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的传承讲解学习
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名人故事

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名人故事1、郑板桥的书法人称板桥体,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自成一体,人称“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板桥体取了黄庭坚的长笔划,夸张其摆宕,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
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
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2、季羡林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留学,他的教授瓦尔德·施米特是一们年轻的教授,刚刚帮助季羡林确定论文题目就被征从军,上了战场。
在此期间季羡林查阅了大量资料,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引言部分,并且自己十分满意,等老师一年后从战场回来探亲急切地把论文送给老师审阅,结果当头一棒,老师说他写的东西全部弃用。
老师的意思是你这篇论文下的功夫非常大,用的资料非常丰富,好多资料你用的都很准确,但是有一点,你季羡林自己的特点没有。
季羡林深感老师所言有理,全部推倒重写。
3、“集古字”米芾北宋书法家米芾,以书法名于世,他最初的练习方法就是临摹别人的字,主要是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的字,每天练习,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
有人把这个做为笑柄,嘲笑米芾只会临摹,不会真正的书写。
清刘熙载《艺概》云:“米元章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
当其刻意宗古,一时有集字讥。
”米芾二十四岁时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作《步辇图》题跋,看者深感他天资实逊。
但他并不以为然,坚持临摹、练习,每每练习他都边练边思索,一笔一划如何为最好,取舍选择,融汇贯通,颇有所成,《宋史》载:米芾“妙于翰墨,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米芾直到五十岁以后才终于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
可见继承容易,创新难。
小学历史公开课教案名人故事与传统文化传承

小学历史公开课教案名人故事与传统文化传承小学历史公开课教案名人故事与传统文化传承引言: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了解名人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在小学历史公开课中,通过讲授名人故事与传统文化,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自身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教案将以三个故事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名人故事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与策略。
故事一:孔子的故事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他个人生活的叙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孔子的形象、讲述他的言行和教诲,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智慧和品德。
同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帮助他们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看法。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故事二:李白的故事李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绮丽多彩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介绍他的创作背景和他的诗歌风格,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魅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和朗读李白的名篇,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诗歌的魅力,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故事三:曹操的故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智谋和领导才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曹操的事迹和成就,让学生了解曹操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和评价,培养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明白历史评价的多元性,并通过这些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英雄传统。
结语:通过在小学历史公开课中教授名人故事和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和欣赏名篇,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关于文化传承的名人素材

关于文化传承的名人素材
1. 孔子,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大名人啊!他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咱们几千年呢。
就好比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路。
比如说,他教导人们要重视品德修养,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这不就是咱们现在也一直强调的吗?
2. 梅兰芳先生,那绝对是京剧界的传奇人物!他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简直就像是给这门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想想看,他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让多少人沉醉其中,爱上了京剧呀!
3. 鲁班,那可是古代的能工巧匠!他的技艺简直神了,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无数建筑和工艺的大门。
他的木工技巧不正是咱们现在还在传承和学习的吗?
4. 苏轼,这位大文豪的诗词那可是脍炙人口啊!他的作品就如同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悠长。
你看他写的那些诗词,多少年了,还是那么让人震撼,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文化的传承和贡献呀!
5. 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去取经,他的精神和毅力多了不起!这就好像是一场艰难的长征,他为了佛法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付出了那么多。
他取回来的经,不正是对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吗?
6. 李白,哇,那可是诗仙啊!他的诗歌就像奔腾的江水,气势磅礴。
他用自己的才华和豪情,书写了无数经典之作,这就是对文化传承最好的诠释呀,不是吗?
7. 王羲之,书法大家呀!他的字简直美到极致,就像灵动的舞蹈。
人们学习他的书法,不就是在传承这门独特的艺术嘛,这多重要呀!
8.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那可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巨大贡献啊!他就像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为了医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畏惧困难。
他的成果对咱们的健康和生活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呀!我觉得呀,这些名人就是文化传承的脊梁,他们的贡献永远都不能被忽视!。
文化大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稿

文化大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文化大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璀璨辉煌。
而这其中,有很多杰出的文化大师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孔子。
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者爱人,诚者正己”的思想。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孝悌、礼义廉耻,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以及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李时中医学大师。
李时中以其卓越的医术和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
他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积极推广中医药知识,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医术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偶像。
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文化大师是曹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治理能力卓越,军事战略高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这些文化大师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才华和贡献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尊重。
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激励了几代人,也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大师的思想和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精华,推动文化交流和融合,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在世界上闪耀光芒!谢谢大家!。
文化艺术先驱传承优秀文化的先进事迹

