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83-184课学习笔记

第183-184课

【科判关系】

智慧品分三: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戊二、生智慧之方法;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己二、深入对境无我;己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三破除所断实执分为:庚一、总说;庚二、遮破能立;庚三、宣说能害

庚三、宣说能害分为:辛一、由因建立空性;辛二、由果建立空性;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为: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分为:癸一、破无因生;癸二、破常因生;癸三、摄义(184.01)

癸二、破常因生分为:子一、破由大自在所生;子二、破由微尘所生;子三、破由主物而生;

子三、破由主物而生分为:丑一、安立观点;丑二、破彼观点

丑二、破彼观点分为:寅一、破自性是一体;寅二、破乐等是境;寅三、破实法常有;寅四、破生前有者

寅四、破生前有者分为:卯一、他宗之观点;卯二、发太过;卯三、破彼之回答(183.01、183.02);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183.03、183.04、183.05)

癸三、摄义(184.01)

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184.02、184.03)

第183课学习笔记

卯三、破彼之回答:

谓愚不见此,然智所立言,

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

【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1为第一层:“谓愚不见此”,对方说虽然是这样的,虽然食物上有不净粪,虽然棉花的种子上面它的确有果,但是因为众生愚痴的缘故,他见不到这个,所以我们的宗义还是没有过失的。“谓愚”因为众生很愚痴、没有智慧的缘故,所以看不到因中有果的观点。2-4第二层:中观师回答说:但是智者所安立的这些名词、言词,应该是让弟子和众生了解的,所以说“然智所立言,世间亦应知”,真正的世间人也应该了知、看到才行,“何故不见果”?那为什么看不到这个果呢?“然智所立言,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有两种解释。(1)中观师:“谓愚不见此”,虽然你们说世间愚痴的人看不到因中有果,他没有吃进去,但是创立这个宗派的智者,比如淡黄仙人和他的亲传弟子们应该了知因中有果论,那么为什么他们也没有把不净物当饭吃,或者用买布的钱买棉花的种子穿在身上呢?无论何时没有见过你们按自宗的见解而行,这不是正好说明汝宗立论的颠倒吗?如果实行了,“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这是一种回答的方式。(2)

淡黄仙人或者他的传承弟子们等智者所安立的语言(比如“因中有果”)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比如五唯、五大、五业根、五知根等世间的果法,属于二十三谛法,都是世俗谛,一切世间人都应该能够了知、看到的,不应该存在所谓的凡愚看不到,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果呢?“何故不见果?”所以你这个论师、论典和众生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宣讲到这一切万法的实相,数论外道的回答是不正确的、很牵强的,不能真实地遣除前面所发的太过。

{广释}如果说世人愚痴,见不到种子里有布等,那么你们了知真如的祖师所说的道理,世间人亦应了知才对,然而世人为什么不能在因中见到果呢?

【重点难点与分析】

对数论外道因中有果论的分析

1)数论外道认为,二十五谛法当中有一个主因,然后还要通过这个因产生果,然后果又产生因。最早的因是自性(三德平衡),然后开始变现的时候,第一层因果就是自性显现成大,大是自性所产生的果。然后以大作为因,而产生三种慢(现象慢、思维慢、冥暗慢),这时大既是果又是因。此后并非所有的果都是自性产生的,有一部分果是从前面的果法中产生的。现象慢显现成五唯,然后再从五唯产生五大,所以五大(地水火风空)是从五唯(色声香味触)产生的。从思维慢产生五知根、五业根、意根。所以数论外道的因果并不是直接从自性产生二十三谛法,它的次第是:从自性产生大,大产生慢,慢当中首先产生五唯,五唯又产生五大,五大是纯粹的果法。五唯属于现象慢产生,现象慢它自己变成了五唯,所以它既是果法它也是因法,是有果有因的。

