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慕尼黑阴谋,德军闪击波兰,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及珍珠港事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规模的扩大。

2、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⑴通过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分析出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以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播放日本偷袭珍珠港等重大事件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加深对战争进程及重大战役的认识,以突破本课重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满足侵略者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2.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正义的力量只有联合才能有效的战胜邪恶势力。

3、通过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使学生直观得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通过史实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战胜邪恶势力,培养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绥靖政策的继续和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2.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3.珍珠港事件

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美、英、中、拉丁美洲等国家对法西斯正式宣战,二战进一步扩大。

教学难点:

“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由于“绥靖政策”是个抽象概念,学生要把历史现象上升为抽象概念需要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新课讲授】

复习提问

1、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2、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面临的最大威胁

导入新课

德意日先后对内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对外侵略扩张,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战争一触即发。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生结合课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卷入的国家有60多个,卷入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5,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

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影片

《兵临城下》《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最长的一天》《虎!虎!虎!》《虎口脱险》《布谷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不列颠之战》《桥》《老枪》

师推荐观看《拯救大兵瑞恩》。

自主学习

时间:6分钟

任务:快速的阅读全文大小文字,划下书上的基础知识,并完成助学上的“预习笔记”部分。

若有疑难问题,请做好标注,准备课上提出共同探讨。

讲授新课

教师点拨:

接下来我们从走向战争、战争爆发、战争扩大三个方面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及进程。

教师结合材料提问: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

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学生展示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推动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为摆脱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学生展示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材料三:一些大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学生归纳加速战争爆发的原因。催化剂:绥靖政策

教师提示:催化剂及“绥靖”的写法。

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绥靖政策对战争的影响。

学生一一回答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师提问: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

史料一: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事发展的规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急剧增加军费开支;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发展空军和海军,海军军舰总排水量1939年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史料二:希特勒于1936年3月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

史料三:对德国的违约行动,英法仅在口头上提出抗议,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希特勒后来承认:“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结合三则史料分析,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积极扩军备战,战争一触爆发。

教师提问:

在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教师点拨:我们重点来看一下绥靖政策

一、慕尼黑阴谋

教师呈现预设问题:

1、时间:

2、制造者:

3、地点:

4、内容:

5、实质:

6、影响:

学生一一展示回答。

教师提问:P35 动脑筋

材料:“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的讲话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1)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维护本国利益

(2)惧怕战争,谈战色变

(3)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慕尼黑协定中英法等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牺牲了弱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教师提问:这能不能满足侵略者的野心呢?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英国首相张伯伦参加完慕尼黑会议回到伦敦后曾自鸣得意地称自己为欧洲带来了和平,但怎么也没料到,不足一年,《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德军就在1939年9月突袭波兰,华沙陷落。

教师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德国悍然入侵波兰,和波兰有盟约的英法此时作何反应?

学生回答:宣而不战。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资料,并引导学生归纳原因。

教师强调:

(1)全面爆发而非开始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2)闪电战的影响

二战初期,德国的闪击战攻势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

(3)结合课件,学生领会“静坐战”

尽管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他们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按兵不动数月之久,这场战争因此也被称为“静坐战争”。波兰人民孤军奋战,在德国闪击战的打击下,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波兰人民惨遭法西斯的践踏,在整个战争中,被杀害的波兰人多达600万。

教师归纳:英法继续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波兰灭亡了,按照原来的设想和希特勒的宣传,英法满心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德国却把战火烧向北欧和西欧。这就是英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愚蠢的马其诺防线”和法国的溃败

英法的绥靖政策没能避免战争,反而更迅速地把他们拖入战争的深渊。1940年四五月间,又向欧洲北部和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直逼法比边境。这里有一条被法国政府誉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简介《马其诺防线》的资料)。

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占色当,几十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1940年6月,德军沦陷巴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终自食其果

