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殖螺旋藻技术

合集下载

螺旋藻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螺旋藻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螺旋藻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螺旋藻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微型藻类,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现代人们广泛追求的健康食品之一。

以下是螺旋藻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选址
螺旋藻适宜在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因此选址时应该选择这样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严重污染的区域。

2.制作培养池
螺旋藻最适合在封闭式的培养池中生长,可以使用塑料或者玻璃等材料来制作。

为了防止污染,建议选用高质量的材料,避免出现破损或者渗漏等问题。

3.培养基的配制
螺旋藻的培养基可以使用复合肥料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来配制。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基的pH值应该在7.0左右。

4.接种
将培养基加入培养池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螺旋藻种子。

种子的加入要适量,过多会影响螺旋藻的生长,过少则会影响产量。

5.管理
螺旋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每天需要进行观察和管理。

需要控制池中的水温、光照、通风等因素,以确保螺旋藻的生长和繁殖。

6.收获
螺旋藻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需要先将螺
旋藻分离出来,然后用清水洗净,最后进行干燥和包装。

螺旋藻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得到高产和高质量的螺旋藻。

金莎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金莎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金莎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金莎曼是一种常见的均磷物种,被广泛用于水域的生态修复和养殖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莎曼的养殖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金莎曼的养殖。

正文:一、金莎曼概述金莎曼(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是一种根茎植物,属于水生植物,被广泛用于各种水域的生态修复和观赏性的养殖业。

其枝叶细长,分枝分叉,形状与螺旋相似,因此也有“螺旋藻”之称。

金莎曼富含糖类和蛋白质,是许多水生动物的理想食物。

二、金莎曼的养殖方法1. 土壤选择:金莎曼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土质的沉积土。

保证土壤中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有益于金莎曼的生长。

2. 水域选择:金莎曼适应性广泛,可在淡水湖泊、水库、池塘等环境中养殖。

选择水质清洁、流动顺畅的水域,以确保金莎曼得到足够的光照和氧气。

3. 植株获取:购买金莎曼时应选择具有丰富分枝、无明显损伤的植株。

采集金莎曼的时间最好是在春季或秋季,当它们新芽开始生长或落叶时。

4. 种植处理:金莎曼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适合进行大面积的群栽。

在水质较好且具有适当光照的区域铺种金莎曼植株,每平方米可放置10-20棵。

植株的种植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种植时应注意避免破坏根茎结构。

5. 日常管理:金莎曼对光照要求较高,每天需要至少6小时的阳光照射。

定期清除水体中的杂草和异物是维持金莎曼养殖环境的关键。

对于生长过旺的金莎曼,可以通过剪枝等手法进行控制。

6. 营养补给:金莎曼是养殖鱼类的理想遮荫植物,其枝叶可以为养殖水中的动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在贫养分的水体中,适量投放适宜肥料可提高金莎曼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三、金莎曼养殖的注意事项1. 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尤其要注意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对金莎曼生长的有害物质的含量。

保证水域水质的稳定和良好,对金莎曼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2. 避免污染:在金莎曼养殖区域周围避免化肥、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免对金莎曼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螺旋藻的培养技术

螺旋藻的培养技术

螺旋藻的培养技术的一般步骤有:
1.培养基准备:制备适合螺旋藻生长的培养基,通常包括碳源、
氮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

pH值通常在7-9之间。

2.接种螺旋藻:将一定量的螺旋藻接种到培养基中,通常使用前
期培养的螺旋藻菌种。

3.光照条件:提供适当的光照条件,螺旋藻需要光合作用进行生
长。

一般情况下,使用连续光照或间歇光照的方式。

4.温度控制:螺旋藻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需要根据具体种类进行调控。

5.搅拌和通气:保持培养液的搅拌和适当的通气,以促进螺旋藻
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6.控制营养盐浓度:根据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的营养盐浓度,以维
持螺旋藻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7.控制污染:定期检查和清除可能的污染物,保持培养环境的清
洁。

8.收获和分离:当螺旋藻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收获和分
离。

收获时,可以使用离心等方法分离螺旋藻细胞。

螺旋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螺旋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螺旋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螺旋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微型藻类,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螺旋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的选择、种植质量的控制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想要从事螺旋藻养殖的读者们。

