical block update mode, Jiqing Street in Wuhan and Kuanzhai Alley in Chengdu under different renewal modes are taken as cases to compare and study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culture,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Then the suggestions on the renewal mode of historic district in the future in our country are put forward with a view to provide ideas for reference for the urban renewal in China.Key words: urban renewal; historic district; renewal mode; Jiqing Street; Kuanzhai Alley城市的历史街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复兴及其对存量规划的启示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复兴及其对存量规划的启示

080| 城市设计 2016 2摘 要本文从城市定位、保护与更新的路径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社区重建5个方面,解析了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设计项目,并以此讨论了以历史文化保护区为对象的城市存量规划设计思路,为思考新时期中国城市设计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照。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status, road map of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case of the Chendu Kuan-Zhai-Xiang-Zi Alleys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and discusses the idea of the regeneration-oriented planning by investigating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making a helpful reference for urban design in the new era of China.关键词存量规划;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KeywordsThe stock of land planning; Kuan-Zhai-Xiang-Zi Alle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servation area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复兴及其对存量规划的启示Revival of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of Kuan-Zhai-Xiang-Zi in Chengdu and its Inspiration of Regeneration-Oriented Planning李兿楠 刘伯英LI Yinan, LIU Boying刘伯英(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LIU Boying, Huaqing Andi Architecture Design Co.,Ltd., Beijing, China收稿日期:2015年3月13日Received Date: March 13, 2015李兿楠(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LI Yinan, Huaqing Andi Architecture Design Co.,Ltd., Beijing, China设计DESIGN1 概 述本文以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新与再生项目为案例,以存量规划为视角,讨论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中采用的思维方式、设计方法以及最终效果。

商业休闲街区的创意文化探索——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街区改造中

商业休闲街区的创意文化探索——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街区改造中

创意文化商业街是 由2 0 世纪末兴起, 主要在国际化和具 2 . 1历史背景
的地 区, 在 增加 了城市 脸面 的同时 , 也 增加 了城 市居 民的向心
力, 刺 激了经济 , 一举三得 。 这 些商业 街有 丰富 的人文 、 厚 重文 在 南方 的 样本 。 百年 以前 , 成 都 是清 朝士 兵居 住 的地 方, 因此
化底蕴、 独有的自 然景观、 大量本地民间艺人和 良好的交通条 街 道 才模仿 了北 方的 胡 同巷 子 的建筑 格局 , 所 以成 都的 宽窄 件。 产业类型一般为服务业、 娱乐业、 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类型,
吸 引对 街 区文化 创 意感 兴 趣 的外 地游 客 和 热 爱街 区环 境 气 氛 的当地人 。
和 分析 问题 以科 学 合 理 的理 论基 础 为支 撑 , 为 湖南 旅 游 市 场 未来 的发 展和 开 拓打 下基础 。
【 7 】李颖灏 , 张茁 . 消费认同对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 J ] . 商业
研究 , 2 0 1 3 ( 1 1 ) .
[ 8 ]王 国兴 . 我 国企业 品牌建 设中的问题浅析—— 品牌建
消费经济  ̄ C o n s u mp t i o n E c o n o my
商业休闲街区的创意文化探索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街 区改造中的得与失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 学院 柳绮文
摘 要: 休 闲商业街 需要有鲜明的地 方文化主题 , 而且这种主题 已经成为了 一些城l 市和景 区的核心旅 游项 目 , 并且成为了 一
个城I 市的亮点。 现在城_ 市和景区的建设 已经到了 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 的转型过程。 现在, 具有创意文化的商业 休 闲街区
对 游客更有吸 引力, 同时在城市建设 中的地 位越 来越 高。 我们可以利用创意思维对街 区独特 的文化底 蕴与现 代化的生活 方

中国传统老街案例分析(成都太古里 宽窄巷子)

中国传统老街案例分析(成都太古里  宽窄巷子)

