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故事

甲午战争的故事

1840年代,中国正值自强运动的高潮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面临内

外威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遭受了巨大

的损失,而这也成为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相继爆发,中国成为了列强的战场。

其中,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争事件,也是中国近代

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894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

的冲突。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战争的故事。

一、战争背景

19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国面临着诸多内外困境。在内部,政府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外部,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剥夺中国的领土和利益。而这一时期最为严重的打击是在鸦片战争中由英国发动的,中国在这

场战争中失去了对岛屿和关税的控制权。

在此基础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双方的争议焦点是朝

鲜半岛,中国希望维护自己在朝鲜的利益,而日本则试图通过侵略来

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短暂的对峙后,双方终于爆发了战争。

二、战争经过

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了朝鲜,同时向中国的东北地区发动了

进攻。面对日本的强大实力,中国军队毫无准备,很快溃败。然而,

中国并未放弃,经过重新组织和调整,中国军队再次展开了反击。激

烈的战斗在两国之间持续了几个月。

在这个时候,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以中国北方将领李鸿章为首的

代表团与日本进行了和谈,并达成了《马关条约》。根据这个条约,

中国同意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战争最终以

中国的失败告终。

三、战争影响

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次战争彻底摧毁了中

国自强运动的信心,使得中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薄弱和不足。此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乱,直到1916年才结束。

同时,甲午战争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略的进一步加剧。接

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相继经历了八国联军侵略、辛亥革命、北洋政

府的崩溃等一系列动荡事件。

最重要的是,甲午战争导致了中国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

成为了中国领土上的伤口。这对中国人民意味着无尽的痛苦和屈辱,

也引发了后来的抗日战争。

总结起来,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战争。它揭示

了中国当时的困境和不足,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对中国

人民来说是一段苦难的往事。然而,正是这场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民族自豪感和抵抗精神,为中国的民族复兴注入了力量。

1840年代起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战争背

景才是造成战争的原因,战争背景很重要。战争经过也很重要。最后,

战争的影响是重点,我们应该关注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启示,加强爱国教育,增强国家意识。

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_作文2200字_观后感_

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午战争,希望大家喜欢! 甲午战争观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片子,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外片子讲的是我们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争,当时我们中国人里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官,一看到日本军舰就抱头鼠窜,独自一人跑到后舱躲起来中。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砍头,但是为了同伴,他还是毅然的开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为那些做官的感到耻辱,看到这,我心中充满了愤怒。 邓世昌(邓小平)当时率领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一塌返回中国时,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当时慈禧太后贪图享乐荣华富贵,用掉了上千两银子,让我们都没有足够的钱去造军舰上的炮弹,可是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没有了炮弹,我们还有枪……但是,日本人的两个鱼雷,船就被炸沉了…… 这就是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悲剧,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今日的中国已经变强大,但是我们的钓鱼岛却离开了我们。我们不能让小日本这样继续下去,加油,中国人!! 甲午战争观后感篇二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但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 IN 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长的岁月,现在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甲午战争故事

甲午战争故事 甲午战争永远是咱们这个民族内心的一种隐痛,如今的钓鱼岛问 题就是当年战争失败的后遗症之一。对清国战败的原因,知识界有不 同看法,有人说是因为慈禧挪用海军建设经费,导致当时世界最先进 的战舰被日本人买走;有人说是清国海军将领现场指挥失误,本来应该 极力攻击对方的运兵船,清军却选择了攻击一般舰艇。这些说法都有 道理,但不完全。在我看来,甲午战争有两种,一种在战场内,一种 在战场外。战场内的战争,清国失败了;战场外的战争,清国失败得更 加难看。 1894年,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入朝,与日军在牙山交战。当时, 叶志超部兵力约3500人,日军约4000人,人数上稍逊日方,不过, 当时的清国是朝鲜的宗主国,又是受朝鲜政府之邀去的交战地,在某 种意义上属于正义之师,有一定的民心基础。不过,战争只实行了16 个半小时,清国大败,死伤500人,而日军只死伤了82人。叶志超率 部逃命。这本来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不过,叶志超们在电奏中却 将这场败仗描述成大捷,说是倭兵二万余人突来围袭,清军奋勇对敌,鏖战六小时,倭兵死者千七百余人,清军伤亡三百余人。听了这个消息,患有强国急躁症的光绪帝无比激动,立即颁赏银二万两,并将叶 志超提拔为“驻平壤诸军总统”。叶志超做了清国驻朝鲜军总统后, 率领的军队比绵羊还软弱,打一仗败一仗,9月15日平壤失守,2万 守城将士,死伤和被俘的达到1.6万。叶志超率残部狂奔6天逃回国内。 在专制政体下,皇帝统揽一切,只要他想管,什么事都能够插一 杆子。皇帝得到的情报准确,他作的决策可能符合实际,军队在战场 上就会有所作为;皇帝得到的军情虚假,其决策必然错误,战争的后果 自然也就不堪设想。在官场风气这场甲午战争中,清军自己打败了自己。

