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延考区)

2008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延考区)
2008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延考区)

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12.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12.【解析】本题考查了刺史的职能,它是地位不高,但受命于天子,出巡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答案】D

13.表1所示为清代人口增长的状况,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疆域的扩大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城市的发展

13.【解析】本题是表面上考查清代人口增长的情况,实际上考查清代的赋税制度,由于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征税标准由按人口转向土地,对广大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隐埋人口的现象减少了,人口出生数目增多。

【答案】B

14.下列各项中,关于早期维新派的正确表述是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反对“经世致用”的传统

C.主要从事民族工商业活动 D.经济思想与洋务派基本一致

14.【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派的基本主张,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的思想基础,但不能说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列强商战,与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思想相似,自然提倡“经世致用”。

【答案】D

15.戊戌变法失败后,立宪派曾参与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15. 【解析】在早期的革命中,革命党人主要依靠革命党人和会党组织,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二次革命等,只有在辛亥革命中,立宪派投机革命。

【答案】C

16.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为确保金融中心和首都的安全,集中主力与日军展开的会战是

A.凇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6.【解析】本题从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提示“为确保金融中心和首都的安全”,自然是指南京地区了,在这一带进行的会战只有淞沪会战。

【答案】A

17.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提出:“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这位代表人物应该是

A.彼特拉克 B.马基雅维利 C.达·芬奇 D.伊拉斯谟

17. 【解析】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要求突破天主教会势力的束缚,大都在文学方面有突出成就,而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强调了君主的作用,故选B.

【答案】 B

18.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

B.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

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情况,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往往是在新的部门和领域,受旧势力影响小,便于推广新技术,并且市场对棉纺品的需求量大增,从些角度考虑,应选B.

【答案】B

19.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9. 【解析】从本题干来看,实际上考查电报发明的时间,它大约在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故选C.

【答案】C

20.20世纪初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一项声明中约定:两国政府同意彼此给与外交支持,以便使关于埃及和麾洛哥的本声明能够实现。”该内容反映的是 A英法结盟 B.法俄结盟 C.德奥结盟 D.英俄结盟

20.【解析】本题是考查一战前的复杂的欧洲环境,由于德意的结盟,英法为了同共的利益开始结盟,题干就是指的形势。

【答案】A

21.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

21.【解析】“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是联合国之宗旨的内容,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答案】C

22.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

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

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关键词“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可知,只有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才规定的人民的工作时间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新加坡相比,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是

A.兴办现代工业企业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23.【解析】二战后,新加坡等国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创办企业;而印度由于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宗教问题等,发展较慢,以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为目标。

【答案】D

37.(32分)阅读材科,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策不大可能对中因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我国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有近三十个国家同我国发生外交纠纷,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国方面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这就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同他们进行友好的谈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不久中国就陆续派出一批批驻外使节,对过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极左行动而损害双边关系的事件,主动进行修复工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闻的来往中断了

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对华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1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过了哪些“共同努力”?(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分)

37.解析:本题是考查中美关系,是时政热点之一。本题以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主线展开的,第(1)问要求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敌视政策,甚至干涉中国内政;第(2)问分析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要注意从中方和美方两个方面回答,考虑要全面,并结合所给定的材料提示,有的放矢;第(3)问是回答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从乒乓球队来华到基辛格访华再到尼克松访华,才使得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第(4)问,在要求同学们站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角度,外交政策的变化是源于国家利益的,这一深刻认识。

37.参考答案:(32分)

(1)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中国:纠正“文革”初期在外交方面的极左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扩大和改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战略地位。

美国: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遏制中国政策失败;不得不承认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3)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4)国家利益。

39.(节选,20分)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城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裁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文”。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入准。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准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垅,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0分)

(2)为什么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口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10分)

39.解析:本题是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题展开的。第(1)问,要求指出北宋之前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注意时间限制,同时联系材料信息,进行回答,它不是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古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2)问是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回答,既回答不同时期,又要回答不同地区的因素;既要考虑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人为因素。

39.参考答案:(节选,20分)

(1)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夏、商、周主要活动区域;经济重心;历代政治中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域。

(2)中游过度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下游防治不力,灾害严重;战乱频繁;人工决口导致夺淮入海,水系破坏,环境恶化;农田、城市淤没。

