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新编(1)

合集下载

新中国60年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新中国60年民族理论发展系列论文之五

新中国60年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新中国60年民族理论发展系列论文之五
和 国成 立 的那 天 起 , 国各 民族 开 始 团结 成 为 友 中
族 主义 ” “ 。 当然 , 数 民族 中 间会要 发 生狭 隘 民 少
族 主义 的 , 也 要反 对 。但是 , 那 这两 个 东 西 , 主要 的、 先要反 对的是大汉族 主义。¨ 又 提出: 首 ” ”
爱合 作 的大家 庭 。 从 此 以后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是
族理论 界 对 民族 关 系进 行 了全 面 研 究 和 深 入 探
起草的党内指示《 批判大 汉族 主义》 中指出 ,有 “
些地方 民族 关 系很不 正 常 ” “ , 必须 深 刻批 判 我们 党 内在 很 多党员 和干 部 中存 在 着 的严 重 的大汉族
主 义 思 想 ” “ 须 着 手 改 正 这 一 方 面 的 错 , 必
刘 春在 文章 中指 出 , 教育 各 民族 人 民更 加 增 强各兄 弟 民族 之 间的平等 、 团结 、 互助 、 合作关 系 ,
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J 汉族和少数民族 的 ” 拟“
关 系一 定要搞 好 。这个 问题 的关键是 克服 大汉族

要 : 中国成立 6 新 o年来 , 几代 中国共产党 中央领 导集体都有关 于社会 主义民族关 系的形成 、 特征 、
性质 、 发展趋势等方面 的理论论述 , 形成并发展 了中国特 色的民族关 系理 论体 系。
关 键 词 : 中国; 新 民族关系理论 ; 富和发展 丰 中图分类号 :6 3 1 3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44 2 (00 0 -0 1 9 10 -9 2 2 1 ) 300 - 0
讨 , 民族 关 系 的 内涵 、 从 特征 、 质 到 社会 主 义 民 性 族 关 系的形 成 , 社会 主义 初 级 阶段 民族 关 系 的 从 特点 , 我 国 民族关 系 的发 展 趋 势及 其 对 策 到 世 从 界 民族 关 系发展 趋 势 的研究 和认 识 等 方 面 , 新 有 的理论 分析 和 突破 , 而 使 我 国 的 马克 思 主 义 民 从 族关 系 理论研 究进 入 了一个 新 的发 展 时期 研究生 。

