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人
建党伟业

• 毛牛人就是牛人啊,不仅如此,在同盟会造反时,还差点上 阵杀敌了。在长沙读书的时候也没少闹事,毛牛人积极各种 各样的摆课活动,经常发表各种反政府言论,在1920年时 参加了当时的反政府组织——共产党,这引起了当时政府的 高度关注。幸运的是,居然没被捉到。不过他的同学就没那 么幸运了,像蔡和森和向警予啊,可惜啊!一般来说,按照 我们的标准,毛牛人绝对不是一个号孩子,简直就是一个街 头混混了。在他老爸或者邻居看来,毛牛人就是个败家子。 什么孩儿立志处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放屁!你以为你是 谁啊!人家造反关你屁事啊,回家耕田才是正事!可是就是 个败家子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正是因为他, 我们现在才有饭吃,可以挺直腰板的说:“我是一个中国 人!”从毛牛人那里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经常和前辈顶 嘴,经常到处混的人,或许在家人和老师看来是个坏孩子的 人往往比那些三好学生,好孩子混得更好,更有出息。(个 人意见,仅供参考,如若有人相信,后果自负!)
毛泽东个人档案(小地主的代表)
• 姓名:毛泽东
身高:172
(比我想象中高大的形象稍微低一
些)
• 出生年月:1893年12月
• 家庭背景:小地主,小康的生活水 平
•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 冲(好山啊!)
• 血型:AB或O型(这个争论大)
• 星座:魔蝎座(我是天蝎座,真是 有缘啊!亲!)
• 学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 毕业
• 我想到了我们前几天谈到的话题——信仰。 信仰的力量有多大?这是我无法想象的,他 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当然 也可能会毁灭一个国家。也许正是因为心中 有着坚定地信仰和信念,才会促使他们不自 觉的走上那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并且为之付 出自己的全部。这就是我的答案。
伟人情结

伟人情结——记建党90周年,党在我心摘要:时间飞快,不知不觉,建党已经九十周年。
在这九十周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个民族的深沉荣辱和各种各样的付出和奋斗,直到现在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成果除了全人类的努力之外,与几个伟人的引领是分不开的。
情结: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即使像我——这样一个出生在九十年代,出生在太平盛世的学生,也对那过去以及现在的领导人有着割舍不去的伟人情结。
英语摘要: Our Anniversary Party has built 90 years.A lot of peope have made efforts to our country,especially these leaders.I am try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se leaders.They gave me a deep impression when i am a chilaren.关键词:伟人情结引领变化一、我的伟人情结第一次对伟人这个概念有模糊的认识,是在我七岁那年。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二十一时零八分,亲爱的邓爷爷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消息传来的场景。
我站在屋后,看大人们奔走相告,我当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大人们难过严肃的心情也渗透到我幼小的我心灵里。
我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灿烂的惨白。
我隐约从那两天阴郁的氛围中觉得我们国家发生了大事。
后来,才知道,是邓爷爷,这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伟人离去了,从此,我的心里就有这样的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物会引起举国哀恸?其他伟人离世时大家的反应是怎样的?听历史老师说,毛泽东逝世的时候,她在上学,教她历史的是个上海去新疆插队的年轻老师。
那天他们老师在给他们讲历史的时候突然声泪惧下,然后她和同学们说,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
我想那样的场景肯定在我们历史老师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党伟业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
观影体会
• 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能感受到的最炽热、最直接 的。作为任何一名国家的公民,我想我们必须要做的就 是对爱国情怀的认同。审视自己,以往总是为赋文章, 强说爱国,却不知道它是否真正地存在自己身上。我想, 之所以我们感受到的爱国情怀薄弱,可能是因为我们现 在置身祖国家园,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所以表现出来的 爱国情怀就少了。这或许也是,身在国外的人更会表达 爱国情怀的原因吧!其实,这种情愫一直都在,并且一 直在沉淀,一直在凝聚,我觉得它与归属感一起,以互 补的方式存在每一个人的身上8日,中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巴 黎和会上谈判。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周恩来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被捕的照片。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赛尔合约》上签字。
意义
• 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 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1913.12.23清晨,袁世凯幕僚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做起称帝美梦。
• 辛亥革命是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 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 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 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 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 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部分 中共一大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 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中共一大召开
•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 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 会。 •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通过了当前实际工 作的决议,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 • 大会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 李达,称为“三人团”。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担任 组织主任,李达担任宣传主任,主编《共产党》月刊。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前段时间,我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内心真的是被狠狠震撼到了。
电影一开始,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那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迷失方向的大船,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家被列强瓜分,内政混乱不堪,各种思潮涌动,大家都在迷茫中寻找着出路。
影片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革命先驱们。
他们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大英雄,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理想和热情的普通人。
比如说陈独秀,他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昂的话语,仿佛能穿透屏幕,直直地击中我的心。
还有李大钊,他总是那么沉稳、那么坚定,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惜一切代价。
他们奔走呼号,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记得有一个场景,陈独秀在演讲时,台下的人群中有人质疑他的观点,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可陈独秀一点儿也不慌张,他站在高处,大声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声音都有些沙哑了,但那份坚定和执着却丝毫未减。
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急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还有毛泽东,年轻时候的他,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探索的渴望。
他在雨中奔跑的那个画面,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服,但他毫不在乎,脸上洋溢着一种无畏的神情。
他在思考着中国的出路,那种专注和深沉,让我不禁感叹,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在大家都还迷茫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了远方的曙光。
再说说五四运动那一段。
学生们涌上街头,高喊着口号,挥舞着旗帜。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愤怒和坚决。
其中有个女学生,她的嗓子都喊哑了,还在不停地呼喊着。
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对国家遭受的屈辱感到痛心。
还有个男学生,在与警察的冲突中,衣服被扯破了,脸上也挂了彩,但他依然紧紧地握着拳头,不肯退缩一步。
那股子冲劲,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看着这些场景,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在和平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都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初一写人作文:一代伟人:毛泽东_750字