2008年四川省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测试卷解析(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II卷9对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第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考查目标】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用知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 【思维路径】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 【参考答案】C 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考查目标】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调用知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阿拉伯的时间。 【思维路径】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人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 【参考答案】A. 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考查目标】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准确把握的能力。【调用知识】王安石变法内容。 【思维路径】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参考答案】D。 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考查目标】该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调用知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 【思维路径】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西方列强相继得到协定关税的特权。英国从《南京条约》,美国从《望厦条约》,法国从《黄浦条约》中获得此特权,《马关条约》是与日本签订的,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都已获得此特权。

2008年高考英语四川卷试题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英语 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皿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l20分 钟。 第1卷(选择题共l0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55分l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1 haven't seen Ann for ________long that I've forgotten what she looks like. A. such B. very C. so D. too 2. You have to __________a choice_ Are you going to leave the job or stay? A. decide B. get C. do D. make 3. Although badly hurt in the accident, the driver was ______able to make a phone call A. still B. even C. also D. ever 4. For many cities in the world, there is no room to spread Out further,_____ New York is an example. A. for which B. in which C. of which D.from which 5.--Let's go for a walk in the garden. -- _______, but I need to do the washing-up. A. No, thank you B. That's right C. Good idea D. Not at all 6. There were some chairs left over ______everyone had sat down. A. when B. until C. that D. where 7. The telephone, but by the time I got indoors, it stopped.A. had rung B. was ringing C. rings D. has rung 8.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always_________frow of people to areas of __ country where more jobs can be found. A. a;the B. the:a C. the;the D. a;a 9. I used to quarrel a lot with my parents, but now we _______fine_ A. look out B. stay up C. carry on D. get along 10. Although this _____.sound like a simple~ task, great care needed. A must B. may C. shall D. should 11. The manager believes prices will not rise by more than____ four percent. A。any other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other 12. In some places women are expected to earn money_______men work at home and raise the children.

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期末测试题 (6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标志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事件是[] A.凯撒夺取政权 B.斯巴达克起义被镇压 C.凯撒被刺杀 D.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2. 因为坚持科学最后受火刑而死的意大利科学家是[] A.达·芬奇 B.伽利略 C.布鲁诺 D.拉斐尔 3. 下列各项,哪些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①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 ②新贵族形成,并和资产阶级利益一致,成为反封建的力量 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苏格兰人民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4. 按顺序排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①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②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③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④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5. 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6. 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是在[] A.16世纪中期 B.16世纪晚期 C.17世纪 D.18世纪中期 7. 从哪一年开始,独立战争的形势对美国有利[] A.1777年 B.1776年 C.1783年 D.1781年 8.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第三等级包括[] ①教士②资产阶级 ③广大农民④工人、小手工业者和其它下层贫民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发动“热月政变”的热月党人,代表谁的利益[] A.资产阶级民主派 B.工商业资产阶级 C.大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0. 1804年,海地摆脱了哪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2017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6.表1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图5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2008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答案与解析

2008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5分)(2008?四川)已知全集U={1,2,3,4,5},集合A={1,3},B={3,4,5},则集合?U(A∩B)=() A.{3} B.{4,5} C.{3,4,5} D.{1,2,4,5}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交集的含义求A∩B、再根据补集的含义求解. 【解答】解:A={1,3},B={3,4,5}?A∩B={3}; 所以C U(A∩B)={1,2,4,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较简单. 2.(5分)(2008?四川)函数的反函数是() A.B.y=e2x﹣1(x∈R)C. D. 【考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反函数. 【分析】反解得解析式,或利用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换对选项进行淘汰【解答】解:∵由y=ln(2x+1)反解得∴从而淘汰B、 D、 又∵原函数定义域为∴反函数值域为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求反函数的方法,考查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换性3.(5分)(2008?四川)设平面向量,则=() A.(7,3)B.(7,7)C.(1,7)D.(1,3) 【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分析】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即可解题. 【解答】解: ∵∴ 故选A.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向量加减、数乘的坐标运算;应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4.(5分)(2008?四川)(tanx+cotx)cos2x=() A.tanx B.sinx C.cosx D.cotx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分析】此题重点考查各三角函数的关系,切化弦,约分整理,凑出同一角的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再约分化简. 【解答】解: ∵= 故选D; 【点评】将不同的角化为同角;将不同名的函数化为同名函数,以减少函数的种类;当式中有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时,通常把式子化成含有正弦与余弦的式子,即所谓“切割化弦”. 5.(5分)(2008?四川)不等式|x2﹣x|<2的解集为() A.(﹣1,2)B.(﹣1,1)C.(﹣2,1)D.(﹣2,2) 【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可由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可用公式法,平方法,特值验证淘汰法 【解答】解:∵|x2﹣x|<2∴﹣2<x2﹣x<2即,,∴x∈(﹣1, 2) 故选A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绝对值不等式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基本题.准确进行不等式的转化去掉绝对值符号为解题的关键 6.(5分)(2008?四川)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为() A.B.C.y=3x﹣3 D. 【考点】两条直线垂直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分析】先利用两直线垂直写出第一次方程,再由平移写出第二次方程. 【解答】解:∵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 ∴两直线互相垂直 则该直线为, 那么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互相垂直的直线关系,同时考查直线平移问题. 7.(5分)(2008?四川)△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b,c,若,则cosB=()