2)因此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说:你的果法在因中存在,应该可以看到。所以说单单从现象(二十三谛法)当中也可以有因中有果,我们提到食物和不净粪之间的关系,食物和不净粪其实就是在二十三谛法当中存在的,二十三谛法中也可以有因中有果的思想的。然后棉花和它的果(布)也可以这样安立。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所安立的这个比喻、例子,其实是很正确的,没有任何的过失。如果真正是因中有果的话,那我们也可以在五唯当中看到五大,或者在思维慢当中可以看到五知根、五业根,像这样都可以显现,也会有种种的过失。所以说,“何故不见果?”应该可以见。

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

【颂词分层与解释】1为第一层:数论外道又说:世人的能见能闻,不能成立为正量,所以你们以为世人不能见,就可以破坏我们的观点,不能成立。2为第二层:中观师反驳:如果说世人能见非正量,那么世人所明见之果亦应成非量,是虚假不实的现象,既然一切果法皆为虚假。世间人所见到的到底是什么果法?世间人所看到的就是这些二十三谛法,比如说身体的五知根、五业根(口、手、脚、大便道、小便道)、心脏(意根)、色声香味触(五唯),地水火风空(五大),这些都是二十三谛法当中所包括的,也是众生所现量见到的,是众生的经验,就是众生自己的眼见、耳闻、所经由的一切。如果众生的能见是错误的,那么众生所见到的绝对也是错误的。就好像眼睛如果有问题,所看到的绝对不是真实的。那你安立二十三谛法、安立因中有果有什么意义呢?

{广释}如果说世人所见非量,所以不能以世人不见而不成立因中有果,那么世人所见之果亦应成虚假。

{辅导}如果说世间人所见的是非量,它不是正量,它是错误的心识,那么通过世间人所看到的这些果法也应该不是真实的。

【重点难点与分析】

为何说世见非正量:

正量就是一种不错乱的、不颠倒的心识,或者正确的、不颠倒的心识就叫做量。对方说,世间人因为有业惑的缘故,修行不到量的缘故,所以看不到真实。

本颂的重点

对方想要避免前面中观师所发的过失,他就提出:世间人因为有无明的缘故,看不到真实;或者说世间人的眼识、智慧有误,不是正量。中观师就回答,如果世间人不是正量,所见怎么就能够变成真实的呢?如果能见出了错误,所见一定是错误的。众生的所见恰恰就是数论外道安立的二十五谛法当中的二十三谛,即一切的世俗谛,这一切的世俗谛恰恰就是众生所经验到的,众生所看到的二十三谛法其实是失真的、是假的,那么二十三谛法就失坏了。除了众生所看到的这些,还有其他的什么二十三谛法吗?没有的话因中有果(果在因中出现)怎么安立?就彻底地颠覆了对方所谓因中有果的思想了,

所以说就“所见应失真”。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数论外道对中观师的能量、所量要作妨害,我们要把这个妨害遣除掉。

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

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颂词分层与解释】数论外道的观点:“若量皆非量”,如果按照中观师的讲法,一切能量都是非量(都不是正量),“量果岂非假”这种非量所衡量的果难道不是假的吗?如果是假的,“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真实”,一切万法真实当中是空性的,或者真实空性的意义,也应该变成错误了。

他们说:那样你们中观宗也不能成立。因为你们承许在胜义中,能量心识不成立,既然心识如幻虚假不实,那么它所衡量的果亦是非量。你们依靠非量的心识,抉择出胜义后,所修习的空性也应该虚假不真,是错误的结果。这就如同梦中认梦一样,能认所认都是假的,都不能真实成立,因此,你们所立的诸法皆空性之观点,实际上也非正量,而汝宗依空性理对我们说那么多过失,其实都不能成立。

{广释}如果能量是假,所量也就成假,那你们中观宗的量果岂不也成虚假吗?因此,你们依量修习空性也应该是错误的。【重点难点与分析】

1.从哪个地方妨害中观的自宗?

1)中观宗讲到,世俗当中的一切分别心都是非量,观待于智慧来讲,或者观待于胜义谛来讲,一切能分别、所分别,尤其是能分别(分别念),它都不是正量,不是正量的。“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根是正量,正道复益谁?”这是佛经当中讲的。所以对方也知道,中观师的佛法当中讲了,一切的分别心,现在我们能够推理的、能够用意识去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为什么是空性呢”,这个分别心本身,中观师说这个也是错误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正量,因为这个是分别念,而真正的正量必须是佛菩萨的智慧。

2)对方说:“你说如果能量是错的,那所量就是错误,那么你们中观宗承不承认,你们在名言当中分析空性的这个能量是非量?”

