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

编制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OO九年八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本市行政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旨在配合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293号令),并针对重庆特点,加强对建筑工程初步设计的设计深度管理。

本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编写,并针对重庆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补充和规定:

——概况中,对各专业设计基本情况增加了一个简要的归类说明,以便日后查询。

——针对重庆的特殊地理条件,对场地环境、边坡、基坑等增加了设计内容要求。

——细化了抗震设计要求,对抗震概念设计作了一定规定。

——增加了消防设计中对结构专业的要求。

——根据重庆特点,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作出了进一步细化要求。本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重庆市设计院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重庆市设计院,参编单位为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的通知

渝建发[2009]126号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工程设计、建设及有关单位:

为加强初步设计审批管理,规范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高初步设计质量和审批效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和原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在总结我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已有建设成果和成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我委委托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经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审查通过,现批准颁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上述规定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编制单位负责解释。各单位应根据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到我委勘察设计处及编制单位。

二o o九年八月三日

目录

1总则 (1)

2设计说明书 (1)

2.1概况 (1)

2.2总平面 (3)

2.3建筑 (5)

2.4结构 (7)

2.5给水排水 (11)

2.6电气 (14)

2.7采暖通风与空调、热能动力 (20)

2.8消防 (24)

2.9人防 (27)

2.10节能 (29)

2.11环境保护 (35)

2.12概算 (36)

2.13需说明的问题 (52)

3图纸 (52)

3.1总平面 (52)

3.2建筑 (54)

3.3结构 (56)

3.4给水排水 (56)

3.5电气 (57)

3.6暖通及动力 (59)

1总则

1.1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确保初步设计质量,满足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初步设计。

1.3本规定所指的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由初设文本和初设图纸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初设文本中包括初设说明、节能计算书、概算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注:涉及结构安全及消防隐患的建筑工程,还需提供结构计算书和消防计算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2设计说明书

2.1概况

2.1.1反映整个工程状况的鸟瞰图、效果图或模型照片。

2.1.2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各专业特点等内容,可按表2.1.2填写。

表2.1.2工程概况表

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业主方

建筑性质

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

最大建筑高度

(地上/地下)

最大建筑层数

(地上/地下)

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

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业主方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类别建筑场地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

裂度

主要结构体系是否高切坡

(深基坑)

是否超限高层

人防保护等级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污水量

电力安装总容

动力负荷

概算总造价

备注

2.1.3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应贯彻的国家政策、法规。

2项目立项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文号或名称、方案文件等,并应在说明书后附件。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灾评估报告、环境评估报告等。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节能、轻轨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7项目的分期实施情况和设计范围。

2.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2.2总平面

2.2.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依据资料及批准文件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规划许可的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限、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车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工程地形图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概况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2.2场地概述

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区位,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已建或现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的地形地貌(如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按多少年一遇的洪水位设计等,山丘位置、高度、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已建建筑物、构筑物、高压线、地下洞室,以及保留(包括名木、植被、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4摘述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数,如湿陷性或涨缩性土、地裂缝、岩容、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2.2.3总平面布置

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

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的意图、预留发展用地的考虑。

3说明建筑外部空间的组织及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

2.2.4竖向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

3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石方工程量。

2.2.5交通组织

1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人口、停车场(库)的位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最小纵坡等)。

4说明绿化设计情况,如绿地面积、覆土层厚度等,并符合相关要求。

5说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情况。

2.2.6综合管网

1说明市政管网现状与城市规划管网的相互关系、位置、能提供的容量大小等技术参数。

2说明或用表格列出本工程总用水量、总污水量、总天然气用量、总冷(暖)负荷量、变(配)电站的位置、数量、容量。

2.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2.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

规划

条件

比准

方案

初步

设计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h(m2)

2 总建筑面积(地上/

地下)

m3地上、地下可分列

3 建筑基地总面积h(m2)

4 道路广场总面积h(m2) 含停车场面积并应注明停车泊

位数

5 绿地总面积h(m2) 可加注公共绿地面积

6 容积率

7 建筑密度%

8 绿地率%

9

小汽车/大客车停车

泊位数(室内/室外)

