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大学个人信息平台调查汇总

关于各大学个人信息平台调查汇总
关于各大学个人信息平台调查汇总

关于各大学个人信息平台调查汇总

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体育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手段,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从提高管理水平。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给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教学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随着学生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原本体育场地、教师不足的问题和矛盾而今更加突出。如何整合有效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高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是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在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一种综合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1高校网络管理现状及应用 虽然目前关于校园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多,但是和体育有关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国外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对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目前己经比较成熟。我国高校在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方面的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关于管理信息研究也随之发展;如李鸿的《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系统设计》,孙志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近年来,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从管理者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关于体育网络管理的研究比较少。调查发现目前虽然已经开发了教学管理软件相关的各种健康评价系统和健身指导系统,但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位或某个方面单纯评价,如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球类竞赛管理系统、学生体质评价系统等,但如何有效地把他们融合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目前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对比较成熟,也取得的相应的应用成果,但是关于体育管理得应用研究很少,不同的网络教学管理应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案。基于web数据库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是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是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的是改进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群体竞赛等现代化水平。为管理者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实现对体育管理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群体竞赛、体育场馆设备、体育教师、体育经费、体育图书资料等进行处理的人—— —机交互系统,力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并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从全局出发辅助体育各部门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服务 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基本设想 2.1基本思路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书刊已发表的有关体育管理系统的资料,充实数据库。确定编制体育管理系统设计指导思想;初步设置管理系统主要模块,每个模块应编订若干条内容,便于实施。根据研究需要完善各种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技术搭建系统框架,模拟系统运行积累完善系统,小范围应 基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体育网络管理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The College Sports NM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based Campus 雷鸣LEI Ming;任平社REN Ping-she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710021)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710021,China) 摘要: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手段,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体育管理松散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有必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一种综合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使学校体育管理高效化。开发的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竞赛管理、教务管理、系统管理、电子公告、专家咨询系统、健康测试系统、运动处方系统、营养健康系统等。预计该平台的运行可以有效改善目前体育教学效果,使体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合为一体。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和提高。 Abstract:At present,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ulti-campus,loose sport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school sports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several modules,competition management,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ystems management,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expert advice, health testing system,exercise prescription system,nutrition,health systems,the elective course system,the results login query system,theory lessons and examination system.The operation of the platform is expect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or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research results effectively together as one.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physique and improve.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教学管理平台 Key words:Network;Database;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01-03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人文社科类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12JK0247。 作者简介:雷鸣(1982-),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 ·201·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3.系统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创造思维原理、验证性原理、反馈原理 4.系统工程是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技巧等的总称,它是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5.三维结构图:①时间维。对一个具体工程,从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程序可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转和更新七个阶段。②逻辑维。对一个大型项目可分为明确目的、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组合系统分析、最优化、作出决定和制定方案七个步骤。③知识维。系统工程需使用各种专业知识,霍尔把这些知识分成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把这些专业知识成为知识维。 6.安全与危险:①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②危险,是指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③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7.安全标准:①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我们把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②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危险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安全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危险度③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8.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综合集成的安全防控系统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 9.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1)危险源辨识(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5)对措施效果做出总体评价(6)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10.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任何一个生产系统地都包括三个部分,即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人—机—环境”系统,每一部分就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称为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1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①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和程序:安全目标、可选用方案、系统模式、评价标准、方案选优②系统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安全评价往往要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③安全决策与控制: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出现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系统安全决策。 12.安全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首先可进行初步的综合性分析,再进行详细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3)如果对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进行分析,可选用静态的分析方法(包括初步分析和详细分析)。如果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则可选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如程序分析和逻辑分析等。(4)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复调整,使之达到较高的安全性水平,可以使用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等。(5)各种分析方法可以互为补充,使用一种方法也许不能完全分析出系统的危险性,但用其他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的部分。(6)进行分析时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特定的环境和资金条件,使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评价。 13.