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洪水预报
洮河流域岷县水文站洪水预报研究

t,是干流及支流流量的传播时间,n是上游测站断面数。将
“与Q—建立相关关系,就是下游站的相应水位(流
量)预报方案,由于/Q影响因素较多不易计算,目前还不能 定量求得。
2.3 参数的确定 2.3. 1 资料的选用与“三性”分析
预报分析资料均来自水文站实测资料,资料质最可靠, 精度较高其中下巴沟(洗)站资料选用建站1961年起至 2015年,共计54站年;下巴沟(博)站资料选用建站1963年 起至2015年,共计52站年;多坝站资料选用建站1962年起 至2015年,共计53站年;岷县站资料选用建站1961年起至 2015年,共计54站年。
2洪水预报方案研究
2.1预报方法选择
水文预报是指根据水位、流量要素或其他影响因素的过 去或现时状态,对其未来状态作出的定性或定量预报。常用 的水文预报方法有经验相关法如上下游相应水位(流量)预 报法和洪水演算法,演算法包括水文学方法和水力学方法, 水文学方法如马斯京根法等其它专业水文预报。
[收稿日期]2018 -09 -23 [作者简介]黄晓明( 1978 -),男,甘肃临夏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作。
洗河流域下巴沟(洗)站至岷县站区间共建有库容大于 150 x 104 m'的蓄水型水电站4座,流域面积大于700 km2的 支流共有4条,分别为博拉河、车巴沟、卡车沟、大峪沟。其 中在博拉河建有区域代表站下巴沟(博)水文站,在大峪沟建 有区域代表河流域水系图
12测站水文特性
岷县水文站设于1941年1月,位于东经104。02,03.28", 北纬34。26'38. 37",集水面积14 108 kn?,至河口距离254 km,属黄河流域洗河中游重要控制水文站。岷县水文站具体 位置见图1。
基于ANFIS的黄河灵口流域水文预报模型

现有水文预报方 法可 分为 过程 驱动模 型方 法 和数据 驱动
模 型 方 法 两 大 类 。过 程 驱 动模 型 方 法 以水 文 学 概 念 为 基 础 , 对
回归 分析 、 蒙特卡 罗方 法进 行 了对 比, 果表 明模 糊神 经 网络 结
效果最好 。H n og等 建 立 了基 于 动 态 T kg—ueo类 型 的模 aai gn S
中 图分 类 号 :P 3 38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 9 ji n 10 —39 2 1. 60 4 o:0 3 6 /. s.0 017 .0 2 0 . 1 s
Fl o Fo e a tng M o lBa e n ANFI n Li g u Ca c m e to he Yel w v r o d r c s i de s d o S i n ko t h n ft l o Ri e
mi d e r a h s o h lo Rie .T e r s l h w h tt e fr c si g e r r o h d li e s t a 5 d l e c e ft e Ye lw v r h e u t s o t a h o e a tn ro ft e mo e sl s h n 1 % ,w i h c n me tt e r q ie n s o s h c a e h e u r me t f h g r cso r d ffo d f r c s. ih p e i in g a e o o o e a t l Ke r s l o o e a t g;ANF S;L n k u c t h n y wo d :f d fr c si o n I i g o ac me t
DU u h i F — u ,W ANG Xio 1 a .. . i,HAO Z e —h n h nc u
黄河小花间分布式模型洪水预报系统集成研究

用 了水 利部 门广 泛 使用 的大 型关 系型 数 据库 一s b s yae 作 为系 统 数 据 库 。 系统 数 据 库 用 于 存 储 预报 模 型 名 称、 数、 参 预报 方 案属 性 、 预报结 果 、 系统 用户 信息 等数
报 系统 的计 算工 作 由客户 机 与 服 务 器 共 同分 担 处 理 , 均衡 地 分配 负载 , 加 了系统 的并 发用 户数 量 。 增 为 了便 于与 其他 水 文 应 用 系 统 集 成 , 报 系统 采 预
系统 以数 字高程 模 型 、 字 流域 、 理 信息 系统 为基本 数 地
第4 1卷 第 2 4期 20 10年 12月
文 章 编 号 :0 1—4 7 21 2 10 1 9( 0 0) 4—0 2 0 5~O 3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 . 1 41. No. 4 2 De e., 2 0 01
将 不 同 编 程 语 言 开 发 的 功 能 模 块 集 成 起 来 , 系 统 开 是
A c I n ie管 理 和 显 示 数 字 流 域 特 征 , 括 坡 度 、 rG SE gn 包
河长 、 网 、 域边 界 、 河 流 子流域 面 积等 基本要 素 , 基于 电
子 地 图 实 现 实 时 雨 水 情 信 息 查 询 、 报 方 案 的 可 视 化 预
类 、 式化 、 间插值 、 储 , 终 根据需 要把 各类 处理 格 空 存 最
特点 和需 求分 析 , 统 采 用 C S结构 开发 。 C S结 构 系 / /
避 免 了大型 网络 服务 器 成本 高 的缺 点 , 时可 以让 预 同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1. 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而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其洪水对中国的农田灌溉、城市水利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黄河洪水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小洪水的危害程度。
2.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洪水预报是指通过分析气象、水文和地质数据等信息,运用数学模型和预报方法,对黄河流域洪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预测和预报。
洪水预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并为相关部门和民众提供预警和建议。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及时准确地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防范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优化水资源分配:洪水预报可以为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依据,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洪水对河流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性,预报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来保护生态环境。
