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素材

内外清净,菩提之因——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个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

这是1957年3月7日,登载在《文汇报》上的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文章出自叔同老友,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之手,写的是他亲眼所见,朋友与妻子诀别的一幕。

五年前,李叔同创作了歌曲《送别》,歌词意境之高,让人叹服。但没想到,这些文字竟在五年后一曲成谶,成为如今已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与妻友别离一幕最合适的注脚。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位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的艺术大师,悄然在杭州虎跑寺以盛年出家,他遁入空门的决定,在当年震动了整个中国知识界。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市三岔河口附近一户富有的盐商之家。李叔同系父亲第五个姨太太王氏所生,幼名成蹊,学名文涛。

成家后,李叔同携母亲妻儿定居上海,凭借着诗书的才华,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很快成为上海滩上的名流。他风流不羁,与艺伎坤伶过从甚密,时称“天涯五友”。

在多年以后,回顾那段风流的岁月,李叔同写下了这样两句词:“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这两句词写于1905年,李叔同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就发生在这一年。相依为命的生母在上海逝世,这给了李叔同很大的打击。

李叔同痛下决心,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在位于东京上野的东京美术学校,作为第一批艺术专业留学生,李叔同在度过了6年的留学生活。

李叔同后来创造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他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国内,最早用五线谱进行音乐教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1907年2月为赈济国内徐淮水灾,李叔同和话剧社的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义演,经过商议,决定上演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剧目《茶花女》。而李叔同则担当《茶花女》中的女主角,最后这场话剧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因缘际会,李叔同应邀来到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做起了音乐和美术课老师,李叔同一改西装革履的留学生打扮,穿起长袍马褂布鞋,严肃而朴素,完全像一位教育家了。

李叔同的性格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夏丐尊因为学生宿舍遭到失窃事件,问

他怎么办的时候,他劝他用自杀的方法来感化学生,应该讲是非常极端的,当然夏丐尊是没有这样去做。在上课的时候,他会非常郑重其事地向学生鞠躬,学生犯了过错的时候,他会让他们留下来,就是用非常低三下四的声音对学生说,今后痰不要吐在地上。然后讲完以后,他还要再向这个学生再鞠一躬,你现在可以走了。那么他的教育方法是这种方法,完全是感化的。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

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

在李叔同的主持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气氛十分浓厚,他开创了中国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先河。

教师李叔同以其人格魅力、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和美术的优秀人才,从中华民国初年到民国二十年间,南中国音乐界人物,几乎都是李叔同的薪传,不是他的学生,便是他学生的学生。

1918年农历7月13日这天,李叔同最后一次以世俗中人的身份,走在通往校门的林荫路上,从这里离开,结束了世俗生活,遁入佛门,法名演音,法号弘一。李先生的突然出家,在学校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李叔同没有正面解释过自己出家的原因,无论是在叔同旧日的挚交好友,还是他的日籍夫人看来,这个转变都有点“不可捉摸”。众说纷纭中,丰子恺的解释较为中肯,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有的人做人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去探求人生的究竟。

弘一最终以苦行僧终其一生。他将失传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拾起,清苦修行。

20世纪的中国佛教界,有四位大师的名字同放光辉,他们是虚云、弘一、太虚、印光,弘一大师最终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师。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他性格上的一大特点,“认真”的缘故。

1942年10月13日,他写下这副字成为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这样随意地写在一张用过的纸上,小巧拙朴,毫无雕饰。“悲欣交集”的旁边写了三个略小的字,“见观经”。

三天后,弘一大师沐浴更衣完毕,在念佛声中保持吉祥卧姿,安详圆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

弘一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被赵朴初先生评价为: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导语】李叔同用他纷繁多彩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丰满的人生画卷,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大智慧、大慈悲的魅力人生。李叔同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僧俗两界共同的示范,这与他人格魅力中诸多的精神特质是分不开的。而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我们对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也更准确的认识。

认真

认真是李叔同贯穿一生的不二法门。

一个人,一事认真不难,一时认真也不难,难的是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好。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事事认真、认真了一辈子的人。

