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的培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藻的培养方法
螺旋藻是一种最古老的光合自养型微型藻,因其在显微镜下呈螺旋状而得名。

这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喜高温(25℃~30℃)、高碱(pH8~11)的生长环境,特别是它不仅营养最
丰富、最全面、最均衡,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营养冠军,而且高光效,适应性强,生长
周期极短,繁殖极快,产量特高,人工养殖效益特佳。

养殖条件。

养殖螺旋藻最重要的条件是光照、温度、培养液和通风等。

培养液的pH值、深度、流动、排氧及营养元素的合理供给,都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培养池应
建在水质好、光照条件适宜、场地宽阔的地方,pH值范围为7~11,最好是8~9;水深
在0.2米~0.3米之间;水温18℃~38℃,最好在26℃~32℃。

养殖品种。

目前国内外主要养殖品种是钝顶螺旋藻(原产非洲乍得湖)和极大螺旋藻(原
产墨西哥)。

我国藻类学家在河北省黄骅县沿海发现适于温带生长的螺旋藻自然变异品系,经鉴定为钝顶螺旋藻品系6(S6);我国又从乍得引进钝顶螺旋藻品系1(S1);我国还培育
出螺旋藻ST-6品系和盐泽螺旋藻。

这些品种 (品系)都可因地制宜地予以选用,其中盐
泽螺旋藻是适应高温、盐水和海水生殖的藻种。

养殖方式。

1.家庭养殖:可以选购螺旋藻家庭培养仪,也可自选搪瓷盆(最好全白色)或缸钵,但铝
盆不能用。

养殖规模应以人年耗用螺旋藻量而定。

2.简易养殖:主要是指设备简单,养殖池可以就地取材,只要不漏水就行。

池深30厘米,面积应尽可能大一些。

3.天然湖泊养殖:螺旋藻原本是自然生长在咸水湖泊中的原始藻,利用天然湖泊养殖是
最原始,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

其对设备要求很低,只需在打涝和加工上投资,湖水
的肥力可以由其自然恢复。

但由于螺旋藻对光照、温度、pH值等有特殊要求,不是所有
湖泊都能养殖,而应通过实验、研究,选择适宜其生殖的湖泊进行养殖。

4.工厂化养殖:设备先进,要求严格。

当前,养殖池以跑道式椭圆形水泥池为好,养殖面积最好是1.5万平方米为一单元。

可采用开放式培养,也可进行封闭式生产。

开放式培养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数培养池都设计成可循环式,用搅拌机搅动,培养液的深度为15厘米~25厘米,以日光为光源和热源。

封闭式生产是指在一密闭的生物反应器内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进行工厂化繁殖螺旋藻的一种生产方式。

养殖流程。

螺旋藻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最大的需求量是碳源(CO2)。

其主要营养盐配方为小苏打、食盐、硫酸钾、硫酸镁、硝酸钠、氯化钙、亚硫酸铁等。

其生产过程为:藻种培养池(原原种)→一级培养→二级培养→生产池→采收→冲洗→脱水→喷雾干燥→杀菌→检验→包装→入库→药品级、食品级(或脱水→自然干燥→饲料级)。

敌害防治。

螺旋藻养殖中出现的污染生物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种类,如大型的轮虫可直接吞食藻细胞,敌害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极大。

对敌害生物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防止污染,保持培养藻类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保持藻类的良好生长,并做好藻种分离、保存及供应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可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还可改变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