3.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的制定步骤3.1 数据收集和处理黄河洪水预报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处理必要的数据。
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地质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水文站、地质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局、气象局等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利用专业的软件和算法来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可靠的预报结果。
3.2 模型建立和参数校准洪水预报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和历史洪水的数据,可以选择适当的模型来建立洪水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校准。
3.3 洪水预报和预警在模型建立和参数校准完成后,可以进行洪水预报和预警。
根据预测周期的不同,可以将洪水预报划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主要依靠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通过分析和对比来判断洪水的发展情况,提供几小时到几天内的预报和预警。
中期预报主要依靠水文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模拟结果来预测未来几天到几周内的洪水情况。
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概化预报研究

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概化预报研究黄华平;侯博;梁忠民;李彬权;王军【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8(40)6【摘要】将洪水过程模式概化与支持向量回归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逐时段更新的河道洪水概化预报方法.以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预报为例,根据龙门站1980-2000年28场洪水过程资料概化出典型洪水模式,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构建洪峰流量与洪水历时的预报模型,根据逐时段洪峰流量/洪水历时的预报结果,对概化的典型洪水模式进行缩放,实现了龙门站洪水过程主要特征的概化预报.对2001-2006年5场洪水的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逐时段资料的更新,该方法的预报精度逐步提升,且涨水阶段的预报结果已能较好地展示整场洪水过程的发展趋势.【总页数】4页(P34-37)【作者】黄华平;侯博;梁忠民;李彬权;王军【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TV882.1【相关文献】1.黄河中游河曲~吴堡区间降水径流与洪水 [J], 崔殿河;张乃新;彭林生;白观延;陈巧玲2.黄河中游龙门站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J], 金双彦;谢海文;徐建华3.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研究 [J], 魏海燕;黄春长;査小春;庞奖励;王夏青4.黄河中游北洛河宜君段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气候背景研究 [J], 王夏青; 黄春长;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王恒松; 顾洪亮; 周芳; 魏海燕5.黄河中游北洛河宜君段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气候背景研究 [J], 王夏青; 黄春长;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王恒松; 顾洪亮; 周芳; 魏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黄河上有一种悲壮的报汛方法

古代黄河上有一种悲壮的报汛方法古代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其泥沙含量大、水流湍急、河道易淤塞等特点,黄河在古代常常引发洪水,给沿岸居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为了及时了解洪水情况,古代黄河上出现了一种悲壮的报汛方法——观测黄河水位。
古人们观测黄河水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水尺观测,另一种是用井法观测。
水尺观测是指在黄河两岸同时设置水尺,通过水尺的升降来判断水位的高低。
井法观测则是利用河边的水井,当黄河水位上涨时,水井中的水位也会上涨,通过观察水井中的水位变化来推测黄河的水位情况。
在古代,观测黄河水位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
由于黄河水流湍急,岸边常常没有固定的测量标志,观测人员往往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站在河边用绳子或竹竿进行测量。
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观测人员被卷入洪水中,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然而,古人们为了预防洪水带来的灾害,依然坚守岗位,勇敢地进行黄河水位观测工作。
观测黄河水位的工作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古代观测人员通过长期的观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地判断黄河水位的高低。
同时,他们还熟练掌握了各种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观测任务。
观测黄河水位的工作虽然危险,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及时了解黄河水位情况,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保护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古代观测人员的工作被视为一项神圣的使命,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和赞扬。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古代观测黄河水位的方法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水文观测系统所取代。