李叔同的认真在他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民国初,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开设图画手工专业,当时国内学校艺术师资缺乏,经亨颐校长首先想到了刚从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的李叔同,便恳请他来校担任该专业的图画及全校的音乐教师。李叔同的上课风格可以用“认真”二字来概括,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他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就来到教室,在两块黑板上把授课的内容全部写好,摆放好乐谱,解开琴衣,一切都准备停当,然后端坐着,等着上课铃响,看着学生们进教室。据说上第一堂课时,他不用看点名册,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座位上学生们的名字。有次,一位学生上音乐课时把痰吐在地板上。但李叔同见此并不立刻责备,下课后,他用很轻但却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这位同学等一等出去。”那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学生都出去了,李叔同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向这位学生指出缺点,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被批评的同学羞愧无比,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坏习惯。又有一次,下课后,最后出去的人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把那人叫回教室,然后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说完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

己轻轻地把门关上。李叔同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认真严谨得近乎挑剔的“温而厉”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有这样认真的老师,能不出高徒吗?正是在李叔同认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如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沈本千、曹聚仁、潘天寿等等,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家。

丰子恺说他的老师是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而且,李叔同的做人岂止是像,他是每做一种人,都必须做得十分彻底。他做学生,就是个十足的学子;他做文艺,就是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就是个彻底的法师。如此的认真精神,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障碍不能除?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破?有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过?有什么样的疑问不能解?有什么样的事业不能成?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李叔同就是最讲认真。李叔同的认真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也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和完美成就。他的认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生命动力的符号,为今人乃至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的榜样,成为僧俗两界共同学习的楷模。

律己

律己是李叔同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拿来律人的。”这是弘一法师常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常常说,而且时时刻刻这样去做,他将律己作为自己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1937年夏天,虚法师请他到青岛湛山寺安居讲律,弘一提出接待要一切从简,不得铺张,并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到了湛山寺后,虚法师知道弘一持戒甚严,就没准备什么好菜,用餐时只给做了四个普通的菜送去,但弘一一点也没动;第二次备了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只送去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只送去一个标准最低的菜,弘一问端饭的侍者,是不是僧众都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才吃,若不是,他还是不吃。在弘一法师的素菜之中,菜心、冬笋、香菇等都是不吃的,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他素菜要贵几倍,所以寺里僧众也只好满他的愿。

待人以春风,对己似秋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弘一法师的律己之道。他平时的持戒,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

学僧,如果有犯戒做错了事,弘一也不会拿着戒律去律他,从不因此而生对方的气,而是一味地律己和自责,深深地惭愧自己没有教化好对方,责备自己德性不够,不能去感化对方。弘一法师有一个“批评人”的方法,就是不吃饭。他的不吃饭并不是存心跟人怄气,而是在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是借事磨心。所以跟他常在一起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他不吃饭时,就知道自己一定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了,赶紧反省,马上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你什么时候把错改正过来了,他才吃饭。至于你的错处,他一句也不说,而让你自己去说。弘一常说,如果用戒律去“律人”,而不是去“律己”,那就失去了戒律的意义。

弘一法师的律己,是学习之自觉,反省之深刻,改过之彻底的律己。所以,他的律己,不是苦行,不是难行,而是能行,而是极乐。他的律己是不断实现人格品质升华的“学、盛改”的过程。他是在借律己之事来磨炼自己的心,他的律己已彻底挣脱了世间种种名利的桎梏,是完全摆脱了尘世之累的无上清凉。

大爱

大爱是李叔同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李叔同的爱国、爱教、爱众生的大爱精神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在其一生中一以贯之。

《我的老师李叔同》中有这么一段话:

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弘一法师对自然界的大爱精神。

【立意角度与运用示例】

立意角度一:一枝一叶一世界

运用示例: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

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

皆装着佛,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

立意角度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运用示例: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中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

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出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参悟。

立意角度三:宁静与诗意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闲庭信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何等的境界!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立意角度四:宁静的栖息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界。”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选择简单、安静地生活。

