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宗教文化

专题二、宗教文化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汉地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2、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3、上座部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1、四圣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

“诸行无常” :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

噶举派:又称“白教”.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格鲁派: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

摆坝派: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

1、大藏经(三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2、佛门制度:

一、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

(1)表现在词汇学方面

a.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定

b.为译佛典而创造的词,如:四谛、五蕴、缘起、法界、真如。

c.根据佛教观念创新的词,如:万劫难复、狂禅、回光返照。

(2)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饰形式。如颠倒词序、颠倒语序、排比句法等。

(3)语音学方面切韵的发明,四声的发明

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诗歌方面:盛唐后禅宗发达,文人多兼容儒释,在诗文中平添一份脱俗逸趣。

(2)小说方面:佛教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或直接提供了故事来源,或启发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3)说唱文学方面:僧徒传教使用读、唱结合,导致通俗文学中说唱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三、佛教对中国其它艺术的影响

(1)建筑:寺院采取宫殿式建筑,其间有宗教性的装饰点缀。

(2)雕塑:佛像塑造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圆雕艺术融为一体。

(3)绘画:中国传统的线与墨与外来的面与色不断交流,不断出新,改变了中国绘画的面貌。

(4)音乐:佛曲与民间乐曲、宫廷乐曲交融互采,渐渐形成了具有“远、虚、淡、静”风格的中国佛曲。

三、道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简况

1、道教的渊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

2、道教的产生和确立——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3、道教的鼎盛时期——隋唐和北宋

4、道教的变革时期——南宋金元

5、道教的停滞僵化时期——明清

各道教创始人或著名人物

天师道(五斗米道):张陵(东汉)

太平道:张角(东汉末年)

新天师道:寇谦之(北魏)

茅山上清派:司马承祯、吴筠(北宋)

太一道:萧抱珍(金代)

全真道:王重阳(金代)

(二)道教教义简介

1、道教神学的创世论思想

2、道教的重己贵生论

3、重玄学派的有无双谴论

(三)道教的经典《道藏》

《道藏》的价值

1、是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2、是历史上医疗卫生、养生经验的总结

3、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冶金技术的重要史料

(四)道教的修炼和服食

1、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

2、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

3、道教的服食:以服气为主

(五)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在中医医学方面的道教人物: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葛洪:《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

陶弘景:《肘后一百方》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孙思邈:药王

2、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世界级成就:

道教以浑天说解释宇宙结构

郝大通精通历算

赵友钦:《革象新书》

3、在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均与道教相关

4、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三言》、《两拍》、《封神演义》、《四游记》、《吕仙飞剑记》、《韩湘子全传》

5、道教诗人:王勃、王绩、张九龄、李白、李贺、李商隐

6、词牌名称:瑶池宴、解佩令、华胥引、献仙音

7、永乐宫绘画

8、晋祠雕塑

9、民俗活动:寻龙辨脉、立向、察砂、观水、点穴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发展简况

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唐高宗永徽二年传入中国,传播路线分为陆路和海路。

目前主要为回族、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所信仰。

(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教派

1、宗教信仰——六大信仰

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仰经典、信仰后世、信前定。

2、宗教义务——“五功”

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3、善行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

1、《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指导思想

2、《圣训》即《穆罕默德言行录》,每部完整的圣训都包括了传述的线索与传述本文这两部分内容

3、《圣训》可以理解为《古兰经》的补充与解释

五、中国的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传入及其传播简况

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

第一次:唐贞观九年(635年)

第二次: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元代

第三次:16世纪的明清之际

第四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

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会发起了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会的本土化

(二)基督教的教义

1、“三位一体”是它最基本的信条。

2、基督教相信教会是由基督建立起来的,是“基督的身体”。

3、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

(三)《圣经》

1、《圣经》也称《新旧约全书》,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

2、《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圣书,包括的经卷是基督教从犹太教经典继承而来的。

3、《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