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气体状态方程及流动规律

一、空气的组成成份及空气的物理性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

大气中的空气主要是由氮、氧、氩、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它一些气体等若干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为湿空气。大气中的空气基本上都是湿空气。而把不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在距地面20 km 以内,空气组成几乎相同。在基准状态(0℃,绝对压力为101325 Pa ,相对湿度为0)下地面附近的干空气的组成见表11-1。

空气中氮气所占比例最大,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稳定性,不会自燃,

所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可以用

在易燃、易爆场所。

2.空气的密度

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密度ρ(kg/m 3),其公式为

ρ =m / V (11-1)

式中 ρ — 空气密度;

m — 空气的质量(kg );

V — 空气的体积(m 3

)。

气体密度与气体压力和温度有关,压力增加,密度增加,而温度上升,密度减少。在基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为 1.293 kg/m 3,在温度 t (℃)、压力(MPa )下的干空气的密度

可用下式计算

(11-2) 式中 ρ0 — 基准状态下的干空气密度; p — 绝对压力(MPa ); ρ — 干空气的密度; t — 温度(℃),其中(273+t )为绝对温度(K )。

对于湿空气的密度可用下式计算

(11-3)

式中 ρ' — 湿空气的密度;

p — 湿空气的全压力(MPa );

φ — 空气的相对湿度(%);

p b — 温度为t ℃时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MPa )。

3.空气的粘性

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内摩擦阻力的性质叫做空气的粘性,用粘度表示其大小。空气的粘度受压力的影响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随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热运动加剧,因此,空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加。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见表11-2。

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空气的体积较易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对于大气压下的气体等温压缩,压力增大0.1 MPa ,体积减小一半。而将油的压力增大18 MPa ,其体积仅缩小1%。在压力不变、温度变化 1℃时,气体体积变化约1/273,而水的体积只改变1/20000,空气体积变化的能力是水的73倍。气体体积在外界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化,气体的可压缩性导致气压传动系统刚度差,定位精度低。

气体体积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遵循气体状态方程。 5.空气的湿度

由于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蒸发到空气中,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们把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湿空气。自然界中的空气基本上都是湿空气。由湿空气生成的压缩空气对气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有不良的影响。如湿度大的空气会使气动元件腐蚀生锈,润滑剂稀释变质等。为保证气动系统正常工作,在压缩机出口处要安装冷却器,把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在贮气罐出口处安装空气干燥器,进一步消除空气中的水分。

根据达尔顿(Dalton )法则,混合在一起的各种气体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各气体将互不干涉地单独运动。混合气体的压力(全压)等于各种气体的分压之和。因此,湿空气的压力p 应为干空气的分压力p g 与水蒸气的分压力p s 之和,即

s

g p p p += (11-4)

确定空气的干湿程度,首先需了解几个衡量湿空气性质的物理量。

1)绝对湿度 每一立方米的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用χ表示

(11-5)

式中 m s ——水蒸气的质量(kg )

V —— 湿空气的体积(m 3)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含有最大限度水蒸气量的空气叫做饱和湿空气。1m 3饱和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11-6)

式中 x b — 饱和绝对湿度(kg/m 3

); ρb —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kg/m 3); p S —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R S — 水蒸气的气体常数,R S =462.05 J/kg ·K 。 T — 绝对温度(K )

2)相对湿度 在同一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p s 和饱和水蒸气分压p b 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用φ表示

(11-7)

通常,湿空气大多是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应了解它继续吸收水分的能力和离饱和状态的远近。引入相对湿度概念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空气绝对干燥时,p s =0,则φ=0。

当湿空气饱和时,p s =p b ,则φ =100%,称此时的空气为绝对湿空气。

一般φ 在0~1之间变化,当空气的相对湿度φ =60%~70%时,人感觉舒适,而气动系统中元件使用的工作介质的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当然希望越小越好。

相对湿度既反映了湿空气的饱和程度,也反映了湿空气离饱和程度的远近。 有时φ 也用同一温度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饱和绝对湿度之比来确定,即

(11-8)

3)空气的含湿量

除了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表示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外,还可以用空气的含湿量d 来表示。

空气的含湿量是指在质量为1 kg 的湿空气中,混合的水蒸气质量与绝对干空气质量的比,即

(11-9)

