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探究
脑出血康复训练

脑出血康复训练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在康复期就应该尽早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提升患者身体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经济负担以及改善患者日后的自理能力。
肢体功能锻炼原则早期,持之以恒,正确,循序渐进。
肢体功能锻炼(1)肩关节外展内旋上举式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医护者手握患肢腕部掌侧,使其掌心向上,肘伸直;缓慢尽力使患肩依次作外展内旋上举运动,每次停3—5秒;各动作重复运动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
主要锻炼屈伸肩关节肌群;防止发生肩关节粘连。
(2)肘关节屈伸式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医护者手扶患肢肘部和腕部,使其肘部交替进行伸直与屈曲运动;动作缓慢尽力,每次停3—5秒;重复运动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主要锻炼屈伸肘关节;防止发生肘关节痉挛。
(3)腕关节掌屈指屈式患者呈功能体位,医者手握患肢手和腕,缓慢使腕作屈曲(掌屈)运动,指伸;缓缓作伸展(背屈)运动,指屈;重复运动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主要锻炼屈伸腕、指关节肌群减轻其痉挛。
(4)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医护者手握患者手指背,掌心对第2—5患指端,缓慢使指作屈曲运动;揉指,缓缓作伸直运动;重复运动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
主要锻炼屈伸指关节肌群,防止发生手指拘挛和僵硬;对大脑功能起反射性调节作用,促使手指功能尽快恢复。
双手上举训练患者双手叉握、手举过头(握手)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作用: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的解剖关系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诱发上肢的运动功能。
(5)髋关节屈曲伸直式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将其健足背置于患足后跟部,使患膝伸直;医护者握住双足,缓慢协助患者双足上抬,使髋作屈曲运动;缓缓放下,重复运动10-15次。
收回呈起始位。
主要锻炼屈伸髋关节肌群和腰腹部肌肉;防止发生髋关节僵直。
髋关节伸展的控制训练(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屈双膝,双脚撑于床面,嘱患者抬起臀部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
急性脑出血的早期综合康复效果分析

C uynT eP o l H silf yn i , eag G ago g5 2 0 h na .h epe opt agCt J y n , und n 20 0 oo y i
【 bt c】 O jcv T a zh etf e ai m i d eaiao rn tvno A s at bet e o nl e fcot rec b e hbitnn s gn r tn n — r i a y t e e lro n r l i u i i e e i i a h t
3 皮 试 剂 配 制 时 改进 稀 释 方 法
操作 中, 只要重视 1 mL注射器无效死腔 , 用这 三种方法灵活操 作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避免 了药液残 留造成用药剂量不
准确所致 的麻烦和浪费 , 减轻 了患者的痛苦 , 减少 了患者的经
济损失 , 这些方法值得推广 。
参考 文献
其 中 出院 时 能 恢 复 独 立 生 活 的 占 2%, 活 还 需 要 他 人 协 助 的 占 4 %. 总 有 效 率 比较 , 究组 明 显 高 于 1 生 3 2组 研 对 照 组 ,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结 论 实施 早 期 综 合 康 复 护 理措 施 有 利 于脑 出血 患 者 的尽 早 康 复 。 差
用册. 护理研究 ,0 82 (0 :7 4 20 ,2 1 )2 2 . 『J 艾 冬云 , 4 王玉萍 . 岛素注射 装置 临床应 用 的进展 . 海护理 , 胰 上
2 0 ,( )5 — 5 0 7 7 4 :4 5 .