然而,古代观测人员的勇敢和无私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敬佩和传承。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黄河流域的安宁与和平,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今天,我们应该倍加珍惜黄河这条母亲河,积极参与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共同守护好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
愿古代观测黄河水位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激励我们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曲县黄河防洪预案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 《黄河防洪法》3. 《黄河防洪应急预案》4. 河曲县黄河防洪规划5. 河曲县实际情况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河曲县境内黄河流域的防洪工作,包括河曲县黄河干流、支流及流域内的各类防洪工程。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河曲县黄河防洪指挥部,负责全县黄河防洪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2. 防洪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黄河防洪工作。
四、预警预报与响应1. 预警预报(1)气象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发布黄河流域气象信息,及时发布洪水预警。
(2)水文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发布黄河流域水文信息,及时发布洪水预报。
2. 响应(1)洪水预警发布后,各级防汛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相应措施。
(2)各级政府要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防洪工程安全运行。
五、防洪工程措施1. 加强堤防建设,提高堤防抗洪能力。
2. 优化水库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3. 完善河道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4. 加强滩区、蓄滞洪区管理,确保安全度汛。
六、应急抢险与救援1. 建立应急抢险队伍,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2. 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制定应急抢险预案,明确抢险救援流程。
4.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抢险救援水平。
七、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1. 建立健全黄河流域防洪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洪水信息。
2. 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确保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及时了解洪水情况。
3. 加强信息发布渠道建设,提高信息发布效率。
八、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
2. 加大投入,确保防洪工程建设和维护。
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洪意识。
4.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遇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黄河流域暴雨》课件

暴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暴雨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水 分过多、农田排水不畅、作物倒伏等 方面,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暴雨可能导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的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 响生态平衡。
暴雨对城市的影响
暴雨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内 涝、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受损等 方面,可能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不 便。
暴雨的应急处置
应急响应启动
根据暴雨的强度和影响 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
响应级别。
人员安全转移
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人 员,特别是老弱病残等
弱势群体。
抢险救援
组织专业抢险队伍,配 备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 ,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灾后恢复
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
活秩序。
04
黄河流域暴雨的未 来展望
农业影响及应对
暴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影响,应加强农 业保险和灾害救助机制,减轻农民负担。
城市影响及应对
暴雨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应加强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应 对能力。
生态影响及应对
暴雨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加强生 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生态平衡。
THANKS
确保预警信息覆盖到黄河流域的 各个地区,特别是灾害易发区和
人口密集区。
暴雨的防范措施
家庭防范
关好门窗,避免外出,将室外物品移至室内,避 免电器漏电引发事故。
社区防范
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提 前做好低洼地区的防洪措施。
