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五分钟演讲稿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

哲学的起源是古希腊哲学,而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则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哲学五分钟演讲稿,欢迎阅读。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1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也很荣幸有机会和各位交流学习。自我介绍下,我的名字叫程浩洋,程是程咬金的程,我的名字叫浩洋,即浩瀚的海洋,这句话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父母对我寄予的希望。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在介绍书之前,我们先看看《哲学和人生》的作者——吴佩荣先生的履历。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毕业,台湾大学硕士,耶鲁大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比利时鲁、荷兰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XX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从其履历和著作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受中西方文化影响

《哲学和人生》这本著作,我看完之后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360°。诸位要细看,可不是和QQ大战的360哦,而是360度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触:我们时常视角上扬45°仰望星空,却很少用剩下的135°视角俯视自己的人生,绝少翻越表象背后的背后用另一个180°发掘从未深刻思索的

地方,三者加起来才是360°的完整人生。尽管45°视角带给我们的是漫天繁星,却也让我们渐渐迷失在一个找不到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这些普通青年时常像2B青年一样感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老是想着DIAOS终有逆袭之日,到时亮瞎高帅富的合金眼,吓破白富美的狗胆。却不知,有一天我们会不会突然顿悟,能够像文艺青年王羲之那样感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偶然的机会看到《哲学与人生》,使我为之一振,于是忍不住想要和各位分享我的拙见,这就是我刚刚提到的360°,之所以用360°来作为我的读后感,是因为:1。其著作融合了中西哲学,让我们360度的对哲学基本的入门有所了解。2。引导人们如何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的地审视自己和认识自己内心世界。3。其不仅引导我们走进书中,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我们走到书外,到大千世界去领会去体悟;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去领略;在笃定静闲时自我反省,让自己的心去感受。书是从讲哲学是什么开始的。那我也从这里开始吧。

一听到哲学脑子里会闪现出什么?马哲,这是在校大学生的第一反应。也有脑袋闪现出哲学就是扯淡——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把懂的东西变成不懂的东西的想法,作者在书中的观点:哲学的原意是“爱智”———爱好智慧。智慧不等于知识。

智慧是什么呢?作者在书中是通过描述其特点来阐述智慧的——完整性与根本性。完整性: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的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虑整体生命。根本性:明白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简而言之,智慧是让我们明白在完整的人生中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知识广,可以教导他人,故而使得他人感觉很有学问,能提供所有问题答案。但这未必是真正的智者,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不断的质疑和疑问,永远等待惊讶。真正的智慧是来自生命的提炼,是对正能量的苦苦积累,培养自己战胜惰性,从而使得心灵更自由的翱翔,这是一种修行。每个人都需要修行,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哲学。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片生来就不完整的叶子,有的人缺憾在叶脉,有的人缺憾在叶尖,所以他人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自己最缺憾的地方,我们要从他人身上汲取到更多能量,无形中使自己完整。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像英国伦敦奥运会上印度代表队,走着走着就不知道插进来个谁,有时像我们苦苦冥想英国伦敦奥运会是谁把日本队带不回来鸟,应该是那放羊的孩子王二小。所以别没事儿总皱您那英国女王眉,你要知道人生不是你第一个遇到的这样的事情的人,人生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悲催。因此,我们学哲学或者是去研究些哲

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考力从整体观点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说起来简单,做到者寥寥无几。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崖,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就是说知识范围是无限的,但生命的时间却是无限的,想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实在是一点也没有希望。听起来话这么耳熟啊,是《雷锋日子》的内容: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处于读书阶段的我们往往被告知是什么,为什么,但很少有人具体跟你说怎么去做,怎么使自己在大学里过得更精彩,使自己不再迷茫,使自己生活的更加精致些,烦心事少一些,那必须让自己更加成熟些,当然,别以为年纪大的就成熟,尤其是心智上的成熟。怎么才能使得我们更加的成熟呢?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但若格局不大或是格局是错误的,片面的,你有多大的努力,就会离得真理越远。所以作者在书中介绍思的想方法,体会还需躬行。