项目展示 休闲及文化店铺的设计
虽然小镇整体格调是关中民俗,但在其休闲及文化店铺的设计风格上,却充满了台湾和丽江式的文化情怀
“陕西丽江”
精致的店铺装修,清新可人的文创产品,时不时能见到暖心的文案宣传,高水平设计的店铺门头美陈, 都成为吸引人落座休闲的关键道具。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当民俗现代休闲功能及美学结和在一起,构成了我们 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愁的元素
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三十多年间,以打造“关中印象体
验地”为发展目标,使得它从贫困村转变为全国知名的度假村,并先后被评为 “中国十
大美丽乡村之一”、“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乡村旅游 创客示范基地”,同时成为全国休闲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在这个人气比肩之镇,民俗美食、休闲娱乐极其成功的项目,在其经营模式上更是沿用 了互联网思维,让社群组织自治管理在项目上获得了最佳的实践。
位于宽巷子。复原了1935年成都一个七口小康之家的生活场景。布局为典型的川西民居,细节 处得到保留,比如堂屋内的神龛、祖先牌位,老人房中的竹躺椅、麻将,闺房中的女中校训、月份牌,新房中 的胭脂盒、留声机,儿子房中的国际象棋、收音机等。
特色产业
特色三、成都宽窄巷子里的琉璃会
中国琉璃鉴赏标准级作品生产厂商香港星工坊琉璃艺术品公司创建,是中国第一家全面展示古法琉璃
特色产业
特色五、黛堡嘉莱
小洋楼是窄巷子和井巷子之间一个漂亮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有中国式的屋顶,西式的罗马圆柱撑起了二 楼的露天阳台,长拱形的窗户上六角星的窗棂让整个建筑很有灵气黛堡嘉莱巧克力是中国大陆地区第5家直营店, 也是第一家法式沙龙概念店。
中西文化里的浪漫
特色产业
特色六、MY COFFEE和JiongBox创意盒子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建筑设计的借鉴42p 共43页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建筑设计的借鉴42p 共43页
设计时间:2019年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设计阶段:修建性设计 项目类型:街区复兴改造 设计规模:规划用地约4.42公顷。
建筑风格:明清时代川西民居,结 构多为穿斗式。以“水井坊古井酒 窖”为中心发散生长的水井坊片区 院落布局灵活,建筑风格活泼,是 明清商业街坊的活样本。
总图
模型照片
模型照片
模型照片
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明清时代福建民居,晚 清民国时为鼎盛,民居建筑具有浓 郁的地方特征。区域内散布众多名 人故居,建筑做法也用官式。风格 多样的“三坊七巷”地区被誉为 “明清民居古建筑博物馆”
奥西地块总图
部分院落效果图
部分沿街立面图
部分院落效果图
成都 · 水井坊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工程修建性规划设计
功能定位:创意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 南立面图
典型院落设计图-2
夹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北立面图
甘肃 · 圣容寺藏经阁 建筑设计
设计时间:2019——2019年 项目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设计功能:佛教藏经阁 建筑规模:644.4平方米。
建筑风格:藏尼结合的佛教建筑。 建筑风格浓郁,建筑形制严谨,细 部装饰生动有序。以曼陀罗为母题 的设计,营造出神圣的宗教气氛。
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
拆迁改造中
传统商业的街巷尺度
传统文化复兴和利用的商业价值
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展示
传统文化与美食的融合
传统与国际时尚色融合
传统片段的保留与现代功能使用
都市传统商业街在祁各庄很难实现
传统民居与商铺组合的街巷
• 明清古建主要分为“民式”与“官式”,就开发而言: • “民式”特点——易于与现代风格相结合,且建设成本低 • “官式”特点——构件繁复,古建样式突出,但风格的灵活性不

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性开发的特点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

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

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目前,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已经成为成都市的新名片,是游客来蓉旅游的必选景点之一。

一、基本情况2004年9月以来,针对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建筑留存历史久远、危房多、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对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的状况,成都市对宽窄巷子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并对其商业功能进行了整体性开发。

成都文旅集团与青羊区政府一起对宽窄巷子整体实施规划、保护、建设、招商及运营。

在整个项目修复过程中,一直把打造创意产业作为项目核心,并且围绕核心制定了“策划为魂,保护为本,落架重修,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

成都市先后投入6.3亿余元,修复了院落45个,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成地下停车场11000多平方米。

现有餐饮、酒吧、旅店、茶馆、零售、健身等多种业态。

2008年 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整体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正式开放,成为“ 5·12”地震后成都旅游业复苏的标志性旅游项目。

二、项目定位宽窄巷子是成都文化的集中体现,记载了老成都的城市历史和生活记忆,孕育了现代成都的生活精神,体现和延续了成都人的生活态度。

因此,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性改造工程将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形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