安全检查表的特点: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⑤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⑦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⑧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14.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 15.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①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②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③如果必须使用上述技术路线时,应从工艺上或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事故。 16.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解、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等级、制订措施、措施实施 17.危险性等级的划分:①1级安全的,不会导致伤害或疾病,系统无损失,可以忽略②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但应予排除或控制③3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④4级破坏性的,破坏性的,会造成死亡或系统报废,必须设法消除 18.危险性控制:①直接措施:(1)限制能量或采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如限速装置、低电压设备、安全设备,限制生产能量等(2)防止能量外泄,如自动温度调节器、保险丝、气体检测器、地面装卸作业、锐利工具等(3)防止能量散逸,如放射性物质的铅储器、绝缘材料、安全带等。②间接措施:(1)在能量的放出路线上和放出的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安全禁止标志、防护性接地、安全连锁装置等(2)能量放出缓冲装置,如爆炸板、安全阀、保险带、冲击吸收装置等(3)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护罩、喷水灭火装置、禁入栅栏、防火墙等 (4)在能量和人与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 过滤器、防噪声装置等(5)对人体采取防护措施,如防 尘眼镜、安全靴、头盔、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具等(6) 提高耐受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人和耐久性材料(7)降 低损害程度的措施,如紧急冲浴设备、配置低放射线、救 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 19.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在规定是时间和 条件内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 的状态 20.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的步骤:①调查情况收集资料② 危险源初步辨识③故障类型、影响、组成因素分析④故障 危险程度、发生概率、分析⑤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⑥按故 障危险程度与概率大小,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地逐项采 取预防措施 21.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 系统中工艺过程的状态参数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 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22.鱼刺图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针对结果,分析原因; 先主后次,层层深入 23.事件树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设想事故发展过程;进而根据这一过程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 24.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 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 作图分析法。 25.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5)调查原因事件(6) 绘制事故树(7)定性分析(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9) 分析比较(10)定量分析(11)制定安全对策 26.最小割集是指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 本事件的集合 27.最小径集是指凡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 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1)最 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求出最小割集可以掌握事故发 生的各种可能,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提供方便(2)最 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求出最小径集我们可以知道, 要使事故不发生,有几种可能方案(3)最小割集能直观 地、概略地告诉人们,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哪种稍次, 哪种可以忽略(4)利用最小径集可以经济地、有效地选 择采用预防事故的方案(5)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 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6)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 集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定量分析。 29.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①频率: 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不等时,基本事件少的割集中 的基本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 度大②频数: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时,重复在 各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比只在一个最小割集中出 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重复次数多的比重复次数少 的结构重要度大③看频率又看频数:在基本事件少的最小 割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最小割集中出 现次数多的相比较一般前者大于后者 30.三中重要度系数中,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 反映进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 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临界重要 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 事件的重要程度。其中,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 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而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 构和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概率重 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渡作用,是计算两种重要度系数的 基础 31.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 量变到质变原理。①相关性原理: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 要恰当地分析和处理系统内外因素、各层次之间的联系 (相关性),以达到强化整体效应的目的。一个系统,其 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 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②类推原理:类比推理是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 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③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 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 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④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 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32.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格雷厄姆和金 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 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 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式(4-2)来表示,则为: D=L·E·C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3.安全决策是通过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的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 规律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34.系统安全预测就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 件,包括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和情况变化;随着生产的发 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预测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危 险、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预测未来的安全 生产面貌及应采取的安全对策。 35.系统安全预测同其他预测方法一样,遵循如下的基本 原理:(1)系统原则(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3)惯性 原理 36.安全决策过程:(1)确定目标:从大安全观出发,安 全决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生活 安全和生存安全。应进一步界定、分解和量化。生产安全 是一个总目标,它可以分解为预防事故发生,消除职业病 和改善劳动条件(2)确定决策方案:拟出几个可供选择的 方案。将达不到目标基本要求的方案舍弃掉,然后对各个 方案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也称为备选决策提案。 备选决策提案做进一步的慎重研究。(3)潜在问题或后果 分析:“假如采用这个方案,将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假 如采用这个方案,可能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和错误?”① 人身安全方面②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③人的行为方面(4) 实施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实施机构、 人员职责,并及时检查与反馈实施情况,使决策方案在实 施过程中趋于完善并达到预期效果。 37.决策树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决策树分析方法 又称概率分析决策方法。决策树法是一种演绎性方法,即 是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法。 38.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成败关键:(1)对分析研究 所依据的制造过程图表及有关数据把握的正确性(2)小 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洞察能力(3)小组成员运用此方法 帮助其想象动作偏离、原因和后果的透视能力(4)小组 成员具备事故严重性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已指出的危害, 在评估其严重性之时能对危害可能引起的严重性大小,具 有衡量其轻重之能力。 39.安全系统工程的静态构架,由抽象到具体,分别由4 个层次所构成: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工 程 40.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手段:首先,在系统的研发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要求设置安全工程系统管理计划。从理论上 说,在产品最初的构想阶段,安全因素就应该被充分的考 虑到。其次,安全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保证系统安全: 安全设计、安全预警、安全生产、安全训练 41.事故树分析法的特点:(1)结果:系统可能发生的事 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2)原因:可能是其 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 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 基本原因事件。(3)优点: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 果关系。 42.事件分为事故事件和成功事件

