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比赛说课稿.doc

《小狗包弟》比赛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中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属于“思考·领悟”板块,重在“品文品人”。《小狗包弟》是第一次入

选高中语文教材,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只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另外作者还通过描写小狗的悲惨遭遇给自己的带来的难以磨

灭的创痛,表达了自己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有三:第一、在于它的认识价值,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

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第二、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真

诚的解剖自己,进而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

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第三、在于它的阅读写作价值,以小

见大的写作方法,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重点是对文章主旨的发掘,理解作者敢于讲真话、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但是当今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反省意识;并

且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理解作品的认识价值有一定困难。但他们毕竟已经初

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我想他们是能被事实真相震撼,

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三)学习目标及其确立依据(使用导学案来学习这篇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和体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将

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圈点分析与小组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培养自我反省意识。(四)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理解作者敢于讲真话、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2、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说教法

这篇散文虽然朴实、简单,但思想价值却非常丰富:不仅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

害之深;也让人看到一个经历了几十的社会动荡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还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和一个理性的合

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力争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一切

的阅读都应该引起学生对当下的社会和自己的反省和认识,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说学法

1、课前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

理解。

2、采取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抓住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讨论法,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使用了导学案,编写中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案,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了解作者以及相关背景知识——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给小狗包弟编写动物档案四个环节;第二部分是探究案,由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完成,包括导入——整体把握——课堂探究——课堂练笔——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六个环节。这里主要说一下探究案部分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与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文革”的相关的资料,加深对“文革”历史的理解。

教师总结: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文化大革命,那是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

人情殆尽的年代。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作为良知符号的巴金会有怎样的遭遇?对那个时代,

对自己,他作了怎样的剖析?今天我们就通过先生的《小狗包弟》去了解那个动乱时代的人

们的生活,去深刻感受巴金的伟大人格。

(二)整体把握: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1、提问:圈点勾画,作者在与包弟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补充:

与包弟亲密接触(欢快)——“文革”中的处境(忧虑)——包弟被送走(轻松)——送走

后“我”心不得安(沉重)——“我”至今仍心不得安(歉意)

2、一只小狗,何以会引起作者那么强烈的情感变化呢?

(1)小狗的遭遇实际上是人的遭遇的一个缩影,借以反映那个动乱的年代的残酷与非人化。(2)作者的严于律已,自我反省的精神。

(三)课堂探究:探讨文章的思想价值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总结:

①因为狗是忠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

②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中任何生命都不能

免受侵害的现实。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处着眼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见微知著,视角独特,让人印象

深刻,回味无穷。

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

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

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3、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