式中 m s — 水蒸气的质量(kg );

m g —干空气的质量(kg)。

用单位体积干空气中混合的水蒸气质量表示的含湿量,称为容积含湿量,以d'表示。即

(11-10)

式中d'—容积含湿量(kg/m3);

ρg —干空气的密度;

V g —干空气的体积。

含湿量大小决定于温度t,相对湿度φ和全压力p。若p不变,φ=1时,含湿量达到

最大值。

二、压缩空气的品质

1.压缩空气的污染及其影响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混入或产生某些污染物质。主要污染物有水分、固体杂质和油分等。其主要来源如下:由压缩机吸入的空气所包含的水分、粉尘、烟尘等;由系统内部产生压缩机润滑油、元件磨损物、冷凝水、锈蚀物等;由安装、装配或维修时混入的湿空气、异物等。

污染物对气动系统工作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如水分会造成管道及金属零件锈蚀,导致管道及元件流量不足,压力损失增大,甚至导致阀的动作失灵;水分混入润滑油中会使润滑油变质,液态水会冲洗掉润滑脂,导致润滑不良;在寒冷地区以及元件内的高速流动区,水分会结冰,造成元件动作不良,管道冻结或冻裂。

润滑油变质后粘度增大,并与其他杂质混合形成油泥。它会使橡胶及塑料材料变质或老化,堵塞元件内的小孔,影响元件性能,造成元件动作失灵。

粉尘和锈屑、磨损产生的固体颗粒会使运动件磨损,造成元件动作不良,甚至卡死,同时加速了过滤器滤芯的堵塞,增大了流动阻力。

2.压缩空气的质量等级

不同的应用对象对气动装置及作业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各有不同,相应的气动系统对压缩空气质量的要求也不同。ISO 85731标准根据对压缩空气中的固体尘埃颗粒度、含水率(以压力露点形式要求)和含油率的要求划分了压缩空气的质量等级。

三、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是一种假想没有粘性的气体,忽略气体分子之间比较小的相互作用力,把气体分子看成是一些有弹性、不占据体积空间的质点,分子间除了碰撞外没有相互吸引力和排斥力。在实际应用中,除在高压(p > 20 MPa)和极低温(T < 253 K)情况下需修正外,其余均可按理想气体考虑。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的某一平衡状态的瞬时,有如下气体状态方程。

pv=RT(11-11)

(11-12)

(11-13)

式中p—绝对压力;

v—比容(质量体积,m3/ kg);

V—气体体积;

T—热力学温度(K);

R—气体常数(J /kg·K)。

气体常数R的物理意义是把1kg的气体在等压下加热,当温度上升1℃时气体膨胀所作的功。干空气的气体常数R=287.1 J/kg·K,水蒸气的气体常数R=462.05 J/kg·K。

将p, v和T称为气体的三个状态参数。从方程(11-11)中可以看出只要其中两个参数确

定就可以确定气体的状态。

2.气体状态变化过程

气体(空气)作为气动系统的工作介质,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其压力p、比容v、温度T 三状态是要发生变化的。实际过程是很复杂的,一般将气体由状态变化简化为有附加限制条件的四种过程,即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而把不附加条件限制,往往更接近实际的变化过程称为多变过程。

1)等压过程某一质量的气体,在压力保持不变时,从某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的过程,称为等压过程。

图11-3 等压过程p-v曲线

如图11-3所示,设气体从状态 1变化到状态 2,气体在保持压力p不变的条件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可得

p1v1=RT1,p2v2=RT2

由于等压过程p=p,由此可得

(11-14)

(11-15)式(11-15)和式(11-16)说明,压力不变时,体积(或质量体积)和温度成正比。气体温度上升,体积膨胀;温度下降,体积缩小。

2)等容过程气体在容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其温度由T1变化到T2,压力由p1变化到p2称为等容变化过程,等容过程的p-v曲线如图11-4所示。

图11-4 等容过程p-v曲线

由于等容过程中v=v,所以p、v、T间的关系由下式给出

(11-16)

(11-17)即压力和绝对温度成正比,气体温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压力下降而下降。

图11-5等温过程p-v曲线

3)等温过程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其压力由p1变化到p2,比容由v1变化到v2的过程称为等温变化过程,等温过程的p-v曲线如图11-5所示。

由于在等温过程中,T1=T2,由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p

v

常数

v

p

=RT

=

=

1(11-18)

