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

1词牌介绍

2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仅为参考找出瑕疵)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再读课文(配乐)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

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根据不同语句侧重某一方面分析鉴赏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

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诗人笔下钱塘繁华的不得了。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

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描写的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虽是传说柳永差点犯了个美丽的错误,就是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至。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六方法探究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七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八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九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观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词

十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2图画描绘

3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2让学生学会运用情感体验法去鉴赏诗歌,并通过情感体验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⑴预习课文,过字词关。

⑵由学生推选的两队代表(每队三人)根据这首词排练小品,其中两人表演一人旁白。

2导入:

今天的课我将和大家一起穿越那漫漫的时空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一个忧伤的午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哀婉凄凉的离别,去领略一下我们福建的婉约派诗人柳永,他那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诗词作品。

(请学生打开课本。)

柳永是一位多才多艺而且多情的诗人,在他漂泊了一生的日子里,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适用于唱歌的新乐府,在当时的社会里可谓是:“凡有井水饮处便能歌柳词”。

(询问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

3通过听朗读学生表演来总体把握作品的总体意境。

⑴学生听名家朗读《雨霖铃》。

⑵设计《情感剧场》,播放配乐《梁祝》,两队学生分别表演小品。

让学生来比较两队的优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最后老师分别从表演内容,表演艺术以及旁白上对这两队同学表演进行简单的点评。 4根据词的故事情节归纳作品脉络。

学生按顺序回答故事脉络

明确:帐饮无绪→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与何人说

5根据故事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以上脉络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侧面引导。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感受。(重点: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酒醒之后的故事情节---凄苦悲凉-)

让学生比较看文字的感受和看表演时的感受的区别。

明确:演员是根据词的情节来表演的,观众是通过观看表演所以感受是一致的,但是表演更加直观,所以感受更深一些,这种设身处地的沿着作者的思路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诗词作品的方法就叫做情感体验法。

教师补充:要想有更深的体验,学生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6引导学生回答出表演的遗憾之处是因为缺少当时的环境,并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导出情感体验法的另一要素:依情索景。

明确:

寒蝉──长亭──晚──骤雨

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每一个景配一幅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并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教师侧面指导。

明确:这些感受其实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景语即情语,诗歌作品当中景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意”关系密切(总结一下学生的发言,重点:是:寒长亭沉沉杨柳晓风残月),所以们在利用情感体验法鉴赏诗歌的时候还要注意:──依景索情,联系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给三幅画起的名字分别为:《长亭别离图》《扁舟远行图》《晓风残月图》 7播放《雨霖铃》的FLASH作品。让学生综合感受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教学延伸。让学生举例(要求是学习过的名言名句),并运用情感体验法来鉴赏例子,教师点评。

9布置作业。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教案#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

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

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__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

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__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__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在中国的诗词创作中,悲秋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创作主题。柳永的词作中也有大量的悲秋之作,除了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雨霖铃》外,本课本中还选了他的另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八声甘州》。另外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的《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马致远的《双调•哨遍•高祖还乡》等都和秋天有关。这些作品体裁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同学们可进行对比性阅读,看看它们选取的意象有没有相似之处,看看它们的意境是否一样,作家们用秋天这个时令段通常抒发怎样的情感。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何日去来此宿舍?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何必见闻多,惆怅南山有松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闲时到庐喜相见,长相知。 【教案】 一、阅读理解 1. 课文中的第一首词是一首怎样的描述? 2. 你认为柳永为什么“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3. 第二首词的主人公是谁?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二、思考讨论

1. 柳永作为一位著名词人,你认为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 课文中的柳永遗产是什么?你认为柳永为什么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名人? 3. 你对于柳永的词作有什么感受? 三、写作练习 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于这位词人的认识,并谈谈你的感受。 【例子】 1. 柳永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亲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战乱,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像他时常表现出的忧愁、惆怅和离愁别绪,这些在他的词作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 柳永的词作中对于爱情的表现深刻而丰富,他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对于爱人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珍视,这些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3. 柳永的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词风朴实而优美,令人叹服不已。他的词作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历史文献。 4. 我对于柳永的词作深深地被其所感染,他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含答案)

(一)作者简介

(二)人物轶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 曾批评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其名字抹去。柳永遂自 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 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 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背景链接 1.《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 (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 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 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词的有关知识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Ⅱ.文化常识 1.三吴 ..都会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 2.有三秋 ..桂子 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千骑拥高牙 ..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 4.归去凤池 ..夸 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是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5.对长亭 ..晚 长亭: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杭州自古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引入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

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 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2、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 对:面对。 分析: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喝酒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 分析: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发情怀呢?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6: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道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的常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二、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解说: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柳永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这两首词。 三、背景介绍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 1词牌介绍 2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仅为参考找出瑕疵)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再读课文(配乐)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知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时人将其推荐给宋仁宗,却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通晓音律,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他对秦观等人都

有影响。有词集《乐章集》。 [知背景] 1.《望海潮》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2.《雨霖铃》 这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他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本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知常识] 1.词与诗的异同 同:严格的格式要求,如字数、句数固定,平仄规定严格等。 异:词有词牌;每句字数多数不相等(句子长短不齐,故称“长短句”);多数分段(小令不分段),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用韵较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几次韵。 诗无词牌;字数、句数固定,不分段,不换韵。 2.慢词和小令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慢词一般都比较长,最短的是《卜算子》,八十九字,最长的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 一般来说,凡是和律诗的字数差不多的词,都可以称为小令,字数在六十二字以内。唐和五代的词大致在这个范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一、☆★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柳永词作的艺术风格,领悟作者工于铺排的手法和“音律谐婉,语义妥帖”的特点; 2.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当堂成诵; 2.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本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幸来到九澧实验中学,感到非常高兴。走进校园,发现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好一派安祥和的景象。我在想,古人是否也有这样的所在,特别适合学习或者生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柳永一起来走进一首词、一座城。