一代伟人:毛泽东_750字岁月悠悠,今年已是建党91周年,不禁想起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我想不仅仅是我,还有全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回眸历史风云,追溯伟人毛泽东,仿佛不经意地掀开了历史的帷幕,感受到的是对他阵阵的敬慕与爱戴。
一代天骄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他的思想不仅渗透到中国几代人的心灵深处,其影响的范围更是超出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的名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是他,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精神灵魂,让国人站起,救亡图存;是他,犹如一颗流星划破黑暗,将处于垒卵之危的中华民族拯救。
他,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二十世纪的历史因之增添了熠熠光辉。
从此,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个屹立在东方的巨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他,是一位军事战略家。
他深谙军事战略,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战争全局。
他身经百战,百战不殆。
他所指挥的战役,他的战争理论,个个都是经典,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独特的奇葩,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他的人格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他,更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
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他的书法汪洋恣肆、任意挥洒、自成妙趣,位列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行列是当仁不让的。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
《建党伟业》读后感

《建党伟业》读后感《建党伟业》是建国三部曲电影系列其中一部,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我每看一次都能从影片品到不一样的东西,但唯一不变的便是对爱国伟人的敬畏。
在动荡年代中,爱国伟人们为国家的兴亡奔走呼号,四处宣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向通往胜利的红毯,这种方式也许你会觉得残忍、血腥,但是正是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才将百姓人民从水火中解救出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爱国人士,在混乱的国家中努力地找寻救国的方法,影片中好几个充满热血激情的演讲都让我热泪盈眶,有一种仿佛自身就在演讲现场的感觉,那种爱国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影片中的毛泽东从一个出身农村的普通青年在成为伟大将领的路上不断磨练,与中华一同成长,虽说毛泽东出身平凡但他有自己对中国道路的思考,胸中有宏伟蓝图,这也是我所佩服的。
不论前方道路有多么黑暗、未知,他都毫不动摇勇往直前。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的那股韧劲,这股韧劲是革命路上源源星光,它不断地壮大自己,望有一天能发出自己璀璨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激情、热血澎湃德爱国救亡的故事。
那时的人们很纯粹,心中装着国家,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将爱国救亡的担子挑在肩上,不信天不信命,把命运牢牢紧抓在自己的手中。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运动如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每当开展一次运动的时候,都会有不少的仁人志士在运动中牺牲,百姓的生活也是深受影响,民不聊生,我们感到愤怒、无奈、哀怨、痛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百姓们深受苦楚。
影片五四运动爆发时有一个学生青年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有牺牲者,今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说完此话游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而我心中也感到一股暖流不断涌入。
弱国无外交,百年前的中国受着列强的虎视眈眈、百般其辱。
建党伟人‘董必武’PPT文档共17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
以重金悬赏通缉董必武同志。他毫不畏惧,迅速 转入秘密活动。1928年受党的派遣到苏联学 习。他抓紧在那里的三年多时间,刻苦攻读马克 思列宁主义著作,注意联系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 践经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为他后来坚持 毛泽东思想和提高领导工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1932年他回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 担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中央党务委员 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34年10月 起,他参加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年近半 百,历尽千难万险,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 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 折,他更是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在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他更是热烈拥护和坚决支 持。在党中央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 ,他旗帜鲜明地批判张国焘的错误,维护中央的 统一领导。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担任中央党校校 长,为培养大批党的骨干、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斗
建党伟业——精选推荐

