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 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教案标题:海洋与生命教案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探索: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整理。
知识拓展: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海洋生物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包括其分类、特点、生活习性等,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知识应用:5. 学生进行海洋与生命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索。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海洋对生命的影响,以及生命对海洋的影响。
6. 学生讨论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活动:7.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8.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讨论表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展板、海报等材料,用于学生进行海洋生物展示;4. 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资源,用于学生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社区活动,增强实践与实际应用能力;2.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拓宽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更多关系。
童裳亮《海洋与生命》的原文阅读

童裳亮《海洋与生命》的原文阅读童裳亮《海洋与生命》的原文阅读浩瀚的海洋站在祖国的海滨,观赏一下海洋的景色吧。
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澜,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翻开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的面貌吧,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世界大陆只是耸出海面的一些岛屿,一些群山。
海洋确实浩大,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3.61忆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71%而世界陆地的面积只有1.49忆平方公里,大约占29%。
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而世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840米,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有2440米,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深度是11034米.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
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2000米!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海深。
生命的摇篮我们人类祖祖辈辈在陆地上生活,总是把陆地看作是自已的故乡.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很远的祖先却生活在海洋。
大约在32忆年以前,最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根据化石所见,这些原始的生命和今天的细菌相似.它们以海洋里自然形成的一些有机物为生,所以是一些异养生物.大约一忆年以后.才出现像蓝藻一样的原始生命,这些原始的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是说它们在地球历史上第一次能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作为能源.以水碳酸盐,(或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物作为原料,合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因些,这是一批自食其力的自养生物。
原始生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球历史的新纪元.这些原始生命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忆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生动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刺皮动物,以至出现了像鱼类这样比较高等的海洋脊椎动物,原始生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又形成了许多海洋澡类。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足以影响全局。
4
例:
【词语】:新陈代谢 【注音】:xinchendaixie 【释义】: 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
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例:
【词语】: 扼杀 【注音】:e sha
二、先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后老师纠正总结对学生未说到的 地方补充,而对学生说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教 三、课后练习 用句型造句:
学 (1) “……吧”: 我们就这样做吧。
过 (2) “哪里……,哪里就……”: 哪里有你哪里就是我的家。
程 四、课后小结 重视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交际的能力,检查他们的书 面表达能力,发现他们出错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己 归纳总结全文表达的基本意思。
例:我校女职工有 300 多名,占全校职工总人数的 94%
作业 1、复述课文。 2、预习课文,并找出课文分段大意。
9
周次
第十二周
时间
第三节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题
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新课题目
第三课时
理解课文 1
一、知识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
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
学 天然屏障,是原始生命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注意作者在详述说明时所用的比喻句式和所用的语气。如:原始生
过 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破了海洋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的新纪元。因 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温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程
第三段(13~17 自然段) 海洋中的植物与陆地上植物的生存是同样的道理。合理地开发和保护, 会使浩瀚的海洋永远成为人类的“天然牧场”。
海洋与生命(精品课件)

陆地动物演化过程
四肢
海洋动物 陆地动物
毛发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海洋高等动植物诞生史
海洋高等动物
海龟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海洋高等动植物诞生史
海洋高等动物
海蛇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海洋高等动植物诞生史
海洋高等动物
海豚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海洋高等动植物诞生史
海洋高等动物
海豹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海洋高等动植物诞生史
问题四:为了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文
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列数字 2、作比较
3、作描述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问题五: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 和“深”呢?这和下面的内容有何关系呢?
• .作者先阐述海洋大且深的显著特点, 是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 然的牧场打基础。没有辽阔浩瀚的海洋 就不会有孕育生命的环境,也就不会有 今天丰富的水产资源。
哭泣的海洋
滥捕滥杀
哭泣的海洋
滥捕滥杀
哭泣的海洋
滥捕滥杀
哭泣的海洋
海洋垃圾
哭泣的海洋
冰川融化
哭泣的海洋
赤潮
警钟长鸣
海洋诞生了我们,
海洋也会毁灭我们!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三、四、五
生命的摇篮
问题
• (1)这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每个 层次的大意。 • (2)我们的祖先是诞生于陆地还是海洋? • (3)生命为什么没有诞生于陆地,而是 诞生于海洋之中? • (4)海水原来就是咸的吗?
