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 共20分) 1.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

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 。

3.教育平等又包括_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 。

4.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等。

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___ , 诸如环

境的刺激和要求、她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6.”狼孩”的故事说明, _________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

定作用。

7._______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

9.________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中国也于1985 年颁布___ , 提出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 全面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 共20 分)

1.教育现代化

2.人口教育

3.培养目标

4.师生互动

5.行动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25分)

1.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教育

对象范围和教育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4.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 共20 分)

一个11 岁的小男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 ”我要杀了你! ”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本。这一切, 皆因孩子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 老师当场命令孩子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 分钟所致。孩

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她的自尊, 因而极端憎恨教师。学校和媒体在介绍和报道这名老师时, 强调她是”全校公认的一名优秀教师”。

阅读案例, 运用新课程的学生观对此事进行分析, 并谈谈教师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1 孔子 2 实现教育平等 3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环境教育、人口教育; 5外部因素; 6环境7教育目的8 教育目标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 1 .教育现代化: 是指与教育形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

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层化、

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教育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性质, 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特征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

2.是指人口科学知识、人口政策以及生育观念方面的教育。3.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教育目

标。

与教育目的相比, 培养目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 具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目标内容上, 培

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有相通的地方, 且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从关系上说, 教育目的居于最上一层, 因而具有概括性与抽象性的特点, 培养目标则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性质、形式和程度的相

互作用和影响。

5.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并不单单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方法或方式, 它经过” 思”与”行”的结合实现对传统的以教学为核心、以操作为主征的教育工作内容、过程和方式的彻底改造, 构成了教师崭新的专业工作方式, 并由此而构建成为一种专业实践方式。

三、1 .答: 从教育对象范围的变化上看, 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 所有儿童都有同样的受教育权; 古代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子弟; 现代社会, 教育对象范围逐渐覆盖全体儿童和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对象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变化趋势; 从教育内容上看原始社会教育内容极为简单、贫乏, 主要生产劳动技术以及礼仪、宗教、音乐舞蹈等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但中心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等, 脱离生产劳动, 轻视自然学科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内容的极大丰

富, 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内容的变化呈现出不断丰富的趋势。

2.答: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 ( 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答: 教育制度分解和还原成构成这一系统结构的若干基本

要素:

( 1) 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经过国家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和法规, 或是以占社会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有关理论和学说, 对教

育的目标进行规定。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

( 2) 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即根据目标系统所制定的对教育活动主体( 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及其它各种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 的各种活动的一系列规则、条例、政策、法规等, 这是教育制度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

( 3) 教育制度的组织系统。这是教育制度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和框

架, 包括必要的机构组织和实体, 如各级各类的机构( 主要是学校组织) 及其内部职能部门和成员形成的组织和关系。

( 4) 教育制度的工具系统。即一定的教育制度赖以实施运行的物质条件, 包括实现制度目标、制度规范和形成一定的组织系统所运用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资源。如学业证书、荣誉证书、奖状、学生手册等。

这四个系统及相互关系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不同的教育制度正是这些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不同所规定的。

4. 现代学生观具体表现为: 学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是一个成长中的未成年人, 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是一个有着特定责权关系的人。

5.( 1) 目的性原则。(2) 需要性原则。(3) 科学性原则。(4) 创造性原则。(5) 可行性原则

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 其自身的结构体系不断变革和发展, 并呈现这样几种重要趋势:

( 一) 学制的类型结构不断向分支型、单轨制方向发展

英、法、德等国家经过”综合中学”这种新的学校形式, 把初中教育的两轨归并到了一轨。英国的初中后教育有综合中学、文法中

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中间学校以及自成体系的私立学校。美国各州的义务教育年限不一, 学制形式有八四四制、六三三四制、四( 或五) 四四四制等。这其中, 高中教育是综合性的, 兼负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 以及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当前, 英国的高中教育也正进一步经过综合中学来实现并轨。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 双轨制的并轨必将上升到高中教育阶段, 综合高中代表着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二)学制的层次结构不断向一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报告, 现代教育体系正经过” 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 , 从基础教育到大学, ”重新建立联系, 按照不同于原来的方式对它们重新作出安排, 确保它们之间有可能相互转换, 并使学习途径多样化。”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 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 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幼儿教育迅速发展, 并已列入学制系统。初等教育即小学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 年限有缩短的趋势; 小学教育的入年龄提前到 6 岁甚至 5 岁, 小学与幼儿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 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 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