甲午战争的故事

甲午战争的故事 1840年代,中国正值自强运动的高潮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面临内 外威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遭受了巨大 的损失,而这也成为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相继爆发,中国成为了列强的战场。 其中,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争事件,也是中国近代 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894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 的冲突。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战争的故事。 一、战争背景 19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国面临着诸多内外困境。在内部,政府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外部,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剥夺中国的领土和利益。而这一时期最为严重的打击是在鸦片战争中由英国发动的,中国在这 场战争中失去了对岛屿和关税的控制权。 在此基础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双方的争议焦点是朝 鲜半岛,中国希望维护自己在朝鲜的利益,而日本则试图通过侵略来 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短暂的对峙后,双方终于爆发了战争。 二、战争经过 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了朝鲜,同时向中国的东北地区发动了 进攻。面对日本的强大实力,中国军队毫无准备,很快溃败。然而, 中国并未放弃,经过重新组织和调整,中国军队再次展开了反击。激 烈的战斗在两国之间持续了几个月。

在这个时候,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以中国北方将领李鸿章为首的 代表团与日本进行了和谈,并达成了《马关条约》。根据这个条约, 中国同意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战争最终以 中国的失败告终。 三、战争影响 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次战争彻底摧毁了中 国自强运动的信心,使得中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薄弱和不足。此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乱,直到1916年才结束。 同时,甲午战争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略的进一步加剧。接 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相继经历了八国联军侵略、辛亥革命、北洋政 府的崩溃等一系列动荡事件。 最重要的是,甲午战争导致了中国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 成为了中国领土上的伤口。这对中国人民意味着无尽的痛苦和屈辱, 也引发了后来的抗日战争。 总结起来,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战争。它揭示 了中国当时的困境和不足,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对中国 人民来说是一段苦难的往事。然而,正是这场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民族自豪感和抵抗精神,为中国的民族复兴注入了力量。 1840年代起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战争背 景才是造成战争的原因,战争背景很重要。战争经过也很重要。最后,

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

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 邓世昌,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时,任“致远”舰管带。在舰伤弹尽危急时刻仍指挥若定,命舰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途中遇日本鱼雷,与全舰宪兵一同牺牲。谥“壮节”,追赐太子保衔。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 甲午战绩: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担任致远舰管带,战中,连连击中日舰。致远舰以一敌四,后撞向日舰吉野号。致远舰被击中后,邓世昌坠海,拒绝相救,以身殉国。 提到甲午海战,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不是挪用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也不是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而是那位用军舰撞向日舰、惨烈报国的邓世昌。除去后世对邓世昌当时的行为的争议,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只是希冀或许从悲剧中获得些许教训,得到些许警示。 潜龙入海 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船政局,在福州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厂,后清廷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总理船政大臣,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舰船和海军人才。当时,招收了广东籍通晓英文的学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学堂肄业,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学习目的明确,且又聪颖过人,入学后的各门课程考核皆列优等,深受沈葆桢的青睐和器重。 然而,尽管表现优异,邓世昌的事业却并非一帆风顺。在以福建学生为主的福州船政学堂,广东籍的邓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挤,如达到条件却因“人才短缺”这样的借口,错失出习的机会,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听闻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调邓世昌到北洋差遣。随后,邓世昌随丁汝昌赴英国接购新船,期间,他趁机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情况,以弥补未能出