(5)英国坚持抗战

初中历史_中国古代史周年纪念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周年纪念复习课》教学设计 【知识要点】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155周年)七上p82-84 2、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七上p103-104 3、383年淝水之战(1635周年)七上p110-111 4、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1400周年)七下p7 开元盛世(713-741)(1305周年)七下p12-15 5、1368年明朝建立。(650周年)七下p88 6、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585周年)七下p93-95 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465周年)七下p97 8、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5周年)七下p104 【复习目标】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知道赤壁之战; 3、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明朝的建立; 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6、了解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思路】 1.结合学案,引领学生对与相关的史实进行纵横归纳与梳理,从而让学生所 掌握的知识成为体系。 2.围绕课标,联系时政热点,设计练习题,进行试题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及解题方法与技巧。 3.引导学生阅读史料,通过资料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段美轮美奂的乐舞,就是源于唐朝的《千手观音》,唐朝那段辉煌的历史就是这节课的复习重点之一。 【明确中考复习方向:】 师: 1、常规要点:第一位、第一次、转折性、标志性的事件等; 2、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逢五、逢十); 3、时政热点能够切入的历史知识点; 临沂市中考考试,从周年纪念的事件切入的试题,比例越来越高,是中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明确目标】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四个主题 (一)、历史盛世:唐朝建立隋朝灭亡。(1400周年)、开元盛世(713-741)(130周年)。 (二)、以少胜多的战役: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383年淝水之战(1635周年)。 (三)、对外交往: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155周年)、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585周年) (四)、台湾问题: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5周年)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乡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头绪繁杂,而人教版教材虽然将课程标准的内容纳入其中,但是教材过于简略,历史事件介绍得不够完整,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补充新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 三、教学效果分析: 把实现课标的要求作为我的教学目标,课堂行为和教学设计始终围绕课标来展开。在教学方式上,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

习,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灌输,让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无非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把抽象、艰涩的知识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展现给学生,学生自己思考,分组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启迪总结。总之,在历史教学要敢于探索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初中历史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历史学生学情分析 尚志市希望中学毛福良 一'1、形势分析 初中历史考试,面对历史内容多、时间紧的新形势,历史教学也亟需逐步转变观念,适应改革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仅仅关注课本知识点的传授、解读上,更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历史思维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解决历史认知问题的基本能力。对于各年级来说,将要面对的是考查范围大、考查难度高,不从现在就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加强能力训练,必然意味着中考的竞争危机。2、学情分析: 由于历史列入中考已经为大多数学生知道,所以,相当多学生对待历史学习的态度已有转变,听课认真程度有提高、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学生对历史学习仍然存在种种误解,以为历史学习就是掌握一些“死”的知识,觉得考试可以依靠复习阶段的突击来应付等等。这些都在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而这正是我们历史教师亟待努力去改变的。在历史进入中考的新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和爱护生动活泼、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要努力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历史课程改革深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快尽适应新课程的具体要求,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倡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继续抓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在教案撰写中侧重于教学过程,做到具体详尽,侧重于教法学法,体现出风格特色,侧重于理论的探究。 3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要在备课、上课、练习、测试等方面着力,强调规范化操作。对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引领作用,要在努力保持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强知识的结构性,强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案的设计,要贯彻少而精的方针,努力在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 4、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通过学习、交流、互动、观摩,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优质文档】九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N h=T O u(f鬳筄 学情分析 一、思想状况分析 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 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有部分学 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 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 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 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 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二、学习状况分析 九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 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 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 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 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 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 弱,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行为习惯。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但有的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三、今后措施 1、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 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 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 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情分析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情分析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在这学期,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课堂上渐渐地少了与老师的互动。通过这一学期教学质量试题的检测,我对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质量做如下分析: 一、学情分析: 从3月-7月份中旬我所教的是七年级年级历史下学期的内容,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市级县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

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学工作的思考及改进措施与教学建议: 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只有双基打好了,做题才会应对自如。平时在课堂上、在作业等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解读、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读题、认真做题的习惯,渗透做题的方法与技巧。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显示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部分学生进行补差与培优,使他们在历史课程得到应有的发展;提升低分段学生的成绩,增加高分段学生的人数。 4、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注重对课标正确的把握,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课标思想,突出重点与难点,要经常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问题并经常旁听老教师的历史课。 5、注重细节工作的实行,注重在课堂解决练习,达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中,特别注意了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的衔接. 本章中的有关概念,主要采用分析详尽实例的共同特点,再抽象其本质属性空间图形而得到.教学中应充分使用直观模型,必要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模型,然后再抽象出有关空间几何体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是简单的几何体,繁复的几何体大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有关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研究是研究比较繁复的几何体的基础.本章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等.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空间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数学的三大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空间想象能力面的训练.由于受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的限制,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我们应该多强调感性认识.要确凿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拔高教学.重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几何体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严重作用. 2.本章目标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 ②运用空间几何体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①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捷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②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例外表示形式. ③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②会使用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详尽分配如下: 3课时 3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章末检测题 4.本章重点3课时