1

2

2

即等温过程中,气体压力与比容成反比。

图11-6绝热过程p-v曲线

4)绝热过程 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称这种变化过程为绝热过程,绝热过程p -v 曲线如图11-6所示。

在绝热过程中,气体状态参数p 、v 、T 均为变量,将理想状态方程pv =RT 微分得

pdv + vdp =RdT

(1

1-19)

因变化过程中无热量交换,即dq =0,由热力学第一定

律可得

0 = c V dT + Apdv (11-20)

式中 c V — 比定容热容(J / kg ·K ); A — 热功当量。

将式(11-20)代入式(11-21)并由c p = c V +AR ,经整理得

(11-21)

式中 c

— 比定压热容(J /kg ·K )。

令 11-22)得

pv = 常数 (11-22)

式中 k - 绝热指数,对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值,对于空气,k =1.4。

式(11-22)为绝热过程的绝热方程式。 四、气体的流动规律

在气压传动中,气体在管内流动,可按一元定常流动来处理。当气体流速较低(v < 5m/s )时,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气体流动规律和基本方程式形式与液体完全相同。因此,管路系统的基本计算方法可参照液压传动中有关方法。

当气体流速较高(v > 5m/s )时,在流动特性上与不可压缩流体有较大不同,气体的压缩性对流体运动产生影响,必须视其为可压缩性流体。下面介绍在这种情况下的气体流动基本规律和特性。

1.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气体在管道中做高速流动时,其密度和温度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对一元定常可压缩流动,除速度、压力变量外,还增加了密度和温度两个变量。求解气体高速流动问题,必须有以下四个基本方程。

1)连续性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气体在管道中做稳定流动时,同一时间流过每一通流断面的质量为一定值,即为连续性方程

q m =ρAV = 常数 (11-23)

式中 q m — 气体在管道中的质量流量(Kg.m 3/s );

ρ — 流管的任意截面上流体的密度(kg/m 3);

A — 流管的任意截面面积(m 2

); v —

该截面上的平均流速(m/s )。

对(11-24)式微分得

(11

-24)

为连续性方程的另一表现形式。

2)运动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动量原理,可求出理想气体一元定常流动的运动方程为

(11-25)

式中 v — 气体平均流速(m/s );

p — 气体压力(Pa );

ρ—气体密度(kg/m3)。

3)状态方程根据式(11-25),可得出气体状态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11-26)式中p—绝对压力;

ρ—气体的密度;

T—热力学温度(K);

4)伯努利方程(能量方程)在流管的任意截面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质量稳定的气体的流动满足下列方程,即伯努利方程

(11-27)式中p —绝对压力;

v —平均流速;

H —位置高度;

h f—流动中阻力损失。

若不考虑摩擦阻力,且忽略位置高度的影响,则有

(11-28)因气体是可以压缩的,对于可压缩气体绝热过程有

(11-29)式(11-29)为可压缩气体在绝热流动时的伯努利方程。与理想不可压缩流体伯努利方

势能)对气体能量的影响。

如果在所研究的管道两通流断面1、2之间有流体机械(如压气机)对气体做功供以能量E k时,则绝热过程能量方程变为

(11-30)

式中p1,ρ1,v1—分别为通流断面1的压力、密度和速度;

p2,ρ2,v2—分别为通流断面2的压力、密度和速度;

k—为绝热指数。

2.声速与马赫数

声速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波是一种微弱的扰动波,在传递过程中只有压力波的变化而引起传递介质疏密程度的变化产生的振动,并没有物质的交换。

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某点声速的表达式为

(11-31)

式中c—声速(m/s);

p—气体压力(Pa);

ρ—气体密度kg/m3。

由于声波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过程可以看作绝热过程,对于理想气体,p/ρk=常数,故声速的表达式为

(11-32)

式中k—绝热指数,k=1.4;

R—气体常数287.13(J /(kg·K);

T—绝对温度(K)。

由此可见,声速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力无关。

气体的速度v与声速c之比定义为马赫数Ma,即

(11-33)根据马赫数不同,把气流分为三种流动状态:1)当Ma>1时,称为超声速流动;2)当Ma<1时,称为亚声速流动;3)当Ma=1时,称为临界状态或声速流动。