萨镇冰甲午战争反击日军故事

萨镇冰甲午战争反击日军故事 萨镇冰甲午战争反击日军故事 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以丰岛海战作为开端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正式落下帷幕。不到一年时间的战争里,中国清政府却损失惨重。人们只记得历史课本上写的北洋军师全军覆没,邓世昌誓死与日本军舰决一死战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故事,而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甲午战争爆发时,萨镇冰任威远舰副将,实授精练左营游击,未能指挥军舰参加黄海海战,让他遗憾不已。以天下和平为己任的萨镇冰,多次向上级请求出战,为国效力。并终于得偿所愿,在威海卫之战中,被任命保卫日岛,于是就有了后来反击日军的事迹。 当时正值寒冬,艰苦的生活条件再加上恶劣的气候环境,疲劳过度的萨镇冰因心力交瘁而病倒了。可即便如此,他任然坚决不见闻讯赶来探望他的夫人陈氏。任左右侍卫如何劝解,他都不肯让夫人登上军舰,甚至还特意差人把连接陆地和军舰的扶梯给撤掉。如此深明大理,坚守原则的人,即使是在现在也不多见吧。大雪纷飞的隆冬腊月,萨镇冰死死坚守着被日军猛烈炮轰的日岛,顽强抗战了十一天,直到接到丁汝昌的后撤命令才撤回到刘公岛。 虽然后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依然钢铁铮铮,一身正气。国败了,家也摇摇欲坠,面对双亲和妻子的相对离世,面对四壁徒然的家,他选择积极生活。无论是残酷的甲午战争还是归乡后的物是人非,萨镇冰都以坚守的心态处之。这样的英雄,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千载传诵。 萨镇冰后人 所谓虎父无犬子,我们都知道萨镇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所以他的后人也是不容小觑的。就拿萨镇冰长子萨福均来说吧。更是与詹天佑齐名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萨福均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后就参与铁路建设。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萨福均主持的。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萨福均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中国近代革命小故事

中国近代革命小故事 故事一 林则许禁烟时,是眼看就要失败的,因为在他禁烟之前皇帝就把他调走了、是一位王爷搞的鬼。但他在黄飞鸿苏乞儿等人的协助下,直接到储存鸦片的地方,并制服了走私的中国人,鸦片才得以销毁。 故事二: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中威海卫保卫战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为避免资敌炸毁旗舰定远,后来定远舰的残骸被日军打捞起来运回日本放在陈列馆内,至今仍在日本。 故事三: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勇猛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

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故事四: 一次理发师为周总理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不用着急,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美德——宽容。 故事五: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 1916年,年轻的贺龙组织二十多名农民成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队伍夜闯入盐局。贺龙亲手砍死税警队长。他把盐统统分给穷人,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甲午风云观后感500字作文_观后感_

甲午风云观后感500字作文 今日的中国已经变强大,但是我们的钓鱼岛却离开了我们。我们不能让小日本这样继续下去,加油,中国人!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甲午风云500字 看着致远号上海军战士们一张张目光坚毅的脸,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勇敢正直视死如归的人存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应该有的精神和气节,是他们让我知道无论西方列强怎样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怎样的压迫,中华民族是不会被打败的。 但是,在这种骄傲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致远的沉没是一个悲剧,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甲午海战的失败,它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纪60年代,对中国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时刻。在中国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阶级接受了“施夷长计以制夷”的观点,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洋务运动。而此时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后也走上了变法求存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同样的背景,同样的运动,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结局。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实行变法三十年后的第一次交锋,然而封建统治阶级的强国梦彻底被摧毁了。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在面临改革的时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怜的权利而是千万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熏陶的士大夫在面对外来侵略者时能更多的保持他们欺辱劳苦大众时的气焰,而不是低声下气,摇尾乞怜……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了。然而历史永远都是留给后人去叹息和缅怀的,又有谁能真切的改变什么吗? 一个国家制度的腐朽必将导致这个国家命运的危机。世界是在不停发展的,没有人能够永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俯视别人。要使自己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_描写海的作文_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 导读:《甲午大海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 《甲午大海战》350字 这天,我看了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深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全体官兵奋力抗敌,连破敌方三艘舰船。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击沉。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眼角湿湿的,致远舰官兵那满腔热血保卫祖国的情感打动了我。弹尽粮绝、孤寡无助的舰船,在面临敌方围剿时,没有举手投降,没有卖国求荣,而是毅然组织了反击。 在当下社会,中国人逐渐变得麻木,只为自己而努力,从来不为国家着想。想想都可悲!试想以后若有强敌来犯,中国该如何自卫!所以,不要让悲剧发生,从现在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未来为重,有所作为而报效祖国,告慰昔日致远舰壮烈牺牲的壮士英灵!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最近,中日关系持续恶化,那是因为中日的钓鱼岛事件所引发的。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而钓鱼岛以及周边附属岛屿本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为什么侵占钓鱼岛呢?这件事情还要讲到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甲午海战事件,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事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本侵占了中国的许多领土、岛屿海域,当中就包括钓鱼岛,还向清政府索要大金额的赔款。那是什么导致中国的失败呢?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的军事实力较差,缺乏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 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故事丰富多彩,涉及到海内外、内战外战、民族主义、革命斗争、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1、甲午战争:1894年中国在对日本的战争中失败,这 次战争引起了中国弱国无力抵抗的问题。日本利用了中国的弱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进行了数十年的殖民统治。 2、义和团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主要是为了 反对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干涉。这次运动由农民、手工业者和沙门组织发起,但形势十分不利,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了八 国联军最恶劣的不平等条约。 3、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推翻了清朝统治,国民党建立以后,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抗日战争。 4、抗日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三万 里长城,抗日军队使用了井冈山的经验,发动了游击战争,使得日军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毛泽东等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总结经验,为以后的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5、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与美国进 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深刻展现了中国的军事能力。中国打败了美国,使军事技术和战争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6、解放军战争:解放战争从1945年到1949年,也是一 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它奠定了现代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述是中国近代以来几个比较重大的战争故事,其中每一场都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问题。这些战争都洗礼了中国人民的血肉和精神。而这些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甚至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新兴的强国形象。中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决心,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历史证明,战争是中国面临外部压力不可避免的选择,但保持强烈的团结和坚决的意志,则能够化危为机,守护祖国。