初中历史_图说历史及答题技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图说历史及答题技巧 一.常见地图出题类型 1.借用地图考察地理方位或朝代疆域 2.借地图考察旅行或行军的路线 按图形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地图型(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图画型(人物图、文物图、漫画、场景); 图表型(表格、公式、统计图) 3解题技巧 (1)把握关键词 (2)辨别地理方位 二.重点地图归纳 复习要求: 1.观察图片说出图片名称 2.思考你从图片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3.如果让你出题你会出哪些题目 三.图画型常见出题类型 人物场景

四.重要的人、物、场景归纳 复习要求: 1.说出图中所示人、物、场景 2.用一句话说出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或后人对他的评价 3.观察这些人、物、场景的共同之处,找出图片主题 五.图片材料题解题思路 (单图类) 一看+ 二结= 三作答 (多图类) 一看+ 二结+ 三通= 四作答 看:看问题、与图相关的文字注释和图的表面信息——获取直接信息点。 结:把所获信息与所学课本的基本史实相结合,揭示图片的暗含(本质)信息。 通: 探究多幅图片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深层信息。 答:据问题选择所需信息作答。 六.中考历史题重要类型归纳 (一)图片材料题 1.地图类 2.人、物、场景类 3.表格、数轴类 (二).文字材料题 1.引用材料类 (三).组合选择题

学情分析 中考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有所遗忘很正常。帮助学生筛选重要图片,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练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这节课将初中段重要图片归类复习,并设计了相应练习检测复习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图片信息,获取必须的历史知识。 效果分析 通过比较历史地图上细微的区别,学生大致获知主要历史事件发展变迁的过程;通过复习重要历史地图,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并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自信心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当堂达标效果很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教材分析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图片所储存的大量历史信息,将历史的片段连接起来,组合成为人类历史较为完整的画面。图片与文字一样,完成了对历史的记载和传承,形成了人类对历史的基本印象,留下了历史现象的全部或者局部痕迹。可以说,图片记录了历史,图片说明了历史,图片演绎了历史,图片也证明了历史。

高一历史期末学情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学情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有问题:有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意识,惰性强,对历史的投入不够,且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根本没安排学习历史的必要时间,只是在考试来临时,才翻翻书,划划知识点,突击背诵。 2、基础知识不扎实,做题是是而非: ①记忆不准确,知识混乱,学生平时学习重强记轻理解,学习方法单一。 ②概念把握不准确: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③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3、阅读、审题、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材料分析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提供的历史材料的理解程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将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的题目。这类试题学生做得不够理想,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读史时,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获取不准确,不全面读史以偏概全,没有对史料中的信息全面概括,读原始史料的能力弱,导致判断失误失分。同时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缺乏历史术语。 二、措施: 1、夯实基础,把好复习的知识关,消除知识盲点,不要因为知识模糊失分。课堂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工作不仅做在课后,更要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强调历史概念的准确性、严谨性,需要当堂记的就要当堂记。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现有的历史材料,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而不是等到课后。 2、走进学生,通过谈话的方式提示他以后做题少犯错误,减少没必要的失分。 3、加大训练力度,尤其是加大材料题型训练的量和难度,分层训练,积累经验,逐渐提高读史、审题、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理性判断等能力,以后尽量在同类问题上少出错。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中历史_8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乡镇中心学校,每个班大约有40几名学生,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比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但是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教授学习方法,多鼓励多表扬。 第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太过严肃,言语较为刻板,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好的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二是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太单一,如果采用挑战、互评等多种形式,或其他更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气氛会好些。 第二、学生自学的时间不充足,思考讨论不充分,不够深入。原因有:一是,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不够具体,学生对自学的步骤、要求不够明确。教师要把自学指导设计的更加细致、清晰。二是,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过程中应适时做必要的指导。三是,教师的点拨讲解还要精简,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第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改进。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学习本课,应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导学案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 3,指导民主与法制加强的基本史实。 二、自学提示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要求平反——————,纠正----------的错误。 2、主要领导人提出“————”的方针,具体内容——————————。 3、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的讨论,结果—————————————— 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____年底) 1、背景:——————————————————————————————。 2、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思想路线, (政治上)作出———————————————————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转折。 完成了——————————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表现: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___得到平反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__________________。