第一种思考力乃万力之源。最笨的人就是用聪明才智努力犯错误的人,就是出色地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做的事的人。我们思考的格局、境界和层次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表达。讲

个故事:鸡和猪是好朋友,后来慢慢的引为知己,有一天,鸡对猪说:我发现了一个好项目我们一起来做吧,那就是生产鸡蛋火腿肠比较赚钱,猪思考了会就答应了,并和鸡签订了协议,还做了法律公正。结果是什么呢?鸡回去下蛋就可以了,而猪则要付出生命。我们要练就打破现象看本质和通过间接经验来使自己更富有洞察力。我只想问,你想做鸡还是想做猪呢?

第二种,行动力是万力之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还有什么是比行动更重要的事情?什么都需要行动,不学、不干,不去借鉴,一切都是空谈;你会发现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思考好之后,有彻底的执行力。在大学里很多人心浮气躁,比如:伽利略坚持甩手臂的故事。

第三种。表达力是万力之魂。“说”是有效果的能力,也是最昂贵的能力。“懂沟通,会说服”是很重要的本事,一句兴邦,也可以一句亡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常说:寡言者多思,多言者寡思。大家可能要问了既要多思又要表达,似乎两者矛盾着,其实不然,上了什么样山坡说什么样的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里当然不是指的让你变得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指的是针对某一个人说话怎么才能得体,事半功倍,交流沟通的更彻底。怎么说让自己做到和而不同的君子行为,而不是同而不和的小人行为。试想想,我们人是群居动物,语言是最直接最先进的和最原始的表达方

式之一。尤其是现在是信息的社会,虽然信息量扩大了,技术提高了使得我们不出门便可以交流,但是自杀率也在上升,我们越来越孤单,我们需要朋友,更需要一个知心的朋友,所以我们掌握这些方法,是心智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辩物,如何阅读,这四者配合起来,并且善加运用,我们这是在爱智的路上踏出第一步。

综合上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独立人格,独立精神。活出自己,别让其他事物牵着自己走。现在的我们,在自身沉淀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去盲目追求个性,越是疯狂的追寻,反而越迷茫,甚至迷失,不可自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记得有个女孩子在生日聚会上收到一份欧式风格的精致的被子,第二天醒来她觉得的床和这条被子不搭,于是就把床换了,换了床后,她又觉得卧室的风格不和床搭,于是把卧室重新布置,布置完后来又觉得和整个住所的风格不搭,又重新装修了房子,但是她还是觉得哪里不搭,但说不出,有一天晚上她睡不着,倒了一杯水回到卧室,突然间明白自己哪里不搭了,又是她第二天下定决心换了个欧美的老公。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2 当我们面对苍茫的大海,静静倾听拍岸的潮声,并有幸沐浴如轻纱的月华,我为自己的生存而感到欣喜;只是那飞溅的转瞬即逝的泡沫,让我在对生命的美的朝拜中尚保留一点自省:在历史的轮回里,我和我的同类,都不过是如此渺小的个体。好在我们这些个体不

能够永恒的生命划过黑暗的蒙昧的夜空时,是可以点燃属于我们这个群体的不灭的灯火的。人类的文明似乎已经长成了一株郁郁葱葱的苍松,可是困惑没有一刻离开过我们;我们总是在一种未知的状态里追寻,在一种未知的状态里等待,当我们所期盼的如期到来,或如想象中那样幻灭,我们就从世界中独立出来了。——独立出来,继而面对新的困惑。在这里写下的文字并不打算从本原上解决它,只是从一个侧面看一看我所钟爱的,或许,我能借助一面我所钟爱的镜子。