<<建党伟业>>观后感摘要:《建党伟业》主要讲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内的历史事件与风云人物。
真实再现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五四运动等。
人物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国难当头的时代,为国家寻找出路,赴汤蹈火的故事。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具有拼搏、谋略、拯救苍生的品质。
他们的名字永远被历史记住,被国人缅怀。
也深深的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
这样充实而饱满的人生,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如何让生命变得充实,肩负起青春的使命呢?关键词:共产党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正文:《建党伟业》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这段时间内的历史大事,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电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混战;第二部分叙述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及五四运动后的知识精英崛起;第三部分是讲这群社会精英成立中国共产党,也是影片中最富有青春和激情的部分。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最感动我的部分。
在观看的时候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学生,处在那时那景,我也一定会奋不顾身赤手上街游行反抗,或许我还会拿着大喇叭站在高处呼吁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方豪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皆有牺牲,我国变法,流血自我辈始!”学生们们轰轰烈烈的冲过路障,路障的另一边是荷枪实弹的北洋军,但是没有一个人开枪,他们就这样被冲过去了!看到这我忽然间湿了眼眶,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士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伟人
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主将。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江西九江召开“八七”会议。
罢免了他的领导职务。
后因在党内搞非法小组织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沦为托洛茨基派的首领。
一度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1942年客死于四川江津。
他是一个在学问和人格上无可挑剔的卓越志士。
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零陵人。
1913年到日本留学,1920年回国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大”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
由毛泽东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转任湖南大学教授。
1923年退党。
北伐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
后展转上海、北平、湖南、广西等地任教。
1949年北上解放了的北平,重新入党,后为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
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去世于武汉。
沈雁冰:(1896-1981即矛盾。
浙江桐乡人。
文学研究会发起者、组织者,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国。
1926年参加国民党“二大”后,在武汉主办《民国日报》。
1928年东渡日本,脱党。
1930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抗战时在国统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建国后,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曾任文化部长,政协副主席。
1982年3月27日病逝,中央追补为员。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晨钟报》主编,后为新文化运动主将,《新青年》主编。
积极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后,开始与陈独秀商榷组织中国,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0年9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翌年为中共北方局书记,致力于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
是1926年“三·一八”反军阀运动的领导者。
1927
年4月6日,在北京为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被处以绞刑。
董必武:(1885-1975)前清举人,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11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1920年在湖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任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
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
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
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抗战以后,为我党同国民党谈判代表,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为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历届中央委员。
七届中央全会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文革中在惶惶不安中闲居八年,十届一次会议为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李立三:(1899-1967)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入党。
1922年和刘少奇受毛泽东派遣,去安源组织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1925年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领导了“五卅运动”后赴苏联参加赤色职工大会。
回国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政治保卫处长。
年底任广东省委书记。
1928年冬到1930
年任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
因左倾冒险错误接受批判并解职,赴苏联工作。
1946年归国,任东北局敌工、城工部长。
194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文化革命中,被迫害自戕而死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人。
湘中名儒杨怀中之女,毛泽东夫人。
早年追随毛泽东参加革命活动。
秋收起义后留在长沙坚持地下斗争。
1930年月被捕,11月被敌人杀害。
林伯渠:(1886-1960)字祖涵,湖南临澧人。
同盟会员,1921年为陈独秀、李大钊介绍入党。
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
1926年北伐,为第六军党代表。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主席。
1928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中央苏区任政府经济人民委员。
参加长征,到陕北负责财政工作。
西安事变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七大“中央政治局委员。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64年当选为人大副委员长。
1960年5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彭湃:(1896-1929)广东海丰人。
1917年夏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参加。
到海丰以教育局长职从事农民运动,尽分自家田产于农民。
1923年在海丰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任总会长。
参加南昌起义后在海丰发动农民起义,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五大”中央委员,“六大”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三十一日壮烈牺牲。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