甲午战争英雄事迹800字以上

甲午战争英雄事迹800字以上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今天本文库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本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事迹篇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甲午战争”讲了中国在打日本的时候,清朝的腐败无能,导致我我们的失败。 清朝的时候,日本已经有了先进的装备,先进的大炮,可是,中国的清朝还在悠闲的听歌看舞,毫不在乎国家的领土纷争,和军事事业,他们清朝只会管好自己,有钱,吃香的,喝辣的,只要自己过上好日子,什么事情都不过问,那时候,清朝正在给太后举行生日宴会,把自己的国家财产分出了一半,就为了举行生日,那时候,日本正在和中国和好的同时,他们在生日宴会翻了脸,是日本人想让把中国的国土刮分一点,可是,中国人不愿意,只有那些腐败的人才把自己的国土给日本,日本听了这个话,就把酒杯,使劲的扔在桌子上,就这样,战争就开始了。 在日本,小时候的孩子,都会给爸爸妈妈分担忧愁,还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小时候的孩子,都想把中国人给刮分,抢中国的钱,抢中国的财宝,把这些东西都拉到日本来,日本的国家的人,从不贪污,日本天皇既然把自己一般的财产捐献到日本军事力量,迅速让日本军队强大起来,那时候,很多日本人都想解散,为了保卫民主,必须打败清国(中国)才能换回老百姓的支持,就这样,日本的军事力量一天一天强大起来,日本的水军也一天一天的强大起来。 在清国还在举行生日宴会的时候,突然听见了大炮的声音,碰,碰,碰生日宴会立马停止了,日本向清国开启了战争,因为,清国大部分的钱都用来举行生日宴会了,所以,没有钱能强化军事力量了,清国也做了反击,可是,到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邓世昌也是很努力,保卫军舰,因为清国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战斗的失败,因为很多大炮都是只有外壳,没有炮芯,打出去的炮弹都是不会爆炸的,这一次战斗,中国损失很大,大部分地区全都被日本刮分了,金银财宝也全都被抢走了。甲午战争读后感。 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战斗的失败,我觉得中国人应该是能胜利的,

甲午战争故事

甲午战争故事 1894年,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入朝,与日军在牙山交战。当时,叶志超部兵力约3500人,日军约4000人,人数上稍逊日方,然而,当时的清国是朝鲜的宗主国,又是受朝鲜政府之邀去的交战地,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正义之师,有肯定的民心根底。然而,战斗只进展了16个半小时,清国大败,死伤500人,而日军只死伤了82人。叶志超率部逃命。这原来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然而,叶志超们在电奏中却将这场败仗描述成大捷,说是倭兵二万余人突来围袭,清军奋勇对敌,鏖战六小时,倭兵死者千七百余人,清军伤亡三百余人。听了这个消息,患有强国急躁症的光绪帝无比感动,马上颁赏银二万两,并将叶志超提拔为“驻平壤诸军总统”。叶志超做了清国驻朝鲜军总统后,率领的军队比绵羊还脆弱,打一仗败一仗,9月15日平壤失守,2万守城将士,死伤和被俘的到达1.6万。叶志超率残部狂奔6天逃回国内。 在专制政体下,皇帝统揽一切,只要他想管,什么事都可以插一杆子。皇帝得到的情报精确,他作的决策可能符合实际,军队在战场上就会有所作为;皇帝得到的军情虚假,其决策必定错误,战斗的后果自然也就不堪设想。在官场风气这场甲午战斗中,清军自己战胜了自己。 在民心的甲午战斗中,清国也是惨败的。1894年7月某天,《旧金山早报》记者预备采访清国驻当地领事,由于领事英文不好,他转而采访领