正文:第一节:养殖环境选择在选择螺旋藻养殖环境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温度:螺旋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选择养殖地点时,应尽量选择适宜的温度范围。

2. 光照:螺旋藻属于光合作用生物,对光照要求较高。

通常情况下,螺旋藻需要充足的日照时间,所以在选择养殖环境时,要选择较为阳光充足的地区。

3. pH值:螺旋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8-11。

因此,在选择养殖基地时,应注意检测水质的pH值,并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内。

第二节:种植质量控制螺旋藻养殖的关键是保证种植质量。

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选择良好的种子源:良好的种子源是成功养殖的首要条件。

在选择种子时,要确保其原产地和生产商的信誉,并确保种子质量合格。

2. 控制养殖密度:螺旋藻养殖过密会导致养分的竞争和生物活性的下降。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螺旋藻的养殖密度,以便保证其彼此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

3. 饲料添加与水质管理:合理的饲料添加和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的关键环节。

螺旋藻需要适宜的营养供给才能正常生长,同时需要保持中性或微碱性的水质环境。

第三节: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是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 水质变差:水质恶化可能导致螺旋藻生长受阻。

此时,需要检查和调整养殖基地的水质,如增加通风设备以增加氧气含量,或采取合适的水质处理方法。

2. 感染病害:螺旋藻可能会感染一些病害,如螺旋藻螨和螺旋藻霉菌等。

在发现螺旋藻感染病害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对螺旋藻进行灭菌处理或使用有效的杀菌剂。

螺旋藻培植方法

螺旋藻培植方法

加工设备的购置
根据生产需求,购置合适 的加工设备,如离心机、 烘干机等。
了解养殖技术
技术的学习
掌握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经验的积累
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积累养殖经验和优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03
螺旋藻的培植过程
藻种的选择与处理
藻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藻种。
掌握好采收时机
根据生长周期采收
螺旋藻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只有数天 至数周,因此要掌握好采收时机,避免 过早或过晚采收影响螺旋藻的质量和产 量。
VS
观察螺旋藻的生长情况
当螺旋藻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或出现老化 现象时,应立即进行采收。
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保持养殖环境稳定
避免环境突变导致藻类生病,如水温突变、 光照变化等。
定期消毒
定期对养殖池和工具进行 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 的滋生。
观察水质变化
定期观察水质的变化,包 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 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养 殖环境。
注意养殖密度和投料量
根据养殖面积调整养殖密 度
根据养殖池的面积和深度,合理调整养殖密 度,避免过密养殖导致藻类缺氧死亡。
控制投料量
根据藻类的生长情况和需求,合理控制投料 量,避免过量投料导致水质恶化。
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03
环保
螺旋藻能够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未来可以应用于水体和土壤
的净化与修复。
对螺旋藻养殖业发展的建议和期望
加强技术研发
01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螺旋藻的培植技术和
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拓展应用领域
02

家庭养殖螺旋藻技术

家庭养殖螺旋藻技术

螺旋藻养殖技术家庭养殖螺旋藻技术螺旋藻是具有食用、保健、药用三位一体的高效物质。

经常食用螺旋藻对防癌治癌有很大的疗效作用。

也就是说人们在食用螺旋藻的时候,可以治好许多疾病。

采取人工养殖螺旋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家庭养殖这一方式,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螺旋藻,接受享用螺旋藻,增强保健意识,增强全民体质,造福于人类。

一、主要用具主要用具应该是搪瓷脸盆(最好是全白色)或缸钵,但是铝盆不能用。

备用用具有量杯,0℃--100℃红液温度计。

酸碱度试纸,粗、细滤布,造粒用滤勺,搪瓷茶盘等。

首先由人年耗用螺旋藻量来决定养殖规模,如12个脸盆(直径38公分)养殖的螺旋藻可供一个儿童食用一年。

成年人则需20个脸盆。

如多人食用或规模养殖则要建深度30公分的水泥池,面积无限或按一个成年人1.5平方米计。

二、藻种初次接种藻种初次接种应选择在傍晚进行,以避免强光照射。

因为藻种刚经过邮寄或运输中的密闭过程和在营养液中的密度不高,对强光特别敏感,所以,要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扩种一开始的几天要进行遮光管理,如果太阳光照射太强的话,就容易发生藻漂白,导致螺旋藻成活率的降低,从而影响后期的采集量。