高校校园网及网络设备配置整体解决方案

高校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前言: 高校校园网一直是国内Internet发展的领头羊。1994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启动。也就是同一年,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事实上这些网络也是中国Internet的开端。高校校园网从1994年的启动建立到现在的13年间,无论是高校校园网的网络技术,还是高校校园网的关注要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时期,时间大约从1994年到2000年。这期间各种网络技术在高校同时都有应用:以太网技术,FDDI,ATM网络技术。在这个阶段,由于校园网应用的技术比较繁杂,而且业务相对单一,因此,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网络的连通性和兼容性,即如何保证校园网的连通,和各种不同网络技术的兼容和融合。 第二阶段是应用平台建设时期,时间大约是从2000年到2005年。这期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迅速,包括BBS、WWW、FTP、E-mail,以及近两年流行的BT下载、视音频业务等等,这些应用都对带宽提出了挑战。另一个在此阶段发展迅速的校园网应用就是IPTV,更是被成为带宽的杀手级应用。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特别是以太网技术迅猛发展,1000M以太网已经步入校园,万兆标准也已经公布。结合实际应用和网络技术来看,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带宽和应用。 第三个阶段是信息资源建设时期。时间从2005年至今,乃至今后几年时间内。近两年,万兆以太网已经开始在高校校园网中规模化应用,下一代以太网标准也已经确立为10万兆标准。同时,随着cernet2的启动,IPV6技术

也已经在校园网中实验并逐步应用。当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建设之后,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校园网络的真正价值。当信息资源充分丰富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完全离不开网络,网络的安全与可信又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纵观这两年整个网络世界,安全事件频发:冲击波、震荡波、ARP攻击等等。所以,安全可信成为了高校校园网当前关注的要点。 简单来说,对于校园网:丰富的应用是关键,而稳定可靠的网络是基础,完善的安全和管理手段是保障。 第二部分高校校园网现状分析: 前面简单回顾了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历程,这可以作为当前校园网建设大方向的一个参考。下面结合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分析一下高校网络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需求: 1、随时随地接入的需求 首先,高校师生对于网络接入有着强烈的需求。原因有二: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和支持,高校在校生人数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低成本,导致电脑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很多的高校,台式/PC的拥有率可以达到70%)。 其次,在部分热点区域,或者难以布线的区域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性价比的接入方式。也就是采用无线作为补充或者备份。比如广场/操场、体育馆、阅览室、会议室、阶梯教室等,这些区域对于笔记本用户需要能够提供接入服务,而这时有线接入是行不通的。又比如校内的某栋较偏远的办公楼或者某几栋家属楼,上网用户有限,进行独立布线成本较高,所以,同样需要进

大学宣传部门工作总结五篇

大学宣传部门工作总结五篇 大学宣传部门工作总结(一) 随着期末的临近,团委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宣传部在校团委老师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合作支持下,以做好学校各项活动宣传工作为重点,总体来说是达到了目标,我们都在不断的改进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中,我们有过困难,有过快乐。我们的工作是忙碌的,琐碎的.汗水与欢笑是大家工作中的主旋律,乐观、热情与创造力是推动部门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共事中收获友谊,在一点一滴中我们凝聚成团结、高效、奋进的团体。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了学校的各类的大小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让学校各师生都了解我校活动动态,丰富学生视野。 二、在我校团委举办的我部门极力配合文体部和社团指导部,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背景布置,道具备用等。 三、我们部在11月份主办协助青年志愿者协会办了“成人宣誓仪式”活动。从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的到了团委各部门的配合和合作帮忙。 四、11月中旬,宣传部协助团委学生会公布了xx年团