问题一可分为四层
• 第一层:(1——3自然段)介绍生命在海洋诞 生发展的过程。 • 第二层(4——9自然段)阐述原始生命诞生的 原因。采用总——分——总的写法, • 首先提出海洋孕育原始生命的原因是由海洋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 海水的重要作用。 • 第三层:(10自然段)分析海水过去的特性, 进一步说明生命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 第四层:(11——12自然段)说明高等动植物 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12课《海洋与生命》课文ppt课件

13热爱海洋 合理开发Fra bibliotek用海洋资源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科普 说明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和确凿的材料, 揭示海洋与生命的本质联系,说明了海洋昔 日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养育生命的牧 场。启示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丰富的海洋生 物资源,使其为国家建设服务。
聽 海的聲音_标 清.flv
1
第13课 海洋与生命
2
3
描述 比较
4
55
5
第一部分: 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 海大。 写海深。
运用了描述、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 方法。
6
?
7
第二部分: 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1——2自然段)提出海洋孕育原 始生命的原因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 定的。
第二层:(19——20自然段)说明丰富的 海洋动物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21——24自然段)说明海洋植 物是供养海洋动物的天然“牧草”。
12
写作特点
语言精确周密又生动形象
(1)精确周密。课文在介绍海洋生物学 知识时,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性词语。
(2)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生动具体表 现在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和形象性、描绘性 的词语。
14
第二层(3——6自然段)从四个方面详述海 洋里诞生生命的条件。(代谢媒介、溶剂、 温箱、屏障)
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
8
小结: 第三层:(7自然段):总括第二部分--原始生命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9
10
11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
说明海洋是天然牧场,为人类生存和发 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海洋与生命》

新课教学30分钟本节小结使读者对海洋的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层(第5段)用比较句式突出海大水深。
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既大且深,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下基础。
正因为海洋深广才孕育了生命,成为生命得天然“牧场”。
(二)第二部分,说明生命在海洋中诞生发展,回顾生物进化历程,是全文重点。
这一部分共十二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指出人类把陆地看作故乡,但很远的祖先却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原始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时间是“大约在三十二亿年以前”;接着阐述了原始生命诞生的意义,“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新纪元”;然后说明了原始生命发展的四个方向:一是动物,一是海藻。
第二层(4-9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首先指出海洋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不是偶然的,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然后分别从生物的组成,水的“溶剂”作用,水的“温床”、“屏障”功能等方面说明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层(10-12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这一层作者先阐述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引述今天大部分动物体及人体血液是半咸的事实作为佐证,然后说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限制、高级动物在陆地上诞生及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的过程及原因。
这一部分阐述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三)第三部分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承上启下,“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概括总结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则概括提示了下文的内容。
第二层(第2-3段),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说明他们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4-7段),介绍了丰富的海洋植物,说明他们的作用。
这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海洋丰富的植物,说明他们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有的“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第一课时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板书重点词语。
(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
(3)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
(4)让学生用词语组词组,造句,进行评论。
一,前提测评题:听写第十二课的词语并用重点词语组词组。
二,词语解释:海滨: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
纪元:纪年的开始,如公历以传说的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元年。
海沟: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
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
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
紫外线:又称“紫外光”。
波长介于紫光与x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
波长范围为0 04~0 39微米,属不可见光。
是阳光的组成成分,紫外光谱能量约占阳光辐射能的8 3%。
其显著效应是化学作用,且能杀菌。
医学上常用以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
容量:1.容器能够容纳物质的量。
2.容纳的数量。
水产: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一般指有经济价值的,如各种鱼﹑虾﹑蟹﹑贝类﹑海带﹑石花菜等合成:①由部分组成整体:~词丨合力是分力~的。
②通过化学反应使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变成成分复杂的物质。
荡漾:①起伏摇动:水波荡漾。
②形容起伏动荡:歌声荡漾|友情在心中荡漾|晴风荡漾落花飞。
浩大:(气势、规模等)盛大;巨大:声势~丨工程~。