注意:藻种千万不要直接放到自来水中,也不能使用含有消毒剂的自来水和有毒或被污染的地表水,否则藻种会很快死亡。

培养基配制方法:1、大包培养基用自来水在洁净的桶中溶解后,倒入培养仪中。

2、再将中包培养基用温水溶解,倒入培养仪中。

3、将小包培养基用量杯热水溶解后,倒入培养仪中。

4、加入自来水,将培养仪中水位加至40升水的水位,而后向培养仪中通气进行充分搅拌。

培养仪中培养基配制好后,将螺旋藻藻种倒入培养仪中,接种即完毕。

一定要向培养仪中通气,以促进螺旋藻在缸内游动。

三、家庭养殖技术1、螺旋藻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

培养液的酸碱度(称pH值)控制在8.5-11.5之间。

放入藻种后培养液呈浅绿色。

2、螺旋藻生长液的最佳生长温度应在20℃--38℃,其极限生长温度为40℃和15℃。

螺旋藻生物技术手册

螺旋藻生物技术手册

螺旋藻生物技术手册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浮游藻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
领域。

以下是螺旋藻生物技术的一些手册内容:
1. 螺旋藻的培养方法:手册中详细介绍了螺旋藻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配方、气体供给、温度控制、pH调节、光照强度等。

2. 螺旋藻的采集与提取:手册中提供了螺旋藻采集的方法,包括采集时间、采集工具、采集地点等;同时也介绍了螺旋藻的提取方法,包括细胞破碎、蛋白质分离、DNA提取等。

3. 螺旋藻的基因工程:手册中详细介绍了螺旋藻的基因工程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转化系统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等。

4. 螺旋藻的应用:手册中介绍了螺旋藻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包括藻球蛋白的生产、天然染料的提取、藻类生物燃料的开发等。

5. 螺旋藻的质量控制:手册中提供了螺旋藻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测定藻细胞浓度、藻素含量、蛋白质含量、营养成分等。

这些内容都是螺旋藻生物技术手册中常见的部分。

然而,请注意,尽管以上信息是基于常见的内容,但实际的手册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而有所不同。

淡水养殖螺旋藻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

淡水养殖螺旋藻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

淡水养殖螺旋藻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概述:螺旋藻是一种优质、高蛋白的微型藻类,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在淡水环境中进行养殖螺旋藻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本文将探讨淡水养殖螺旋藻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

一、养殖池建设1. 池塘选址:选择光照充足、水质清洁、污染物少的地点。

避免选择有化工厂、养殖场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地方。

2. 池塘设计:根据养殖规模合理设计池塘尺寸,一般建议每亩水面养殖面积不超过500㎡。

保证池塘足够深以适应螺旋藻的生长需求,并设置合理的进、出水口。

3. 池塘修整:清除淤泥、水草和杂草等杂质,保持水面清洁。

二、水质控制1. PH值调控:螺旋藻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7-9,暗示碱性水质较适合其生存。

可通过添加石灰或硼砂等调节PH值。

2. 温度调控:螺旋藻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其生长。

可通过调整进水水温和水深等方式控制水体温度。

3. 溶氧量控制:螺旋藻对氧气需求较高,要确保水中的溶氧量足够。

可通过增加进水量、加氧设备等方式提高溶氧量。

三、藻种选育1. 藻种选择:选择适合淡水养殖的螺旋藻藻种,如斯普拉亚藻、多角骨藻等。

根据不同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藻种。

2. 藻种质量:选择有高养殖效益、生长快、富含蛋白质的藻种。

宜选择在本地环境条件下适应性强的藻种。

3. 藻种培养: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培养出高质量的种子藻种。

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藻种,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不良影响。

四、投放与繁殖1. 纯化准备:将培养好的优良种子藻种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保证种群的纯度和健康状况。

2. 适时投放:根据养殖计划和种群需求,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种子藻投放到养殖池中。