文化艺术先驱传承优秀文化的先进事迹在各个领域中,文化艺术先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在创作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还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以几位文化艺术先驱的事迹为例,探讨他们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
一、书法家李湘台李湘台,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有目共睹。
李湘台以汉字书法为基础,结合自身的艺术感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作品风格。
他不仅能够运用传统的书法技巧,还在作品中注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使得其作品更具时代感。
李湘台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个传承者和弘扬者。
他积极参与书法培训班、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为传统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音乐家刘天宇刘天宇是一位备受赞誉的音乐家,他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而闻名。
刘天宇擅长古典音乐,通过演绎经典作品的方式传播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他的演奏以细腻婉转、富有表现力的风格著称,能够将作曲家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
刘天宇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还以其敏锐的艺术眼光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他积极投身于音乐培训和音乐团体的组织工作,致力于培养和孵化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真正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音乐文化。
三、导演李雨农李雨农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电影导演,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发展。
李雨农的电影作品饱含情感,深入生活,真实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通过电影的方式传递了温暖、真实和人性的价值观,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李雨农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年轻导演和演员,他认为只有通过扶持和培养年轻一代的电影人才,才能够真正传承和发展电影艺术。
他慷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以电影为媒介,传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四、舞蹈家张云艳张云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她以其出色的舞蹈技巧和对艺术的热爱而闻名。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主题讲座内容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主题讲座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四川的历史名人文化,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评估,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富有故事的主题。
1. 蜀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们不得不提到四川的蜀文化,这是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积淀。
在讲座中,我会重点介绍蜀文化的起源、演变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让听众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历史名人的传世功绩四川的历史名人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传世功绩影响至今,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在讲座中,我将重点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比如李冰、李白、李清照等,通过他们的生平故事和学术成就,展现四川历史名人的卓越之处。
3. 现代社会的价值传承我将谈谈如何将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注入正能量。
我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探讨如何让历史名人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们对于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
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历史名人的传世功绩以及现代社会的价值传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议题。
要让历史名人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传承和发扬。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今天的讲座,我深切感受到了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历史名人的伟大业绩。
我相信,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我国梦。
我们要共同努力,让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文章内容中,我们会以序号标注,多次提及“四川历史名人文化”这个主题,帮助您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挖掘其中的价值。
通过此次讲座,相信您对于这个主题会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未来,希望您可以继续关注和探索四川历史名人文化,让这份宝贵的遗产在我们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学习四个文化 名人文化

学习四个文化名人文化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国家文化的积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深厚、博大、灿烂的优秀文化。
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
从远古文化开始,中国就有了历史,文化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体,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中华文明最鲜明和最具生命力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资产和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而深厚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来精神血脉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中华文化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和民族精神资源。
一、儒学经典孔子的儒学经典是《周礼》和《论语》两部儒家经典。
孔子重视孝道,强调“行有不得”,认为做事情要遵守天理,为天地立心。
他推崇的“仁”与“礼”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他提出“有教无类”、“仁者爱人”等思想理论。
他认为道德修养从根本上讲还是“仁”与“义”两个方面来掌握。
其学说对中国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了“经世致用”传统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孝悌为本”;“忠恕”为官之本;“仁爱”为君之本;“和”为君之本等等内容皆十分深刻地反映了儒家思想学说内涵与价值取向并为后世所继承着。
二、名人文化名人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生、传播和发展与该地区有关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艺术、文学、戏剧、文学批评等方面人物和作品。
这些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这个区域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代都对名人极其重视。
在唐朝,有著名文学家张九龄以三言二拍成为千古绝唱;宋代诗人苏轼以五言诗为宗、以七言诗为正宗;元代戏曲家白朴以三言诗为“红颜”;明代思想家徐光启以《天演论》为代表把西方思想引入中国;清代文人以“文章合为一家”、“文章合为一国”为本;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女总理朱镕基等众多“明星”被称为中国当代名人之一;著名学者蔡元培、罗振玉、钱穆、蔡元培、陈独秀等均为当代名人。
名人与文化传承:探索他们的足迹