委学生会干部名单(制作红榜展出)。 五、11月末,宣传部协助体育部公布了运动员名单(并制作了海报展出)。 六、12月份学校举办的冬季运动会中,我部大力配合活动完成背景和海报的制做工作。宣传部的工作主要以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所以在海报方面,通过与各部员的交流,部内依然采取了分工合作,每次活动的海报由部员分工联手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以来很大程度提高了部员的工作热情;既给了部员表现的机会,同时部门内又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了部员间的联系,促进了部员见的了解,使整个部门更团结有力!冬运会时,宣传部及时的公布学院的获奖名单,是同学们及时的了解到我们学院的获奖情况。在做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值得挖掘的宝贵财富。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冬运会的入场式上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七、当大部分同学都为冬运会的紧张而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部门承担并了”冬运会展我风采”的宣传海报的工作,同时也非常感谢马老师对我们宣传工作的支持以及摄影部提供的精彩照片。也使得我们的展板能够顺利的展出。 在本学期中,宣传部的成员工作都很积极,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温

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真题

单选题 饭后立即运动,会使参与胃肠消化的血液又重新分配,流向肌肉和骨骼,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还会因胃肠的震荡及牵扯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一般认为饭后()小时左右再进行运动较为适宜 (1分)本题得分:1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参考答案:B 学生在进行肺活量测试时,应该采用的()方式来进行吹气。 (1分)本题得分:1 A、快速 B、缓慢 C、急促 D、断续 参考答案:B ()活动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 (1分)本题得分:1 A、体育教学 B、体育课程 C、体育比赛

D、课外体育 参考答案:D ()是指物体在水中运动时,黏附在物体周围的附水层与外周静止水层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1分)本题得分:1 A、摩擦阻力 B、压差阻力 C、波浪阻力 D、形状阻力 参考答案:A 环境与健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生活在( ),大气、水、土壤、阳光、动植物等的变化,都会对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1分)本题得分:1 A、世界上 B、地球上 C、大地上 D、社会上 参考答案:B

轻度中暑后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等解暑药物。 (1分)本题得分:1 A、牛黄解毒片 B、维C银翘片 C、正痛片 D、藿香正气水 参考答案:D 侧泳的两臂是交替划水,所以动作是不一样的。其中,相同的技术有()。 (1分)本题得分:1 A、入水 B、前伸 C、抱水 D、出水 参考答案:C 人体每天需要补充最多的无机盐为氯化钠,约为()克。 (1分)本题得分:1 A、4~5 B、3~7 C、3~5 D、4~7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javaEE实验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JAVAEE框架开发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及班级:软件工程1202班 学号: 12 姓名:_ 黄子斌

2015年12 目录 实验一 struts基础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实验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文件的配..........................................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文件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3. Action的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运行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持久化层hibernate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实验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文件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体类和映射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运行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 SSM整合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实验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文件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文件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宣传部门工作总结范文【一】

范文:________ 大学宣传部门工作总结范文【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4 页

大学宣传部门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在眼前隐现。。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学校开展活动最多,最活跃时期;也是团委工作最忙的时候。尤其是宣传部,但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从开学到现在给我们第一感觉是忙,第二个就是快。3月份,我们进行了招新工作,一共招纳08级干事8名,每位部员都各有所长,新人的加入为我们宣传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动力。 在常规工作方面,首先,我们能够圆满完成院团委布置的工作任务,全体宣传部成员配合下,我们本学期共出了院团委招新海报、五一劳动节海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表彰大会海报、端午节海报、“文韬武略”海报、期末复习等海报等十余张海报。 每次出海报、通知,我们所有宣传部成员都明确分工,集思广益。这样的职责分配使我们宣传部的凝聚力大大提升,并且每次的海报都完好的保存下来,总结分析每幅海报的优缺点,以便以后海报的质量更能有提高。 由于我们宣传部以服务为主的特殊性,我们很少有机会开展自己的活动。但是我们在我们忙碌的工作中联合信息部举办了“文韬武略暨五四知识问答大赛”。“文韬武略”是我部一个比较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宣传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腾出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通宵赶出了两张海报。付出定会有所回报,活动现场的装饰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第 2 页共 4 页