注射液 , 这是最关键 的一步 , 即将抽取 01 L药液 的注射器活 .m
【 关键词】脑出血
C
综合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评定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评定摘要】目的对脑出血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入院先后分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察组病人进行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
结果经早期康复训练的病人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训练脑出血在我国因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而且大多数脑出血幸存病人丧失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显著降低了致残率。
本文旨在讨论对脑出血后偏瘫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4岁。
①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②出现不同部位的肢体偏瘫。
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病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患肢肌力、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6阶段法评定,其分级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Brunnstrom分级情况组别例数偏瘫上肢分级偏瘫下肢分级1 2 3 4 5 6 1 2 3 4 5 6观察组 30 15 6 5 3 1 0 10 6 5 5 4 0对照组 30 16 5 4 3 2 0 10 7 6 4 3 0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心里护理、一般护理、传统针灸、病人随意自我锻炼。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且病死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据数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每年有 1500 万左右。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异常升高为典型表现,可严重损害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长期高血压状态容易造成脑部损伤,引起脑出血,发病早期出现头晕、嗜睡、恶心等情况,随着病程发展,对机体神经及血管造成压迫,出现肢体偏瘫等,肢体功能受限,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造成严重家庭及社会负担,需及时开展治疗。
1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特点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约为2.5亿,占总人口17.9%。
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18.7%~28.7%。
如果血压长期不稳定可引起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破裂而引发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引起偏瘫、言语不清及昏迷等情况较为常见。
(1)发病急,发病迅速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且发病快、病情变化快,若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死亡率可达90%。
据报道,高血压脑痛发生时间在24h内。
从发病到入院平均仅3h左右,而发病的平均时间为4.5h。
(2)发病部位与部位高血压脑出血发病部位主要为大脑皮质及小脑,常见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部位为左侧额、颞部、小脑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畸形,这一部分患者往往由于血压不稳定而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根据具体情况在临床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部分高血压脑出血则会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且较为隐匿,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头痛症状、眩晕、呕吐等,一旦情况严重导致死亡时往往已发生脑水肿、脑疝等病症。
而感觉输入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情况下,对运动模式的认识,可唤起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康复护理的实施方式和关键要点。
接着对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的更有效实施方式以及评估方法的优化。
综合评价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早期治疗、效果评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实施方式、关键要点、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综合评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功能障碍和肢体瘫痪。
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生活中常常遭遇到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早期介入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修复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已经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旨在探讨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康复护理方法的实施方式,关键要点和效果评估,明确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护理效果提出建议。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效果观察

采用常规护理 和早 期肢 体康 复 锻炼 , 如做一 些 上肢 伸展 运
动、 下肢摇摆运动 以及抬臀运动 等。 1 . 3 观察指标 1 . 4 疗效评 定 对两 组 患者 治疗 后 神经 功能 缺 损程 度评 基本痊 愈 : 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减 少 9 1 %~ 分 和治疗效果进行 比较。 1 0 0 %, 并 且病 残程 度为 0级 ; 进步: 神经 功能 缺损 程 度减少
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3 周后 ,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 P<0 . 0 1 ) , 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0 . 0 1 )。结论
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康复锻炼 , 有利 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提高治疗康 复效果 。 [ 关键词] 高血压 ; 脑出血 ; 偏瘫 ; 护理 ; 康 复锻炼 [ 中国图书资料分 类号 ] R 4 7 3 . 5 [ 文献标 志码] B [ D OI ] 1 0 . 1 6 4 8 5 / j . i s s n . 2 0 9 5 - 7 8 5 8 . 2 0 1 5 . 0 5 . 0 7 5
[ 3 ] 程满意 , 林艳玲 , 郭健 凌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探 析[ J ] . 护理实
践与研究 , 2 0 1 0, 7 ( 1 8下 半 月 版 ) : 1 1 8 — 1 1 9 .