即使环境改变,即使社会的功名与竞争的热浪向我们袭来,但一切都在于我们的内心,选择宁静地栖息,迎接别样的生活。

“将军已老圆圆死,都在书生倦眼中。”李叔同携着他一身才气和一腔被浇灭的热忱依然回归了,纵然光明的平坦道路已在他的脚下延伸,纵然他的妻子哭得梨花带雨,他仍不为所动。尘世的喧嚣中,他选择了山间的一泓清泉,选择了天上的一缕云烟,选择了一个无比宁静的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神秘而崇高的背影。

立意角度五:惟愿此心愿无尤

李叔同舍下尘缘,斩尽俗丝,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此举令多少仰慕其

才华的人唏嘘不已。然而他却是无怨无悔地从心而行。“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这般偈语便是他心灵的写照。倘若他不割舍红尘纷繁事,或许会为后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绘画与篆刻作品,但又何来他圆寂前发自肺腑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示例

【导语】李叔同用他纷繁多彩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丰满的人生画卷,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大智慧、大慈悲的魅力人生。李叔同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僧俗两界共同的示范,这与他人格魅力中诸多的精神特质是分不开的。而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我们对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也更准确的认识。 认真 认真是李叔同贯穿一生的不二法门。 一个人,一事认真不难,一时认真也不难,难的是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好。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事事认真、认真了一辈子的人。 李叔同的认真在他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民国初,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开设图画手工专业,当时国内学校艺术师资缺乏,经亨颐校长首先想到了刚从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的李叔同,便恳请他来校担任该专业的图画及全校的音乐教师。李叔同的上课风格可以用“认真”二字来概括,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他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就来到教室,在两块黑板上把授课的内容全部写好,摆放好乐谱,解开琴衣,一切都准备停当,然后端坐着,等着上课铃响,看着学生们进教室。据说上第一堂课时,他不用看点名册,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座位上学生们的名字。有次,一位学生上音乐课时把痰吐在地板上。但李叔同见此并不立刻责备,下课后,他用很轻但却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这位同学等一等出去。”那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学生都出去了,李叔同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向这位学生指出缺点,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被批评的同学羞愧无比,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坏习惯。又有一次,下课后,最后出去的人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把那人叫回教室,然后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说完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李叔同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认真严谨得近乎挑剔的“温而厉”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有这样认真的老师,能不出高徒吗?正是在李叔同认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如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沈本千、曹聚仁、潘天寿等等,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家。 丰子恺说他的老师是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而且,李叔同的做人岂止是像,他是每做一种人,都必须做得十分彻底。他做学生,就是个十足的学子;他做文艺,就是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就是个彻底的法师。如此的认真精神,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障碍不能除?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破?有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过?有什么样的疑问不能解?有什么样的事业不能成?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李叔同就是最讲认真。李叔同的认真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也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和完美成就。他的认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生命动力的符号,为今人乃至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的榜样,成为僧俗两界共同学习的楷模。 律己 律己是李叔同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拿来律人的。”这是弘一法师常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常常说,而且时时刻刻这样去做,他将律己作为自己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1937年夏天,虚法师请他到青岛湛山寺安居讲律,弘一提出接待要一切从简,不得铺张,并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到了湛山寺后,虚法师知道弘一持戒甚严,就没准备什么好菜,用餐时只给做了四个普通的菜送去,但弘一一点也没动;第二次备了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只送去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只送去一个标准最低的菜,弘一问端饭的侍者,是不是僧众都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才吃,若不是,

民国人物作文素材

原文:。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 笔记: 2016-06-03 原文:辜鸿铭一向狂傲,但他特别服膺蔡元培。辜鸿铭曾在课堂上对学生宣讲:“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因为蔡元培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笔记: 2016-06-03 原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 笔记: 2016-06-03 原文:章太炎从来不正眼看钱。没钱了,他就卖字。到了晚年,他更不晓得如何用钱了。让仆役买一包烟时,他掏 出五块钱。儿子要做大衣时,他也掏出五块钱。有一次,要盖房子了,他掏出来的,还是五块钱。 2016-06-03 原文:当王国维在北京招国学研究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来到清华大学,都想看到日夜思慕的大导师王国维,因为王国维当时的名声太大了!大家都在教室里盼望着……进来的将是什么样的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铃声响了,踏进门来的王国维使大家很吃惊!很失望!只见一个五短身材,蓄八字须,戴缀有红帽结的瓜皮小帽,后面拖一根长辫子,着一件长袍,外套马褂的人缓步走入教室。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这就是我们仰慕的伟大的国学大师?但是等到王国维一张口,一说话,一表述,一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就把这些学生领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境界、新学问、新天地!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由衷地佩服他。 2016-06-03《人间词话》之所以不同于前朝词话,就在于它融贯中西,在容纳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典型的中式“境界”说。王国维不仅将“境界”说视为做人成事的标准,还将之视为诗词创作的原则和批评的标准。书中,无论是研讨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典论作品的优劣和词品的高低,均由“境界”入手。