事的秘书王先生。这位王先生体格肥胖,为人和气,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此君无论美国报纸如何登载战况,都不信任清日之间发生了战斗,每次提到2022名清国海军官兵因遭日军炮击溺水身亡时,他都会发笑,从来没有想过仔细核实一下,并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该报接着采访了在旧金山经商或做苦力的华人,他们都不关怀战斗,对2022名清国海军官兵死亡更是无动于衷。与日本侨民战斗期间的全民发动、踊跃捐款迥然相异。 认真想来,官场的弄虚作假也好,侨民对国家事务的冷淡也罢,都跟皇权制度有着内在关联。皇权体制是极其自私的,它维护的只是一己、一家族的利益,统治者对下级官员的选择、提拔也是实行有用主义态度,谁奴性最重,哄自己最快乐,就将权力、金钱、美女的馅饼赏给谁,官员成天考虑的不是如何尽职尽责,将分内的工作做好,而是怎样赢得上位者的欢心。置身海外的清国人对国内战事冷漠,则是由于清国长期以来卑视侨民,认为他们背叛社稷,根本不关怀他们在海外的生死。既然皇家平常没将侨民当回事,现在国家有难了,侨民自然也就觉得事不关己。 战场内的甲午战斗当然使人痛心,战场外的甲午战斗尤其值得我们这个民族深深反省!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大海战》电影观后感文档]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大海战》电影观后感文档]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 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可 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IN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长的岁月,此刻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可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我们能够伤痛,但那不是重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卷 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战争》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 弹药少,抵可是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下,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 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里,我十分生气,中华名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必须要打掉倭寇。”这时船开的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 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齐,邓世昌和水手们都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 刚刚看完甲午大海战,每次看这种题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当时世界排行第六 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如此轻易地就被我们不屑的弹丸小国日本摧毁,这个结果我们不想理解可是 就是事实,也早已注定。

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

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 标题: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 正文: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舰队在海上的一次巨大失败。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 其中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是叶志超。他是广东东莞人,曾经在甲午战争中担任过清朝舰队的司令官。在战争期间,他率领中国舰队在海上与日军作战,曾多次遭受日军的猛烈攻击,但最终他选择了自杀殉国。叶志超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被誉为“海上长城”,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北京的墓地中。 另一位英雄人物是邓世昌。他是广东南海人,曾经是清朝舰队中的一名船长。在甲午战争中,他率领中国舰队与日本舰队作战,最终在黄海上遭遇日军袭击,他选择了自杀殉国。邓世昌的英勇行为同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被誉为“现代关公”,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澳门的墓地中。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了解和纪念。例如,清朝舰队中的一些船长和士兵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战斗,最终牺牲在战场上。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英雄人物,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拓展: 1. 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爆发于 1894

年,历时 8 个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2. 清朝舰队曾经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舰队作战,但最终失败了。日本舰队在战争中取得了多次胜利,最终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获得了对朝鲜的控制权和对台湾岛的占领权。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了清朝政府的威信受损,引发了政治动荡和民族危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的英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甲午中日战争的英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回顾历史,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最悲惨,最耻辱的一段历史。今天本文库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本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甲午战争的英雄事迹篇一 一个昏庸的朝廷,一个败落的社会,一场伟大的战争,一种不屈的精神。——题记 镜头步入了一个一个败落的时代,当时,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统治下,变得国力大减,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打开中国的大门,继而进行残暴的侵略。炮火轰开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滚滚硝烟涌出了一张张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颜。 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时,林则徐没有犹豫,他愤然上书道光帝,并实施了震撼国人的壮举——虎门销烟。他给英国人一个迎头痛击,他显示了中国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是一场没有战火的伟大胜利,是一场意志与决心相与斗争的历史伟绩! 当鸦片战争卷入中国时,太平军没有沉默,在与洋人的斗争中,他们没有低头,他们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斗志。他们征战沙场,击败洋军,痛杀清军,他们在历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当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既而称霸世界的梦想时,一个声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当时日益腐朽,致使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可清廷仍处于华贵的奢侈中,浑然不知要强国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国势力已经相当庞大时,中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武器。军饷已被各路地方官员收入其囊中。当时日本已对中国虎视眈眈,在中日两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亲自到中国兵船上公开挑衅,并企图开炮。况且当时清朝并没有意识到日本想要吞并中国国土,认为区区一个东洋小国何以兴起起几层浪。由于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让清军不免有些飘飘然,自从1888年正式建立海军后,再也没有购进任何船舰,船龄渐渐老化,何况日本当时新添战舰,与之中国相比,遥遥领先。再者当时慈禧花重金修筑颐和园,抽掉各路军饷,哪里还顾得上战舰重置,连预先订购炮弹也退掉了。