辆室内室外应分列

10 配套公建m2小区住宅设计时应注明各类配套公建的面积等

2.3建筑

2.3.1设计依据

1表述设计中适用的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

2表述设计中适用的地方规定和技术标准。

3必要时说明引用的其它规定和技术标准。

2.3.2设计说明

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结构选型和对方案调整的原因、内容。

2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无障碍、节能、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5说明能反映建筑功能、规模的技术指标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

6简述建筑立面造型(建筑形式、风格、建筑色彩处理等)、建筑群体与周围的空间关系。

2.3.3简述建筑的主要特征,多子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或逐个描述方法作综合说明。

表2.3.3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项目名称备注

编号

建筑防火等级

耐火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地下室防水等级

项目名称备注

建筑构造及装修

墙体地面楼面屋面天窗门窗顶棚内墙面外墙面

2.3.4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

2.3.5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他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内容的必要说明。

2.4结构

2.4.1设计依据

1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

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包括名称、编号、年号与版本号等)。

4批准的上一阶段的设计文件及相关专业的本工程设计资料。

5建地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或可靠的地质参考资料。

6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且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

7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8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2.4.2设计安全标准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4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5地下室防水等级。

6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类别、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和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7建筑防火分类等级与耐火等级。

2.4.3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

1简述场地基本情况;判定建地是抗震有利或不利地段;是否存在高边坡或高切坡;场地是否稳定;有无潜在的滑坡、溶岩等。

2简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应包括主要土(岩)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土的压缩模量、土(岩)的变形摸量、岩体裂隙的分布状况和发育状态、桩基设计参数、地基液化判别及特殊地质条件等的说明;土及地下水对钢筋、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性等。

3对地勘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4.4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1楼(屋)面活荷载、特殊设备荷载。

2风载:包括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有条件时说明体型系数、风振系数等。

3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场地特征周期、结构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等。

4温度作用:包括升(降)温和有关系数。

5地下室浮力有关设计参数。

6其它特殊荷载。

2.4.5地基基础及环境设计

1地基处理方案。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应说明地基处理要求并阐明处理方法是否满足实际要求。

2基础设计所采用的岩(土)力学参数。

3基础选型说明。采用天然地基时,应说明基础埋置深度及持力层名称,当采用桩基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深基坑基础,应说明基岩开挖方式或支挡方式。

4环境处理方案及支挡(放坡)形式简述。对于高切坡(深基坑)应编制单独的送审报告。

5必要时应说明对相邻既有建筑物等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6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7施工特殊要求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2.4.6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l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

2各单元结构概况(如各单体建筑物的最大高度、高宽比、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工作级别及吨位等)。3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说明。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或多层及高层钢结构(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应对房屋的竖向和平面是否规则进行描述;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应描述房屋平面规

则性、横墙间距、落地墙数量及材质、房屋中砌体墙段的最小尺寸、底框(内框)柱网尺寸、楼(屋)盖系统、构造柱、圈梁等;对于单层工业厂房,应对厂房平面规则性、柱网大小、跨度、端墙的设置、排架、吊车梁、屋盖系统、柱间支撑系统等进行说明。对于存在转换层等薄弱部位的建筑,应有加强措施和对薄弱层的加强方法的描述。

4对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说明(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个别指标超过规范限值时的针对性处理措施、必要时填写《重庆市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基本参数表》等)。

5对于其它一些特殊结构的建筑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说明或简图。

7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应明确抗浮措施或施工措施要求。

8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超长结构应明确的相应处理措施。

9施工特殊要求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10结构计算(分析)

1)计算(分析)程序的选用:采用的计算(分析)程序应有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且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鉴定。对于复杂或重要建筑,应至少采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且经鉴定后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

2)计算(分析)模型的选用:说明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及整体计算嵌固部位,必要时应附计算模型简图。

3)计算参数的选取:应列出主要计算参数(如计算层数、层高、嵌固点位置及其它主要参数;对于需进行时程分析的建筑,应给出地震波名称、加速度峰值、持时等)。

4)输出的计算成果,应对计算输出的控制性成果采用图表方式列出(如

高层建筑的墙(柱)轴压比、房屋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比、第一平动周期与平扭周期比、楼层侧向刚度比值等),对计算结果超限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