李叔同 素材

内外清净,菩提之因——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个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 这是1957年3月7日,登载在《文汇报》上的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文章出自叔同老友,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之手,写的是他亲眼所见,朋友与妻子诀别的一幕。

高中语文作文 万能人物素材 李叔同、季羡林等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2.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汪国真 1.李叔同 适用主题:少年才子、艺术、超脱、律己、爱国、教育、宗教、为人处世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二十文章惊海内”,曾经是五四新文化的创始人之一。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以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李叔同携着他一身才气和一腔被浇灭的热忱皈依了。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待人以春风,对己似秋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弘一法师的律己之道。 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温泉,行前还写信告诫一个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李叔同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在李叔同认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如刘质平、丰子恺,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家。具足大悲心高僧虽超尘脱俗,但身处乱世,绝不会无视生民的苦难, 1941年,弘一法师提出“信教不忘救国,救国不忘信教”,爱国之心不泯,护佛之志尤坚。 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书写送别】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怜虫摇椅】李叔同去学生丰子恺家,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才下座,丰子恺刚开始不好问,但见他多次如此,就开口问他为何这样,李叔同答道,这个木藤椅可能会

三毛议论文素材

三毛议论文素材 下文是关于三毛议论文素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三毛议论文素材【一】:作文素材李叔同、三毛、海明威 2016高考作文名人素材精选 一、李叔同(即弘一法师) 1、极其注重育人的方式。有一次,在他的课上,一位学生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以为老师没有看见,其实李叔同心知肚明。但他没有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且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这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李先生和气地说: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可以出去了,那学生脸上发红。 之所以会这么做,因为李叔同认

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且育人是从天长日久注重生活小节开始的,一鞠躬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素材运用角度:尊重,细节,身教 2、弘一法师每次吃完稀饭,都要用舌头将碗舔得干干净净,表示爱惜五谷。大师生活中戒绝一切奢靡。在漳州小住时,生活俭朴,用具简陋,床是用两扇木板搭成的。随身行李极为简单,仅有一件单薄棉被,一床粘补破洞的旧蚊帐,一柄破布伞和一叠经书。大师居漳期间。书写了许多墨宝。挥书时,他总是站着亲自磨墨,写多少磨多少,从不浪费。素材运用角度:节俭,自律,安贫乐道 3、弘一法师以其自身的品德修养及人格力量,影响教化着无数的世人。丰子恺回忆:?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

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素材运用角度:细节,大爱,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语录: ①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②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③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怀,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二、三毛 台湾作家。1967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回到台湾。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