【诗词故事?10】丘逢甲《离台诗》《春愁》

【诗词故事•10】丘逢甲《离台诗》《春愁》 丘逢甲在考中进士当了一段时间的工部主事以后,眼看朝廷腐败,官场黑暗便辞官回到台湾,在台中、台南等书院讲学。公元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不但给日本巨额赔款,还把台湾和澎湖列岛让给了日本。 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消息一传到台湾,丘逢甲悲愤异常。他特地割破手指,用鲜血写了“拒倭守土”四个字,表示自己坚持守卫台湾的决心。同时,他又召集台湾士绅,联名打电报给清朝政府,抗议割台。可是,清朝政府早已吓破了胆,那里还敢“拒倭守土”呢! 公元1895年5月25日,台湾巡抚衙门大门前,一千多名台湾乡绅百姓列队,求见台湾巡抚唐景嵩,要求他主持抗日大计,广场上哭声、喊声响成-一片,这次激动人心的请愿活动是丘逢甲亲自组织和领导的,他希望台湾巡抚唐景嵩能顺应民意,领导抗日斗争。在丘逢甲组织的乡绅百姓请愿活动的压力下,唐景嵩表示留在台湾抗日,但暗地里却作好了撤退的准备。5月27日,在李经方割让台湾的前六天,日本近卫师团在大批军舰护送下,开始进攻台湾北部。6月4日,唐景嵩可耻地乘船逃往厦门。

丘逢甲听说唐景嵩逃走,气愤极了,亲自率领团练奔赴前线抗击日军,在新竹界外与日军主力展开激战,经过二十多天战斗,因缺乏后援而失败。丘逢甲只身一人冲杀出来,隐藏在乡村中,痛哭失声。后来,他认为自己无力再组织抵抗,只好率领全家撤回福建泉州,他所领导的抗日战争也宣告失败。 他在离开台湾时,眼看宝岛即将沦陷,痛不欲生,挥笔写下了下面这首有名的《离台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 孤臣无力可回天。

甲午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800字

甲午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800字 《甲午风云》讲述了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反对李鸿章主和,指挥北洋舰队英勇抗击日本海军,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甲午风云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午风云观后感1 盛唐时期,中国各方面实力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实的中央之国,万国来朝。日本寇边,唐军不费吹灰之力战而胜之。大明时期同样如此。为何到了清朝,胜者败者角色转换如此迅速?只因自盲其目。 满清入关后,享受着曾经天朝上国的荣耀与地位。自认王者不治夷狄,去者不追,来者不拒,外国跳梁小丑何足道哉,闭关锁国而治。遗传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制度,终于显露出它最大的毒瘤:腐败!慈禧过六十大寿就需准备三年时间,花费巨资。庸官碌吏沉醉于搜刮民膏民脂、抽大烟袋。官场暗无天日,百姓民不聊生,大清王朝早已病入膏肓,何谈发展?何谈进步?反观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政治、经济的快速完善,可以说西方社会正处于脱胎换骨的关键时期。而大清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中,无视历史的车轮在飞转。而日本,在大唐时期吸取了先进文化,虽然开始发展晚于欧洲列强,但终于看到了世界巨变,开始了学习与变革。 此消彼长之下,甲午战争如一记重锤,敲到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头上。李鸿章终究只是帝国的裱糊匠,而不是那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主。甲午海战失败,拉开了中国近代黑暗时期的大幕,进入二十世纪,这是中华民族从未承受过的痛苦之时代。近代的屈辱如刀,刻在每一个未曾忘却历史的炎黄子孙的心上。所谓自盲其目、掩耳盗铃,正是大清帝国所作所为。最终,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朽的躯壳,终于破碎。 我们应当惊醒,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不应该闭上向外看的眼睛,无视天地的变化;我们应当吸取教训,阻挡在历史车辆前面的,只有被碾碎这一条道路,只有不断跟进潮流,才有未来可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