同时,根据三条巷子的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了“宽巷子老生活”、“窄巷子慢生活”、“井巷子新生活”的不同定位。

地域文化下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景观营造研究

地域文化下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景观营造研究

地域文化下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景观营造研究【摘要】以成都宽窄巷子这个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出发点,归纳和总结历史街区景观营造因素,提出历史街区不但是城市精神的集结地,更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中心。

基于这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城市的历史街区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历史街区;景观;成都宽窄巷子0.前言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是清代满城所遗留下的一部分,为外来兵营式布局街巷及北方胡同的建筑类型,体现了成都满城传统民居特色的旧居住区旧貌。

其主要特色是“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该区域是成都三大历史街区中目前保存的最为完好的一个,尤其是其独特的街巷空间,是三大历史街区中特殊的类型。

1.宽窄巷子景观的构成要素1.1显性要素1.1.1特殊的地理位置成都市的宽窄巷子,是位于成都市的中心区域,属青羊区的管辖范围。

处于成都商业闹市区,人口交往比较密集。

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的街巷组合而成了宽窄巷子这个历史街区。

距离天府广场仅有1公里的距离,因此,每天到宽窄巷子来参观和休闲的人群都络绎不绝,巷子内街道两侧的茶馆和露天茶座都还保留着老成都茶馆原有的风格,喝茶的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追忆着这个特殊的历史空间。

当今社会,在四周都是高楼林立的繁华的商业空间中,宽窄巷子却在夹缝里存留了下来,这对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传承作用。

1.1.2保留较为集中的明、清建筑历史街区中最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内容就是历史建筑。

传统院落中的天井虽小、但也是可以营造出雅致的氛围。

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宅院设计融合了清朝建筑等级思想和民国年间“西风东渐”的思想。

街区中的建筑整体色调以黑灰色为主,实则是清代建筑规范结果、等级制度的反映:清朝建筑制度规定人们的官品的等级不同,其住宅正门所用色彩也不尽相同,而形成了黑灰色的建筑风貌。

1.1.3幽静、独特的街道空间宽窄巷子的构成是由三条平行的巷子组合而成,街巷内虽然采用一样的石材,但是规格、拼花方式都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建筑及街区保护与更新》课程论文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古迹特别是市区中的文化街区建筑改造活动成为城市未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城市发展的必然性,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街区改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重构后各方面的各有利弊得失。从大众的眼光来看,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它也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宽窄巷子 1.背景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作为历史上的西南重镇、七朝古都,历时两千年名声显赫,历史古迹不计其数,文化底蕴雄浑浓厚。大慈寺、文殊院、宽窄巷子并称成都的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尤以宽窄巷子地位显著,成了老成都特殊的标志和永恒的记忆。宽窄巷子承载了蜀都千年“少城文化”,最能展现成都的特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后,张仪、张若筑城,少城肇兴,其后格局变化甚微。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朝廷调荆州八旗三千官兵来川。清朝廷在成都西垣秦代少城遗址上修建了满城,以驻旗兵,亦称作少城。满城方圆十里,城墙高耸、楼阁相望,城内建筑结构、衙门位置、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的传统方式来安排,建有官街8条、兵丁胡同42条。如今保存完好的宽窄巷子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处于闹市中长

图1:成都历史地图 图2:宽窄巷子航拍图 顺街和同仁路之间,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中心遗留下来的规模相对完整的清朝古街建筑。由此可见,宽窄巷子拥有非凡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化价值。

2.宽窄巷子的价值特征 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规划与建筑的独特风格: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与四川庭院的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的结合。这些特征造就了宽窄巷子的建筑艺术特色,使之成为当今城市风貌趋同大潮中稀缺的城市文化资源。 宽窄巷子还是成都休闲都市、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侍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2.1宽窄巷子具有的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主要指处于环境中的人的主观意识和环境相融合,环境能唤起人的归属感、认同感,能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某个熟悉的片段、某件事或者某些人。宽窄巷子在这些方面有着足够的体现,是老成都人都无法割舍的情结。 2.2宽窄巷子具有独特的可辨识度 宽窄巷子院落形式为四合院,且建筑层数较低,适宜的街道宽度给行人舒适的唯合感。独特的空间形式是宽窄巷子具有场所精神的重要原因,在钢筋混凝土般的城市森林中这种特殊的空间具有极高的可辨识度。 2.3宽窄巷子能体现市井生活休闲 宽窄巷子的空间形态导致其呈现的生活氛围亲切舒适,充分表达出成都的市井生活。行走在其中的人们能够从街边休闲喝茶、轻松漫步街巷等方面体验到成都的市井生活,能带给成都人一种内心上的归属感与追忆感。