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积累优秀9篇

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积累优秀9篇 素材积累作文篇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日子匆匆而过,我们挤压时间的海水,努力学习知识,为我们来日的美好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就像毛竹一样,悄悄地壮大着自身的根系,用十二年的时间武装自身,希望创造自身的神话。而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孔明,身怀雄才大略,却甘心躬耕南阳,他不断地充实着自身的,蓄积着力量。终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走出南阳,他巧借东风,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成就了自身一生的风采,更帮助刘备和孙权,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诸葛孔明的成功在于他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身,知识是他成功的法宝。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以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等待时机成熟,蓄势待发,他向夫差示弱,他亲近百姓,他默默地蓄积这每一分力量,终于使积蓄的力量化作利剑凶猛地刺向敌人,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越王勾践的成功在于他懂得如何把自身的力量积累起来,蓄势待发,形成强大的力量,终于,他获得了成功。 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创造了一个个体育神话。他的身高1.96米,使他爆发力不强,但博尔特却照样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接受米尔斯教练的艰苦培训,他在大街上秀舞放松,他进行背部训练减轻自身病痛,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博尔特是个会蓄积力量的家伙。他一次次打破了世界记录,他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极限。他成功了,创造了田径赛场上的一次次神话。博尔特的成功同样是在不断积累自身的力量的基础上获得的成功。 可见,成功源于积累。 而现在坐在教室的我们,不也正从老师身上,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吗?为的是什么?近期目标当然是考上个理想的大学,远期目标则是为自身打造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能为祖国做出贡献,为国家积蓄力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积累,把握机会,获得成功。 成功源于积累,积累是成功的基石。让我们共同积累,蓄势待发,一飞冲天! 素材积累作文篇二 一.迎向风雨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李叔同!(附多元思维素材运用)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李叔同!(附多元思维素材运用) 导读 他,“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而不衰;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先后培养出了着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给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就是李叔同。 李叔同介绍 李叔同是何许人也?弘一法师何许人也?现在很多人对此都是茫然不知。但当说起先生那首《送别》,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听!听!那缥缈的歌声又从远方传来,又在耳畔响起。酒壶已空,余欢将尽,惟剩苍凉别梦,其中还残留下多少回忆的温馨?该上路的终归要上路,该告别的终归要告别。人生是一段不长不短的夜行,惟独智慧才是我们心中的长明灯,所以要觉悟,所以要修智慧。极少数人修持了慧业,经历这段夜行之后,便能抵达光明的彼岸。李叔同先生无疑便是这极少数成就者中的一个: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先生辞世前在致生平至友夏丐尊、弟子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附录的四句诗偈。前两句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后两句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宿颇感欣慰。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死者关怀生者)给今天的人们依然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总觉得,他是站在生活的最高处俯视苍生,总觉得,他的生命有一种说不出的绚丽多姿。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 弘一法师李叔同:俗家姓李,幼名成蹊,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于天津,卒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出家之前三十九年,以傲视之才浪迹江湖。先生不仅精诣诗、词、文、画,还能演剧弹琴,金、石、书法也得心应手。这样的大才子总使人好一阵纳罕,他的宿慧何以得天独厚?

一代儒僧李叔同_作文素材

一代儒僧李叔同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一代儒僧李叔同,感谢您的阅读! 当和尚的情况并不一样,有因触犯刑律出家免祸的,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有因家境贫寒被家人舍身为僧的,如一般寺庙中的小沙弥;有参透人生,悟道为僧的,原本有一定学术根底,又精研经律轮三藏的,则是由儒而僧的儒僧。和尚中被称为高僧的,有不少人出身于儒,但在儒佛两道都有成就的却为数不多。在这一点上,我很景仰的有两位:前有屈大均,后有李叔同。 屈大均生活于明清之际,他在明朝(包括南明)生活了21年,仅仅是个秀才,算不上明朝的遗老;在清朝生活了50年,但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始而以儒者面目出现,传播儒家传统文化;继而又遁迹方外,以传统的逃禅方式来对抗新政权。我看屈大均当和尚似乎不存在“忠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深受儒家“华夷之辩”的影响,视清朝为异族,既不肯臣服,又无力反抗,于是就利用逃禅的身份,以语言文字来保存和宣传华夏文化,这种行为当然不容于现政权,但在屈大均生前,清政府还忙于平叛定乱的重大问题,遂使屈大均逃脱了灾难,可在身后,仍然遭到乾隆的明令挞伐,上谕中曾痛斥逃禅的金堡和屈大均“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屈大均虽遭乾隆的冥诛,但仍能以他的名著《广东新语》和《屈沱五书》等传世,而成为岭南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李叔同学名文涛,叔同为其字。出生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处于清末民初,上距屈大均的出生整整250年(1630-1880年)。他们有若干相似处,如同处于改朝换代的社会转型期,一个由明到清,一个由清到民国;他们自幼饱受儒家经典教育,都有较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和名著传世,屈有《广东新语》,李有《前尘影事集》;他们的周围都有一批博学多识的精英,屈与著名学者顾炎武、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三篇】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三篇】 【第一篇:弘一法师的认真】 李叔同(1880~1942),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 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 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的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 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了神。 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他说完 便向大家深深一鞠躬,认真得让人莞尔。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为协助弟子 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 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 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 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正因为拥有这种常人所不能及的认真精神,所以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他就是个彻 底的法师。能够说,认真是李叔同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正是这种常 人所没有的特质,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 【名师解读】认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能认真做 好一件事,说明他有认真的态度;当他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件事,便是 有了认真的境界,李叔同即是如此。李叔同认真的习惯成就了他“百

