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每天养猪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吨每天养猪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吨每天养猪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养猪废水处理工程

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录

1. 概述2

1.1 概况(略)2

1.2 设计依据2

1.3 设计水质、水量2

1.4 设计范围3

2.污水处理工艺3

2.1 设计原则3

2.2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4 2.3 主要设备及构筑物9

2.4 配管设计16

3. 总图、土建、给排水工程17 3.1 总图17

3.2 土建17

3.3 给排水18

4. 电气及自控系统18

4.1 电气设计18

4.2 仪表与自控20

4.3 控制方式说明 20

5. 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21

5.1 工程投资21

5.2 运行费用23

6. 结论24

6.1 主要指标24

6.2售后服务24

养猪废水处理工程方案

1. 概述

1.1 概况(略)

1.2 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主要依据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标准。具体如下:

1.2.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1.2.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3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2.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2.6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2.7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2.8 业主提供的废水水量,及相关要求等。

1.3 设计水质、水量

1.3.1废水性质:畜牧养殖废水。

1.3.2设计水量:设计废水量为Q=150m3/d;

1.3.3设计水质及处理要求:

⑴设计水质

根据类似养猪污水的性质及业主提供的有关数据,确认原水水质参数如下:

表1—1 原水水质表单位:mg/l

⑵出水水质

出水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排放标准中旱作标准执行。

具体指标如下:

表1—2 出水水质表单位:mg/l

我方即根据上述数据进行设计。

1.4 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设计范围是:污水流入处理站界区始至全处理工艺出水为止,具体有各工艺单元的全部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工艺、电气、仪控、设备等各专业内容。

2.污水处理工艺

2.1 设计原则

2.1.1 根据污水特点,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做到技术可靠、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检修、流程简单;

2.1.2 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基建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主要处理设施以不影响厂区的美化和绿化等为前提;

2.1.3 污水处理设备应选用性能可靠、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节能优质产品,确保工程质量及投资效益;

2.1.4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二次污染的防治,设备耐腐蚀,噪声达标,以免影响周围环境;

2.1.5剩余污泥设置污泥浓缩池,浓缩的污泥经污泥压滤机脱水后自然干化后外运。

2.2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

2.2.1 工艺选择

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和养猪小区不断增加,养猪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合理发展规模养殖,如何改进养猪生产工艺,减少和降低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养猪场户的高度重视,故目前我国对集约化养猪场或较有规模的集约化养猪区采用干清粪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有效地清除畜舍内的粪便、尿液,保持畜舍环境卫生,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减少粪污清理过程中的用水、用电,保持固体粪便的营养物,提高有机肥肥效,降低后续粪尿处理的成本。干清粪工艺的主要方法是,粪便一经产生便分流,干粪由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运走,尿及冲洗水则从下水道流出,分别进行处理。

根据类似工程的水质水量和相关技术数据,本工程采用了两级生

化处理工艺(A/A/O)。A/A/O法相对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法,其在好氧阶段之前对废水进行了厌氧/缺氧处理,使出水满足排放标准,且水质稳定,管理简便,更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站,故本工程推荐采用A/A/O法。A/A/O法即为厌氧/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法,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 、CODcr,而且能有效地脱氮除磷。污水经A段后再进入O段,有机物在好氧段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氨氮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再通过混合液回流进入缺氧段在有炭源条件下,进行前置反硝化,使硝态氮转化为分子态氮而逸入空气中,从而使氨氮得到有效的去除。另外在厌氧/缺氧阶段聚磷菌利用充足的有机物和厌氧、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从而使大量的聚磷菌随水一起进入好氧阶段。在进入好氧阶段以后聚磷菌利用其新陈代谢活动吸附大量的有机磷,使绝大部分磷从溶解态变为沉淀进入底泥中,通过排泥可以达到去除。

A/A/O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a. A段工艺可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开环开链、从而能提高BOD5/CODcr比值,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能;

b. A段工艺还可同时完成反硝化,硝态氮中的氧能使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使A/O流程的BOD5去除率远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

c. 耐冲击负荷,出水稳定;

d. A/A/O法工艺流程短,运行管理简单。

A段又称为厌氧、缺氧段,又称水解段。生物水解就是指复杂的有

机物分子经加水在厌氧、缺氧条件下,由于水解酶的参与被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的反应,生物水解反应实际上包括了水解和酸化两个阶段,酸化可使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有机酸。

O段池采用两级接触氧化工艺。接触氧化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它具有以下优点:

(1)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的多样性。由于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上生长,具有稳定的生态条件,能栖息如硝化菌那样的细菌,其增殖速度比一般的假单胞菌要慢40-50倍,故生物膜法能得到很高的脱氮能力。从生物种属上而言,生物膜法比泥法要丰富得多,除细菌,原生动物外,还有真菌、藻类、后生动物和大型无脊椎生物等,这是泥法中少见的;(2)生物膜法的生物量多,单位体积内的生物量有时会比污泥法多达5-20倍,因此设备的处理能力大;

(3)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量少。在生物膜的厌氧层中栖息着厌氧菌能降解好氧过程合成的剩余污泥,从而使总的剩余污泥量大大地减少;(4)膜法运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不需要污泥回流,因而不需要严格控制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量,又不存在活性污泥法中常见的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运行比较稳定,还可间接运行,遭破坏恢复起来比较快,对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的变化波动影响较小,出水水质比较稳定;(5)由于充氧是在填料下直接曝气,气泡通过填料再次破裂提高了充氧效率,故其动力消耗要比活性污泥法小。

(6)降低了污水中悬浮物(SS)含量,减少了污泥处理费用;接触氧化池排出的水中活性污泥含量(MLSS)偏低,提高了二沉池(沉淀池)

的沉淀效率,有利于污泥浓缩;缩短了沉淀池沉淀时间,减少了沉淀池建设成本。

(7)耐冲击负荷,出水稳定,处理工艺流程短,运行管理简单。

另外,考虑到污泥量较小的实际情况及节省投资,该方案在设计时,对污泥采用自然干化及渗滤的处理方法。为了能尽量减少污泥的产生量,调节池的设计采用了底部进水的方式,使新进污水与调节池原有污水和池底的污泥充分混合,污水处于厌氧状态,可起到水解酸化作用,可以改善难降解物质的结构,使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易于后续生化处理。在缺氧中,反硝化细菌对硝酸盐类进行反硝化,去除水中NH3-N物质,从而使水中N含量大大降低,出水水质更加稳定,水解酸化时对污泥混合液中的剩余污泥进行水解,从而可减少系统污泥产量。

2.2.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我们根据原水水水质特点确定以下流程:

1、原水经格栅去除大量的漂浮物、杂物以后,自流到固液分离池,在固液分离池内一些颗粒较大、比重较重的SS在此沉淀下来,使污水中的SS得到有效的去除。经固液分离以后的上清液自流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使水量和水质得到均化。

2、调节池的水由提升泵输送至UASB池。在UASB池内,来自调节池的原污水与同步进入的从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在厌氧环境下释放磷,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5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