3)对方没有分清楚世俗和胜义谛。名言谛中,有一个正量的标准,如果对一切万法衡量的这个量无错误、无颠倒,它就可以安立成一个正量。比如说因明当中有正量,虽然因明当中是分别念,但是因明当中也有观待世俗谛的现量、比量、教量等等,像这样,也有一个量和非量的标准。所以如果是按照名言谛的角度来讲,有能量,就有所量,它不观待究竟的胜义谛,所以能量是正确的,它所衡量的东西就是正确的。进一步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因为能量和所量是观待的,观待所量才安立能量,所以说这个能量就是假立的,它不是真实义的、真实能够安立的,或者说因为这个能量是分别心的本体,它也不是真正的正量。

4)对方说,如果你承许了抉择空性的分别念,它不是正量,那么它衡量出来的空性量果也就是假的了。于是“真实修空性,亦应成借谬”,如果你所得到的空性也不是正量、是假的,那你真实修空性、真实可以证悟空性,也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作用的。

2.妨害中观宗的逻辑

1)我们说“如果你的能量是错误的,你的所量也是错误的”,那对方就说“你中观师也是一样的,因为你们自己也承认能量的的心是观待所量的,所以观待所量的能量它不是真正的实有的本体。或者它是分别念的缘故,它是非量,也不是真正的正量。再进一步说,如果它不是正量,通过这个抉择空性的意识所抉择出来的空性的果,这个结果难道是真实的吗?它就是假的了。那么如果这个空性是假的,那你抉择空性来破我们的观点,说“自性实有是错误的,应该是空性的;神我不存在,神我是空性的;或者一切的法破掉,是空性的”,这个空性的结果就是假的。所以你这个如果是假的,我那个就是真的;或者说,大不了最后就是同归于尽,反正就我们的观点成立不了,你们的观点也成立不了。最后你修空性、证悟空性,这一切就成为错误的,没有任何利益。对方就从这个方面给我们发一个妨害。

2)对中观宗其实是没有妨害的。如果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讲,可以安立正量和非量的差别。在世俗当中有量,抉择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万法名言当中的正理可以通过分别心去抉择、衡量。如果对境是正确的(所衡量的对境能够找到,能够得到它的本体),像这样它就是正确的量,包括能量、所量都是正确的。如果所量最后观察的时候得不到,比如说神我、自性,

这个就是非量。所以在名言当中有量,虽然观待胜义来讲它是分别念,但是分别念当中也有正确与否,有这种差别。从胜义谛的角度观察时,我们承许能量的分别心、所量的空性,从究竟的空性来讲,的确都是假的。虽然是假的,暂时来讲它有一定的必要,还是可以依靠的。“假”,的的确确观待最究竟的意义来讲,所观察的能量、所量也是假,最后都要抛弃的。

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颂词分层与解释】“不依所察实”,如果不依靠所观察的实有法,“不取彼无实”,如果没有所依靠的实有法,就“不取”,得到无实的结论,一定是破掉了有实。破掉了有实之后,就得到了无实的结论。“所破实既假”,如果可以被破掉,就说明它不是真实有的,它就是假立的。它如果真实有,就破不掉了。“无实定亦假”。因为无实是依靠有实而得到的,如果有了有实就会有无实,但是真正的有实不存在(有实已经被破掉了),所以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的,那依靠有实而安立的无实绝对不可能是真实的,无实法也一定是假立的。

中观师回答:如果不观待所观察的有实法,无实空性也不可能单独成立。比如说,如果不观待瓶子有,那么瓶子的无有也就不会存在。正是因为凡夫众生执着诸法为实有,观待这些所破的有实,我们才建立了能破的无实空性,既然这些所破有实法是本来不成立的虚假法,那么无实显然亦是虚假。然而能破的无实虽为虚假,观待所破的有实法,亦是无有错谬,而且是必需修习的。