3.影响宽窄巷子空间形态的因素 图3:原住民休闲生活 街道空间形态的变化必然有其内在及外在的因素。宽窄巷子空间形态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其历史文化方面,外在因素表现在自然条件因素及人为因素方面。 3.1历史文化因素 在成都修建少城是清兵将北方的胡同文化与南方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鱼脊式布局。而最初的建筑形式采取四合院形制,建筑色彩因限于清朝等级制度以黑灰色为主。 3.2自然条件因素 自清朝年间修建少城至今,宽窄巷子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宽窄巷子内建筑材料多为木材。成都天气潮湿,静风频率较高,易导致木材腐烂损坏,大部分建筑受损严重,建筑空间形态因此受到影响。 3.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人为对宽窄巷子进行改造,重新定位。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其功能定位与最初相差较大,一改以往居住功能为主的情况。新的宽巷子、窄巷子及井巷子分别定位为成都民间市井闲生活、慢生活及新生活。以餐饮娱乐为依托打造集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的改变对空间形式及其所引起的场所精神有一定的影响,破坏了古朴老实的生活方式。

4.宽窄巷子的改造产生的问题 4.1规划理念与执行的反差 如今宽窄巷子虽然规划是“修旧如旧”,行动上确实“修旧如新”,改造后的宽窄巷子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元素。内部新旧建筑混杂,约有20%的明清古建筑得以保留,40%进行更新,窄巷子则几乎全部推倒重建。新建建筑以青砖、灰瓦、棕木为主要材料,在总体上呼应了原有老建筑的特色。但有部分店铺出于商业需要设置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和钢结构支撑,虽然具有现代感,但在清雅、淳朴的民居风貌中稍显突兀。水泥、玻璃、金属等材料滥用破坏了原本川西建筑的和谐,现代的灯光照耀下,闪闪金光却是那么刺眼。还有白色涂料的墙面装饰,显然是江南水乡的

图4:改造后的建筑充斥着现代元素 基调,与西南灰墙青瓦的深灰色传统显得格格不入。 4.2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的缺失——这里已不再是成都人的成都 历史文脉、文化、建筑等是一个传统街区的生命力所在,成都的蜀文化以世俗隐逸文化为代表。宽窄巷子是成都著名的市井博物馆,肩负着这座城市的文脉传承的历史重托。以前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居民生活展示的一个样板,在那里人们可以安逸地躺在竹椅上,品上一杯浓茶,三五成群地摆龙门阵,或是玩上一把四川麻将,真真切切的普通老成都人的记忆。改造后宽窄巷子失去了原有文化风韵的载体,淡化了固有的市井文化,老成都的味道慢慢消散。新的规划忽视了老街传统精神,现代商铺、高档餐厅、豪华酒店纷纷入驻。昔日百姓喝茶聊天的市井小巷被如今精英泡吧会谈的时尚之街所取代,原来被居民视为内部空间的“家巷”成了专供游客通行的外部“街道”。如今的宽窄巷子更多的是时尚与艺术文化,朴实古拙的门头里面却是另一番时尚潮流景象。豪华的西洋餐厅、咖啡厅、会所等场所占据了大部分商铺;本地的茶楼、川菜馆大多也走高端路线,把平民阶层的“老成都”硬生生地拒绝在外。 很多的文化名人都纷纷入驻,掀起各种文艺潮流,宽窄巷子充斥的洋文化和前沿时尚将历史沉淀的平民文化彻底淹没,仿佛在古巷与老成都之间树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隔墙。宽窄巷子以上海“新天地”为范本,过多植入外来商业店铺以取代原有的民居和休闲场所,丢失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宽巷子的“闲生活”和窄巷子的“慢生活”便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安逸休闲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渐行渐远。 4.3过度商业化 宽窄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而在现在成都人心中那个宽窄巷子之所以那么重要,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它很有历史,而在于这里保留着成都人的魂,一种纯粹的成都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成都人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属于成都人的实质。这里的茶馆,小吃店,老邻居老街坊,人与人融洽的关系,整天泡在茶馆中“摆龙门阵”……这样才是成都人对老宽窄巷子的留恋。这里守护着成

