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版[网络构建]

[考题例证]

例1 (xx·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实际考查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对手,第二小问主要从克里米亚战争时的俄国社会背景这一角度进行理解、分析。第(2)问首先解释农奴制改革延缓革命的原因,主要应从改革对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巩固沙皇统治的作用这两个角度分析;然后解释改革并不能消除革命的原因,主要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例2 (xx·江苏卷)“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

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解析:(1)根据材料一,从方式、范围、学习形式等方面概括特征。(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某学者的观点可归纳出日本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是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第二小问要根据明治维新前的状况和明治维新后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要认识到当时日本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真正内涵,局限于形式上学习西方。

答案:(1)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例3 (xx·新课标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方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已,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归纳出“向西方学习”“侧重制度改革”的共同点,结合所

学可知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第(2)问对结果差异很大原因的分析可从主导者、地方支持度、过程、国内外情况等方面分析。清末新政的实质要结合其主观目的分析。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升华拓展]

西方工业浪潮冲击下四次改革的不同特点

1.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属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改革。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但是侧重于军事。改革使埃及迅速崛起,摆脱了殖民统治。但是由于专制独裁、对外扩张,失去群众基础,阿里改革最终失败。

2.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以沙皇为代表的统治集团迫于形势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继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特别是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改革后,社会发展仍然步履艰难,矛盾重重。

3.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力量的改革派在进行武装倒幕运动后推动的,是在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4.中国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改革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进行。由于守旧派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相对薄弱,改革昙花一现。但改革所起的社会启蒙作用是深刻的。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

制改革教案岳麓版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