艺术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文学艺术则是其中特别的一种。她是如此的忠实,对我们的生命;却又并非把生活简单的浓缩在镜面中的文字里。她只是勾勒,而在那生活的轮廓里,美被凸现——让美显现于我们面前的手法是多样的,而我们关心的只是,对于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本性给予最大关怀的——美。美的涵义是广博的。直到今天,没有察觉美其实是个形而上的存在的人们仍占据着更普遍的领地。

在生命之初,我们对于艺术和美是没有鉴赏力的,对于美的评判和追求,并由此而理解和欣赏艺术,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本质开始回到本真状态的过程。——在这个我们通常所说的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在时代为我们营造的文化氛围中生成我们各自的审美观,并在继续的观

察里为审美观所映现的美得到显现,并为我们捕捉,而衍展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评判。于是,生命的善与恶,好与坏,荣与辱,丑与美,成与败等精神层面以及它们所必然引发的喜怒哀乐,就被由文化底蕴萌发的审美观完全界定了。生命的审美观并不依赖于艺术才得以存在,这就好比一个终生没有与艺术结缘的凡夫俗子也有对于世界的美丑善恶的判断力。但是,确实是艺术把美衍展到一个生命的极至,使美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转变中可以有更多的载体,给人们以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感受,并且艺术能够突破生活经历的有限性砌就的屏障,以蕴涵着真实的美的生活的幻象来铺展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美创造了真正的生存,使人性得以在人的丰富的审美体验中解放和显现。

于是当我们面对眼前这个世界时,审美观就通过决定审美体验掌握了我们生存的价值。当文学在我们眼前展现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身时,对世界与我们自身的思考,尤其是在本原层面上的思考,就变的举足轻重了。这一点,中西方的文学发展史都展现的非常突出和生动。在我们慨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恢弘的文学殿堂的时候,翻开那个时代形而上学的记载,就会发现,在哲学界开始认同人的经验,承认人的真实存在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文学也开始脱离神的阴影,把人作为展现的唯一主体来加以刻画,加以描述,就好象文学正是在此刻,才回归到自己的

轨道上来——她本来是诞生于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人对自身的关怀的一种高级方式;而文学的回归与哲学革命的同步是偶然的吗,并不是的;恰恰在于哲学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眼光和途径,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得以走出诸神的阴影,去获得崭新的审美体验——这是对人的自我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的对生命的美的肯定和追求;在这个时代的文学里闪现的时代的精神,就是人生与人性成为我们的世界的真正的主体,而向诸神之美的顶礼膜拜开始转向对生命之美的顶礼膜拜。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的那位才华横溢的哲学家尼采,以及上世纪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他们作为哲学家兼文学家的代表,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哲学和文学是怎样在人类的心灵中实现了高度的统一的。对于美这样一种文化形态,这样一个形而上的存在,哲学家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当他们把形而下的美的载体用文字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时候,也就把

一个完整的形而上的审美观摆置在那里了,我们用各自的心灵去解读,美就源源不断的流入了我们的心底。

我个人的见解,哲学和文学在人性中统一的最完美的境界,得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里寻找。鲁迅先生曾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的当属道家。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深刻的洞见了天下之道作为美的本原,在道之为中实现了美之载体之为;道之无为,决定了生命之无为,决定了生

命之美之无为。所以,庄子在那些美妙的哲性散文中的文学技巧和手法上也同样是无为的,然而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经使他的文风具备了道之无为的飘逸、自然、旷达和无拘无碍——庄子的哲学不仅决定了其文学作品的内容,还直接影响了它们的风格。

顺便提及的是,哲学对文学的影响并不仅仅通过文学创作者,事实上,对文学审美体系的三者都有直接影响:作者,读者,和作品。其中对作品的直接影响,意即哲学通过塑造了作品所要描述的对象的精神世界,而将作品框定在一个时代的气息里。另外,哲学对审美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文学创作和审美需要常有反抗传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冲动,譬如历史上一些特定的文本空间的出现。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宋明理学发展到朱子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成为社会主体意识,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恰恰是此时,香艳小说文本空间诞生了,并且达到空前的规模,还产生了象《金瓶梅》这样不朽的著作。纵观中华文学史,在儒家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千年里,旨在对处在不合理的伦理规则中的人性的被摧残和蹂躏的控诉,对在那样的社会法则中任人宰割的小人物给予同情和关怀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的在涌现。