• 文化传播者: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名人传播和推广文化产品,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 作用。
3/12
名人效应的历史演变
• 古代圣贤典范:古代圣贤以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其思想影响深远, 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 现代明星影响:现代明星凭借媒体曝光和粉丝追随,对社会风尚产生显著影响,推动时尚潮 流和文化产品的流行。
• 网络新型偶像:在网络时代,新型偶像通过社交媒体迅速崛起,其个性化特质和互动性强的 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群体。
名人的生活轨迹
成长背景与教育经历
•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其氛围和支持直接影响个人的价 值观形成和未来发展方向。
名人与文化传承:探索他们的足迹
Overview
1. 名人影响力概述 2. 名人的生活轨迹 3. 名人的文化遗产 4. 追随名人的实践意义 5. 结语:名人与时代的共进
2/12
名人影响力概述
名人的社会地位
• 公众关注焦点:名人作为社会的焦点,其言行举止受到广泛关注,影响着公众的价值观念和 社会行为模式。
• 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探讨不同艺术流派的兴起,艺术家如何通过创新手法推动风格演变, 影响艺术史进程。
• 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研究经典作品如何跨越时空界限,启发后代艺术家,成为艺术创新的源 泉。
7/12
思想与价值观的传递
• 名人哲学的影响力:名人通过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引导公众对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影响社会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鼓励个人参与志愿服务,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深化对社会 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文化的传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历史名人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
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他们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进而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
深度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可以打造独特文化名片,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掘地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加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名人文化在地方历史人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特点是具有地缘性,进而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虽然有的名人史实时代久远,但由于与我们同居一地,容易被人感化,近现代的名人,甚至还沾亲带故,更容易被人接受。
开展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历史名人有意识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形成并显示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有效地将传统的伦理道德精髓植入到市民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之中,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熏陶,尤其是要教育、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人,延续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本地的历史文脉传承有序,长盛不衰。
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名人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很多问题:1、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
在可持续利用的多种资源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高层次的、永久性
的资源,是悠久厚重历史最直接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具有很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应积极开发、宣传并利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
如表现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园、出入城路口等地方很难看到历史名人雕像和对应的古文物;历史名人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纳入全市、全省宣传教育范畴,丰富的、具有特质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等。
2、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却很少。
3、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深不广
一些历史名人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浅表”、“单一”问题。
如景点单薄,规模较小,许多相关的遗址尚未得到开发;很多纪念馆规模小、藏品少且均为一般常见文物资料、展板设计简单,且一室多用,不能凸显纪念
意义等。
4、对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缺乏有效资源整合。
缺乏与其他历
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旅游大环境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强势文化旅游资源合力。
为此,为了充分发掘历史名人文化的意义,各地区应努力做到:(一)有计划地修建名人场馆和遗迹,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平台与基地,为构筑社会价值体系营造精神家园。
名人场馆是开展名人文化的首要条件,是名人
文化的灵魂所在和精神寄托。
(二)筹建名人研究会,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组织保障,为传播传统社会价值观培育人才。
开展名人文化研究最终还得依靠人,所以建一支队伍是关键。
只有把对地方名人、地方文史感兴趣并学有专长的人组织起来,提供交流和活动平台,调动其研究地方名人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推出研究成果,持久地开展名人文化。
(三)创办研究会刊,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载体,为灌输社会价值观提供养料。
出研究成果是名人文化持久开展下去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名人文化的目的之一,而研究成果必须要用载体来承载。
(四)举办名人学术研讨会,为开展名人文化和传播社会价值观营造声势和氛围。
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扩大本地知名度而言,举办名人学术研讨会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社科机构建立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二是加强了与名人后代的联系,增进乡谊,为他们回家乡探亲以及提供包括手稿在内的资
料提供便利;三是营造了开展名人文化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声势。
这些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提升了名人文化的品位与影响,让人们感受到历史名人“寒风仪范在,千古照常新”,不知不觉之间,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想法。
(五)联办名人特色学校,为开展名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寻找新生代。
开展名人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形成一种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教育、激励、影响后人,让积极的传统价值观传承有序。
与学校联姻,改变了名人文化活动比较陈旧、单调的局面,增添了新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名人文化建设景点化。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原则,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一批名人文化重点设施项目,兴建一批名人文化重点设施工程,建设一批名人纪念馆、图书馆和名人文化纪念园区,加强馆藏名人文物保护,丰富馆藏,提升展陈,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文化旅游景点。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名人文化的研究、发掘与保护,通过规划建设名人城市广场、名人文化标识、名人文化地标、名人雕塑群、名人文化长廊、名人诗词碑林等途径,建设一批名人文化集中展示园区,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加大对涉及名人文化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在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中,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积极申报和命名一批涉及名人文化遗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七)名人文化发展产业化。
依靠资本求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建设,促进文化建设
和文化服务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推动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实行扶优扶强战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规模和效益。
推动名人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的融合互动,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打造能消费、能带走、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链。
着力发展有名人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大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品牌创建和配套服务业力度。
加快名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一批有名人文化效应的文化产品、地标性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名人文化创作精品化。
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努力创作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精品力作。
科学制订和实施“十二五”名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围绕重大题材、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发掘黄冈名人文化资源,建立名人文化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
大力推进名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通过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和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艺术门类进行名人文化题材创作,形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准、反映时代精神、体现黄冈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
(九)名人文化普及大众化。
加强文艺精品力作的策划、推广、传播和营销,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将名人文化建设与繁荣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紧密结合,促进名人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
村、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让名人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总结提炼和广泛宣传地域名人文化精神及其核心品格,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内在驱动力。
结合名人文化推介传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整体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汇集民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举凡文化名人,不管其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宝贵的人文资源,都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在人类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在其奔腾不息的进程中所积淀的举世惊骇的文化瑰宝,无愧为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而与之相伴随的,每一历史时期必将会产生一批文化名人,他们委实是这些宝贵文化遗存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者。
这些文化名人,从不同角度见证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进程,很有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对于启迪后人,开拓未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他们既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当今文化事业的积极推进者。
这些名人虽已相继离我们远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们不能对民族的文化历史失忆,不能淡忘这些文化名人创造的非凡业绩,他们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坐标,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