{广释}如果不依所观察的有实法,则不能单独执着其无实,所破的有实既然是虚假,则无实也显然是虚假的。

{辅导}如果不依靠所观察的实有,那么也得不到它的无实有。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的,那这个无实的空性也绝对是假的。【重点难点与分析】

空性的修法——中观的四步境界

第一步空性,必须要生起空性的见解,当内心当中安住空性了,这个时候有空执,安住无实、安住单空,单空的执著可以把显现的执著(实有的执著)灭掉,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是空性;第二步修双运,修双运,修显现。就是要把空灭掉,就知道,一切万法不单单是一个空,其实显是空的,空也是空的,像这样修显空双运。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对显不执著,对空也不那么执著,安住在这样的状态。第三步修离戏,双运也是一种执著,要打破我们内心当中对双运的执著。好像说有个法是双运的法,内心当中还有个很微细的双运的执著,通过离戏的修法来断掉双运的执著。第四步修等性,不单单一个法是离戏的,所有的法都是离戏的,是平等的、等性的。这四个阶段、四个境界,逐步在内心中生起来。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颂词分层与解释】“如人梦子死”,《三摩地王经》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少女,她在做梦的时候,首先梦到自己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儿子,当梦到生儿子时,在梦中她非常高兴、欢喜;突然,儿子又死了,在梦中她一下子从很高兴变得很忧伤。当她苦了一段时间,她在梦中突然想起来了:不对!我是在做梦,其实我还没有儿子。这是“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能够遮除“我有儿子”的想法。能够遮除“我有儿子”的想法,当然就能遮除儿子生时她的快乐、儿子死时她的忧伤,当她能够知道这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她能够遮除有子的想法,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的”。有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应该是空性的。

众生从无始以来,以串习实执而流转于轮回,要对治这种恶习,必须修习无实空性。这个过程,如同有人做梦,当他梦到儿子出生后又死亡时,内心会非常痛苦,此时他如果能了知这些都是梦景,知道梦中的儿子虚幻不实,那痛苦一定会息灭。这种了知梦中无子的理智,当然亦是一种梦中的心念,不是实有的,然而其作用却非常有效,也是做梦者息灭痛苦的必需方便。

{广释}如同有人梦到儿子死亡而痛苦,若能了知梦中的儿子是虚无的,定能灭去痛苦;那么他的能遮有子之念,当然也是假而不实。

【重点难点与分析】

《三昧王经》中说:“若少女梦中,生子见其死,生喜死不适,诸法如是观。”

第183课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1、《金七十论》中,数论外道如何安立因中有果的观点?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你会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学习本品以后,你对此又有什么样的认识?

答:数论外道从五个角度证明因中有果:

一、无不可作:因中若无果,果则不能产生。如同沙子中没有油,所以榨不出油,而芝麻中有油,所以可以榨出油。

二、必须取因:要得到某物的话,必须先具备它的因。譬如,我明天要请婆罗门做客,到时想供养他醍醐,今天就要先预备牛奶,如果因中无果,醍醐怎么不用水来提取呢?

三、一切不生:如果因中无果,则一切能生一切物,草木也能产生金银。然而,由于无此现象,故知因中有果。

四、能作所作:比如陶师制作瓦罐时,不能用草木,而要用泥土,可见在泥土上存在瓶子之果。

五、随因有果:随因的种类,果亦当如是。如麦种可生出麦子,却无法生出稻芽,由此可知,因中存在果。

后几问请自己发挥。

2、学佛的时间长,是否就意味着是学佛的境界高?为什么?请以你周围的事例进行说明。

答:并非如此。学佛境界的高低,在于佛教的真理是否真正融入心,而不在于学佛多长时间。有些人学佛或出家几十年,由于佛法未融入心,最终也会堕落为外道,并对佛教开始进行攻击,种种行为非常可怜。所以不要认为学佛多少年、出家多少年就很了不起,如果学佛时不愿意下功夫,只是做一些形象上的事情,那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实在意义。因此,学佛的时候应该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所学的只是要认真对待,严格衡量自己。