美,是这样一种文化,它运动着,它将继承它的过去,开拓自己的未来;不变的是,它将始终依偎在时代的文化

氛围的怀抱里,始终展现在时代对世界的阐释里。在将来的属于我们人类的哲学里,会诞生新的审美世界;新的文学将应运而生,营造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海涛拍岸的彼刻,但愿没有此刻的彷徨。而我依旧静静伫立,沐浴如水月华,倾听属于自己的心之夜曲。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3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入了断崖边上。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但转念一想:“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甚么吃掉,都是一样的。”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一黑一白的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好。”

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桠休息,他想着:“既然迟早都

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

他在树上沉沉地睡去了。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双双负伤逃走了。

由我们诞生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生活之树,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唯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然后安心地睡觉,只有存着这样单纯的心??少欲望、多一点赤子之心。

幸福是一颗梦想的种子,需要用生命的热情去灌溉,幸福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要认真抓住用心选择。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4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

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

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

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

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

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

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的别着一百个发夹,所以心里都懊恼得很,可嘴上却说不出。

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故事的结局,想当然的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不明白人为什么一有缺憾就必须要拼命去补足?

一百个发夹,就像是完美圆满的人生,少了一个发夹,这个圆满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转机,

无限的可能性,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这遗憾可能是一张将要满分的试卷上的一个红叉,也可能是一件近乎完美的工艺品上不小心划过的一道痕迹??人生不可免的缺憾,你怎样面对呢?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对那些没有机会弥补的遗憾,不如稍加修整,看那改变后的遗憾,有时,它会是比完美更美的惊喜。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5 大师年轻时在上海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他的鞋前面列开了一个口子,他既没钱买新鞋,也没钱缝补。

一日,大师画了一只老虎,拿到街上卖。一个外国人看中了这幅画,想买,就问:“多少钱?”大师说:“500美元。”

外国人觉得太贵,便说:“能不能少点儿呢?”大师说:“不能少!”一边说,一边将画撕碎了。

外国人吃了一惊:“年轻人,你怎么撕了它呢?多可惜呀!500美元不卖,少点儿也行呀!你是生气了吧?”

大师平静地说道:“先生,我没有生气,这画我要价500美元,说明我认为它值500美元,你跟我讲价,不愿出500美元,说明在你眼里它不值这个数,也认为它不好。所以,我要再接再厉,撕了它,重画,直到顾客认可为止。”

那时,大师还不是大师,是个普通的青年。大师当时太穷了,太需要钱了,可他没有降低自己追求的标准,没有让物质的诱惑干扰他的最高追求。他追求的不是钱,是艺术的

境界。

假如是常人,他会能卖多少卖多少,先换到钱再说。

就是这个心态,使这个青年日后成为一代雕塑大师,当上了中国美术馆馆长,主持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雕塑作品。这个人就是一代宗师刘开渠。

是什么成就了大师?是心态。

哲学五分钟演讲稿6 如果你对自己诚实,没有人能欺骗你!

诚实是破解一切人生难题的利器。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是位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国,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城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然而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过被骗的厄运,身上唯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了。

对于魔鬼城之谜,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3个星座在地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

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他作为外地人,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位罗马商人得知此事后很是兴奋。他想,一个能清白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因为他知道,迪拉玛这座小城是图特安哈门法老有意安排的。据罗马的羊皮书记载:图特安哈门法老的陵墓修好后,为防止盗墓贼入侵,曾把关押在监牢里的3000名骗子秘密流放到这里。法老相信,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类人的智慧。

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那位希腊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过一句话,那句话是他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久久地凝视着石壁上哲学家留下的话,商人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达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

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