在工程实际中,为使问题简化,把气体看成不可压缩流体而带来的密度、压力及温度的相对误差是随着气流速度增加而增加。通常是在气流速度v<50 m/s或Ma<0.2时,把气体当作不可压缩流体来处理。此时,其密度及压力的相对误差均在1%以下。

3.气体通过变截面管的流动特性

(1) 管道截面变化与气流速度的关系

气体流经变截面管道时,其流速变化的快慢,取决于管道截面变化及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

对伯努利方程(11-38)微分,得

(11-34)

将式(11-31)和式(11-24)代入式(11-34),整理得

(11-35)

由(11-35)式可得表11-3所列出的结论。

表11-3的结论表明,气体以亚声速及超声速流动时,不同变截面管道对流速的影响不一样。要使气体由低速达到声速或超声速,管道进、出口的压差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 气流达到声速的临界压力比

当气流通过气动元件,使进口压力p1保持不变时,速度为v1,经过收缩形变截面管

道(或喷嘴)排气,出口压力为p2,速度为v2。如图11-7(a)所示,气流将被加速,故v2远大于v1。根据理想气体绝热流动的能方程式,并假设v1=0及v2=a(声速),可得出

(11-36)

(11-37)

当p1> 1 .893 p2 或p2<0.528 p1时,则气流速度达到声速。如采用图11-7(b)所示的拉瓦尔管,则气流可达超声速。

图11-7 气体经喷嘴的流动

(a)流速为声速的喷嘴(b)流速为超声速的拉瓦尔管

4. 通流能力

气动元件或气动回路都是由各种截面尺寸的管路或阀口组成,其通过的流量与截面积有

关,气动元件和管路的通流能力可以用有效截面积S来表示,也可以用流量q来表示。

图11-8 节流阀的有效截面积

(1) 有效截面积S

气体流过节流孔如阀口时,由于实际流体存在粘性,其流束的收缩比节流孔口实际面积

还小,此最小截面积称为有效截面积S,它代表了节流孔的通流能力。如图11-8所示。

节流阀、气阀等的有效截面积可采用简化计算。节流阀有效截面积可用下式计算

(11-38)

式中α-收缩系数

α值在确定节流孔直径d对节流孔上端直径D可根据图11-9查出。

实际的气动元件的内部结构复杂,可设想有一截面积为S的薄壁节流孔,当节流孔与被测元件在相同压差条件下,通过的空气流量相等时,此设想节流孔的截面积S值即为被测元件的有效截面积。

图11-9 节流孔的收缩系数

单个气动元件的有效截面积S可用声速排气法(图11-10)测量并用下式计算:

图11-10 有效截面积的测试回路

1-截止阀 2-压力表 3-储气罐 4-压力传感器 5-示波器 6-开关 7-电磁阀

(11-39)

式中 V — 容器的容积(L ); t — 放气时间(s );

p 1 — 容器内的初始压力(Pa );

p 2 — 容器内的残余压力(Pa );

T — 室温(K );

S — 有效截面积(mm 2)。

对于一定长度的管路,其有效截面积可用下式计算:

(11-40)

式中 d — 管路的内径(mm ); l — 管长(m )。

系统中若有若干元件串联,则系统有效截面积S 为

(11-41)

式中 S — 系统的有效截面积(mm 2); S n — 第 n 个元件的截面积(mm 2)。

系统中若有若干元件并联,则系统有效截面积S 为

S = S 1+S 2 +…+S n (11-42)

(2) 流量q

气流通过气动元件,使元件进口压力p 1 保持不变,出口压力p 2降低。如果当气流压力之比 p 1 / p 2 >1.893时,流速在声速区。以声速流动气流的流量公式为:

(11-43)

若p 1/ p 2 <1.893时,流速在亚声速区。以亚声速流动气流的流量公式为:

(11-44)

以上两式中,S 为管路的有效截面积(mm 2);p 1、p 2 为节流孔前后的压力(105Pa );T 为节流孔前的温度(K );q 为体积流量(

L /min )。

5. 容器充、放气温度和时间的计算

(1) 充气温度与时间的计算

向气罐充气,其充气过程进行较快,热量来不及通过气罐与外界交换,可视为绝热充气。如图11-11所示。

图11-11 向气罐充气图11-12 充气时的压力一时间特性

向气罐充气时,气罐内压力从p1升高到p2,气罐内温度从T1升高到T2。充气过程中气源压力不变,则充气后的温度为

(11-45)