北方民族大学复试参考用书

北方民族大学复试参考用书
王引萍主编《明清近代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上、中、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4版,2007年6月版。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初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运筹学》(第四版),甘应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数学一参照国家统考大纲
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郑人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050101文艺学
初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文学概论与写作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
《文学概论》童庆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文学基础综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婕主编《先秦两汉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左宏阁主编《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维民 郭艳华主编《宋辽金元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郑人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及 ..doc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及 ..doc
2)冯增俊主编:《教育人类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007民族教育政策
参考书目:
1)陈达云:《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2) 孟立军著:《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鉴主编:《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3004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参考书目:
1)李忠斌:《民族经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版。
2)李俊杰:《民族经济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①4001政治理论
②4006区域经济学
③4007发展经济学
参考书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2)郭熙保:《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
1)赵辉:《先秦文学发生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赵辉:《中国文学发生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①4001 政治理论
②4106 古代文学
③4107 文献学
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02唐宋文学
王兆鹏
3106 唐宋文学专题
参考书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
03元明清文学
肖晓阳
3107 元明清文学专题
参考书目:
1)钱仲联:《梦苕盦论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
2)严迪昌:《清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11.6)--参考书目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11.6)--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参考书目:1.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金炳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4.金炳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5.彭英明.民族新论 [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6.彭英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7.彭英明,王奎正.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8.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9.龚永辉著.民族意识调控说 [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10.王希恩主编.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1.金炳镐主编.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二十年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12.陈国新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3.金炳镐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4.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5.彭谦著.中国民族政策法律化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6.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 [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7.金炳镐,王铁志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8.金炳镐,青觉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19.金炳镐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0.林耀华.民族学通论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21.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M].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22.熊锡元著.民族理论基础 [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23.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M].民族出版社,2002.24.刘先照主编.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25.黄光学主编.新中国的民族关系[M].鹭江出版社,1999.26.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7.龚学增.宗教问题干部读本 [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28.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与宗教政策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9.龚学增 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工作方针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30.金泽,邱永辉主编.宗教白皮书2008年 [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1.吴仕民 主编.中国家民族理论新编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32.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3.何星亮.中华民族·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上、下)[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34.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35.牟钟鉴 著.探索宗教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36.徐晓萍,金鑫 著.中国民族问题报告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7.许荣生 主编.民族理论概论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38.郝时远 主编.民族研究文汇(民族理论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9.牟钟鉴、赵学义主编.宗教与民族(第三辑)[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40.牟钟鉴、刘宝明.宗教与民族(第四辑)[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41.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2.牟钟鉴.宗教·文艺·民俗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3.张践.宗教·政治·民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4.金炳镐 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 [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45.潘志平 主编.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 [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46.金炳镐.中国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关系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47.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48.金炳镐.中国民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49.吕大吉,龚学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 [M].民族出版社,2008.50.吕思勉.中国民族史 [M].东方出版社,1996.51.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2.张尔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3.张崇根.中国民族工作历程[M].远方出版社,1999.54.刘锷,何润.民族理论和政策纲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3.55.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56穆殿春,林钧昌.民族政策概论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57.周恩来选集 [M]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58.邓小平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59.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汇编 [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0.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 [M].民族出版社,1994.61.周恩来选集[M]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62.马恩全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63.斯大林全集[M]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64.斯大林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7.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21卷).人民出版社,1971.66.列宁选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67.外国文书籍出版局.斯大林传略》[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印行, 1951.68.刘少奇选集[M](下卷).人民出版社,1995.69.邓小平文选[M](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70.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05.71.国家民委办公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法规选编[M].中国民航出版社,1997.7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73.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 [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74.民族政策文件汇编[M](第一、二编).人民出版社,1958.7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国务院宗教事务政策法规司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76.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

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课程设置、阅读书目与考核要求课程一:民族学通论任课教师:龚志祥(E-mail: ***************)一、阅读书目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民族与民族主义》,厄内斯特.盖尔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5、《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二、考核题目与要求题目:(任选一题)1、风俗习惯的特点、分类及其变迁的因素分析。

2、关于《民族学通论》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读书报告。

考核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目,卷面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课程二:中国民族志任课教师:哈正利(E-mail: *******************.cn)一、阅读书目1、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杨圣敏:《中国民族志》,中央民大出版社,2003。

3、郝时远:《中国民族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

5、宋蜀华、陈克进主编:《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二、考核题目与要求题目:(任选一题)1、试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

2、任一阅读书目的读书报告。

考核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目,卷面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课程三:文化人类学任课教师:哈正利(E-mail: *******************.cn)一、阅读书目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2000。

2、黄淑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

3、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英)拉波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华夏出版社,2005。

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XX2XX北方民族大学2021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XXXX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XX(以姓氏笔画为序)刀波,1963年生,傣族,博士,教授.先后获XX民族大学XX主义哲学专业学士、XX民族大学XX主义哲学专业硕士,XX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高校思想XX治教育、跨境民族研究等,发表XX20余篇,出版《走进盘田》等著作.现任北方民族大学XXXX,兼任XX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丁明俊,1962年生,XX,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XX历史与文化,主持或完成XX社科基金4项,在《世界XX研究》等XX 发表学术XX60余篇,其中被XX复印资料转载7篇,出版《马福祥传》《中国边缘XX族群的人类学考察》等著作十余部,成果多次获得省XX奖励。

享受XXXXXX特殊津贴、XXXX特殊津贴专家,并兼任中国民族学学会XX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研究XX事等职。