适宜的投放量能够促进种群繁殖和生长。

3. 繁殖控制:定期监测藻种繁殖情况,控制种群密度。

过高的密度容易导致养殖池水体富营养化和疾病爆发,过低的密度则影响养殖效益。

五、营养物质供给1. 氮磷控制:螺旋藻对氮磷需求较高,合理控制养殖池中氮磷的浓度可以促进藻类的正常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藻养殖技术家庭养殖螺旋藻技术螺旋藻是具有食用、保健、药用三位一体的高效物质。

经常食用螺旋藻对防癌治癌有很大的疗效作用。

也就是说人们在食用螺旋藻的时候,可以治好许多疾病。

采取人工养殖螺旋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家庭养殖这一方式,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螺旋藻,接受享用螺旋藻,增强保健意识,增强全民体质,造福于人类。

一、主要用具主要用具应该是搪瓷脸盆(最好是全白色)或缸钵,但是铝盆不能用。

备用用具有量杯,0℃--100℃红液温度计。

酸碱度试纸,粗、细滤布,造粒用滤勺,搪瓷茶盘等。

首先由人年耗用螺旋藻量来决定养殖规模,如12个脸盆(直径38公分)养殖的螺旋藻可供一个儿童食用一年。

成年人则需20个脸盆。

如多人食用或规模养殖则要建深度30公分的水泥池,面积无限或按一个成年人1.5平方米计。

二、藻种初次接种藻种初次接种应选择在傍晚进行,以避免强光照射。

因为藻种刚经过邮寄或运输中的密闭过程和在营养液中的密度不高,对强光特别敏感,所以,要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扩种一开始的几天要进行遮光管理,如果太阳光照射太强的话,就容易发生藻漂白,导致螺旋藻成活率的降低,从而影响后期的采集量。

注意:藻种千万不要直接放到自来水中,也不能使用含有消毒剂的自来水和有毒或被污染的地表水,否则藻种会很快死亡。

培养基配制方法:1、大包培养基用自来水在洁净的桶中溶解后,倒入培养仪中。

2、再将中包培养基用温水溶解,倒入培养仪中。

3、将小包培养基用量杯热水溶解后,倒入培养仪中。

4、加入自来水,将培养仪中水位加至40升水的水位,而后向培养仪中通气进行充分搅拌。

培养仪中培养基配制好后,将螺旋藻藻种倒入培养仪中,接种即完毕。

一定要向培养仪中通气,以促进螺旋藻在缸内游动。

三、家庭养殖技术1、螺旋藻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

培养液的酸碱度(称pH值)控制在8.5-11.5之间。

放入藻种后培养液呈浅绿色。

2、螺旋藻生长液的最佳生长温度应在20℃--38℃,其极限生长温度为40℃和15℃。

实践已证明螺旋藻生物是不会被冻死的,它的生存能力极强。

但是保苗过冬不能放在黑暗的室内,仍然需要光照。

3、螺旋藻养殖的日常管理。

搅拌是螺旋藻增产的有效方法之一,如长时间的烈日照射,螺旋藻会产生光休克( 如人的中暑),因此每天不定时的用水勺搅拌养殖螺旋藻的营养液,可明显提高螺旋藻的产量。

四、采收与干燥1、当光线充足(阳光直射)或余光照射时间长,而水温很快达25℃以上时,一至二天即可采收一次。

而水温低,光照差,则采收的间隔时间较长。

要三、五天至六、七天才可采收一次。

2、当养殖盆(池)内培养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到蓝绿色,液面有一层厚厚的像蓝绿色油漆层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此时质量最好。

3、采收可用过滤法。

可以用表面收集过滤法或全液过滤法。

过滤时螺旋藻被留在滤布上,称为浓藻液,而滤液返回培养盆( 池)并补充培养基后,即进入下一轮的养殖过程。

4、对滤布内之浓藻液,用洁净水稀释洗涤,再过滤,当滤液为中性(即pH值为7时)后,连同滤布进行脱水或挤压式脱水,经脱水后的螺旋藻称藻泥。

5、脱水后的藻泥含水分还很高,用滤勺造粒于茶盘内,放在阳光下晒干,在茶盘上覆盖一张白纸,以防止苍蝇污染。

有条件的可放入烘箱在60℃-70℃间烘干至含水分低于6%。

烘干后的螺旋藻呈粒状,可供食用。

如保存降温后装入瓶内以防受潮。

保持期可达一年半。

五、培养基定期更换一般家养螺旋藻,在采集25~30次后,就应该更换培养基,以确保螺旋藻正常生长及螺旋藻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