企事业单位防范
加强值班值守,做好重点设施的防洪工作,提前 做好应急预案。
02
黄河流域暴雨的形 成机制
暴雨的气候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洪水预报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颜亦琪12,王春青 1, 陶新1,许珂艳1,范国庆1(1 黄委水文局 2 河海大学)摘要:洪水预报是黄河防洪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洪水拦、排、分滞的时机和水量都要求精确的洪水预报结果。
文章从洪水预报任务、预报模型方法、预报系统建设、预报工作体制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黄河流域洪水预报现状及存在问题。
也展望了黄河流域洪水预报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关键字:黄河流域;洪水预报;现状;存在问题;展望黄河洪水预报现状概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一条著名的多泥沙河流。
流域情况十分复杂,其显著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河道迂回宛转,情况复杂多变;春有桃汛,夏秋有伏秋大汛,冬有凌汛;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形成举世著名的地上“悬河”,对下游防汛造成巨大的威胁。
黄河流域图见图1.1。
洪水预报工作是防洪指挥、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
几十年来,针对黄河的特殊性,黄河几代水文工作者共同研制和引进了多种适用于黄河流域的预报模型方法和手段,并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
在历年黄河防汛、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黄河的治理开发,对洪水预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而实施的一系列治黄实践,如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利用桃汛洪水冲刷潼关高程试验,使黄河洪水预报工作变得更为艰巨,任务多、要求高。
图1.1 黄河流域图黄河洪水预报任务黄河洪水预报涉及整个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支流主要控制站、大型水库、分滞洪区等,预报的重点区域是龙三区间(龙门至三门峡)、三花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及黄河下游。
河段(区域)预报站点见图1.1,表1.1。
预报项目主要有洪峰流量、峰现时间、流量过程、下游各站洪峰水位。
近年来,为配合黄河调水调沙、黄河小北干流放淤和利用桃汛洪水冲刷潼关高程试验研究,增加了潼关站、小花区间(小浪底至花园口)日平均流量预报项目以及龙门站洪峰流量、峰现时间、500m3/s流量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次洪水量、最大含沙量等要素的预报工作。
预报区域站点及项目见表1.1。
表1.1 黄河流域洪水预报任务洪水预报模型方法黄河上、中、下游所使用的洪水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别,这与区域的水文气象特征、资料条件和区域防汛重要程度等有关。
目前,黄河洪水预报的主要任务是中下游干支流主要站的洪水预报。
黄河上游主要预报方法黄河上游地区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暴雨强度较小, 洪水洪峰流量不大, 历时较长, 一般只能形成中下游洪水的基流。
黄河上游主要利用降雨产流经验相关,新安江三水源模型,马斯京根流量演算、经验修正等方法进行洪水预报。
黄河中游龙三区间主要预报方法黄河中游地区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 形成的洪水具有洪峰高、历时短、含沙量大、陡涨陡落的特点, 是黄河下游的主要成灾洪水。
黄河龙三区间洪水预报难点主要有:干支流汇合、无控区间来水及漫滩流量演进。
所用的主要洪水预报方法有:(1)洪峰相关法用上游站洪峰或上游干支流相应洪峰流量合成与下游站洪峰建立相关。
考虑各站特点,加入各影响因子做为参数。
如吴堡站用洪峰涨率参数建立府谷~吴堡站相关图,华县站用峰形系数、区域降水、前期影响雨量做为参数建立临潼~华县复变数相关图。
(2)降雨径流相关及概化单位线对于未控区间,如各支流把口站以下的峡谷区间产生的暴雨洪水用降雨径流关系和概化单位线建立预报图。
(3)流量演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般洪水预报方法根据预报站点上游区间支流汇入情况选择“先合后演”、“先演后加”或“边演边加”的马斯京根变参数分段流量演算法进行洪水预报。
如潼关站,因龙门至潼关区间有渭河、汾河、北洛河三条支流汇入,其中渭河、北洛河是由潼关上游仅2-3km处汇入黄河。
在入黄前渭河、北洛河都是单独汇流,互不干扰。
因此,采用“先演后加法”进行流量演算。
黄河干流龙门的洪水和汾河的洪水在汾河入黄口处汇合,然后再往下游演进。
因此,采用“边演边加法”进行流量演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漫滩洪水预报方法洪水漫滩后,其演进规律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洪峰削减率增大,传播时间延长,具有水库的调蓄特征。
因此,根据河道实测淤积断面资料和水位站资料,用“蓄率中线法”分段建立方案,蓄率中线法的实质为图解式的水库调洪演算。
并对高含沙大洪水漫滩后泥沙淤积对洪水过程预报的影响建立了实时修正模型。
黄河三花区间主要预报方法三花区间洪水预报主要难点:漫滩流量、滩区蓄洪、高水位、传播时间,滞洪区应用后的洪水演进,信息不足、人类活动影响、高含沙水流等。
三花区间流域面积较大,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加之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因此该区建立的是综合分散性模型,即将全区分块,每块又划分为若干单元,进行产汇流计算。
采用的产流模型有降雨径流相关模型、霍顿下渗模型、包夫顿下渗模型、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和坦克模型,坡面汇流模型为经验单位线,河道汇流模型为马斯京根法。
此外,还有水库调洪演算、特殊问题处理及实时校正等计算模型方法。
一些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也在建设试用中,如全分布式Topkapi 水文模型。
霍顿模型也称超渗产流模型,在整个三花区间应用情况好于其它模型,这与区间的下垫面条件及降雨特性有关。
包夫顿模型也属超渗产流模型,该模型适应于沁河中上游区域。
新安江模型应用在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和小浪底、黑石关、武陟至花园口区间。