原始:①最初的;第一手的:原始记录|原始材料。
②最古老的;未开发的:原始社会|原始森林|原始时代|原始宗教。
③推究本始:原始要终。
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的工具。
如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籍与杂志。
任何媒介都是为促进社会传播而存在、发展的。
扼杀:①掐住脖子弄死。
②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新生事物捕获:1.捉住。
2.缉拿。
罢了:1.犹算了。
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2.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
3.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
犹言难住。
4.助词。
犹便了﹐就是了。
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
相接:1.交接,相交。
2.连续;连接。
海洋与生命

章鱼跟乌贼一样,也是属于头足类的动物,因为 它的脚也是生在头顶上的。不过它只有八只脚,而 没有像乌贼那样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捉脚。它的八 只脚很长,好像八条带子,所以渔民们都把它叫作 “八带鱼”。章鱼的身体里面也有墨囊,而且所含 的墨汁也是含有毒素的,不但可以用来防御敌人, 而且还可以用来进攻敌人。 因为章鱼具有强有力的脚和吸盘,又有很好的防 御工具,所以在海洋里和它相同大小的动物都会受 到它的侵害。就连最大的、装备最好的螯虾身体的 大小虽然和章鱼差不多,但也难免要成为它的牺牲 品。
海葵属腔肠动物 门,珊瑚虫纲,因形 似葵花而得名。它们 都是行单体生活,也 沒有骨骼,身体呈圆 筒状。一端附于海中 岩石或其它动物体上, 称为基盘;另一端有 口,呈裂缝形,称为 口盘,在它的周围有 几圈触手,触手上有 刺细胞,用来捕食小 鱼虾和别的生物。
海兔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 体重 130 克左右。头上一前一后,长有二对触角。后触角较长, 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兔,因而 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在 自然界里,弱肉强食,身体柔软的海兔很容易受到侵害。为了 保护自己,它身着变化的“迷彩服”,爬到什么环境里都能随 机应变。在绿藻丛中体成绿色,在红藻丛中变成红色,在褐藻 丛中又变成褐色,在五颜六色的珊瑚礁环境里,又与珊瑚混为 一体,其保护色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
乌贼属头足纲,十足目,乌贼科,又可称为花 枝、墨鱼、墨贼仔。乌贼为海产动物,由近海到远洋 都有分布,和章鱼、鹦鹉螺关系密切,体型大小不一 致。乌贼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足三部分。足在前方, 躯干在后,头位于中间。足的侧面突出为触手,基部 包围着头部。触手上有许多吸盘,用以捕捉并握紧猎 物。口中有齿舌及坚硬的角质喙,可以咬死小生物并 撕成碎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词语造句的程度。
(2)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会用句型。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2.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重点词造句,组成词组。
(2)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件叙述的前因后果,能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对话。
3.德育目标:(1)教育学生学词语时应该学的灵活,不要死记硬背。
(2)阅读课文,学会重视写作方式,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上。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2)学生能流利准确地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
(3)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1)词语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
(2)能够概括段落,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2)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
课题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题目第一课时讲解运用词语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词语,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2、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
2、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首先学习课文的词语学习:请同学们翻开书的115页一、教学内容海滨hǎi bīn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
海: 海hǎi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
海域。
海拔。
海疆。
海内。
海岸。
海誓山盟。
五湖四海。
滨: 滨(濱)bīn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滨。
湖滨。
靠近(水边):滨海。
滨湖。
滨江。
海沟Hǎi gōu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
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
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
海: 海hǎi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
海域。
海拔。
海疆。
海内。
海岸。
海誓山盟。
五湖四海。
沟: 沟(溝)gōu 流水道:水沟。
山沟。
沟渠。
壕沟。
沟壑。
沟谷。
深沟高垒。
纪元Jì yuán纪年的开始,如公历以传说的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元年。
纪: 纪(紀)jì 记载:纪年。
纪元。
纪行(x 妌g )。
纪实。
纪念。
元: 元yuán 头、首、始、大:元凶。
元首。
元旦。
元年。
元勋。
元帅。
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紫外线Zǐ wài xiàn又称“紫外光”。
波长介于紫光与x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
波长范围为004~039微米,属不可见光。
是阳光的组成成分,紫外光谱能量约占阳光辐射能的83%。
其显著效应是化学作用,且能杀菌。
医学上常用以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
外线: 1.处于对敌包围形势的作战线。
2.在安有电话分机的地方称对外通话的线路。
紫: 紫zǐ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紫红。
紫铜。
紫外线。
紫药水。
容量róng liàng1.容器能够容纳物质的量。
2.容纳的数量。
容: 容róng 包含,盛(ch唍g ):容器。
容量(li刵g )。
容积。
容纳。
无地自容。
对人度量大:容忍。
量: 量liáng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
量杯。
量筒。
量角器。
副食品Fǜ shí pǐn1.泛指佐餐的食品。
副食: 指下饭的鱼肉蔬菜等:~品ㄧ~店。
品: 品pǐn 物件:物品。
产品。
赠品。
战利品。
等级,种类:品名。
品类。
品色。
品位。
性质:品质。
品行水产Shuǐ chǎn1.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一般指有经济价值的,如各种鱼﹑虾﹑蟹﹑贝类﹑海带﹑石花菜等。
水: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
水滴石穿。
水泄不通。
河流:汉水。
湘水。
产: 产(産)chǎn 人或动物生子:产子。
产卵。
产妇。
助产士。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工业生产。
合成Hé chéng①由部分组成整体:~词丨合力是分力~的。