[ 4 ] 徐瑛 . 急诊科危重 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J ] .中国社 区医
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 0 0 9, l l ( 2 3 ) : 2 6 4 . ( 2 0 1 5 - 0 7 - 2 6收稿 2 0 1 5 - 0 9 - 2 4修回) 刘喜元 )
级 6例 , I 级1 9例 , I I 级1 8例 , I I I 级1 1 例 。两组患 者性 别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脑出血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疾病,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患者病情变化、康复效果、社会和心理方面三个方面对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患者病情变化早期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以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
在脑出血术后的早期,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或不能独立行走等情况。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肢体力量,促进肌肉退化的恢复。
床边日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运动,促进肢体运动的恢复,避免肌肉萎缩和冻结现象。
此外,在患者的病房内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肺功能,缓解呼吸不畅等症状。
二、康复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达到最大化。
针对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康复护理师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例如,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该制定出相应的口腔肌肉训练计划,提高其吞咽能力;对于不能自主行走的患者,应该进行床边起床和下床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预防和缓解术后并发症。
例如,卧床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不能自主行走的患者,应该采用加强肌肉按摩和床位转移等措施进行预防。
三、社会和心理方面脑出血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这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病后生活的质量,缓解其精神压力,并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早期康复护理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对于康复后回到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康复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提高,便于患者康复期间获得更好的支持和照顾。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
正确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可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提高康复效果,缓解心理负担,降低经济负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患者康复后回到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我们来谈谈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时间。
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来说,康复护理的时间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越早进行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效果越好。
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受损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
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要尽早开始,并持续进行,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包括康复训练、物理疗法、功能训练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肢体的力量和灵活性,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肢体的疼痛和肌肉紧张,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需的肢体动作。
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神经再生和重建。
脑出血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和重建,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升肢体运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可以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需要全面的团队合作。
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康复医师、护理人员、理疗师等多方面的专业支持。
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康复护理方案,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只有通过全面的团队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7-09-29T16:44:41.7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3期作者:李长虹
[导读] 综合康复锻炼方法能显著提高肌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锻炼方法在脑出血患者早期恢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康复锻炼,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康复锻炼之前,两组患者BI评分和NHISS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为(75.38±10.25),远高于对照组的(61.47±9.58),观察组NHISS评分为(6.28±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6±1.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锻炼方法能显著提高肌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脑出血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积极进行综合方法的康复锻炼。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锻炼;临床效果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1]。
因此,笔者选择了6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究早期康复锻炼对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8例,均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就诊,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患者均经脑部CT、MR检查确诊,出血量小于30ml,无意识障碍,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血液病、精神疾病。
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56岁,最大者75岁,平均(61.5±5.5)岁。
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74岁,平均(62.0±5.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神经科脑出血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锻炼连续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具体如下:①卧床锻炼:患者卧床时注意肢体良肢位摆放,定时更换体位,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床上锻炼康复,能坐适当保持坐位,每日半小时,开展床上肢体运动,抬臀抬腿举手,鼓励患侧肢体活动,进行辅助性对称运动,进行肢体运动假想练习;②床沿运动:尽早开始下床锻炼,易小幅度轻柔活动,在专人保护前提下开始床边站立、床边行走、扶墙行走等简单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康复锻炼,具体如下:①心理开导:无论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均给予一般心理开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康复;②电针刺激:给予患侧肢体针刺,以阳明经穴为主,并连接电针仪,强度以患者忍受度为准,选连续波,留针20min,每日1次;③肌肉按摩:采用轻柔动作对患者上下肢、大面肌肉进行按摩,每次20min每日2次,刺激感觉,可促进肌肉、血管、淋巴的循环,可预防肌肉萎缩、血栓形成;④日常训练:患者可以站立后开始日常活动训练,练习自己洗脸擦脸梳头、穿衣戴帽穿袜、用筷子、抓馒头等动作,每日2~3次;⑤一般器械训练: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器械辅助练习,如上肢尤其手功能器械练习,滚筒、手动功率车、木插板等一般器械练习,下肢站立床,台阶练习、蹬车练习等。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根据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根据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
BI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自主能力越好,NIHss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做记录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若P<0.05则表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表示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之前,BI评分和NHISS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康复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显著上升、NHISS评分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BI评分上升、NHISS评分下降的幅度,经统计分析,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3讨论
以肌力下降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偏瘫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压迫运动神经是这一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此外,继发性的关节畸形、挛缩、肢体痉挛、肌肉萎缩也是偏瘫的重要原因。
尽早康复锻炼能能够防止关节畸形、挛缩、肢体痉挛、肌肉萎缩等因素加重偏瘫,还能够练习增加患者患肢肌力。
根据大脑可塑性理论[2]描述,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脑损伤后可以依靠脑的适应性进行功能重组。
通过早期康复锻炼治疗,反复刺激患者大脑适应性,同时有利于训练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稳定性、灵活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残疾程度。
刘会星等[3]报道,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的早期综合康复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要远优于患者自我康复锻炼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综合性的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BI评分显著上升、NHISS评分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BI评分上升、NHISS评分下降的幅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康复锻炼方法能显著提高肌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脑出血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积极进行综合方法的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卫晓红,任雪芝,张丽娟.等.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6):1224-1227.
[2]Takahata H,T sutsumi K,Baba H,etal.Early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oral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 rhage: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 C Neurol,2011,11:6.
[3]刘会星,孙晓.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