《送别》音乐鉴赏

李叔同《送别》音乐赏析 ——长亭古道的艺术情怀 [摘要]近现代音乐家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歌词乐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悠。本文从音乐创作背景、特征和唱法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由于其演绎版本较多,本文还遴选个别比较有特色的版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赏析。 [关键词]送别;创作背景;特征;唱法;演绎版本 《送别》是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为学子们广泛传唱,但对其音乐背景和特征的了解不多,而且在声乐方法上也探讨较少,限于本人的音乐基础,在多方参考下,进行对音乐的简单鉴赏。 一、《送别》的音乐背景 李叔同祖籍浙江,生于天津,其父为同治进士,自幼饱读诗书,很早就显露出超凡的才华。1898年李叔同迁居上海,后东渡日本求学5年零7个月,1911年他32岁时返回故土,四年后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作《送别》,这时的李叔同不仅精通西洋音乐技法,而且内在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的音乐思想和人文精神都达到纯熟,因而在《送别》一曲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别”意境和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歌词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的曲调并非李叔同自创,而是源自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进行创作,李叔同并不是直接接触这首歌曲,而是间接地用了他的曲调。因为,在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的一位音乐犬童球溪就以原歌的曲调(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

关于奋斗的时事论据素材

奋斗的时事论据素材 关于奋斗的时事论据素材 首先你要阐明什么样的观点;然后说出至少一个时事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这个时事实例就叫时事论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奋斗的时事论据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奋斗的名言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门捷列夫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生活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斗争。——别林斯基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 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长寿,而是活得正直。——塞内加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地努力。——魏茨曼 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丁尼生 停止奋斗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关于奋斗的经典素材 霍英东的历程(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 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勤奋的门捷列夫(通过奋斗达到目标)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作文素材】《送别》作者李叔同好句24句

【作文素材】《送别》作者李叔同好句24句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3、愤怒之气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会伤到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切不可为一时的情绪宣泄而不加控制,导致事后的追悔莫及。 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悲看涵养。 5、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6、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7、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8、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9、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10、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11、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12、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13、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

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知归去归故山。 14、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15、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16、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17、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18、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19、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20、对万物的怜惜和尊敬才是真正的敬畏。 21、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22、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23、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带人。

[作文素材]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

[作文素材]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 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分享了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欢迎 欣赏! 洋脚搓木棍读书 有个叫施洋的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 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天很冷,脚冻得难受。他一会站起来跺跺脚,后 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吉米.卡特守时的故事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呼唤着人们的守时意识。名人因为惜时,所以守时。 吉米.卡特总统在他担任州长时,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亚州的专员同机外出。 早晨七点钟,卡特已在飞机上等候了,只见那位专员正匆匆忙忙地在亚特兰大航空站的跑 道上奔跑而来。 这时飞机正好滑行到跑道上,卡特虽然看到了那个人,还是命令驾驶员准时起飞。" 他不能按时到达这里,这实在太遗憾了。"他厉声地说道。 邓中夏的五分钟谈话 我国早期的革命家邓中夏先生,他在北大读书时,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为 不受人干扰,他干脆写了个"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来访的客人看到这字条后,如没重要事情便会马上告辞。有的客人甚至从他那儿得到启迪,也抓紧时间读书,不再虚 度年华了。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 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李叔同创作歌曲研究