冯雪红,1968年生,XX,博士,教授。

先后获XX师范大学学士、XX师范大学硕士、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康奈尔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XX类学民族学研究XX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民族文化与XX,在《民族研究》等XX发表XX60余篇,出版《嫁给谁——XX阿村妇女婚姻民族志》等著作.先后入选XX新世纪优秀人才、XX民委领军人才、宁夏哲学XX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

许宪隆,1964年生,XX,博士,教授。

百千万人才XX级人选,享受XX特殊津贴专家,第六届XX学位XX民族学学科评议组专家,XX级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XX策”主持人。

XX2021—2022民族学教学指导XX委员。

2021年起先后在XX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招收民族学专业博士生.代表作《散杂居民族概论》《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XXXX》等。

束锡红,1964生,XX,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学、XX 学。

主持XX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完成XX基金项目6项及省XX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核刊XX近30篇。

新中国60年民族概念理论的发展——新中国60年民族理论发展系列论文之二

新中国60年民族概念理论的发展——新中国60年民族理论发展系列论文之二
同时也指出必须分清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中国 传统的民族概念 , 是我们研究民族问题 的关键之

定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斯大林 民族定义所指的是 资产阶级民族, 还是一切民族的问题。一种 观点
认为 , 斯大林说的民族定义指的是资产阶级民族, 不 是指一 切 民族 。 民族 是一 定 时代 , 即资本 主义 上升时代的产物 , 是逐渐形成起来 的。资本 主义 生产关系的产生 , 是创立 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体的
方 向。
苗、 彝等几十个 民族 。白寿彝根据斯大林关 于民
收稿 日期 :0 0— 1— 0 2 1 0 2
基金项 目: 国家 民委课题“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民族 理论 体 系研究 ” 中 研究 成果 ; 育部 人文 社会 科 学重 点研究 基地 教
0 7年度重大项 目立项课题 (7J 80 1 ) 20 0 JD 52 0 成果 ;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9 1 0 7 研究成果 0 B ̄ 2 ) 作者简介 : 金炳镐 (9 0一) 男( 15 , 朝鲜族 ) 哲学博士 , , 中央民族大学马列 主义学 院院长 、 中国民族理论与 民族 政策研

2 0世 纪 5 O年代 民族概 念 研究
同体必须是稳定 的, 不稳定 的共 同体不能算作 民 族 。因此 , 民族只能是历史进入资本 主义时所形
成 的稳 定 的人 们 共 同体 。总 之 ,0世 纪 5 2 0年 代 的我 国学术 界 的主流 观点是 民族 是资 本 主义上 升 时 代 的产 物 。 15 9 3年 , 中共 中央 在 讨 论 《 于过 去 几 年 内 关
上的共同心理状况。但是, 中国的好多 民族未来 得及踏入资本主义 , 有些 民族还保存着畜牧经济 , 或者 还未 脱离 半 封 建生 活 的原 始 方式 , 可 以成 也

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第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综述

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第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综述


呈 兰
- 鬲 - - 4

民族 团结理论 的历咒 及-! v t腱 b41 , ̄f t5 i 脉络 、 民族发展理论的丰富发展等方面理论 问题展开研讨 。 毕跃光的《 概念之 争到学术话语权——新 中国成立 从 以来 围绕民族概念展开 的争论 及其评述》一文 回顾 了2 世 0 纪5 、0 0 6 年代关于“ 民族 ” 的几次学术争论 , 阐述 了马克思主 义民族概念理论 中国化 的历史过程 ,以及 民族与族群概念 之争语境下的民族研究话语权 问题 。通过对 民族概念 的争 论 和认识过程的梳理 , 展现 了新 中国6 年民族理 论 、 0 尤其是 民族概念理论的创新发展 。 孙淑秋的《 16 年来党 的几代 建 ̄0 1 中央领导集体对民族 发展理论的贡献》一文系统地 回顾 了 党的几代 中央领导集体关 于民族发展理论的论述 ,探讨 了 各个历 史时期民族发展理论的创新 发展 及历史特点 。孙军 的 《 试论新 中国6 年中国共产党关 于反对 两种 民族主 义的 O 理论》分析新中国成立 以来关于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 的发 展变迁 。 于潜驰 、 肖锐 、 日查 、 胡 徐勤山等 同学的论 文论述 了 新 中国6 年来民族 团结理论的发展 。 0 于潜驰的《 中国成立 新 6 年来 民族团结理论 的创新与发展》一文着重梳理 了以毛 O 泽 东 邓小平、 泽民为 江 核心的党的三 代中央 领导集体和以 胡锦涛 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具有 中国特色 的民 族 团结理论的吸纳继 承和创新发展 ; 肖锐的《 中国6 年党 新 0

