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上思政课

我这样上思政课
我这样上思政课

我这样上思政课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江少佳

几十年来,我一直按照“观点问题化和现实化、结论背景化和叙事化、背景故事化、师生关系建构说、课堂教学师、生、问题、探究、结论一体化”等理论,上我的思政课。

我原是一个起点很低的乡村政治老师,1988年开始从事高中政治教学。早在1989年,我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时候,就把课设计为“世界上有没有鬼神”的讨论课,就因为有这个点子或者说实践了“观点问题化和现实化”,我的小文被评为省级二等奖。

我记得我第1篇获得广州市某位教研员的重视、被印成纸质文章发给全市政治老师的小文是《令我尴尬的三个教学案例》,其亮点应该就是“结论叙事化”。

我现在虽然没能保证我的学生上课都不睡觉、不说话、不玩手机,但是我能保证个个都跟我感情不浅。因为几十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倘若我得罪了学生,我从此以后就没有好果子吃;而倘若是学生得罪了我,我便以牙还牙,那以后同样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我越来越懂得如何驾驭学生和自己的情绪,与学生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当老师也越来越觉得有意思。

课堂教学方面,我的学生素质比较高,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

人是爱学习的,所以我每节课到来之前,都先把课文抄写一遍,然后把重点画出来,记下这节课的来龙去脉和重难点。

接着就按照学生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现实,找到课本的有效观点、学生的思想热点和现实生活的热点三者的交叉点,循着这条线,精心制作出PPT(不求面面俱到,一节课就解决一两个思想热点问题 )。

到了课堂上,首先特别注意学生的听课情绪,一开始就先声夺人,以活生生的案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我的课堂特别注意由学生探究、师生一起举例说明和理论分析,始终突出逻辑性去建构。

一节课下来要使学生觉得这节课上得很轻松,很短暂,意犹未尽。

总之,此生为师的我,都在尽量爭取做到不误人子弟,不误了学生宝贵的青春年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