李叔同创作歌曲研究 【摘要】李叔同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音乐家,他所创作歌曲的歌词往往意义深邃,耐人深思,所以他的歌曲相较同时期其它相对通俗的歌曲,则具有着更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李叔同;艺术歌曲;词、曲的分析 引言 清光绪二十四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学派倡言“废科举办新学”;同时他们也极力主张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于是,便有了一批音乐家投入到“学堂乐歌”的创作中来。而李叔同则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一、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一户富有的盐商之家。音乐、美术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李叔同在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书法、篆刻。他于1901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1905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学校主修美术,兼习音乐。1906年2月8日,他独立创办了我国地一份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年底,李叔同与曾孝谷等人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他本人也参与了《茶花女》、《黑奴吁天怒》的演出,并扮演主要角色。同年,他还出版了《国学唱歌集》。 1910年,李叔同归国。归国后的一段时间,他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和天津,也曾担任《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1913年,他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教音乐和美术。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的乐歌创作主要集中在,赴日本留学到出家为僧这段时间。现在,能找到的属于李叔同创作的,(指由李叔同作曲或填词的)且经过考证属实的有四十余首。(见附录一)其中,由他人作曲,或由李叔同选曲填词的有三十三首,由李叔同作曲的有八首。而这八首由李叔同作曲的乐歌里,有《春游》、《早秋》、《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的歌词也是他所创作的。 二、李叔同创作歌词的内容分析 李叔同所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根据歌词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参照钱仁康著《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乐歌创作》) 1、爱国歌曲:如《祖国歌》和《我的国》等早期歌曲。还有出家后创作的《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国将不国,李叔同对此感到万分的悲痛与愤慨。在此情形下,他创作了《祖国歌》和《我的国》等早期作品。在歌词中他抒发了对祖国悠久历史和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发愤图强的雄心壮志,字里行间充满着民族自豪感。1937年,李叔同应邀为厦门第一届运动会创作会歌。此时,李叔同尽管已皈依佛门,但仍不忘不忘救国。他在歌词中呼吁广大青年奋起救国。“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健儿身手,各显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猖。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把国事担当。到那时痛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2、抒情歌曲:李叔同创作的抒情歌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表现淡泊宁静

2023年名人事例作文素材(9篇)

2023年名人事例作文素材(9篇)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 吴京:适用于努力拼搏、幻想 对于吴京来说,满族正黄旗和父亲、爷爷都是武术高手的身世,从一起先就注定让他的人生与别人不一样。6岁时,他就进入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但才学没多久鼻梁就被打断了,吴京并没有放弃;8岁那年他头破血流带去医院缝针,9岁胳膊骨折打上石膏……别的孩子看电视玩嬉戏的时候,他在扎马步、翻腰、侧踢。14岁时,他腰部脊椎受伤,由于调养不当,他甚至全身瘫痪在床,生活更是不能自理。 但他没有就此放弃,坚持每天自己活动翻身,在治疗了两个月后,他就能靠手臂力气,忍着剧痛站起来了。他每天咬牙扶着床行动,半个月后奇迹般复原了。这就是仔细的力气,复原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重回体校,舍命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15岁时进入北京市武术队接受专业训练,和李连杰是同一个师父;16岁那年获得了全国武术竞赛枪术、对练冠军。而他在一档节目里回忆起这件事来时,只是淡淡说一句:“我从不胆怯从头起先。他为了拍《战狼2》连命也不要了,他那么舍命就是为了给大家呈现更加真实的效果,为了实现幻想,他仔细地吃苦,仔细地去舍命。《战狼2》有如此高的收视率,离不开吴京的舍命。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2 1、笔尖上的舞者:鲁迅一个漫长的挽救,一段思想的斗争。一双眼看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缄默不再是缄默。鲁迅颁奖词"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建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将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呼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呼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2、一代才女:张爱玲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醒悟着一处清幽,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情,喷涌出闺阁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洒一路清香,任由裙裾飞扬|。 3、冰心一片在玉壶:冰心好的名字亲切、优雅,她的文笔朦胧、潇洒。她那圣洁的言辞像母的手抚尉着每个读者的心房,她是天地间最美的兰朵!

高考语文作文古素材集锦

高考语文作文古素材集锦 写语文作文,高考考生常常感到头痛的是无话可说,其实我们缺少的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作文古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作文古素材一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谨慎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 10.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2.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3.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4.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15.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1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7.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高考语文作文古素材二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1.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