(打开课本到34面) 二、作者简介(ppt) 柳永,何许人也?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三、背景介绍(ppt)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四、教师范读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首词,走进这座城。老师先示范朗读一下。 五、整体感知 听完朗读,你对杭州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同学告诉我,你觉得杭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ppt) 六、朗读训练 下面让我们各自走进杭州城。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

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

4.雨霖铃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4、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感知作品内容,把握词的抒情基调。 2、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4、掌握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百年来,别离之情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聆听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雨霖铃》。 二、了解词人 通过预习,大家对柳永已经不再感到陌生,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词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来介绍作者。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创造了慢词即长调,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三、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听录音或老师范读)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感情。

听完后教师强调字音。 骤雨(zhòu)凝噎(yē)暮霭(ǎi)那堪(nǎ kān) 2、生自由朗读 要求:体会感情基调,并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语句。 明确:感情基调是凄清、缠绵。学生提出疑问,生生或师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 3、有感情朗读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请同学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足的地方请点评的同学再读。教师作适当的朗读指导。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再请学生试读。然后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 由此可知这首词的内容是:在一个萧瑟的秋天里,词人要远行与恋人告别。(学生说出答案) 2、全词围绕着“伤离别”来构思,请你说一下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长亭别离 下阕:别后愁思 五、品位语言,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读上阕,选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词人离情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参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江神子·题柏舟壁》 登快艇,依山行,望五湖,宫阙寥落。水波生处是有人家,黄鹤楼,细柳庵,竹枝寺,远近闻名争拜。两岸烟树何处。定风波,浩气长存,易水寒,洞庭秋思。清洛渐行渐远,万里层云,千帆过尽,何日才休?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理解柳永词的特点和特色,掌握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江神子·题柏舟壁》的词意和创作特点。 2.提高学生对于柳永词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意象和形象。 2.鉴赏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5min)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唐诗、宋词,对其创作背景和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阅读(20min) 1.师生一同朗读柳永词,并解读其中的生动意象和抒情方式。 2.小组讨论,总结柳永词的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再次朗读,体味其音韵和情感。 分析(20min) 1.让学生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江神子·题柏舟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从词的结构、词牌和词调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其创作特点。 鉴赏(20min) 1.让学生认真品读两篇词的选段,体验其中的意境和音美。 2.带领学生回顾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趋势。 3.让学生讨论柳永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10min) 1.学生就鉴赏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 2.师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作业 1.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柳永词欣赏体会。 2.准备下节课主题为“花”的相关材料和文章。 结束语 通过总体学习《柳永词两首》,学生们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和创作例子,提高了对诗词鉴赏能力和美学审美水平,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14:第4课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 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二、检查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 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柳永词两首》的课文,了解柳永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花间派别,了解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形式和数种常用表现手法,能够鉴赏柳永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本节课需要准备一些PPT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柳永的简介、词形式、表现手法、两首词的注释及鉴赏等,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 2、自读、共读、导读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默读一遍《柳永词两首》的文本,然后分小组共读课文,齐声朗读,然后导读,加深对词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柳永个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 3、了解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在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语言形式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图表等来阐明词的构造和表现,可以与学生讨论。 4、详细注释词文 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表现手法后,可以对词文进行详细的注释,解释你除柳永的隐喻和词文典故,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5、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 在掌握了柳永生平和词文形式、表现手法、注释等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柳永词两首》对词文、文学和艺术的贡献和地位。可以运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充满思考和探究的气氛。 三、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

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柳永词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

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1、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曾在网上的对联雅座里和一位朋友对对子的时候,他出给我一副上联:“狂风大作雨淋淋(雨霖铃)”,初看此联好象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里面有个“机关”,我对了一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由此引出词牌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4第4课 柳永词两首

第二单元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词就开始兴盛起来。按谱填词很快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有人把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意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尽管宋代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各个时期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在对两宋词史的研究中,这种说法一直被沿袭着。 本单元选取了四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兼顾了小令与长调两种体式。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园圃,撷几朵灿烂之花,体味、欣赏其意蕴的深厚、语言的精美。 《柳永词两首》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里的柳七,便是北宋的词星柳永…… 柳永啊,他因了皇帝的一句“且去填词”,便隔断了仕途,无缘了官场,便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从此后他内心的痛苦外化为生活的放荡。混迹于青楼,倚红偎翠;沉溺于词中,浅斟低唱。唱出了“衣带渐宽”,唱出了“衰杨古柳”,唱出了“晓风残月”,唱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唱出了心中的郁结,唱出了一代词宗、白衣卿相。这里是词人的无奈,却是词坛的万幸,中国政坛少了一个柳屯田,中国文坛多了一位专业的词人。 《苏轼词两首》 浩浩长江流,滚滚东逝水。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愁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 一千多年前,苏轼,这位文坛奇才,带着满腹的幽怨来到了这长江边。虽然他屡遭打击,数受陷害,但他没有自弃,没有沉沦,没有堕落。反而面对东逝的江水,发出震古烁今的旷古奇语,使宋词从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