太原理工大学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实验地点:行逸楼B114 专业班级:软件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孟东霞 2015年11月4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纸质版(A4)在课程结束后二周上内提交(12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美食评价系统 背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评论越来越随意,希望可以规范化的进行。 2 定义 美食评价系统为用户提供美食指导和参考。任何人都可注册为会员,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收藏的餐厅以及口味爱好。会员可以收藏餐馆,浏览餐馆信息以及其他会员的评价。餐厅必须向管理人员提出注册并审核通过后才能显示。管理人员需到工商局和餐厅具体审查后才能通过。会员可以提供来自餐馆提供的小票在次日来对用餐进行评价,一张小票仅可提供一次评价。餐馆则提供当日用餐小票记录给管理人员,用以核对用户提供的小票是否正确,然后系统则会审核评价有无不良信息,审核通过发布在餐厅信息上,并根据会员评价次数对给会员评星(1-5)。个人信息和餐馆信息可被所有人访问,管理员信息只能管理员访问。 3 参考资料 1.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文件编制规范》 2.GB/T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3.GB 1526—89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4.GB8566-88 《软件开发规范》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03T13:54:21.46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卢庆华 [导读] 体育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与学生一定的选择范围同时,也给与体育任课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 哈尔滨金融学院体育教研部(150030)卢庆华? 【摘要】现代教育体系中,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成了教学和科研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速度,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先进的校园网络手段,努力拓展体育教学课堂的发展空,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体育资源。本研究基于目前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现状,结合高校的教学模式,分析体育网络平台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法,以促进高校体育网络平台网站建设质?量,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网络平台体育教学?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型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关键。体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向?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更好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始终是摆在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何选择和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也被提到了教学日程?上来。? 1 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1.1 提供选课平台,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网络体育教学逐渐被提上日程,网上选课、选时间、选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中,借助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在校园?网上开辟网络体育课堂的新形式。学生网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这种选择体育教学的模式适合高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文化层次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个性需要,让体育课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能够促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两项体育专长的健身手段以及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 1.2 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体育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与学生一定的选择范围同时,也给与体育任课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授课的满意程度,吸取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把握今后体育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不足。另外,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现代化,对高校体育教师水平的与时俱?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地调整、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教学组织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3 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跟在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网络教学平台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载体,这种体育教育模式是顺应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的,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喜爱。? 2 网络信息平台在高职院校应用的局限性? 体育教学网络平台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具有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而且具有高效的互动能力,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完备了教学体系,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网络信息平台在高校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网络?信息平台对场地、设备要求较高,体育学科教学的主要场所在室外?运动场,场地安排不如教室那么紧凑,因而多媒体配置较复杂;由于?当前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采用多媒体技术还停留在观望的层次?上,甚至还有些抱有怀疑的态度;体育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合设计了瓶颈。? 3 提升网络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构建网络平台,优化体育课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应根据开设专业,制定针对?性强的适合地域、气候特点的体育课程,并完善其课程内容。体育教?学网络平台构建的前期储备包括总体设计以及脚本的制作、文本素?材的搜集、文字的录入与编辑等工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的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利用网络视频功能,可以将各?个运动项目中的精彩、经典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先进技术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因场地和师资?等因素对项目诠释不足的影响,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将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易犯错误及如何纠正等拍成短片发到教?学平台中,易于学生学习掌握,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运用?网络的特殊功能,及时进行信息的传达、交流与反馈,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3.2 优化平台,合理化管理。开放式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校际间的联合与共享,通过对各院校优势项目的整合,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体育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拓展了课堂体育教学的外?延。体育教学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的实时交互,以?此实现课堂讨论、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学生个别辅导等功能。优化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合理化管理对于加强师生的沟通,改善平台应用?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敢正?面与教师交流自己观点的缺点,实现师生之间信息的及时反馈与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及时性、多样性,及时给自?己充电学习。? 3.3 强化师资,合理维护网络平台。优质的网络平台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对外展示的窗口,是为学生和体育爱好者提供的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为打造优质的体育教学网络平台,有必要引进体育电脑网?络人才或对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教师进行深造和培养。各高校可成?立网络教育平台研究小组,专门负责网络制作和运行控制,各研究?小组之间有必要加强沟通交流与学习。同时,为加强网站的建设,有?必要寻求一条体育教师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开发之路,?从而最终促进体育网络平台网站建设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未来体育教学主体发展方向,21 世纪的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网络开发?和应用知识,媒体网络教学将是21 世纪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中心任务,是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生体育体系,?建立全民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环节。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专门型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关键。?总之,随着人们对网络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