3、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是依止的多好,还是依止的少好?请说明理由。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答:依止上师的多少要因人而异,这跟自己的清净心和信心有关。如果通过修行法门令自相续得以清净,不管是看见谁,皆观为本尊和上师,这样的人可依止多位上师;没有以修行法门净化自相续,邪见比较重、成见比较厉害的人,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

4、有人说:“既然抉择究竟义时,一切都不存在,那空性法门也成了虚妄,如此一来,修空性就不合理了。”对此你该如何驳斥?最终得出什么结论?并请以比喻进行说明。

答:究竟而言,修空性确实也是假法,因为能见与所见互相观待,一法是假的,与之相待的另一法也应该是假。但如此承许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我们之所以要修无实单空,是为了破除对实有的执著,断除了这种执著后,抉择究竟胜义时,无实法也是虚妄的,一切戏论皆要远离,此乃佛法最精华、最甚深的密意。结论:抉择究竟空性时,不住于有边、无边,也不住于清净边、不净边,真正的智者远离四边八戏,任何一边也不会住。《三摩地王经》云:“有无是二边,净不净亦尔,是故有智者,离边不住中。”

比喻:如同有人梦到生了孩子,极其欢喜,孩子死了,又非常伤心,若能了知这是一场梦,孩子的生住灭都是虚无的,怎么会有痛苦呢?无的执著,能遣除有的执著,但它也是虚妄的。因此,孩子不存在的念头是假,孩子存在的念头也是假,不可能说一者正确、一者不正确。抉择最甚深的见解时,有无之相皆不存在,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184课学习笔记

癸三、摄义:

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

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

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

愚痴所执谛,何异幻化物?

【颂词分层与解释】四层。1-2第一层:“如是”,和前面的意义相连,前面的抉择破了无因生、常因生等等。所以观察一切万法的出现是有因生的,如果是无因的话,一切万法不可能偶尔显现,此处显现、彼处不显现。而且因上面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差别,所以果法才千差万别。“无因生”是一种实有生,它是四边生(四种实有产生)的其中一个边。在抉择空性的场合当中,破掉无因之后,这个边就破掉了。再次第次第把其他三边破掉之后,一切万法的因的产生方式就离戏了。如果因离戏了,果也就离戏了。(在世俗中,诸外境法皆依各自因缘集聚而生,如草木等一切皆依种子水土等因聚合而生;而内有