②通过化学反应使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变成成分复杂的物质。
合: 合hé 闭,对拢:合眼。
合抱。
珠连璧合。
貌合神离。
聚集:合力。
合办。
成: 成chéng 做好,做完:成功。
完成。
成就。
成事。
成交。
成立。
成婚。
成仁原料Yùan liào1.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
例如冶炼金属的矿砂,用以纺织的棉花,制造面粉的小麦,都是原料,是经过人类劳动取得的劳动对象。
2.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素材。
3.比喻能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原: 原yuán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
原告。
原稿。
原籍。
原理。
原料。
原色。
原始。
原著。
本来:原样。
料: 料liào 估计,猜想:料想。
预料。
可供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材料。
料子。
备料。
巩固练习1.有……(数字),占……﹪2. 哪里……哪里就3. 有的…有的…有的…课后小结布置进一步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围绕海洋与生命的主题进行思考。
在以后的检查过程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尽量督促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不会讲的太多。
板书设计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第一课时讲解运用词语1:海滨hǎi bīn2:纪元Jì yuán3:……….布置作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
2、每个词语抄写三遍3、预习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课题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第二课时学习课文1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与要求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复述全文。
三、德育目标能够模仿本篇课文的协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造句。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
一、教学内容1、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4、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二、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海洋的景色是怎样的?2.从哪些方面说明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3.为什么说“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海深”?4.从哪些方面说明海洋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5.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6.那些方面说明海洋已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7.海洋动物生存的条件是什么?8.你了解海藻吗?它有哪些用途?9.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如何保护好这块“天然的牧场”?巩固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为什么说地不如海大?()A因为陆地只是耸出海面的山和岛屿。
B.为什么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而陆地只占29%C.因为海洋很深.D.因为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是蓝色的。
2.马里亚纳海沟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分别是()A.3800米、840米B.11034米、3800米C.11034米、8848米D.840米、8848米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度有多深( )A.8000米B.2550米C.8848米D.11034米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从学习情况来看,同学们都以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地球上,并掌握了地球上海水与陆地的板书设计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第二课时学习课文11.有…..,占…..%2.哪里……,哪里就:3.只是……罢了:布置作业1、学会复述课文,并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完成练习册第页(题)。
课后反思课题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新课题目第三课时理解课文1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与要求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人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
教学难点总结课文中心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造句。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
一、串讲课文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
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的、不足的地方。
3、总结本文分段大意。
本文共有1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大段:第一段(1~5自然段)以海洋的景色为话题,介绍地球上海洋的常识,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段(6~12自然段)介绍了海洋的浩大和海洋与原始生命孕育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人类生命的来源。
第三段(13~17自然段)介绍海洋如今是天然的牧场;所有的海洋动物以植物为生;海洋植物——海藻的巨大用途。
巩固练习1.有…..,占…..%用来描述个体占总体的比例如:和田地区有170万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9%左右。
2.哪里……,哪里就:表示只有这种条件具备,其它的结果一定会出现。
如:哪里有歌声,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3.只是……罢了:辽阔;碧波荡漾;与蓝天相接。
海洋的浩大与深度。
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71%。
平均深度3800米,最深处11034米,而珠穆朗玛峰为8848.13米。
海大;水深。
32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诞生在海洋。
水为什么能成为生命的摇篮。
谁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
没有水,体内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没有水,原始生命无法获得养分。
巨大的海水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谁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所有的海洋动物都以植物为生。
植物能依靠太阳光合成有机物——动物生命存在的燃料。
海洋植物——海藻;五颜六色,形状万千。
珍贵食品,工业原料和药材。
远洋也有植物——肉眼看不到。
板书设计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第三课时理解课文1布置作业1.背会课文,并学会叙述。
2.做练习册页。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