5)对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必要时提供层间位移、剪力分布图。

6)应判别程序计算的主要成果是否合理有效。

6主要结构材料选用。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砌体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钢绞带或高强钢丝种类、钢材牌号、焊条牌号、特殊材料或产品(如成品拉索、锚具、铸钢件、成品支架、阻尼器等)的说明等。

2.4.7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设计如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应说明其运用部位和运用原因。并说明所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是通过相关论证的。

2.4.8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l有无对施工特殊的要求。

2必要时应提出的试验要求,如风洞试验、振动台试验、节点试验等。

3进一步的地勘要求、试桩要求等。

4尚需建设单位进一步明确的要求。

5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5给水排水

2.5.1设计依据

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2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3相关专业的本工程设计资料。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编制要求(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编制 要求(202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编制要求(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与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各类专项施工方案)、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活动、工伤事故处理、安全日记、施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文明施工、分项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台帐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各类施工机械操作安全技术规程[依据《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JGJ33-2001)]。 3、主要工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台帐二:安全生产责任与目标管理 1、企业主要人员及主要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2、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或经济承包协议书(集团公司与直属单位、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2016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定(doc 34页)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定(doc 34页)30

普通砖混(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第一章:砖混住宅 一. 砖混住宅设计一般如下: (1).一般建筑条件: 层高: 1~5层: 2700, 6层: 2800 窗高: 1400 窗台高: 850 阳台的门联窗: 主: 1500X2250, 1800X2250, 副:800X2250 进户门、室内门、厨厕门: 1000X2000, 900X2000, 800X2000 楼梯间一般: 2400X4800, 2700X4800, 楼梯进户洞口高: 2100(最低2000) 室内外高差: 750 楼板上一般做厚35的豆石混凝土。厨房、厕所一般用88J1楼23, 厚102。 板底不抹灰, 刮腻子。 楼梯梯段板一般做厚20的水泥砂浆。 如有半地下室, 层高一般2700, 室外地面下不得小于1500。 (高)X240 纵筋最小: 4φ10 箍筋一般为φ6@200。基础圈梁最小: 180(高)X240 纵筋最小: 4φ12 箍筋一般为φ6@200。