图5:“艺术气息”浓厚 都得魂,然而,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几乎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娱乐一条街,里面遍布着高档的茶馆会所,豪华的旅馆。由原来花上两三元钱就可以泡一天的茶馆变成现在只有时尚高消费人群才能去的休闲场所。宽窄巷子的本质已经变化,完全商业化,完全旅游化,早已没有了曾经的生活气息和文化。 强大的商业利益直接瓦解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地方风情和薪火相传的生活方式。高回报率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屡屡突破城市规划的建设控制,导致城市历史格局、肌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宽窄巷子虽然近期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是违背了生态理念的可持续性要求,破坏了历史建筑原有风貌,衍生了保护区的过度商业化,造成城市精神文化的湮灭,这种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如今的宽窄巷子,部分文化的缺失导致其文化的独特性消失。历史文化街区核心是“历史”,其形态则是“古老”。但如今古城风貌已经简单地理解为街道改造后的那些粉墙黛瓦的建筑和临街两侧那些仿明清建筑的店铺门面。

5.问题产生的原因 5.1空间形态反面 老宽窄巷子的神韵在于它的悠长,门与门之间相对,这种布置方式无形中已经使中间的巷子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通空间,更像是一种交流空间,由于这里巷子并不很宽,除了居住者或来喝茶休闲的人之外,很少有其他人把其当作是交通通道穿越,这使这种空间由于使用人群相对集中,这也为其创造出他的精神底蕴奠定了空间基础。门的相对也为住户出入时的相遇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更有利于加强这里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和谐互利的关系,而目前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原来的住户渐渐变成里旅店和茶楼,这种布置无形中在巷子中失去了交流的韵味,由于其商业性质过于强烈,使用人群过于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可能除了店铺的经营者外就很少存在多年的熟人,因此,巷子的交流功能近乎失掉了,而且现在门与门相对的并不是住户而是商铺,由原来的

图6:过度商业化导致的人群拥挤 平等和谐的关系转变成为商业竞争关系,人与人的交流就不可能像老住户那样真诚相待。一旦巷子失去了它作为交流的功能,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巷子了。 5.2文化气息方面 在文化气息方面的保护上,目前的改造也不是很成功,究其根源策划者没有考虑到宽窄巷子作为目前的定位他的原有优势和神韵是否能够发挥出来。按现在的改造状况,建筑虽然运用了传统的设计手法和材料,来还原他的外型,但这种“做旧”的手法其实是欠考虑的。对于原来的灰砖土瓦来说,之所以人们觉得他有味道是因为它其中倾注了人们的感情或者说能够通过其中的原素来移情于己,可能老墙的断砖,旧门的木纹对于老成都人来说会勾起一些回忆或者思绪。而现代的做旧手法则不能产生这种感觉,其决定性因素就是时间,一段回忆一个思绪如果能够通过一种材质或实物来反映出来时通过他与事件的不断反复才能形成这种联系,并且这种思绪或故事的发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人与人的交流才能够真正的形成。然而这种联系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目前的做法就算是在此长期借宿的旅客也未必会有那么久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过程。 5.3原住民方面 从原住民的角度来看,他们中不乏经济并不困难者。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居住在此地。尽管这里没有物业先进的配套管理和服务,没有优良的环境宽敞的街道,甚至房屋的质量排水和屋顶防雨都已经频繁出现问题。那么让他们留在这里不走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一种生活态度。当地的住户自己并不是没有钱搬入小区。他们选择留在这里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喜欢一出门就能看到自己多年的老街坊,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些花草蔬菜,喜欢坐在自家门口守望着这个小巷。现代的居住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鸽子笼”式的。邻里间的交流少了,同一单元的人也形同陌生。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缺少了人情和人性的美好。这也正是宽窄巷子在成都人心中有如此高地位的原因。因此即使改造中保留了无数的建筑立面和建筑材料甚至是空间组合方式。也无法保留住宽窄巷子的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