情法,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到生、老死,这十二支各依自因而不断生出;因此,内外诸法非无因生,皆是各依因缘出生。但这种缘起生,也非常有成实,它只是众生分别心识前一种暂时假立的生,其中并无成实自性,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实有堪忍的关系。)3-4第二层:“亦非住各别”,破掉无因生之后,就是有因生。有因生当中也有常有的因和无常的因。如果是常有的因,前面也观察了大自在天派:如果是常有的因,它也不可能作为因;如果它可以作为因,它的果不可能是无常的等等。否定了常有的因就剩下了无常的因产生果法。一切万法的产生是因缘产生的,因缘分成了两类,一种情况就叫“住各别”,第二种情况就叫做“合集诸因缘”,即因缘产生果法,无外乎就这两种:第一个方面,每一个因就有产生果法的能力;第二个,每一个因没有产生果法的能力,但是合集起来,就可以产生诸法。后一种情况分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第一个方面来观察时,此处讲到的是实有的合集因缘,这方面是没办法产生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就是假立的因缘和合产生(假立的产生),这个假立的产生其实不是真实(实有)的产生,它是假立的产生,究竟来讲是无生的,只是在名言当中合集因缘而产生了一个现象而已。因为万法是假立的,所以说种子没有办法产生果法的这种状态是假立的,阳光水土当中没办法产生果也是假立的,虽然是假立的,但正因、正缘和合之后,就可以舍弃掉无果的状态,就从种子这个亲因缘(近取因)当中开始生长出苗芽,因为真正苗芽的真正近取、直接的因在种子当中,但是种子单个是没办法产生的,必须要通过其他因缘的辅助,所以说虽然分开的时候,每一个上面都没办法单独生果,但和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产生果,因为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立法的缘故。在石头里面并没有产生苗芽的亲因(近取因)。所以虽然都是假立的,但是假立当中,有些法具足能够产生果法的能力,有些法没有办法具足产生果法的能力。第三种观察合集因缘也没有生的,它是从胜义的角度来讲。胜义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所以说合集因缘产生的果法其实是无生(没有实有生和无生是一个意思,没有任何差别)。“合集诸因缘”,真正观察的时候,也没办法寻找到最合理的产生方式,所以说合集诸因缘在胜义当中不生。当然实有因缘在名言当中是不生的。(有些外道认为果必然存在于各自因缘中,而在胜义理论观察之下,这也不能成立,果若在个别因缘中存在,那么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呢?将其因分析至无分微尘、刹那,也绝不可能找到其果法的丝毫自相。一一因缘中不存,那么众多因缘合集,也无法生果,这就像一个瞎子见不到山河等色法,那聚合众多盲人,也无法见到外境色法。)5-6第三层:从来、住、去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其实没有实有。“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如果这个果法是实有存在的,我们就观察:这个实有存在的果法,它到底从哪个地方来的?心识不可能从前面一个心识当中存在而来,从前面第一刹那到第二刹那。也不是从外境当中来的。同一个我们认为的悦意的人或物品,但其他众生看起来就不一定悦意,所以说在对境上面,不可能有一个真实的来。第二个就是住,包括能住和所住,心识的所住要不就是身体,要不就是外境。如果心识是实有的,它就一定有一个住的地方,但是没有所住,也没有能住,也没有住的作业,像这样不可能有一个真实的住。“非趋行”,这个分别念灭掉之后,也不是真正的去往他处。如果说这个分别念是实有的,当灭了之后,因为它是实有的,它就会有一个去处。我们就寻找它趋向于哪里了,它走到哪里去了?它从我们的身体出去了吗?安住在其他地方,或者怎么样?真正这样观察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去处,没有一个真正去的地方。诸法既然没有来、住、去,也不住于各别因缘,不是住于合集的因缘,不是无因,也不是常因生,那么现在所显现的这些法、我们执著的这些法,到底是什么呢?(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诸法非从因缘以外之他处来,不住于任何处,灭时也不去任何处,因为诸法从来就没有过真实本体,既无本体,那又如何成立来、去、住呢?《中论·去来品》中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对诸法的来去住作详细分析,最终会发现诸法无有任何来去住,来去住亦唯有假名,而无事实。)7-8第四层:“愚痴所执谛”的这个“谛”就是谛实,谛实就是认为它是实有的,只不过是我们的分别心把它执为实有而已,“何异幻化物?”那我们所执著的一切实有的东西,和幻化的本体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广释}如是分析后,就可了知诸法不是无因而生,也不是真实存在于各别因缘中,或合集的诸多因缘中,诸法非从他处来,无住也无去。以无明愚痴而执为真实存在的诸法,与魔术师所变的幻物又有什么差别呢?

{辅导}我们观察诸法、分析诸法以后,了解到一切诸法并不是无因生,(果法)也不是住于个别的因缘当中,也不是住于合集的一切因缘当中,也不是从其他地方来到这个地方,也不是安住在此处,灭掉的时候也不趣行于其他处。既然都不是的话,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显现呢?其实就是众生无明愚痴,执著谛实而已,把这些法执著有它的实有法。我们所执著谛实法和幻化的物品没有任何差别。

【重点难点与分析】

1.胜义中诸法无生无灭

在名言中,诸法皆依因缘聚合而生,但通过般若法门来观察,胜义中不仅无因和常因不能生,依靠因缘也不能产生。每一个因缘中并没有产生苗芽的功能,各自因缘上若无果,聚合在一起也无法生果,在真实义中,因果关系了不可得,不生不灭是非常高的境界。《梵王请问经》云:“因缘法不生,因缘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2.胜义中诸法无来无去