20年 l月2至3 日, 09 0 8 1 由中央 民族 大学 、 青海 民族大
学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共同举办 的第 四届全 国民族理论研 究生学术研讨会 暨第 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教学经验交 流会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 自治县 隆重举行 。来 自全 国1所 4 民族院校的10 2 余名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了本次会议 。 本 次会议具有参与广 、 议题新 、 互动强 、 效果好等特点。 本次会议 围绕新 中国成立 6 年来 民族 理论政策 发展 0 为中心议题展开研讨 。内容涉及新 中国6 年来 民族理论的 O 创新发 展 、 民族政策 的完善 发展 、 民族关 系的充 实发展 、 民 族工作的深化发展 以及 民族地 区的跨越式发展等 ,大会选 取7 篇论文进行 大会交流 , 8 安排6 名研究生进行大会发言 , 3 与会 民族理论研 究生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 了精 彩的评议 。 研究生针对评议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 了简要的答辩。与会 研究生各抒 己见 、 积极研讨 、 虚心交 流。本次研究生学术研 讨会取得了圆满 的成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考试复习
吴仕民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1、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
看法;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2、 封建民族的四种制度:封建制度、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
3、 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1 共同的历史渊源 ○2共同的生产方式 ○3共同的语言 ○4共同
的文化 ○5共同的风俗习惯 ○6共同的心理认同
4、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1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 ○2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
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5、 民族识别的依据:○1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 ○2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
史依据 ○3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 ○4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6、 民族形成的时间:民族是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的产物。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7、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8、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②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9、 民族同化及其特点: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
特征,接收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
化根据其变化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
的分界点在于是否使用强制手段,是否使用暴力和特权来实现同化过程。
10、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
11、 民族关系的本质:平等、互助、团结、和谐
12、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的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
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
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13、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
的关系。这个阐述,揭示了民族问题的内涵,其内容至少包括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
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
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14、 民族问题的特性(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①民族问题的普遍性 ②民族问题的长
期性 ③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④民族问题的国际性 ⑤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5、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在实践中,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
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显示问题与历史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
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交织。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
16、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一,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
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第二,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力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与
更多的保护。第三,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
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第四,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
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第五,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
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17、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包括:第一,民族区域自
- 2 -

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的必要条件。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形式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
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在于保障少数民族
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的发展经济文化
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18、 平等、互助、团结、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
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
19、 “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共
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
到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
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20、 西部大开发(含义):西部大开发,主要指的是通过适当的制度、政策、投资等系
列化的支持、保障,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基本条件,培育自身的
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共
同繁荣的目标。西部地区包括我国12省、市、自治区(新疆、广西、内蒙古、西藏、
宁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陕西、重庆),土地面积68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
的71.5%;人口约3亿多,占全国的28.4%。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5%左右分布在西部地
区。
21、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第一,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资源合理
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第二,西部大开发可以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
拓展新的广阔空间。第三,西部大开发对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和巩固边疆具有重大意义。第四,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必由之路。
22、 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
奋斗的思想准备。第二,打好基础,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第三,大力发
展科技教育事业,发挥科技作用,增加教育投入,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促进科技进步,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
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第五,促进东中部和西部经济
的协调发展。第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与发展,发
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促进西部大开发、大发展。
23、 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24、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①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
要而特殊的作用。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③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④培养
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25、 其他: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最后识别
的少数民族是基诺族。中国目前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程碧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