式中T s—气源绝对温度(K);

k—绝热指数。

当T s=T1,即气源与被充气罐均为室温时,则

(11-46)

充气结束后,由于气罐壁散热,使罐内气体温度下降至室温,压力也随之下降,降低后的压力值为

(11-47)

充气所需时间为

(11-48)

(11-49)

式中p2 —气源绝对压力(MPa);

p1 —气罐内初始绝对压力(MPa);

τ—充、放气的时间常数(S);

V —气罐容积(L);

S—有效截面积(mm2)。

图11-12所示为气罐充气时的压力一时间特性曲线。 (2) 放气温度与时间的计算

气罐放气,如图11-13所示。

图11-13 气罐放气 图11-14 放气时的压力-时间特性曲线

气罐内气体初始压力为p 1,温度为室温T 1,经绝热快速放气后,温度降到T 2,压力降至p 2,放气后的温度为

(11-50)

放气所需时间为

(11-51)

式中 p 1 — 容器气初始压力(MPa )

p *— 临界压力,一般取p *= 0.192 MPa ; τ — 时间常数,由式(11-58)决定。

图11

-14所示为气罐放气时的压力-时间特性曲线。

空气物理性质与压力

空气物理性质 空气的组成: 成分 氮氧氩二氧化碳其他 体积(%)78.09 20.95 0.93 0.03 0.078 重量(%)75.53 23.14 1.28 0.05 0.075 空气的密度: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常用密度来表示。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用ρ表示。ρ=M/V 式中M、V分别为气体的质量与体积。 空气的粘度: 空气质点相对运动时产生阻力的性质。空气粘度的变化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压力变化 对其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记。 空气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t(oC) 0 5 10 20 30 40 60 80 100 v(m2s-1) 0.136 0.142 0.147 0.157 0.166 0.176 0.196 0.21 0.238 (10-4) 空气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当气体的压力变化时体积随之改变的性质称为气体的压缩性;气体因温度变化体积随之改变的性质称为气体的膨胀性。空气的压缩性和膨胀性都远大于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气体的 体积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服从气体状态方程。 mym2005-09-29 09:54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计算 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气动控制系统是由电气信号处理部分和气压功率输出部分所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通常,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为: 1)明确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2)确定控制方案,拟定控制系统原理图; 3)确定气压控制系统动力元件参数,选择反馈元件; 4)计算控制系统的动态参数,设计校正装置并选择元件。

mym2005-09-29 09:54 气动比例、伺服控制 气动比例伺服控制系统是由电气信号处理部分和气动功率输出部分所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 气动比例、伺服控制系统与液压比例、伺服控制系统比较有如下特点: 1)能源产生和能量储存简单。 2)体积小、重量轻。 3)温度变化对气动比例、伺服机构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小。 4)气动系统比较安全,不易发生火灾,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5)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气动系统的响应速度低,在工作压力和负载大小相同时,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约为气动系统的50倍。同时,液压系统的刚度约为相当的气动系统的400倍。6)由于气动系统没有泵控系统,只有阀控系统,阀控系统的效率较低。阀控液压系统和气动伺服系统的总效率分别为60%和30%左右。 7)由于气体的粘度很小,润滑性能不好。在同样加工精度情况下,气动部件的漏气和运动副之间的干摩擦相对较大,负载易出现爬行现象。 综合分析,气动控制系统适用于输出功率不大(气动控制系统的极限功率约为4kW),动态性能要求不高,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高温或低温,并对防火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第二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第2章 创造满足人类生产、空气环境的主体又是通风工程的处理对象,2.1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2.1.1 空气的组成 通风工程的媒介是空气,(N 2)、氧(O 2)、氩(Ar )、二氧化碳(CO 2体;多数成分如氮(N 2)、氧(O 2)、氩(Ar 定,少数成分如二氧化碳(CO 2)组成。目前推荐的干空气标准成分见表2-1和图表2-1 注:该表中气体成分随时间和场所的不同,有较大变化; *氡有放射能,由Rn 220和Rn 222两种同位素构成,因为同位素混合物的原子量变化,所以不作规定。(Rn 220半衰期54s ,Rn 222半衰期3.83日)