历史上重大改革(规律性总结+知识梳理+历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推荐文档

第一篇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 正常运转而设 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 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 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1)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商鞅变 法:秦国旧的奴隶制;孝文帝改革:鲜卑旧制;俄国1861 年改革: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戊戌变法:清朝 的封建专制统治;明治维新:幕藩就体制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内忧:财政危机、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或民 族矛盾尖锐 (3)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商鞅: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由分裂走向统一;孝文 帝:黄河流域统一、民族融合;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俄国改革: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趋势。 (4)思想条件:改革着或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商鞅:百家争鸣,法家的改革思想;孝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接受汉化思想文化;俄国:赫尔岑等人的 反对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戊戌变法:康梁的维新思想;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思想 等。 (5)主观条件:改革家掌权,统治者支持、厉行改革。(商鞅、秦孝公;冯太后、孝文帝;王 安石、宋神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倒幕派和明治天皇;康梁维新派和光绪帝) (二)改革内容(措施)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三)改革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 压力;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 革命;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 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 败。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 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 革。。 (1)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2)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四)改革成败的原因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四 川卷) 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的是 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3.下表是1620 年和1850 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 至1937 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图1 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 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 7.图2 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图2 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9.1925 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 年。据此可知 A.1967 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10.1960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准确性与具体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回答11—12 题。 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 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 ,“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 。他强调的是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 年 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2008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逐题解析) 第Ⅰ卷(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答案:B 考点:考查多音字 解析:A.zhòng zhuó/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 C.gōng lún/guān bó D.xiè/jiě shè qū/qǔ 提示:注意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误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误用对象) 考点:考查成语的用法 解析: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答案:A 考点:病句的辨析 解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 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图1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图2 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准确性与具体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回答11—12题。 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2008年四川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四川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图1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1,回答1-2题。 1.若M 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M 图 1 图2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 .10% B .20% C .30% D .40% 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60年代初期 B .70年代中期 C .80年代中期 D .90年代后期 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 .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 .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 .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 .进入郊区化阶段 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8—9题。 8.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 点时刻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9.图4五地中 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图4 月份 a 昼长/时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⑤ ④ ③ ② ①

2014.9世界历史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4年秋世界历史上册单元考试题参考答案 世界历史上册单元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6.(1)哥伦布;黑奴贸易;殖民争霸战争;(6分) (2)印度;英国;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而言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印度的落后与贫穷;(6分) (3)1857~1859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2分) (4)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2分) (每点2分,共16分) 27.(16分)(1)图一:处死查理一世;图二:签署《独立宣言》;图三: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6分) (2)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的专制的旗帜,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6分) (3)①1775年,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战争开始。②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③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独立。④1777年,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取得胜利,成为战争的转折点。⑤1781年,英军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每点1分,共4分。要求①⑥必答,其他②③④⑤,任答两点即可) 28.(1)英国;议会的重新召开;光荣革命 (2)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专制统治时期 (3)美国独立战争;十八世纪以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英国采取高压政策,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4)英国:克伦威尔;美国:华盛顿;法国:罗伯斯比尔 (5)性质: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民族独立战争。结果:同: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异: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成为总统制的联邦制国家; (每点1分,共18分) 1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2019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 主张国家至上 B.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民主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08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08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08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08年四川高考作文题:坚强 作文要求: 以“坚强”为话题写作文一篇。 题材不限、字数为800字左右。 悲中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序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说明: 这首诗是今年四川的高考满分作文,今年四川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该考生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并且这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地名,可见其才华横溢! 悲痛之后是坚强 谁也没有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以四川汶川为中心发生了7。8级地震。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大地震波及了全国那么多的省市和地区。谁也没有料到,在我们举国上下迎奥运,群情激昂地进行奥运火炬接力的时候,山蹦地裂又让举国同悲,万民流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