1、从缸体内移出约8升藻液放到一个洁净的容器内,将缸内其余的藻液用绢筛过滤网过滤,过滤出的清液倒掉不用,将过滤网内的螺旋藻一部分放入原先取出的8升藻液的容器内,作为螺旋藻藻种,其余的螺旋藻可以食用。

2、按上述配制培养基的方法,从新进行培养基配制。

3、在培养仪缸体内,配制好培养基液体后,将原先移出的8升藻液倒回缸内继续培养,两天后即可继续食用螺旋藻。

六、螺旋藻的保存螺旋藻的营养成分中,有些是需要与空气隔离保存的,例如藻蓝色素、胡萝卜素。

这些营养成分在阳光的照射下,15分钟便损失50%。

所以,为了避免与光照和空气的直接接触,保证营养素不流失,国际大型螺旋藻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小袋铝箔包装。

自产自用的家庭养殖户可以用铝箔纸做成小袋或者用不透光的容器将螺旋藻成品保存好。

使用后尽快盖好密封,并且储存在阴暗低温无热源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也要避免螺旋藻成品受潮,以免缩短螺旋藻的保质期。

淡水养殖技术1、养殖条件。

首先是环境要求清洁卫生,不可与牲畜、家禽在一起。

第二,养殖池要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阳台或屋顶、庭院等地,水泥池可建于向阳的闲地或水田。

第三,水质条件。

必须使用清洁水,地表浅层水或井水。

新做好的玻璃池或水泥池,须用清洁水洗干净,加入规定量的清洁水,将培养基溶解到洁净水中,开动气泵搅拌。

将藻种缓缓倒入池中,养殖即开始。

2、螺旋藻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

培养液的酸碱度控制在8.5-11.5之间。

螺旋藻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0℃-38℃,当冬天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可用加热管调高液温到摄氏25度左右,这样可提高产量。

3、螺旋藻养殖的日常管理。

搅拌是螺旋藻健康生长和增产的有效方法,每天24时用气泵搅拌养殖螺旋藻的营养液,可明显提高螺旋藻的产量。

4、每月应清洗养殖容器一次并弃掉培养液中澄出的沉淀物并更换新的培养基。

5、采收。

当养殖池内培养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到墨绿色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可用滤网滤出。

6、保存加工及食用。

采收藻泥后用清洁的饮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滤干水份后放进冷藏箱中,0℃-5℃保存。

或日光晾晒,烘箱烘干,加工成各种饲料制品,也可直接用。

螺旋藻的自养,是根据自己所有的场地大小,而建池(器)进行养殖。

首先,选择在光照较好而长的地方(光照时间的长短和质量直接影响螺旋藻的产量),建造一定尺寸的池(器)<阳台也可>,用70~100升的容器养殖,可够一家三口保健用,如果面积较大,通常使用叶轮搅拌机搅拌。

如果面积较小,则采用气泵式搅拌器搅拌。

养殖池(器)高度为35~40厘米,养殖池(器)多半为长椭园形<或长方形>,选择优质的水和适合当地气侯条件的藻种来养殖,养殖池(器)建好后,要用清水冲洗,冲洗后的池(器)加入清洁水或含钙,镁离子低的地下水或泉水至计划的水量,然后加入营养料,开动搅拌器搅拌均匀,选择晴朗的好天气,将藻种慢慢倒入池(器)内搅拌均匀,经过1~2周的繁殖生长,当养殖池内养殖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到墨绿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可用滤网滤出。

按量食用后如有盈余,可晾晒干,放入干净密封的瓶子内保存,待到螺旋藻生长较慢的季节时食用。

自养螺旋藻每月换一次水和加一次养殖营养料即可。

螺旋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大量的生物氧气,自养螺旋藻,对抗污染,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新有很好的作用。