《中论》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已经去了的,没办法去;没有去的,也没办法去。同理,“已来无有来,未来亦无来”,依此可知实有的来也不存在。既然来去皆不存在,生灭也就无法成立,《四百论》云:“生既无所来,灭亦无所往。”

3.名言假立中,因缘和合时诸法有无欺显现

众生无明愚痴所执著的谛实法,是因缘聚合时的幻化,愚痴众生将这些幻化师所变的幻物般的法执为实有。《三摩地王经》云:“如幻作多身,谓男女象马,是相非真相,诸法如是观。”

4.消灭痛苦,唯有佛法

治疗痛苦的唯一妙药,只有佛法中才有。比如,《大圆满虚幻休息》有一种修法是:首先在头顶上观想上师,猛厉地祈祷。在白天时,行住坐卧观为幻化,与人交往也好,吃饭也好,做事情也好,皆观想如梦如幻;晚上睡觉时作狮子卧,在一切如幻的心态中入眠,久而久之,即可生起诸法如幻的境界。

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前面讲了金刚屑因,金刚屑因就是破除他生,然后破除自生、破无因生,破共生,所以用金刚屑因破了四边生,破了实有的生。“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在其他一些注释当中就是讲大缘起因,通过缘起的因来建立空性,即一切万法依缘而起的缘故,它就是空性的。“因生”就是缘起生,就是通过因生或者通过缘起生来建立空性:因缘当中,由因而产生的任何法都是无自性的、空性的。

幻物及众因,所变诸事物,

应详审观彼,何来何所去?

【颂词分层与解释】

{广释}幻物与众因缘和合所变现的诸事物,应该仔细审观,到底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辅导}幻化的象马、物体和众因缘所变化的事物,应该详详细细地去审观彼,有什么来的呢?有什么去的呢?因为实有的法就会有来去,无实有的法就没有来去,所以我们就观察,一切的幻物和众因产生的法,“何来何所去”?幻术师就通过念咒、木块石块等等所变现出的幻化象马,并没有生、来、住、去,因为它的本体不存在。

【重点难点与分析】

诸因缘和合而起的万法与幻物无别

《三昧王经》中说:“如多人聚中,幻师变化相,作诸象马车,如彼皆不实,而各种显现,诸法如是观。”诸因缘和合而起的万法为什么与幻物无别呢?首先,从二者的来处、去处观察。幻师所变的车象马等物,不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而是幻师以幻咒加持木石等因缘,从无有之中虚幻地现起,使观众不知不觉之中受骗,见到了种种具有真实感的幻象。最后幻师停止施行幻术时,一切幻象顿然消失,幻变的象马车等,皆刹那间不现,它们又到何处去了呢?它们本来就没有真实自体,故无有任何去处,生起时也不会有任何来处。

同样,依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法,也无有任何来处与去处。比如说依众多砖石木料的组合,在我们面前便会有房屋的显现,稍加观察,所谓的房屋除了一堆砖石、木料外,房屋只是人们在砖木材料上所安立的一种假名而已,除此之外,毫无自相可得。观察其来处,唯是人们依众缘而假立,并无真实来处,当它不现时,它也无任何去处,与幻变的象马等相较之下,实际上毫无差别。《般若二万颂》中说:“诸法如幻,自性未生不灭,无来者也。”《妙幻师问经》中说:“由业变化幻,是六种众生,以缘变化幻,如镜影像等。”在这方面详加观察,最后对诸法无来无去的虚幻本质,一定可以生起定解。

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

虚伪如影像,彼中岂有真?

【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1-2第一层:因缘聚合时,一切万法可以现见;因缘不聚合时,则见不到任何一法,3-4第二层:故诸法在名言中虽有显现,但实际上是虚假的,就如同影像一样,怎会有真实性可言呢?佛陀洞察了此世间一切幻法的如是本性,而说:“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既然诸法皆是依缘而生灭,如同镜中影像一样,那么诸法即无自性,不存在常有不变的自体,龙树菩萨说过:“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缘合即现,缘散则灭,其中怎会有真实不变的自性呢?《楞伽经》中说:“三有如乾城,或如焰水聚,知虚妄分别。”对缘起所生之法,佛经中经常以幻化等八喻加以譬喻,抉择其离一切常断有无来去诸边的空性本质。若能如实了达缘起性空之理,则如《汇集经》中所言:“菩萨何者缘起生,无生无灭知此智,离云日光除黑暗,摧毁无明得本智。”

{广释}因缘聚合时,就可见到诸法显现,若无因缘,则见不到任何一法,所以诸法现象如同影像一样,其中怎么会有真实自性呢?