二.住宅的荷载: 1. 一般为预制板, 上面35厚的细石混凝土, 板下刮腻子 : 2.06+25*.035=2.94 活荷载: 1.5 2. 厨房、厕所一般用88J1楼23, 厚102, 重: 2.3 KN/M2, 板现浇, 再加上现浇板的重量, 活荷载: 2.0 , 比一般楼面低20 3. 楼梯间: 楼梯段、休息平台均预制, 按梯段折合成面荷载: 恒: 5.85, 活: 1.5 4. 屋面一般采用屋43: 屋43 重量: 2.92 KN/M2 ──────────────────────────────── 做法: 1. 防水层 0.35 KN/M2 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0.40 KN/M2 3. 1:6水泥焦渣最低30,找坡2%垫层(按153厚计) 14*.153 2.14 KN/M2 4. 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50厚) 0.03 KN/M2 5. 钢筋混凝土楼板 加预制板重量共: 2.92+2.06=4.98 , 活载: 0.70 荷载汇总: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第1章 总则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 1.0.3 条 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各阶段设计文件要完整,内容、深度要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要准确清晰,整个文件经过严格 校审,避免 “错、漏、碰、缺 ”。 第 1.0.4 条 在项目决策以后,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设计阶段。大型和 重要的民用建筑工程,在初步设计前,应进行设计方案优选。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工程,可以 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 第 1.0.5 条 在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 搞清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基本条件, 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 进行认真分析。 第 1.0.6 条 设计文件的内容与深度 一、初步设计 1.初步设计文件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 由设计说明书 (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 、 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组成,其编排顺序为: (1) (2) (3) (4) (5) (6) (7) 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 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 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 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的内部作业,有关的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方案 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的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 2 .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审批的要求: (1) (2) 第 1.0.1 条 第 1.0.2 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 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 封面 扉页 初步设计文件 目录 设计说明书 图纸 主要设备及材 料表 工程概算书 应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 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 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 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能 据以进行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3.6 建筑电气 3.6.1在初步没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电气设备表、计算书。 3. 6.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结构类型、面积、层数、高度等;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通信部门、公安部门等)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4)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5)上一阶段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 2 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行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内容,以及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分工与分工界面; 2)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 3 变、配、发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和各级别负荷容量; 2)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要求电源容量及回路数、专用线或非专用线、线路路由及敷设方式、近远期发展情况; 3)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有自备发电机时,说明启动方式及与市电网关系; 4)高、低压供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关系;母线联络开关运行和切换方式;变压器之间低压侧联络方式;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 5)变、配、发电站的位置、数量、容量(包括设备安装容量,计算有功、无功、视在容量, 变压器、发电机的台数、容量)及型式(户内、户外或混合),设备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电气设备的环境特点; 6)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7)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柜或非专用柜(满足供电部门要求和建设单位部核算要求);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 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说明功率因数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的要求,应补偿容量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前后的结果; 9)谐波:说明谐波治理措施; 10)操作电源和信号:说明高,低压设备的操作电源、控制电源,以及运行信号装置配置情况; 11)工程供电:高、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式; 12)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和型号,敷设方式; 13)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1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4 照明系统。 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 2)光源、灯具及附件的选择.用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3)室外照明的种类(如路灯、庭园灯、草坪灯、地灯、泛光照明、水下照明等)、电压等级、光源选择及控制方法等; 4)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方式(包括室外照明线路的选择和接地方式);若设置应急照明.应说明应急照明的照度值、电源型式、灯具配置、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持续时间等。 5 电气节能和环保, 1)拟采用的节能和环保措施; 2)表述节能产品的应用情况。 S 防雷。 1)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2)防直接雷击、防侧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高电位侵入的措施; 3)当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1.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3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内容应包括:功能分区原则,街景空间组织及与周围环境协调,交通组织等;1.4 总指标 1.5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总平面 2.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 2.2 设计图纸 (1)区域位置图 (2)总平面图 (3)竖向布置图(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 3.建筑 3.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 3.2 设计图纸 (1)平面图 对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应绘制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单元式住宅平面图中需注明技术经济指标和标准套型。 (2)立面图 视建筑物的性质、繁简,选择绘制有代表性的立面。 (3)剖面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繁杂的部位。 4.结构 4.1 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等。 4.2 内部作业 对复杂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结构方案比较,确定计算原则,并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应经校对、审核).对已确定的方案应有平面布置图和必要的剖面图(初步设计一般不出图)。 5. 给排水 5.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 5.2 设计图纸 (1)给排水管道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 (2)室内给排水主要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标注出室内外接管位置(或坐标), 管径及标高。 5.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5.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各类用水量计算,设备选型及构筑物尺寸计算等。 6. 电气 6.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 6.2 设计图纸 (1)供电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 (2)高、低压供电系统图 (3)配电、照明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图 平面图一般只绘制内部作业草图,复杂工程或大型公建应出系统图(只绘至分配电箱)。 (4)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的方框图或原理图;控制室平面图 6.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6.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计算;电力、照明配电系统保护配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方案设计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方案设计部分) 2016年11月

2 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等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门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相关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燃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2.3.3条);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2.1.3 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文件。 1技术策划报告,包括技术策划依据和要求、标准化设计要求、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系统、建筑内装体系、设备管线等内容; 2技术配置表,装配式结构技术选用及技术要点; 3经济性评估,包括项目规模、成本、质量、效率等内容; 4预制构件生产策划,包括构件厂选择、构件制作及运输方案,经济性评估等。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区域位置等; 4 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年版完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制图方法