海水螺旋藻的养殖技术简介螺旋藻是近几十年来生物科学家发现和开发利用的营养成分最丰富的、最全面的、最均衡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是名副其实的营养冠军,而且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繁殖快,产量高,人工养殖效益十分显著;它可以栖息在湖泊、河溪、水库、海洋等盐碱度适宜的水质中,尤其适于在南方热带气候下的海域生长,而且海水螺旋藻的营养含量要明显优于淡水螺旋藻。

海水螺旋藻优质高产特性比淡水螺旋藻更具竞争力。

一、海水螺旋藻的优势1、海水螺旋藻的养殖环境是海洋,由于受到海水高盐、高渗透压的刺激,海水螺旋藻含有比淡水螺旋藻更多的活性因子,如藻多糖、肌醇、藻蓝蛋白等,且海水螺旋藻含有更丰富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2、海水螺旋藻是淡水螺旋藻品种优化并经数百次驯化实验,能在海洋环境下生长繁殖的品种,不仅种纯,而且其蛋白质、γ—亚麻酸和藻蓝蛋白含量高于淡水藻。

3、海水螺旋藻细胞疏松易碎,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4、口感好。

口味上咀嚼后有烤紫菜或烤鱿鱼的海鲜味。

二、了解螺旋藻养殖的环境以及条件养殖螺旋藻最重要的条件是光照、温度、培养液和通风等。

培养液的pH值、深度、流动、排氧及营养元素的合理供给,都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培养池应建在水质好、光照条件适宜、场地宽阔的地方,pH值范围为7~11,最好是8~9;水深在0.2米~0.3米之间;水温18℃~38℃,最好在26℃~32℃。

三、海水螺旋藻的养殖方式及藻池当前,养殖池以跑道式椭圆形水泥池为好,养殖面积最好是1.5万平方米为一单元。

可采用开放式培养,也可进行封闭式生产。

开放式培养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数培养池都设计成可循环式,用搅拌机搅动,培养液的深度为15厘米~25厘米,以日光为光源和热源。

封闭式生产是指在一个密闭的生物反应器内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进行工厂化繁殖螺旋藻的一种生产方式。

具体说来,又可分为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生物反应器)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生物反应器)两种方式。

(一)螺旋藻的养殖方式一般为开放式藻池培养。

开放式养殖方式是养殖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可分为跑道式养殖池和一般水泥池或土池。

1、跑道式养殖池。

开放式跑道养殖是目前世界各国(95%以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大规模养殖方式,用来生产食品级藻粉。

其特点是造价低廉。

水泥池高约40~50厘米,叶轮机械搅拌,投资较少。

这种开放式跑道养殖池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培养效率和单位面积产率低,微藻的光能利用率最大可达 18%,而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微藻的光合效率仅为1%;②生产一次性投资规模大,需要大量占有土地,一旦建立水泥池,土地很难重新用作耕地,并会给环境带来污染;③生产过程的培养条件,如光照、温度、pH等难以控制,不能达到最优化;④容易受污染,养殖池由于是开放的,外界的异物、害虫及杂藻会进入池子造成污染,严重时使养殖失败;⑤受地区性和季节性限制,螺旋藻生长的最适合温度在25~35℃范围内,一般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繁殖,因此利用自然条件养殖螺旋藻就具有地区性,同时还具有季节性,其生长周期一般是6~8个月,在低温季节有几个月生产处于停止状态,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

2、一般水泥池或土池。

室外大量培养螺旋藻可以利用简易的、各种大小的水泥池或土池,如单细胞藻类的饵料养殖池、养鳗池、农村的土池子等。

可以采用人工搅拌或机械搅拌方法。

这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节省投资。

(二)养殖池的设计。

螺旋藻大池养殖场场址应该具备光照充沛,气温较高,湿度低,雨量少,淡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条件。

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良田,尽可能在条件适宜的砾石岗地、盐碱沙丘或海边滩涂建养殖场。

养藻池、采收干燥车间、藻种室、简易测试实验室以及化肥仓库、产品库房的布局和设计,养藻池和采收车间布局一定要合理,最好用管道将这两部分连接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节省劳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