【重点难点与分析】

大缘起因

1)大缘起因是抉择诸法空无自性的因王,在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共许的五大因中,是最为有力、最殊胜的理论,缘起因既可以观察因,也可以观察果,同样可以观察本性,都可以观察。它的因呢,因缘和合所以,因无自性。它的果呢,因缘和合果,无自性;它的本体,因缘和合,本体无自性。金刚屑因偏重于观察诸法产生的方式,是观察因的。破有无生因,着重观察它的果。离一多因着重观察它的本体。破四句生因,主要是因果和合起来观察。缘起因是总观一切,任何一个法的因、果、本体,都可以用缘起因来观察。前面我们讲到“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没有一个万法不是因缘生,所以一切万法没有一个不是空性的,像这样就可以了知一切万法的空性。

2)通过大缘起因来观察,诸法因缘聚合时生、因缘不具时不生,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是虚妄不实的。佛经言:“由业变化幻,是六种众生,以缘变化幻,如镜影像等。”《回诤论》云:“诸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无等第一语,敬礼如是佛。”一切诸法都是因缘生,但这样的因缘生以分别念并不容易了知,月称论师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是故以此缘起理,能破一切恶见网。”

第184节课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诸法依般若法门来观察,不仅无因和常因不能生,依靠因缘也不能生?最后可得出什么结论?你对此如何引生定解?

答:首先对各自因缘作观察:种子通过和阳光、水分、土壤等因缘聚合而产生苗芽,但每一个因缘中并没有产生苗芽的功能,土壤上没有,阳光上没有,水分上也没有……如果有,只需要一个因缘即可产生苗芽,其他因缘就没有用了。

既然诸法不是存在于各别因缘中,它是否存在于聚合的因缘中呢?也不是。各自因缘上若无果,聚合在一起也无法生果,这就如同一百个盲人看不到色法,他们聚在一起也不会看到色法一样。

结论:在真实义中,因果关系了不可得,不生不灭是非常高的境界。《梵王请问经》云:“因缘法不生,因缘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若能通达因缘法在胜义中不生不灭,此人则已现见了佛陀。因此,世俗上显现有生有灭,但这种生灭并无实体,因缘聚合也不能生诸法。

2、按照《大圆满虚幻休息》的修法,怎么样才能生起诸法如幻的境界?你平时有什么打算?

答:首先在头顶上观想上师,猛厉地祈祷。在白天时,行住坐卧观为幻化,与人交往也好,吃饭也好,做事情也好,皆观想如梦如幻;晚上睡觉时作狮子卧,在一切如幻的心态中入眠,久而久之,即可生起诸法如幻的境界。无论修哪一个法,务必要祈祷上师、三宝、护法神。譬如修《虚幻休息》中的如幻法、如梦法、如阳焰法,或者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首先一定要恭敬祈祷上师三宝,愿自相续真正生起这种境界。默默观想之后,然后才真正去修行。

3、什么叫做大缘起因?依此如何抉择诸法空性?你自己有哪方面的体会?

答:观察本体皆空的方法,叫做大缘起因,在中观五大因中是最殊胜的,故又被称之为“因王”。依靠大缘起因来进行观察,无论是因是果,没有一个不能遮破的,统统能抉择为空性。诸法因缘聚合时生,因缘不具时不生,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是虚妄不实的。佛经言:“由业变化幻,是六种众生,以缘变化幻,如镜影像等。”六道众生和镜中影像没有差别,都要观待因缘是否具足。若能真正照见这一点,佛经中说:“谁见缘起,彼见如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