(word完整版)张宗岗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报告 王庄镇第三初级中学张宗岗本届七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10%,中等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中等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中等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七年级才接触历史,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历史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

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本学期化学课的“单元检测”模式探索和自测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作者: ————————————————————————————————日期: ?

棉花姑娘 杏东小学韩亚颖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识字、写字)孩子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书写规律,但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始学写合体字,初步了解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但间架结构和田字格占位掌握度不高。(朗读与交际上)同时,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

益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2、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 五、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师:同学们,上课前,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你们会学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会。 师:那我说小动物的名字,你们用叫声来回答我,好吗? 生:好。

八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在上一个学年,我担任了七年级也就是现在的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对两个班的学生有很深刻的了解。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要求上进,自觉、刻苦,成绩好,然而事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总是有些学生不自觉,或不太自觉,不愿学习,害怕学习。有些学生不愿学习、害怕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态度、方法方面的,又有信心、毅力的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又有外在的,而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则是缺少学习动力。 那么,学生动力从那里来呢?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历史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 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班级与班级各种情况不同,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上,有层次教学,如《鸦片战争》中,有的学生只查找有关鸦片的由来,但有的班级不仅做这些,还要写出论文,“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彼此增加了知识容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缩短了师声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生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压力,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如果说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动力提供目标,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压力促使学生坚持,并快速前进,成功则坚定了学生的信心,获得了希望,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兴趣,坚定信心,实现理想,达到目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探索,进一步地了解学生,总结教学经验,以更好的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成长。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课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第二课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三课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当代着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又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一个培育桃花心木苗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在土地里找水

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

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上)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 孙:两位老师,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作为初中历史的起始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开展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主要在初一年级开展,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表面上看是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实际上,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上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张:的确,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不妨从认知发展和初中历史教学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学生的特点。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讲,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1、12岁以后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并且能够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部分孩子处在具体运算阶段,部分孩子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的疆域比较,理解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为学生具体运算搭建台阶。在这一课中,我把时间(朝代)和疆域图建立了联系。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共包括三个小的活动环节。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体验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程,探究了历代民族政策的特点,感悟了清朝对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贡献。 张:2011年版新课标也提到了学生现有的历史思维特点及相应的对策,“历史课程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孙:两位老师对于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分析,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逐步引导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也就是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机会。 案例:《祖国境内远古居民》 贾:孙老师的案例很典型的体现出了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更好的开展教学。当然,这是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的差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六年级英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江都区樊川小学2015—2016学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本教材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总的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每个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2.能实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3.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5.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6.能根据要求和情境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目标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也是一个典型的故事教学单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只老鼠如何帮助狮子脱离险境,最后两者变成好朋友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展开话题,并且引出本单元所要解决的副词用法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故事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取材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的交际性和运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忙和指导作用。 1. 词汇: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large, strong, quietly, loudly, sharp, weak。 2. 句型: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The lion asked sadly . The mouse said happily… 3. 语法:能初步感知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形容词变为副词的一般规则 4. 语音:体会语音语调在句子中的变化。 5. 文化渗透: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Unit 2 Good habits 本单元以讲述两位同学的生活习惯为主线,以记叙文的形式分别记录了两位同学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每位同学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好的习惯或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坏的习惯。因此,本单元安排的教学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的表述性较强。此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多次出现了诸如sometimes, often, usually, never等表示频率的频度副词的用法。这对于学生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次序及说明所做事情的频率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课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第二课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三课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桃花心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又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一个培育桃花心木苗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从而长成参天大树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受考验才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道理。 【学情分析】 1、目前的小学生深受长辈溺爱,挑剔攀比成风,缺乏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