2.1.2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通风空调的空气成分与人们平时所说的“空气”实际是干空气加水蒸汽的混合物,即湿空气。 在湿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虽少,但其变化却对空气环境的干燥和潮湿程度产生重要影响,且使湿空气的物理性质随之改变[4]。因此研究湿空气中水蒸汽含量的调节在通风空调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球表面的湿空气中,尚有悬浮尘埃、烟雾、微生物及化学排放物等,由于这些物质并不影响湿空气的热力学特性,因此本章不涉及这些内容。 1、压力 空气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的热运动对容器壁面产生的压强,习惯叫做空气的绝对静压,是气体状态的基本参量之一。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 。压力的单位有Pa 、mbar 等,大气压力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见表2-2。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可由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2559.550)105577.21(H P P ??-=-,Pa (2-1) 式中 P 0——海平面大气压力,Pa ; H ——海拔高度,m 。 当海平面P 0=101325Pa 时,可作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变化关系的曲线,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如图2-2所示。大气压力值一般在士5%范围内波动。 -1 1 2 3 4 5 6 7 8 405060708090100110 大气压 P /k P a 海拔高度 /km 图2-2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湿空气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遵循道尔顿定律。即: i P P ∑= (2-2) 对于理想气体遵循的状态方程为: mRT PV = 或 RT P =υ (2-3)

空气的物理性质

空气的物理性质 .温度 温度是描述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主要有三种标定方法: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又称热力学温标或开氏温标)。 2.压力 空气的压力就是当地的大气压,用符号p表示。常用单位有国际单位帕(Pa);工程单位kfg/cm2;液柱高单位毫米汞柱高和毫米水柱高。 3.湿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蒸气量的多少,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1)绝对湿度。即每平方米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用符号γZ表示,单位为kg/m3。如果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了最大值,此时的绝对湿度称为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用γB表示。 (2)相对湿度。为了能准确说明空气中的干湿程度,在空调中采用了相对湿度这个参数,它是空气的绝对湿度γZ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γB的比值,用符号φ表示。4.比焓 空气的焓值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总热量,通常以干空气的单位质量为基准,称作比焓,工程上简称焓。因此,空气的比焓是指1kg干空气的焓和与它相对应的水蒸气的焓的总和,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kj/kg。 5.密度和比容 空气的密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与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用ρ表示,单位为kg/m3。 空气的比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ν表示,单位为m3/kg。因此空气的密度与比容互为倒数关系。 湿空气是水蒸汽和干空气的混合物。完全不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干空气本身是氮、氧及少量其它气体的混合物,其成分比较稳定。大气中的空气或多或少都含有水蒸汽,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程上遇到的都是湿空气。随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条件影响,大气成分有些变动。通常认为干空气各组分的标准容积分数如下表: 在某些过程如干燥、空气调节等问题中,空气中的水蒸汽起着特殊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气体和蒸汽的混合物的热力性质,特别是干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湿空气的热力性质。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温度t/℃密度ρ/kg·m-3 比定压热容cp/kJ·kg-1·K-1 导热系数λ/10-2W·m-1·K-1 粘度μ/10-5Pa·s 普兰德数Pr -50 1.584 1.013 2.035 1.46 0.728 -40 1.515 1.013 2.117 1.52 0.728 -30 1.453 1.013 2.198 1.57 0.723 -20 1.395 1.009 2.279 1.62 0.716 -10 1.342 1.009 2.360 1.67 0.712 0 1.293 1.009 2.442 1.72 0.707 10 1.247 1.009 2.512 1.76 0.705 20 1.205 1.013 2.593 1.81 0.703 30 1.165 1.013 2.675 1.86 0.701 40 1.128 1.013 2.756 1.91 0.699 50 1.093 1.017 2.826 1.96 0.698 60 1.060 1.017 2.896 2.01 0.696 70 1.029 1.017 2.966 2.06 0.694 80 1.000 1.022 3.047 2.11 0.692 90 0.972 1.022 3.128 2.15 0.690 100 0.946 1.022 3.210 2.19 0.688 120 0.898 1.026 3.338 2.28 0.686 140 0.854 1.026 3.489 2.37 0.684 160 0.815 1.026 3.640 2.45 0.682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