针对三花间的特殊问题,有如下处理方法1)中小水库群处理三花区间有中小水库400多座,这些水库一般只有溢洪口门,且无闸门控制,因此对洪水的影响主要是拦蓄作用,调蓄作用一般很小,水库拦蓄量采用流域填洼公式计算。
2)滞洪区处理本区有伊洛河的夹滩地区和沁河的沁北两处滞洪区,对于夹滩地区,当伊河龙门镇和洛河白马寺站流量分别超过3000 m3/s时,即有可能决堤滞洪,演算方法有马斯京根法、经验槽蓄法和水库蓄率中线法;沁北滞洪区当沁河流量超过2500m3/s时则自然滞洪,演算方法为马斯京根法。
3)实时校正模型由于流域特性和降雨分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用降雨径流或河道汇流作出的流量序列预报,有时误差很大,需进行实时校正。
本流域采用的是反馈模拟实时校正模型。
该模型是充分利用已获得的实测流量信息,并根据这些已出现的实测流量与原预报流量值的关系,对未来的预报流量值进行反馈模拟。
黄河下游主要预报方法黄河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决口和改道。
今天, 黄河下游洪水灾害的隐患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大洪水时漫堤决口对黄淮海平原的威胁和中常洪水时下游滩区18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
所以,黄河下游洪水预报任务非常重要和艰巨。
黄河下游自花园口至河口,全长七百多公里,设有花园口、夹河滩、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和利津七个水文站,河道由游荡型变为弯曲型。
一般洪水由主槽排泄,较大洪水则出槽漫滩。
黄河下游洪水预报难点主要为漫滩洪水演进和变动河床水位预报。
现在主要用的预报方法有洪峰流量相关和马斯京根流量演算,以及漫滩洪水经验处理方法。
还有针对洪水水位预报的多元回归模型、相应水位法、水力学模型、河流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
漫滩洪水处理问题是一个难题,根据黄河下游河道滩区的水流特点,黄河水文工作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洪水漫滩洪水的处理方法:1) 滩区蓄率中线法本法将每段河段的滩地概化为一个线性水库。
用马斯京根法做一般洪水演算,发生漫滩洪水时,漫滩流量以上部分再进行水库型调洪演算并扣除损失量,所得结果即为预报成果。
2) 滩区汇流系数法对河段中每块闭合(准闭合、非闭合)的滩地分别进行处理,洪水一边向下演进,一边沿途进滩调蓄。
本法也是以马斯京根法为基础进行一般洪水演算。
发生漫滩洪水时将洪水在入流断面分成滩、槽部分按不同汇流系数分别演算,最后叠加得到预报结果。
3) 逐滩演算法河道洪水在自上而下的演进过程中,实际上是不断经过各滩调蓄的。
分别对河段中主要滩地的作用进行处理。
河槽和滩地均用马斯京根法处理,但演算参数各不相同。
洪水流经每个滩地时,将漫滩水流与大河水流在入流断面处分开,分别进行洪水演算,最后在出流断面叠加。
预报手段和预报系统建设♦预报手段在洪水作业预报中,由于黄河暴雨洪水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利用多种预报手段进行作业预报,并对各种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优选。
现在黄河流域洪水预报手段主要有:(1)纸质版的《黄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方案》。
该汇编选用的预报方案达168个,这些方案在历年洪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多个预报软件系统,这些预报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应用在黄河流域的一个或几个预报模型方法集成起来,与实时水情数据库连接,具备信息查询、数据处理、模型率定和洪水预报功能,并有灵活简单的操作界面,提供各式输出。
是目前黄河洪水预报的主要手段。
♦预报系统建设情况:目前,黄河上已建成在使用的洪水预报系统有:黄河洪水预报系统;龙门、潼关、华县站洪水预报系统;小花间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报系统;黄河下游水位预报系统。
渭河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报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黄河下游洪水智能预报系统。
其中黄河洪水预报系统是黄河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洪水预报手段。
它的洪水预报覆盖范围为黄河中下游干支流重点河段,实现了黄河潼关~三门峡入库、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洪水演进及三花区间降雨径流预报。
在建的洪水预报系统有:美国可视化河流预报系统(VisualRFS),欧洲水文气象EFFORTS洪水预报系统。
待建的洪水预报系统有:黄河中游小流域水沙作业预报系统。
先进技术的使用情况:黄河上近年来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水文模型,如瑞典的HBV模型,意大利的全分布式Topkapi水文模型,英国的半分布式Topmodel水文模型等。
黄河流域在各个洪水预报系统和专家会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中大量应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如各类计算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开发出一些C/S或B/S架构的多功能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将预报员从烦琐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
目前,“3S”技术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GIS目前应用最多,各分布式水文预报系统都基于GIS平台。
但RS遥感和GPS全球定位技术目前应用较少,主要有利用雷达和卫星收集空间降水信息。
现在黄河流域只有河源区与三花区间有所应用。
洪水预报中水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应用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与气象、地理、数学、力学、环境学等学科的交叉。
因为我们所要预报的对象是一个流域或是一个河段,它们本身不是孤立的,与各种学科因素息息相关。
黄河流域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一直在做着积极的探索。
洪水预报工作体制:(1)实行主班预报员制。
主班预报员在自己当班时间内时刻关注水情;负责组织洪水预报作业,在预报会商时主讲,为其他预报员提供尽可能多的洪水相关情况,编写水情简报等。
(2)实行会商制。
洪水预报制作完成之后,必须经过会商后方可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