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制图方法 一、制图原则 1.规范化:依据国家制图规范和制图深度要求制图; 2.适用性:用通用软件和通用命令,以便团队协作。 3.可修改性:运用标准图层设置和制图方法,以便修正。 4.高效率:将每一张图分为基本确定部分、经常修改部分、一次成图部分, 分步骤的绘图,每步骤尽量由向设计上级主管确认后进行下一步,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总平面制图方法 (一)总平面图需要表达的内容 1.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2.地块的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3.地块的定位坐标。 4.地块与周边道路、环境的关系。 5.地块内的道路系统(车行、人行)、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 6.建筑物与红线的关系(建筑红线或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与建筑物(场地内建 筑及场地外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与道路系统之间的关系。 7.建筑物的名称、层数、高度及出入口位置。 8.比较简单的场地要表达竖向设计及土方图(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 9.指北针及比例或比例尺。 (二)制图步骤 1.整理好各项原始数据:地块定位坐标、指北针、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周边道路环境的反映、保留的地形地物及出图比例或比例尺。在非特殊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移动电子版地形图上的用地红线位置!!之后才可以开始绘图。 2.确定方案后再开始绘图。如为规划方案应将方案草图扫描后再开始绘图。 3.先确定地块内道路中心线的定位。 4.绘制建筑在地块内的定位。参考:建筑控制线、防火间距、日照间距等。 以上设计内容必须经设计负责人确认后,再进行下步的绘制。

5.绘制地块内广场、停车场、绿地的布置范围。补充完整整个道路系统(人行、车行)。注意:穿过建筑消防车道的设计。 6.补充完整其他广场、停车场、绿地及环境小品等细节的图纸内容。 7.比较简单的场地考虑竖向设计:周边道路最高点及最低点标高、地块内建筑室外标高、道路交叉点标高、道路的做法及断面。 8.标注:建筑名称、层数、高度及出入口位置,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在初步设计或施工图中此长度和宽度应与平面图一致)、新建建筑物之间、新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建筑物退红线的距离,如为正式报审文件,需标注建筑物角点坐标。 10.核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标于总平面图纸上(施工图除外)。 三、平面制图方法: (一)平面制图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1.总平面图; 2.平、立面方案; 3.确定出图比例; (二)制图步骤: 1.轴线 2.按出图比例,标轴线号及轴线标注;如果是住宅,应标好户型套内建筑 面积,经项目负责人或工种负责人认可后才能进行下步工作!! 3.承重墻及承重柱,应与结构专业核对清楚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4.隔墙; 5.门窗(内门窗尽量准确,外门窗将来依据立面进行修改); 6.各种管井洞口,应与设备专业核对清楚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7.楼电梯及其他构件,注明楼电梯编号及详图索引; 8.如为方案图布置配景家具;如为初步设计或施工图只布置施工部分的构 件,(如洗手池、坐便器等)并与各专业核对; 9.依据出图比例标注其他尺寸。(尺寸标准依据设计深度要求) 四、立面制图: (一)立面制图需要的资料

工程计划技术资料包括哪些

工程技术资料包括哪些 篇一:工程资料的编制、整理及归档 工程资料的编制、整理及归档 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是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齐全的工程技术资料,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和验收归档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牵涉到参建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企业应该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工程技术资料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城建档案竣工资料归档内容、标准的要求,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十大类: 一、工程管理资料 二、工程技术资料 三、工程测量记录 四、工程施工记录 五、工程试验检验记录 六、工程物资资料 七、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八、工程竣工图 九、工程竣工验收文件资料