课题 1空气(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理性质的概念,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观察图示,分析讨论,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性质的概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 ] 1、空气的成分口答复习巩固 2、课本 P25 讨论题讨论引入新课[归纳小结] 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氮气不溶于水知道氮气的性质通过讨论引出物理性质的概念 3、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讲解 ]一、物理性质知道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提问 ]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 过渡 ] 空气中除了氮气还有其他成分,他们各有用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教师活动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能力 [口答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 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小结口答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用途: 1、潜水、医疗 2、炼钢、气焊 3、化工生产 4、宇宙航行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用途 2、氮气 3、稀有气体1、化工原料(硝酸、化肥) 2、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 泡、食品防腐) 3、医疗、麻醉 4、超导材料 性质 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1、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 2、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制造低温环境(氦) 5、医疗麻醉(氙)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 用途,知道空气是 一种宝贵的自然资 源,培养学生关注 环境,热爱自然的 情感。

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表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温度t/℃\x09密度ρ/kg·m-3 比定压热容cp/kJ·kg-1·K-1\x09导热系数λ/10-2W·m-1·K-1\x09 粘度μ/10-5Pa·s\x09普兰德数Pr 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 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 根据此定理,便可得出以下公式: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 是物体的质量,ΔT是吸热(或放热)后温度的变化量,初中的教材里把ΔT写成Δt,其实这是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ΔT=Δ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Δt,但国际或更高等的科学领域仍用Δ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 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是指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一定量均相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 利用比热容的概念可以类推出表示1mol物质升高1K所需的热量的摩尔热容。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即Q吸(放)=cm(T初-T末)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Q为能量热量。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

空气的主要物理参数

空气的主要物理参数 一、温度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矿井表示气候条件的主要参数之一。热力学绝对温标的单位K,摄式温标 T=273.15+t 二、压力(压强) 空气的压力也称为空气的静压,用符号P表示。压强在矿井通风中习惯称为压力。它是空气分子热运动对器壁碰撞的宏观表现。 P=2/3n(1/2mv2) 矿井常用压强单位:Pa Mpa mmHg mmH20 mmbar bar atm 等。 换算关系:1 atm = 760 mmHg = 1013.25 mmbar = 101325 Pa (见P396) 1mmbar = 100 Pa = 10.2 mmH20, 1mmHg = 13.6mmH20 = 133.32 Pa 三、湿度 表示空气中所含水蒸汽量的多少或潮湿程度。 表示空气湿度的方法:绝对湿度、相对温度和含湿量三种。 1、绝对湿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空气的绝对温度。其单位与密度单位相同(Kg/ m3),其值等于水蒸汽在其分压力与温度下的密度。 rv=Mv/V 饱和空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水蒸汽量是有极限的,超过这一极限值,多余的水蒸汽就会凝结出来。这种含有极限值水蒸汽的湿空气叫饱和空气,这时水蒸气分压力叫饱和水蒸分压力,PS,其所含的水蒸汽量叫饱和湿度rs 。 2、相对湿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rV)与其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含量(rS)之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φ= rV/ rS 反映空气中所含水蒸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 Φ愈小空气愈干爆,φ=0为干空气; φ愈大空气愈潮湿,φ=1为饱和空气。 温度下降,其相对湿度增大,冷却到φ=1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例如:甲地:t = 18 ℃, rV =0.0107 Kg/m3, 乙地:t = 30 ℃, rV =0.0154 Kg/m3 解:查附表当t为18 ℃, rs =0.0154 Kg/m3, , 当t为30 ℃, rs =0.03037 Kg/m3, ∴甲地:φ= rV/ rS=0.7 =70 % 乙地:φ= rV/ rS=0.51=51 % 乙地的绝对湿度大于甲地,但甲地的相对湿度大于乙地,故乙地的空气吸湿能力强。 露点:将不饱和空气冷却时,随着温度逐渐下降,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当达到100%时,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上例甲地、乙地的露点分别为多少?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气体状态方程及流动规律 一、空气的组成成份及空气的物理性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 大气中的空气主要是由氮、氧、氩、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它一些气体等若干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为湿空气。大气中的空气基本上都是湿空气。而把不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在距地面20 km 以内,空气组成几乎相同。在基准状态(0℃,绝对压力为101325 Pa ,相对湿度为0)下地面附近的干空气的组成见表11-1。 空气中氮气所占比例最大,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稳定性,不会自燃, 所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可以用 在易燃、易爆场所。 2.空气的密度 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密度ρ(kg/m 3),其公式为 ρ =m / V (11-1) 式中 ρ — 空气密度; m — 空气的质量(kg ); V — 空气的体积(m 3 )。 气体密度与气体压力和温度有关,压力增加,密度增加,而温度上升,密度减少。在基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为 1.293 kg/m 3,在温度 t (℃)、压力(MPa )下的干空气的密度 可用下式计算 (11-2) 式中 ρ0 — 基准状态下的干空气密度; p — 绝对压力(MPa ); ρ — 干空气的密度; t — 温度(℃),其中(273+t )为绝对温度(K )。 对于湿空气的密度可用下式计算 (11-3) 式中 ρ' — 湿空气的密度; p — 湿空气的全压力(MPa ); φ — 空气的相对湿度(%); p b — 温度为t ℃时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MPa )。 3.空气的粘性 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内摩擦阻力的性质叫做空气的粘性,用粘度表示其大小。空气的粘度受压力的影响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随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热运动加剧,因此,空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加。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见表11-2。 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空气的体积较易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对于大气压下的气体等温压缩,压力增大0.1 MPa ,体积减小一半。而将油的压力增大18 MPa ,其体积仅缩小1%。在压力不变、温度变化 1℃时,气体体积变化约1/273,而水的体积只改变1/20000,空气体积变化的能力是水的73倍。气体体积在外界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化,气体的可压缩性导致气压传动系统刚度差,定位精度低。 气体体积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遵循气体状态方程。 5.空气的湿度