十、工程管理声像资料 一、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基本要求 1、责任主体:建设项目实行总承包的,由总包单位负责组织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统一整理后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总包单位应组织和要求各分包单位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总包单位。建设工程项目由几个单位承包的,各承包单位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其承包项目的工程文件,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 2、基本质量要求: (1)、归档的工程技术资料应为原件,在工程开工时就应同建设单位约定归档文件整理的份数。 (2)、工程文件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3)、工程文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4)、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兰黑墨水,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如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等。 (5)、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6)、工程文件中文件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宜为A4幅面(297㎜×210㎜)。图纸宜采用国家标准图幅。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 建质2008[216]号 1总则 1.0.1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对于一般工业建筑(房屋部分)工程设计,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应满足本规定适用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注:工业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根据工程性质执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1.0.3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 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0.4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具体应执行第2、3、4章条款): 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设计文件深度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将项目分别 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 单位设计的需要。 1.0.5在设计中宜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1.0.6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1.0.7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1.0.8本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本规定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他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2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方案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2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 的设计图纸,具体见 2.3.3条); 3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质设[2002]07号文,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参编,对《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进行修编。专业包括给水、排水、城市防洪、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隧道、燃气、热力、城市轨道交通及投资估算和概(预)算文件。修编的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三部分。 在修编过程中,总结了设计单位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的意见,对1993年建设部城建司发布的《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中设计文件组成和深度进行了修编,以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文件规范化。 本规定由国家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解释。其中:燃气、热力网工程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城市轨道工程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包琦玮李艺郄燕秋傅连合 刘德昭李永威冯继蓓冯爱军 陈奇法俞惠文邓昭瑜

建设部文件 建质[2004]16号 关于颁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 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质量,我部组织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单位)等单位编制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原《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同时废止。 附件: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建设部办公厅秘书处2004年2月2日印发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一) 有关文件 1、设计任务书; (二)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三)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 (1)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7.8℃ (2)降水量:年降水量为1454mm。 (3)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4)日照:平均日照小时147.1h/月。 2、建设场地工程技术条件: (1)用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米,东西长约65米。用地面积约3684.54平方米。 (2)交通条件:。 二、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705.72平方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 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风格和色彩要与一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 色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84.54㎡(合5.527亩) 2.总建筑面积:2705.72㎡ 3.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1370.14㎡ 4. 容积率: 0.73 5. 建筑密度: 37.19% 6. 绿地率: 10% 7.机动车停车数:15个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细则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细则 土建部分 施工技术资料目录 按总目录的顺序填写,填写的页数与实际相符。 一、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一般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有这三方共同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查,提出设计与施工环境相矛盾、与施工规范和省地方法规有抵触及图纸标注不清楚、不正确等问题及处理办法。例如: 1、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技术标准规定(止水带、4cm细石钢筋砼垫层、莱阳建委十项规定)。 2、设计中的新技术、新材料能否满足要求。采用特殊技术现有的施工条件能否保证质量。 3、建筑图、结构图、安装图是否统一。图纸会审完后三方必须及时签字盖章存档。 二、设计变更 在施工时,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需改变原设计,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原设计不符时,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应当注意建设单位出的设计变更无效。如果设计单位委托建设单位办理签证,应有书面委托手续,否则建设单位出变更无效。在成片的工程中,如用一个变更,可采用复印件,

但必须由原设计单位重新签字、盖章。设计变更应按日期先后顺序整理。签章完整的设计变更不得随意涂改,否则变更无效。涉及到结构变更,必须经图纸审查办认可后生效。 三、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用以指导施工设备和科学组织施工的文件,它主要包括:工程概括、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及各种资源需求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季节性施工方案、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分部分项施工方案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批,并签字盖章。 四、开工报告 五、技术交底 六、各种原材料合格证、试(检)报告 凡是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等的质量必须合格并有出厂质量证明,应做试验必须有试验报告单。合格证和试验报告的数量要齐全、无遗漏、可靠真实。当采用质量合格证(检)验单的抄件时,应有货源单位的证明,并有经办人签字盖章。质量合格证、试验报告应按类别、规格、品种、型号,分别整理归类、填写新技术要有签定证明书,并应有质量标准使用说明和工艺要求。 1、钢材(钢筋)出有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整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版-电气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电气部分 关于印发《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的通知 建质[2008]2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11月26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委、城乡建设交通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我部组织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等单位编制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1 总则 1.0.1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境内和援外的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 1.0.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规定,其中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1.0.4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

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0.5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具体应执行第2、3、4章条款): 1 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设计文件深度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2 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1.0.6在设计中宜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1.0.7 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1.0.8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规划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