详细干空气物性特性参数

干空气物性特性参数 t ℃T K T K ρ Kg/m3 Cp KJ/Kg. ℃ 102λ W/m.℃ 106μ Pa.s Pr 0 273.15 1.293 1.005 2.44 17.2 0.707 1 274.15 1.2884 1.005 2.447 17.24 0.7068 2 275.15 1.2838 1.005 2.454 17.28 0.7066 3 276.15 1.2792 1.005 2.461 17.32 0.7064 4 277.1 5 1.274 6 1.005 2.468 17.36 0.7062 5 278.15 1.27 1.005 2.475 17.4 0.706 6 279.15 1.2654 1.005 2.482 17.44 0.7058 7 280.15 1.2608 1.005 2.489 17.48 0.7056 8 281.15 1.2562 1.005 2.496 17.52 0.7054 9 282.15 1.2516 1.005 2.503 17.56 0.7052 10 283.15 1.247 1.005 2.51 17.6 0.705 11 284.15 1.2428 1.005 2.518 17.65 0.7048 12 285.15 1.2386 1.005 2.526 17.7 0.7046 13 286.15 1.2344 1.005 2.534 17.75 0.7044 14 287.15 1.2302 1.005 2.542 17.8 0.7042 15 288.15 1.226 1.005 2.55 17.85 0.704 16 289.15 1.2218 1.005 2.558 17.9 0.7038 17 290.15 1.2176 1.005 2.566 17.95 0.7036 18 291.15 1.2134 1.005 2.574 18 0.7034 19 292.15 1.2092 1.005 2.582 18.05 0.7032 20 293.15 1.205 1.005 2.59 18.1 0.703 21 294.15 1.201 1.005 2.598 18.15 0.7028 22 295.15 1.197 1.005 2.606 18.2 0.7026 23 296.15 1.193 1.005 2.614 18.25 0.7024 24 297.15 1.189 1.005 2.622 18.3 0.7022 25 298.15 1.185 1.005 2.63 18.35 0.702 26 299.15 1.181 1.005 2.638 18.4 0.7018 27 300.15 1.177 1.005 2.646 18.45 0.7016 28 301.15 1.173 1.005 2.654 18.5 0.7014 29 302.15 1.169 1.005 2.662 18.55 0.7012 30 303.15 1.165 1.005 2.67 18.6 0.701 31 304.15 1.1613 1.005 2.679 18.65 0.7008 32 305.15 1.1576 1.005 2.688 18.7 0.7006 33 306.15 1.1539 1.005 2.697 18.75 0.7004 34 307.15 1.1502 1.005 2.706 18.8 0.7002 35 308.15 1.1465 1.005 2.715 18.85 0.7 36 309.15 1.1428 1.005 2.724 18.9 0.6998 37 310.15 1.1391 1.005 2.733 18.95 0.6996

九年级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案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案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案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案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案重点 1.空气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