附表(一) 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图纸图纸内容图纸比例 1 规划说明书说明工程的规划设计依据;用地现状的条件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用地布局;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道路和绿地、消防、环保系统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包括: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分项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平均层数、各类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面积(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面积单列)、绿地率、停车面积、停车率(地面、地下分开)、人防地下室的面积、居住的总户数、总人口、配套设施明细表。 2 建设用地位置图标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1: 2000 3 建设用地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内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并标明用地红线图、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地绿线及其他市政设施控制线。1: 500 4 规划总平面图标明用地边界折点坐标;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确定主要出入口方向;相邻道路红线、道路名称和宽度;道路中心线与建筑红线距离;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与周边现状建筑物、规划建筑的相对关系和建筑间距;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层数、性质及高度;拆迁范围和应拆除的建筑;道路中心线交点标高、地下室范围、地下室坡道出入口等,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用市政配套设施和消防设计,如:小学、幼儿园、公共停车场、公厕、居委会、垃圾收集点、二级生化设施或化粪池、煤气站、变配电间(所)、消防水池等等的位置。1: 500 5 重要地段的空间 分析、城市设计 分析图沿街单体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单体建筑平面图、立央图、剖面图(建筑总高度)、彩色效果图、表达设计意图,反映空间环境,视线分析,景观效果。1: 200 以上 6 绿化规划图标明各种绿地位置、面积、尺寸。1: 500 7 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8 竖向规划图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面规划标高。1: 500 9 单项或综合工程 管网规划图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竖向位置,各种管道总进出管的管径、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容积。1: 500 附表二 单项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图纸名称图纸内容图纸比例 1 方案设计说明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宗旨。用地规划技术指标、建筑经济指标。结构选型设计、消防、人防、环保、给水排水、电气、电讯、空调通风等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2 工程区域位置图表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1:2000 3 总平面图表明工程区内建筑物总平面规划布置,道路、绿化、环保、消防等设施的布置(包括周边30—50m范围内现状地物地貌)。1:500 4 消防系统平面图表明消防通道、宽度、流线、出入口位置、距离、消防登高面的布置及建筑物内消防出入口与室外消防通道的联系方式等。1:500 5 绿化系统平面图表明绿地位置、面积、尺寸等。1:500 6 交通系统平面图表明人流、车流出入口位置,用地内部车道组织、室内外停车场(库)位置,面积、车位数,用地内部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等。1:500 7 环保系统平面图表明室内垃圾集散间位置、室外垃圾收集点位置及运出通道,二级生化处理设施或大型化粪池位置、面积、尺寸以及排污管道设施走向等。1:500 8 人防系统平面图表明室内人防工程位置、面积、等级、室内外出入口位置、尺寸等。1:500 9 建筑单体或群体 彩色渲染图建筑单体或群体彩色渲染图,重要的或大型建筑必须制作模型。 10 建筑方案图平面、立面、剖面图,平面设计应包括配套设施用房。1:100或 1:200 11 竖向布置图室内外设计标高及场地标高1:500 12 管线综合各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和管线间距,市政管线接入点的位置。1:500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50页)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5年9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现行上海市标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结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根据上海市建筑工程在绿色建筑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编制。 本规定细化了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等各相关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明确了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定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编制单位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车学娅 总则、场地设计、建筑部分:车学娅 结构部分:郑毅敏 给排水部分:归谈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徐桓 建筑电气部分:夏林 本规定主要审查人: 翁浩、张小龙、蔡兹红、瞿革、寿炜炜、马伟骏、徐凤、张伯崙、高小平、邵民杰

目录 1 总则 0 2 方案阶段绿色设计 (1) 2.1 一般要求 (1) 2.2 绿色建筑策划书 (1) 2.3 设计图纸 (4) 3 初步设计阶段绿色设计 (6) 3.1 一般要求 (6) 3.2 设计总说明 (6) 3.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9) 3.4 建筑设计及室内环境 (10) 3.5 结构 (12) 3.6 给水排水 (13) 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4) 3.8 建筑电气 (15) 4 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设计 (18) 4.1 一般要求 (18) 4.2 建筑 (18) 4.3 结构 (29) 4.4 给水排水 (32) 4.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7) 4.6 建筑电气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